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鐵路線巡邏的大明空軍,與地麵上的兩輪機動車騎兵配合,跟隨潰敗逃竄的遊牧騎兵,找到了他們的部落大隊所在地。


    那是一個總人口在兩千人左右的典型的哈薩克遊牧部落。


    大明的空軍馬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留在附近監視對方的活動,同時拍電報向後方報告,另一部分飛回去回去親自報告。


    地上的機車騎兵則是立刻出擊,在逃竄的騎兵回到部落之前將其擊斃,避免立刻驚動他們。


    距離最近的臨時軍營收到報告之後,馬上調派了一個營的騎兵過去。


    兩千人左右的遊牧部落,通常隻有三百到四百戶牧民,能作戰的青壯年頂多有六七百人,常年作為戰兵使用的隻有三百人。


    他們部落的首領,帶著一百多人出去,準備偷大明的鐵軌,已經被機車巡邏隊擊潰俘虜了。


    大明正規軍一個營通常有三百人,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大明軍隊突然出現,突然發動攻擊,這個正在休整的等待的部落就被打懵了。


    那些從天而降的鋼鐵巨鳥,發出突突突的詭異響聲的兩輪鋼鐵怪獸,還有密集到極點的衝鋒槍子彈。


    都讓這些沒有什麽見識的部落士兵以為自己遭遇了恐怖的噩夢。


    幸好他們能說話,允許投降。


    於是這個小部落就按照要求投降,然後收拾東西跟著大明的機車騎兵出發,去鐵路沿線預定的新城市駐紮。


    大明軍隊將順著鐵路線,在合適的地方修建堡壘,再在堡壘周圍修建居民區。


    作為後續的車站、兵營、倉庫,同時作為中原和草原集散地,預計聚集周圍遊牧民族的定居點。


    大明畢竟是農耕定居民族出身,理所當然的習慣的管理方式,還是定居加編戶齊民。


    讓這些遊牧部落的族人,和大明人一樣定居生活,是最穩妥的管理方案。


    當然,也是在大明本土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之後,才真正有能力實現這種社會生活方式的改造。


    在工業和手工業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


    單位麵積的土地上能夠產出的物資,能夠供應的最大人口數量,直接受土地和環境條件的影響。


    這兩個指標至少要達到歐洲西部的標準,才能形成定居農耕傳統。


    否則就隻能采用遊牧的生活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收集資源,供養數量相對有限的人口。


    在西域和中亞的廣闊範圍內,隻有幾條著名的山脈腳下,以及山穀與河穀之中,才有少量的定居農耕區域。


    其他的絕大部分地區,在農業和手工業時代,隻能依靠遊牧的方式生活,甚至直接就是無人的荒漠。


    農業時代的封建帝國王朝,無法根治北方的遊牧襲擾問題,是生產力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


    但凡有一個王朝,看上去對北方遊牧族群的管理比較有效而強勢,最終的結果都是遊牧在被管理的過程中再次增強。


    要讓中原農耕族群的士族子弟去草原上,學習使用遊牧的生活方式管理草原遊牧族群,難度和風險太高。


    如果這些士族官員,無法適應草原上的遊牧生活,就很難有效的管理這些草原遊牧族群。


    如果適應了遊牧生活,又有可能融入到草原族群中去,增強遊牧的力量。


    遊牧能夠在被直接管理的過程中,迅速吸收消化中原定居農耕民族積累出來的技術優勢。


    漢朝匈奴內附之後有五胡十六國,唐朝出了天可汗之後有遼金蒙古。


    明朝就屬於“不會也不想管理草原民族”的朝代,出身江南的官員直接不想跟草原上的蠻子深入交流。


    願意進中原的就完全裝成漢人,說漢語、穿漢服、用漢名,不願意來的就在外麵呆著。


    我打得過你們的時候,就抓著你往死裏打,打不過你的時候,就堅持搞經濟製裁,讓伱們煮東西都沒有鍋用。


    修了曆代最強的長城,定期出塞去草原上燒草投放死牲畜,折騰的草原上的蒙古人越來越少。


    中原北方草原的遊牧族群,可以說是被明朝折騰的差不多精疲力盡了。


    但是明朝自己也不行了,結果就被犄角旮旯出來的清朝撿了大便宜,同時吞了明朝和蒙古的勢力。


    清朝是漁獵民族出身,得了天下之後也用定居的方式去折騰草原上的蒙古人。


    烏蘭巴托本來是遊移不定的,在乾隆的要求下固定下來。


    清朝給蒙古人設計了盟旗體係,要求他們在規定的範圍內放牧,不得隨意更換草場,否則就會遭到懲罰。


    配合修廟和減丁製度,以及晉商的金融侵蝕,徹底把草原民族整廢了。


    隻有讓他們定居,才能真正解決威脅。


    朱簡烜現在掌握了更高的生產力,工業化後的大明就不需要使用清朝的惡心政策了。


    可以依托更高的生產力強行發展定居生活,搞定牧。


    現在可以修水渠引水,可以挖井抽水,可以用卡車收集草料,可以用飼料代替部分牧草。


    中亞本地的水源不夠,但是隻要撐到冰川大河完成就行了。


    屆時中亞中部地區將不再缺水,可以再次將這些定居點的人口集中到大河兩岸。


    那時候就可以直接搞灌溉農業和工業化了。


    大明的鐵路就這樣繼續向西延伸,同時不斷收編沿途遇到的遊牧部落。


    另一支築路隊伍也開始行動,以東西向的中亞鐵路幹線為起點,修建通往幾個重要定居點的支線鐵路。


    第一條支線從天山山脈西側繞進伊犁河穀,聯通從東方不方便進入的伊犁城區。


    在伊犁河穀出口,修建第二條支線,通往曆史上的阿拉木圖地區,以及現在已經有城市的比什凱克地區。


    再從比什凱克繼續向西延伸到錫爾河流域。


    同時在天山西側餘脈邊沿分出第三條支線,向南繞過天山餘脈連接塔什幹地區,費爾幹納盆地地區,撒馬爾罕地區。


    中亞鐵路幹線主要是通往歐洲,為了切斷順國和俄國的聯係,並且為進攻俄國做準備。


    南方的這些支線其實才是直接威脅順國安全的。


    隨著大明的鐵路不斷延伸,大明完全控製的大型居民點越來越多,收編和掌控的遊牧部落越來越多。


    大明與順國之間,已經實際上處於戰爭之中,但是名義上卻很複雜。


    現在草原上發生的事情,不知道應該算是武裝衝突,還是邊界矛盾,又或者是平叛鎮亂,還是收複失地行動。反正名義上絕對不能算是正式的戰爭。


    大明的動作越來越大,相應的消息也傳播的越來越遠,越來越多的情報送到了印度。


    李策淩看著各方麵的情況,越來越控製不住情緒了。


    李策淩一個人時不時的痛斥大明的陰狠,也時不時的喊著是時候決戰了。


    一方麵,李策淩已經知道,大明那所謂的鐵路和火車,已經很可能修到了塔什幹附近。


    塔什幹位於費爾幹納盆地外側,是西域有名的繁榮發達的地區,是傳統陸地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


    順國攻占這裏之後,設置了朝廷直轄的官僚機構,現在也仍然屬於順國朝廷直轄地區。


    塔什幹的旁邊的費爾幹納盆地四麵環山,隻有一個異常狹窄的出口,出口處還有一個湖泊卡著,易守難攻還能自給自足。


    順國當初並沒有強攻,而是讓蒙古人去做說客招降,將費爾幹納盆地變成了順國的封臣。


    現在的塔什幹,是順國遏製費爾幹納盆地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順國控製整個中亞草原的重要節點。


    李策淩在這裏派駐了五萬主力軍,還儲備了大量的糧草、馬匹、槍炮、彈藥、刀劍。


    李策淩不可能允許朝廷直轄的塔什幹倒向大明,那跟投降沒區別。


    大明要奪取塔什幹,那正麵的戰爭就要爆發了。


    另一方麵,哈薩克各部的首領們,多次安排人員來德裏控告大明的暴行。


    聲稱大明正在貪婪的侵吞哈薩克草原,同時還在不斷掠奪哈薩克的人口。


    哈薩克諸部落要求順國出麵解決問題,否則哈薩克諸部為了能夠活下去,隻能投降大明了。


    李策淩掌握了印度之後,對於這些草原上的窮盟友越來越不上心了,他們對現在的順國似乎也沒有什麽用處了。


    不過在李策淩看來,他們就算是對順國無用,也不能讓他們倒向大明,那將嚴重影響其他部落的心態。


    特別是本來處於搖擺狀態,對於效忠誰都無所謂的中亞部落,都可能會更加迅速的倒向大明。


    現在局勢進入了死胡同,已經不得不專門出麵解決問題了,否則順國就要分崩離析了。


    與此同時,順國也確實不能繼續隱忍下去了,大明已經深入順國內陸了,已經可以開始對抗作戰了。


    所以李策淩一邊給駐紮在南方被北方的軍隊下令,正式進入臨戰狀態。


    一邊給俄國和奧斯曼寫信,要求他們也準備參戰。


    同時再次給波斯施壓,希望波斯能夠棄暗投明,放棄所謂的絕對中立態度,為奧斯曼和順國作戰提供方便。


    波斯按照大明的要求,拒絕兩國的軍隊通行,嚴格遵守中立策略之後。


    順國和奧斯曼還真的不敢直接襲擊波斯了,那樣可能會導致大明直接加入戰爭,這並不是順國希望看到的。


    時間慢慢來到了天工二十二年八月一日,塔什幹的氣溫開始下降了,氣候變得涼爽起來。


    大明的築路隊的南路軍先鋒部隊,也在這天中午趕到了塔什幹城外。


    先鋒隊的飛行偵察兵,在城外轉圈觀察了一遍,發現城外什麽都沒有,就連樹木都被砍光了。


    南路先鋒軍團的師長陳化成收到偵察兵的匯報,就有些哭笑不得的跟自己的參謀們說:


    “這些闖賊流寇餘孽竟然搞起了堅壁清野,這對現在的大明而言有什麽用嗎?”


    一群參謀麵麵相覷的考慮了一會兒,發現這招現在確實沒有什麽用處,隻是讓大明軍隊沒辦法就地獲得糧食補給了。


    “現在我大明軍隊的補給本來是後麵的火車送來的,不怕他們把周圍的糧食都收光。”


    “現在大明也不需要打造木質頭投石機,他們是不是把城外的樹都砍光,也都不會影響我們的作戰方式啊。”


    “他們把樹都提前清理了,正好方便我們射程更遠的大炮瞄準城池了。”


    陳化成跟參謀們仔細討論了很長時間,都覺得塔什幹守軍搞堅壁清野,對大明軍隊不光沒用,甚至可能還有好處。


    陳化成非常感動,下令馬上與費爾幹納盆地內聯絡,準備雙方配合作戰。


    現在大明有飛機,能夠直接翻越高山,從空中發動攻擊。


    費爾幹納盆地的貴族首領們,看到大明展示了那些槍械、火炮、機器之後,就非常識趣的轉投了大明。


    他們這兩年就在楊遇春的隔空指揮下,調動和整合了整個穀地的軍事力量。


    按照大明的要求,這段時間都在努力訓練,都始終保持著臨戰狀態,隨時可以直接加入戰鬥。


    陳化成和費爾幹納盆地部落計議已定,又各自準備了三天。


    終於在天工二十二年八月四日,大明的中亞鐵路南線第三支線鐵軌,終於正式鋪到了塔什幹城下的軍營裏麵。


    楊遇春匯合阮元,給城中守軍軍官寫了一封告知信,同時也是一封勸降信。


    要求城中守軍、官員、百姓,在三日內開城投降,或者出城與大明天兵決戰,或者應對大明的攻城作戰。


    其中一封用信封裝好,安排使者直接送去給守軍將領和官員們看。


    更多的用飛機在低空撒入城中,讓所有能識字的塔什幹人知道大明來了,知道馬上要打仗了。


    用飛機撒傳單,在這個時代的影響非常大,凡事能飛起來還能操作的東西,都會讓這個世界沒有見識的普通人驚歎連連。


    塔什幹城中的人有的直接驚呆了,有的發瘋似的逃離現場,也有不少人非常的好奇,躲在牆角下抬頭看飛機。


    塔什幹守軍將領和官員們,直接看到信的內容,就都是苦著臉不斷地搖頭。


    然後他們都下令,讓城中軍隊全力防守。


    出城是不可能出城的,無論是出城投降還是出城決戰,肯定都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依托城市防禦體係繼續守護城市,才是理所當然的最正確的選擇。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大明有拖曳火炮和飛機。


    他們剛剛拿定主意要全力防守,就有衛兵慌慌張張的跑進辦公室,說明了外麵天空中出現了恐怖的巨大金屬鳥。


    金屬鳥還能投下頗為巨大的東西,結果那東西馬上爆開之後變成了大量的紙張,上麵還寫著字。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不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子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子虛並收藏大明不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