“……臣劾右驍騎衛將軍馮小寶其罪有多!”
“一是擅帶公主出外,置公主於險地,公主千金之軀,豈可涉險,導致天皇、天後憂心,公主受驚,其罪大焉,馮小寶萬死不辭其咎也!”
“臣請斬馮小寶於朝門……”金殿上,當著天皇與天後的麵,禦史李景諶語出驚人地道,他幹脆利落地也不要求將馮小寶發付有司,而是直掃砍了他!
世間無不透風的牆,馮小寶帶公主出遊之事給人知曉!
眼紅,赤果果的眼紅!
誰不眼紅啊,帶公主出遊,意味著得到天皇與天後絕對信任,誰人能及?
湊巧吐蕃人前來襲擊,哪還不抓著這個機會,大加韃伐,不管公主有沒有受驚和受損,先狂彈一通再說,禦史風聞奏事,就是要踩人上位。
這李景諶曆任禦史、鳳閣舍人(中書舍人),曾說宰相裴炎必定謀反,被武則天采納,殺了裴炎,之後李景諶成為台平章事即宰相,十天後罷相,為司賓少卿,也算是大唐留名,此時他正在彈劾馮小寶,慷慨激昂地道:“其罪二,包庇謀刺公主之凶手,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哦,什麽目的,卿且說來聽聽?”閑閑地聽著的武則天問起來道。
李景諶精神大振地道:“他自導自演,糾集吐蕃人謀刺公主,再救公主,得到公主和朝廷信任,從而更進一步!”
“臣劾馮小寶與吐蕃勾結,若給其將來執掌對吐蕃軍事,則我軍危矣!”
“他既然有此目的,卻又包庇凶手,豈不是自已扛石砸自己的腳!”
“這不就是玩砸了嘛,他捉到俘虜,卻不交出,是怕有司將他的圖謀揭穿!”李景諶大聲地道:“隻要馮小寶將他交出來,自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不敢交,就是心虛!”李景諶擲地有聲地道。
“唉!”一直沒出聲的天皇李治說道:“卿家且看樣東西。”
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交到了李景諶手裏,他展開來看,正是“公主起居集”。
馮小寶所講的“皇家富有四海,而民眾中貧者無立錐之地,饑者無隔日之糧,身無長物,再無牽掛,等到饑寒交迫都快死了,就會導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到時候忍無可忍,奮而群起攻之,我們這些當官的,我這麽強的弓箭也敵不過成千上萬的饑民,象你這樣水嫩的小女孩,饑民可以把你活生生吃掉!”這段話赫然在目。
再有“若一意苛責、庶民之變隻不過求生存,求豐衣足食,多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貧者五立錐之地,家無隔夜糧,而淪為盜匪,聖人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失去的是天下人心!你父皇母後的‘十五條’,給民眾生路,乃朝廷久存之策也!”
“看曆史朝代,百姓求的是安定富足,我大唐之所以能夠定鼎,乃上應天意,下順民心!”
……
馮小寶在“公主起居集”所講的,妥妥的都是正能量,讓李景諶甚是吃驚。
“朕這位小公主,以前很不懂事,跟著小寶去了一趟鄉下,卻懂得了許多事情,朕心甚慰!”天皇李治確實很是高興。
太平公主回宮,問起農莊之事,受驚了嗎?有危險嗎?
“沒有!他們來一個,小寶哥哥和他家老仆就射殺一個,我和他賭殺人的單雙,我還賭贏了呢!”太平公主興奮地道。
“賭注是什麽?”天皇與天後很感興趣地問。
“他贏了我請他吃飯,他輸了了他請我吃飯,就在元宵節那晚!”太平公主和盤托出,根本不知道她無論輸贏都吃了大虧,聽得她老爹老娘臉色古怪。
朝廷的好將軍哪!
難怪這小子經常打勝仗,騙術了得,騙到了公主、皇家的頭上!
話說回來,太平公主去過鄉下後,回來有不少改變。
她念叨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享受可以,浪費可恥!”在皇宮中開始了“反浪費”的光盤行動!
皇家體麵,吃什麽都行,但不要丟掉浪費,都是農民伯伯的心血。
在她的推動下,要求開宴時盡量吃光光,度人而做菜,不要做了一大堆吃不完去顯示皇家的富足。
吃不完的肴饌不再倒掉,而是分贈官員、宮女寺人,吃不了的東西則拿去喂雞喂牲畜。
倒出來的酒水,看客人多少而上酒,不再是一拆封一大堆,喝不完的倒掉,現在是喝不夠時才開新酒。
“為了展示皇家的富足而有意浪費純屬沒有意義,誰認為我大唐不夠威風的,請拉軍隊出來與我來練練,相信誰就會在我天皇天後階下吃飯!”(階下吃飯,不入堂中,乃階下之囚,被大唐軍隊捉了)
“帝國的強大,在於皇帝的英明、軍隊的勝利和百姓的安居樂業!”馮小寶的話給皇帝看了,深有同感。
李治性格不那麽剛強,是位關心民眾生活的皇帝,而武則天家世不好(商人出身),則知道許多民眾生活的不易,其實他們都不想浪費,但朝臣有不同的意見,認為不這麽做不足以顯示皇家的威風。
現在借公主之手來了個反浪費,就算朝臣反對,也可以說是公主的胡鬧,由她去唄!……
反正太平公主是他們最寵愛的女兒,胡鬧一下,朝臣能夠與她計較?
等過了若幹年,節約成為了風氣,那就不是胡鬧了。
皇家都不浪費,親貴們、大臣們、民間還敢浪費?!
……
“至於馮小寶將吐蕃凶手扣住不放,乃另有秘事,朕已知曉,卿家不必再作理會,而且那位吐蕃凶手已經吐出真相,交代了與他勾結的朝中人員的名單!”
天皇搖頭,還是那句老話:“朕之大將,不是你們所能夠想象的!”
名單交出來,密密麻麻的一串人名:有商賈、官員等,官府已經按圖索驥,一一捉拿,那些捉人的官員和差役喜得都不知道自家姓什麽了:有錢貪、有功勞拿,好極了。
皇帝所言,李景諶聽後不敢不信,然後再彈劾馮小寶其罪已是有氣無力,不成什麽氣侯,難以追究。
馮小寶上了份請罪折子,朝廷是高高舉起,輕輕放過,安然過關。(未完待續。)
“一是擅帶公主出外,置公主於險地,公主千金之軀,豈可涉險,導致天皇、天後憂心,公主受驚,其罪大焉,馮小寶萬死不辭其咎也!”
“臣請斬馮小寶於朝門……”金殿上,當著天皇與天後的麵,禦史李景諶語出驚人地道,他幹脆利落地也不要求將馮小寶發付有司,而是直掃砍了他!
世間無不透風的牆,馮小寶帶公主出遊之事給人知曉!
眼紅,赤果果的眼紅!
誰不眼紅啊,帶公主出遊,意味著得到天皇與天後絕對信任,誰人能及?
湊巧吐蕃人前來襲擊,哪還不抓著這個機會,大加韃伐,不管公主有沒有受驚和受損,先狂彈一通再說,禦史風聞奏事,就是要踩人上位。
這李景諶曆任禦史、鳳閣舍人(中書舍人),曾說宰相裴炎必定謀反,被武則天采納,殺了裴炎,之後李景諶成為台平章事即宰相,十天後罷相,為司賓少卿,也算是大唐留名,此時他正在彈劾馮小寶,慷慨激昂地道:“其罪二,包庇謀刺公主之凶手,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哦,什麽目的,卿且說來聽聽?”閑閑地聽著的武則天問起來道。
李景諶精神大振地道:“他自導自演,糾集吐蕃人謀刺公主,再救公主,得到公主和朝廷信任,從而更進一步!”
“臣劾馮小寶與吐蕃勾結,若給其將來執掌對吐蕃軍事,則我軍危矣!”
“他既然有此目的,卻又包庇凶手,豈不是自已扛石砸自己的腳!”
“這不就是玩砸了嘛,他捉到俘虜,卻不交出,是怕有司將他的圖謀揭穿!”李景諶大聲地道:“隻要馮小寶將他交出來,自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不敢交,就是心虛!”李景諶擲地有聲地道。
“唉!”一直沒出聲的天皇李治說道:“卿家且看樣東西。”
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交到了李景諶手裏,他展開來看,正是“公主起居集”。
馮小寶所講的“皇家富有四海,而民眾中貧者無立錐之地,饑者無隔日之糧,身無長物,再無牽掛,等到饑寒交迫都快死了,就會導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到時候忍無可忍,奮而群起攻之,我們這些當官的,我這麽強的弓箭也敵不過成千上萬的饑民,象你這樣水嫩的小女孩,饑民可以把你活生生吃掉!”這段話赫然在目。
再有“若一意苛責、庶民之變隻不過求生存,求豐衣足食,多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貧者五立錐之地,家無隔夜糧,而淪為盜匪,聖人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拒之。失去的是天下人心!你父皇母後的‘十五條’,給民眾生路,乃朝廷久存之策也!”
“看曆史朝代,百姓求的是安定富足,我大唐之所以能夠定鼎,乃上應天意,下順民心!”
……
馮小寶在“公主起居集”所講的,妥妥的都是正能量,讓李景諶甚是吃驚。
“朕這位小公主,以前很不懂事,跟著小寶去了一趟鄉下,卻懂得了許多事情,朕心甚慰!”天皇李治確實很是高興。
太平公主回宮,問起農莊之事,受驚了嗎?有危險嗎?
“沒有!他們來一個,小寶哥哥和他家老仆就射殺一個,我和他賭殺人的單雙,我還賭贏了呢!”太平公主興奮地道。
“賭注是什麽?”天皇與天後很感興趣地問。
“他贏了我請他吃飯,他輸了了他請我吃飯,就在元宵節那晚!”太平公主和盤托出,根本不知道她無論輸贏都吃了大虧,聽得她老爹老娘臉色古怪。
朝廷的好將軍哪!
難怪這小子經常打勝仗,騙術了得,騙到了公主、皇家的頭上!
話說回來,太平公主去過鄉下後,回來有不少改變。
她念叨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享受可以,浪費可恥!”在皇宮中開始了“反浪費”的光盤行動!
皇家體麵,吃什麽都行,但不要丟掉浪費,都是農民伯伯的心血。
在她的推動下,要求開宴時盡量吃光光,度人而做菜,不要做了一大堆吃不完去顯示皇家的富足。
吃不完的肴饌不再倒掉,而是分贈官員、宮女寺人,吃不了的東西則拿去喂雞喂牲畜。
倒出來的酒水,看客人多少而上酒,不再是一拆封一大堆,喝不完的倒掉,現在是喝不夠時才開新酒。
“為了展示皇家的富足而有意浪費純屬沒有意義,誰認為我大唐不夠威風的,請拉軍隊出來與我來練練,相信誰就會在我天皇天後階下吃飯!”(階下吃飯,不入堂中,乃階下之囚,被大唐軍隊捉了)
“帝國的強大,在於皇帝的英明、軍隊的勝利和百姓的安居樂業!”馮小寶的話給皇帝看了,深有同感。
李治性格不那麽剛強,是位關心民眾生活的皇帝,而武則天家世不好(商人出身),則知道許多民眾生活的不易,其實他們都不想浪費,但朝臣有不同的意見,認為不這麽做不足以顯示皇家的威風。
現在借公主之手來了個反浪費,就算朝臣反對,也可以說是公主的胡鬧,由她去唄!……
反正太平公主是他們最寵愛的女兒,胡鬧一下,朝臣能夠與她計較?
等過了若幹年,節約成為了風氣,那就不是胡鬧了。
皇家都不浪費,親貴們、大臣們、民間還敢浪費?!
……
“至於馮小寶將吐蕃凶手扣住不放,乃另有秘事,朕已知曉,卿家不必再作理會,而且那位吐蕃凶手已經吐出真相,交代了與他勾結的朝中人員的名單!”
天皇搖頭,還是那句老話:“朕之大將,不是你們所能夠想象的!”
名單交出來,密密麻麻的一串人名:有商賈、官員等,官府已經按圖索驥,一一捉拿,那些捉人的官員和差役喜得都不知道自家姓什麽了:有錢貪、有功勞拿,好極了。
皇帝所言,李景諶聽後不敢不信,然後再彈劾馮小寶其罪已是有氣無力,不成什麽氣侯,難以追究。
馮小寶上了份請罪折子,朝廷是高高舉起,輕輕放過,安然過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