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回洛陽,韋晞大張旗鼓出擊突厥,打的卻是契丹的消息傳出來,一時間朝堂上的清議大嘩。
內幕被一些有心人傳開,禦史們知道了韋晞是先斬後奏,而朝廷替他背書,頓令富有正義感的禦史們怒不可遏!
正如岑相公所言的,韋晞乃不仁不義不忠之輩!
古代講仁義是個大命題,甚至淩駕於“法”之上,例如殺人償命,某人宰了殺父仇人的話,那他會得到社會輿論一邊倒的支持,官府基本上從輕判處!
馬上禦史們醞釀群起而攻之。
又者,七月二十二日,天出慧星,掛於西方,長二丈餘,逾四十餘日方消。
彗星經天,時人愚昧,借此攻訐最為有力。
禦史看韋晞不順眼屬天然對立,禦史們往往出身寒門,對已成豪門的韋晞是分外眼紅(韋晞哭:俺以前也是寒得不能再寒的,隻不過俺爭氣,完成了吊絲逆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韋晞太有錢、韋晞太有權勢、韋晞太有才能、還有韋晞的老婆太漂亮(出身寒門的禦史們往往是糠糟之妻,未發跡前娶的老婆能有多漂亮!)。
在禦史們看來,韋晞內有太後撐腰,外有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郭待舉支持,難以攻擊,那麽就轉而動郭待舉,去除他朝中的支持,斷他的羽翼!
郭待舉是實務官,國朝從來都是這樣,做官不做事就沒錯,做多錯多,找出錯誤,不是問題。
禦史彈劾宰相?
任何時候都是壯舉,這次由一個叫做劉秉恩的禦史完成這一擊,此人名不經傳,卻膽氣粗壯,為禦史時稱禦史手握天憲,若不能動搖山嶽,震懾朝堂,幹脆不任職也!
然後他來了個動搖山嶽!
八月初一是大朝,百官匯集,向來屬於禮儀姓質的朝會。並沒有多少大事情會放在這個朝會上處理,不想出了禦史出班彈劾宰相的奇事。
“韋晞作威作福,軍中隻知憚韋晞威權,不複知有太後和陛下,此為大唐軍隊?亦是私軍耶?萬一有事,還能為太後與陛下分憂嗎?
郭待舉雖為相公,權柄沉重,卻不顧聖恩,不講仁義道德,不問事非曲直,隻知諂事韋晞,為虎作倀,何能再坐勳位!”
劉秉恩高聲讀誦手上的奏折,將郭待舉拎出來拿出來痛加叱罵。
郭待舉不得不出班,無法自辯,唯有靜聽劉秉恩的彈劾。
先是人參公雞,再就事論事,將韋晞攻打契丹之事拿來狂加指責,韋晞好大喜功,殺人盈野,乃當世白起!
而郭待舉則不加阻止,一味迎合,阿諛奉承,心目中還有太後,還有陛下!
劉秉恩聲震大殿,百官真個兒給他震懾了!
諸人之中,武則天與郭待舉最為沉靜,兩人臉色平常,而皇帝坐立不安,他還是頭一回感受到這麽猛烈的“炮火”,雖說不是衝著他來,但名義上是他的大朝,禦史大鬧朝堂,痛罵宰相,傳出去他的臉往哪擱!
官員中有的人同仇敵愾,有的人則麵有憂色,肯定有人麵有喜色。
中書令裴炎覺得過火了,有什麽事情可以提,但不應該此時提,不合出了一聲道:“韋晞攻契丹之事朝廷已有明斷此事……”
等的就是你!
劉秉恩眼睛大亮,聲音更高:“前有裴中書令殺降(突厥),今有韋大將軍擅殺(契丹),可謂一時瑜亮!”
可不可以不提這壺!
裴炎那個後悔啊,早知道裴行儉死得早,也就不要理會他咋的了。(裴行儉降服突厥人,裴炎嫉妒,不管裴行儉答應突厥人的投降後免死,堅持把投降的突厥貴酋通通殺了,從而背上不仁義和失信的名聲)
類比罵過,劉秉恩進一步直斥裴炎屍位素餐,與郭待舉沆瀣一氣,隻知曲逢駙馬與公主(太平公主躺槍),上不知報答聖恩,下難為百官表率,豈可統領百官!
裴炎陰沉著臉,而百官佩服萬分,不管今天結果如何,這劉秉恩連攻韋晞、郭待舉與裴炎三個權貴,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位禦史罵罵咧咧,總算給出了一些幹貨,那就是先前郭待舉對韋晞大行方便之門之事,此為舊帳,新帳則是郭待舉出身許州穎川(河南許昌),他作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管戶部,在撥款給地方的時候,關照家鄉,給多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戶部高官撥錢下達地方,又不入自己的錢包,真不是個事。
但給放大了,那就是個事。
劉秉恩講完,嘩啦一聲跑出來十多個禦史一起跪著同奏,聲勢足足,這大朝會給他們攪成了什麽樣!
不可能把這麽多禦史處置,武則天說道:“對禦史檢舉之事,著裴卿領銜,會同大理寺、刑部、禦史台到戶部調查……”
“稟太後殿下,不必查了,此確為真事,臣有罪!”郭待舉認了。
這麽大的朝會上,任哪個當政者都得考慮影響,況且,還有其它緣由,郭待舉遂罷相職,左遷為太子李成器的左庶子。
三天後,唐軍前線大敗的消息傳來,上萬人的損失,消息如疾風般地吹來,一時間朝廷都懵懂了:韋晞居然敗了?
震驚、痛惜,卻有人高興!
“我就沒說錯嘛!”劉秉恩得意忘形地道,追加彈劾。
郭待舉因為是韋晞的舉主,先受牽連,被貶官至營州,限一天後即刻離京!
他匆促離京,除了太平公主給他準備了豐厚的程儀之外,幾乎沒有人送行,悲慘無比。
因為大家收到風聲,形勢變了!
朝堂最新消息是武承嗣官拜同中書門下三品(拜相),補了郭待舉的缺。
原來如此!
舊的不去,新的怎麽來!
武則天正要提撥武家人,郭待舉撞在槍口上,算他倒黴。
禦史們狂笑,武承嗣大笑。
正趕上八月十五中秋節,自唐初興起,漸漸流傳,而武承嗣喜逢升官,又新換了個宅第,升官、喬遷之喜,幹脆把中秋節當成了收禮節,賀客盈門,禮物成山!
明眼人都看出他未來不可限量,誰敢不來巴結他。
他權勢之大,皇帝為之綴朝,大家都不上班,任由武承嗣在家裏開宴,上午開始,大排宴席,意氣風發地大會群雄。
賀客太多,幹脆分批,上午一批,下午一批,幾乎把朝堂上的官都給請了,就連皇帝也給他題了一幅字名為“國之幹城”,給掛在二堂大廳正中。
官似流水般一簇簇來,上午宴席結束,下午的開始,吹吹打打,無比喜慶,武承嗣在二堂迎客,風光無比。
隻聽得街道喧嘩聲如同打雷般響起,聲音響過武家,眾人不解其意,但很快就知道了。
北方露布報捷,契丹平定,大將軍韋晞擊破契丹五萬人,斬首四萬,敵酋李盡忠與孫萬榮授首(被砍了)。
殺人不算多,韋晞以前殺得更多。
問題是繳獲了突厥王廷授予李盡忠為突厥葉護的詔書(突厥顯官名稱,從大到小為葉護、屈律啜、阿波、俟利發、吐屯、俟斤、閻洪達、頡利發、達幹等,共二十八等),這官職不小,詔書上有李盡忠的名字,而孫萬榮則為屈律啜。
另有突厥王廷送去的金批令箭、銀狼旗,都有李盡忠的名字。
快速急送而來的小件東西,還有大件的、活的東西:五千多名被唐軍從契丹人那裏解救出來的唐奴!
他們一時來不了洛陽叩謝天恩,都在紙上寫了名字,按了指印,言稱感謝朝廷解救他們出來的再生之恩!
因為事關重大,韋晞派了楊成獻親自送到洛陽,直送進皇宮裏。
消息傳出來,武承嗣的堂會頓時啞火!
他嘴裏苦澀無比,隻覺得那幅“國之幹城”的禦幅十分十分的刺眼!
此時的禦幅,架上去是拿不下來的,哪怕是武承嗣也不敢這麽做。
然而,明晃晃地放頭頂上很礙眼哦。
內幕被一些有心人傳開,禦史們知道了韋晞是先斬後奏,而朝廷替他背書,頓令富有正義感的禦史們怒不可遏!
正如岑相公所言的,韋晞乃不仁不義不忠之輩!
古代講仁義是個大命題,甚至淩駕於“法”之上,例如殺人償命,某人宰了殺父仇人的話,那他會得到社會輿論一邊倒的支持,官府基本上從輕判處!
馬上禦史們醞釀群起而攻之。
又者,七月二十二日,天出慧星,掛於西方,長二丈餘,逾四十餘日方消。
彗星經天,時人愚昧,借此攻訐最為有力。
禦史看韋晞不順眼屬天然對立,禦史們往往出身寒門,對已成豪門的韋晞是分外眼紅(韋晞哭:俺以前也是寒得不能再寒的,隻不過俺爭氣,完成了吊絲逆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韋晞太有錢、韋晞太有權勢、韋晞太有才能、還有韋晞的老婆太漂亮(出身寒門的禦史們往往是糠糟之妻,未發跡前娶的老婆能有多漂亮!)。
在禦史們看來,韋晞內有太後撐腰,外有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郭待舉支持,難以攻擊,那麽就轉而動郭待舉,去除他朝中的支持,斷他的羽翼!
郭待舉是實務官,國朝從來都是這樣,做官不做事就沒錯,做多錯多,找出錯誤,不是問題。
禦史彈劾宰相?
任何時候都是壯舉,這次由一個叫做劉秉恩的禦史完成這一擊,此人名不經傳,卻膽氣粗壯,為禦史時稱禦史手握天憲,若不能動搖山嶽,震懾朝堂,幹脆不任職也!
然後他來了個動搖山嶽!
八月初一是大朝,百官匯集,向來屬於禮儀姓質的朝會。並沒有多少大事情會放在這個朝會上處理,不想出了禦史出班彈劾宰相的奇事。
“韋晞作威作福,軍中隻知憚韋晞威權,不複知有太後和陛下,此為大唐軍隊?亦是私軍耶?萬一有事,還能為太後與陛下分憂嗎?
郭待舉雖為相公,權柄沉重,卻不顧聖恩,不講仁義道德,不問事非曲直,隻知諂事韋晞,為虎作倀,何能再坐勳位!”
劉秉恩高聲讀誦手上的奏折,將郭待舉拎出來拿出來痛加叱罵。
郭待舉不得不出班,無法自辯,唯有靜聽劉秉恩的彈劾。
先是人參公雞,再就事論事,將韋晞攻打契丹之事拿來狂加指責,韋晞好大喜功,殺人盈野,乃當世白起!
而郭待舉則不加阻止,一味迎合,阿諛奉承,心目中還有太後,還有陛下!
劉秉恩聲震大殿,百官真個兒給他震懾了!
諸人之中,武則天與郭待舉最為沉靜,兩人臉色平常,而皇帝坐立不安,他還是頭一回感受到這麽猛烈的“炮火”,雖說不是衝著他來,但名義上是他的大朝,禦史大鬧朝堂,痛罵宰相,傳出去他的臉往哪擱!
官員中有的人同仇敵愾,有的人則麵有憂色,肯定有人麵有喜色。
中書令裴炎覺得過火了,有什麽事情可以提,但不應該此時提,不合出了一聲道:“韋晞攻契丹之事朝廷已有明斷此事……”
等的就是你!
劉秉恩眼睛大亮,聲音更高:“前有裴中書令殺降(突厥),今有韋大將軍擅殺(契丹),可謂一時瑜亮!”
可不可以不提這壺!
裴炎那個後悔啊,早知道裴行儉死得早,也就不要理會他咋的了。(裴行儉降服突厥人,裴炎嫉妒,不管裴行儉答應突厥人的投降後免死,堅持把投降的突厥貴酋通通殺了,從而背上不仁義和失信的名聲)
類比罵過,劉秉恩進一步直斥裴炎屍位素餐,與郭待舉沆瀣一氣,隻知曲逢駙馬與公主(太平公主躺槍),上不知報答聖恩,下難為百官表率,豈可統領百官!
裴炎陰沉著臉,而百官佩服萬分,不管今天結果如何,這劉秉恩連攻韋晞、郭待舉與裴炎三個權貴,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位禦史罵罵咧咧,總算給出了一些幹貨,那就是先前郭待舉對韋晞大行方便之門之事,此為舊帳,新帳則是郭待舉出身許州穎川(河南許昌),他作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管戶部,在撥款給地方的時候,關照家鄉,給多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戶部高官撥錢下達地方,又不入自己的錢包,真不是個事。
但給放大了,那就是個事。
劉秉恩講完,嘩啦一聲跑出來十多個禦史一起跪著同奏,聲勢足足,這大朝會給他們攪成了什麽樣!
不可能把這麽多禦史處置,武則天說道:“對禦史檢舉之事,著裴卿領銜,會同大理寺、刑部、禦史台到戶部調查……”
“稟太後殿下,不必查了,此確為真事,臣有罪!”郭待舉認了。
這麽大的朝會上,任哪個當政者都得考慮影響,況且,還有其它緣由,郭待舉遂罷相職,左遷為太子李成器的左庶子。
三天後,唐軍前線大敗的消息傳來,上萬人的損失,消息如疾風般地吹來,一時間朝廷都懵懂了:韋晞居然敗了?
震驚、痛惜,卻有人高興!
“我就沒說錯嘛!”劉秉恩得意忘形地道,追加彈劾。
郭待舉因為是韋晞的舉主,先受牽連,被貶官至營州,限一天後即刻離京!
他匆促離京,除了太平公主給他準備了豐厚的程儀之外,幾乎沒有人送行,悲慘無比。
因為大家收到風聲,形勢變了!
朝堂最新消息是武承嗣官拜同中書門下三品(拜相),補了郭待舉的缺。
原來如此!
舊的不去,新的怎麽來!
武則天正要提撥武家人,郭待舉撞在槍口上,算他倒黴。
禦史們狂笑,武承嗣大笑。
正趕上八月十五中秋節,自唐初興起,漸漸流傳,而武承嗣喜逢升官,又新換了個宅第,升官、喬遷之喜,幹脆把中秋節當成了收禮節,賀客盈門,禮物成山!
明眼人都看出他未來不可限量,誰敢不來巴結他。
他權勢之大,皇帝為之綴朝,大家都不上班,任由武承嗣在家裏開宴,上午開始,大排宴席,意氣風發地大會群雄。
賀客太多,幹脆分批,上午一批,下午一批,幾乎把朝堂上的官都給請了,就連皇帝也給他題了一幅字名為“國之幹城”,給掛在二堂大廳正中。
官似流水般一簇簇來,上午宴席結束,下午的開始,吹吹打打,無比喜慶,武承嗣在二堂迎客,風光無比。
隻聽得街道喧嘩聲如同打雷般響起,聲音響過武家,眾人不解其意,但很快就知道了。
北方露布報捷,契丹平定,大將軍韋晞擊破契丹五萬人,斬首四萬,敵酋李盡忠與孫萬榮授首(被砍了)。
殺人不算多,韋晞以前殺得更多。
問題是繳獲了突厥王廷授予李盡忠為突厥葉護的詔書(突厥顯官名稱,從大到小為葉護、屈律啜、阿波、俟利發、吐屯、俟斤、閻洪達、頡利發、達幹等,共二十八等),這官職不小,詔書上有李盡忠的名字,而孫萬榮則為屈律啜。
另有突厥王廷送去的金批令箭、銀狼旗,都有李盡忠的名字。
快速急送而來的小件東西,還有大件的、活的東西:五千多名被唐軍從契丹人那裏解救出來的唐奴!
他們一時來不了洛陽叩謝天恩,都在紙上寫了名字,按了指印,言稱感謝朝廷解救他們出來的再生之恩!
因為事關重大,韋晞派了楊成獻親自送到洛陽,直送進皇宮裏。
消息傳出來,武承嗣的堂會頓時啞火!
他嘴裏苦澀無比,隻覺得那幅“國之幹城”的禦幅十分十分的刺眼!
此時的禦幅,架上去是拿不下來的,哪怕是武承嗣也不敢這麽做。
然而,明晃晃地放頭頂上很礙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