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坤的報告上,闡述他的最終建議之前,還分析了曆史經驗。
朱靖坤認為,在工業化之前,勞動力的勞動對象是土地的時候,其實其實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了。
在商周時代,西漢初年時代,以及三國亂世之後,當時可耕種的土地較多,而人口相對較少,次級勞動力也理所當然的被盡可能的利用起來。
女性和孩子也要直接參與耕種,同時女性也會得到官府的授田,隻不過數量通常比男子更少。
但是在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同時農業工具也不斷的升級,但是土地的總麵積無法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
勞動力與勞動對象的比例,逐漸達到一個特定的較高的臨界點後,女子等次級勞動力就被逐步排除到勞動之外了。
宋代以來,人口不斷突破新高度,女子在勞動中的參與也不斷降低,同時禮法對女子的限製也越來越多。
等到崇禎朝的時候,天下人口很可能已經超過兩億了。
那時候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現象,已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女子纏足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崇禎朝以後,雖然皇帝和清虜朝廷都要求民間百姓不得纏足,但卻始終無法杜絕。
歸根結底還是勞動力與土地的經濟矛盾無法解決。
直到鹹寧年間,工業建設逐漸展開,勞動對象從土地變成了工廠,導致社會用工需求不斷增長。
特別是天工朝之後,軍屯衛所和土地公司在全天下普及開來,全麵的工業建設啟動,用工需求達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
於是,女子和孩童等次級勞動力也自然而然的被再次被引入勞動市場了。
但現在的大明不應該不缺乏勞動力。
看不到統計數據的普通人,對大明人口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五億到六億的概念上,實際上現在大明人口已經逼近十億了。
大明擁有五億到六億總人口的時候,每年增加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一千萬了。
隨著人口基數不斷增加,每年增加人口很快就超過了兩千萬,現在甚至正在不斷地逼近三千萬。
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大明人口平均每五年就能增加一億人。
平均每年向海外至少輸送一千萬人的情況下,現在大明本土的人口數量也已經逼近八億了。
大明不可能缺乏勞動力。
朝廷現在執行的各種政策,在穩定地方上局勢的時候,也間接導致了局部的勞動力稀缺。
所以隻要稍作調整,就能改變現狀。
至於具體應該怎麽做,朱靖坤提了三個方向的思路。
第一個方向,根據經濟層麵的邏輯,因勢利導的減少這種現象,讓市場上仍然以壯丁工人為主。
出台規定,明確要求無論壯丁還是半丁,隻要是在工廠做工都必須執行最低工錢。
禁止童工,明確禁止未成年孩童進廠做工,可以同時設立更多的孤兒院,將所有孤兒都收納進來。
放緩移民,美洲、霖洲、非洲的移民已經持續了多年,大明人已經在當地占據絕對優勢了,可以減少官方移民了。
加快裁汰老軍屯衛所的速度,同時加快軍屯衛所和官營土地公司的機械化改造,減少官營產業的用工需求。
總而言之,就是增加市場上的自由壯丁的數量,減少半丁的數量並提高使用成本。
降低民間工廠主動使用女工和童工的傾向。
第二個方向,保持軍屯衛所和官營公司的的現狀,但是從製度層麵控製半丁的使用,進而壓製民間廠商的擴張。
民間廠商終究是個不安定因素,他們為了利益可以嚐試任何事情,可以去鑽任何法律的漏洞。
關鍵是會導致社會風氣敗壞,使得民間推動奢靡之風,激化民間矛盾。
關鍵是人力始終是最重要的資源,讓民間廠商掌控太多的人力,也會從根本上降低朝廷的控製力。
特別是讓大量人口集中的工業產業,建議始終朝廷官營產業為主,控製民營規模。
第三個方向,接受當前的現狀,甚至主動利用半丁勞動力。
朝廷支持女子參加科舉當官,支持民間女子走出家門,到工廠去做工賺錢。
同時規定半丁的基本工錢是壯丁的七成甚至一半。
最大化的發揮這些半丁的作用,為衛所和官民工廠提供更多的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朱靖坤提出了這個方向,但是他自己卻不建議這麽做。
朱靖坤認為,女人雖然有勞動能力,但是體力相關的能力明顯弱於男性,智力相關的能力麵對男性也沒有優勢。
特別是根據朱靖坤在江南做的調研,發現女性理性分析與群體協作能力弱於男性,容易發生內部爭端。
關鍵是,現有的禮法製度是建立在女性不參與普遍的社會治理,不參與社會勞動的基礎上的。
現在引入他們參與社會治理,引入他們普遍參與社會勞動,會顛覆現有的社會倫理常識,可能引發社稷動蕩。
與此同時,大明目前也確實並不缺乏勞動力。
與其將體力相對較弱的女人引入勞動中,不如讓她們按照傳統生養更多的壯勞力。
引入女性普遍參加社會勞動,收益不大,問題很多,得不償失,除非是為了控製人口增長,否則不需要那樣做。
最後,朱靖坤又具體到女子科舉當官的事情上發表了意見。
可以設立官方的專門的女子學校,傳授傳統觀念上應該由女子掌握的知識。
相夫教子、女紅刺繡、儀態禮儀等等,當合格的家庭主婦。
高級學校可以適當加入基本的自然知識類課程,但應該避免涉及政治類知識。
針對女子的科舉,應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小學對應縣試、中學對應府試、大學對應歲試。
大學畢業通過結業考試,授予“女生員”功名,與傳統的普通男性考取的生員做出區分。
她們可以進入衙門任職,但隻能擔任朝廷組織的,專門負責女性相關工作的職務。
比如說女子學校的管理和教育,以及各種專門麵向女子的服務設施的管理。
同時也可以通過女校體係,為宗室和勳貴篩選可是的妻妾人選。
朱靖坤不建議讓女子直接參與正常的傳統形式的科舉。
同時朱靖坤還認為,隻要稍微解決勞動力分配的的問題,朝廷就算是直接禁止女性科舉,或者是直接禁止工廠使用女工,應該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朱簡烜看完報告之後,心中對這個兒子的評價很不錯。
雖然仍然帶著典型的偏見和局限性,但也已經做了足夠深入的分析,已經抓到了問題和現象的內在根源。
女性的勞動參與程度,決定了女性的真實社會地位。
這個社會地位類似於一種砝碼,在社會這個天平上能夠展現出來的重量,而不是她們表麵上的社會階層高度。
同時生物層麵的現狀決定了,女性在體力上天然弱於男性。
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女性參與勞動的比例,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女性自主的,而是勞動力與勞動對象的比例決定的。
若總人口較低,總勞動力數量較少,土地和工作崗位較多,需要盡可能增加勞動力的時候,女性就會被引入勞動力範疇。
兩次世界大戰大量男性參軍陣亡,同時戰爭對物資生產的需求不斷增加,也直接導致了兩次女性勞動熱潮。
女性有了經濟基礎,女性平權運動也高漲起來,也反過來再次引導更多女性參與到勞動中。
若是總人口較多,總勞動力較多,勞動對象也就是土地或者工作崗位減少的時候,女性就有可能被趕出勞動力市場。
再結合實際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這個趕出去的過程會是多種多樣的。
按照朱靖坤舉的例子,宋代之後神洲的女性逐步被趕出農業市場,隻能從事一些最為簡單的家庭手工業。
還搞出了各種禮法限製,宋代出現了纏足風潮。
不過清代前期及以前,纏足相當於穿小鞋,幼時用布條勒緊腳掌,控製腳的生長。
宋朝和明代前期單純收窄,明代中後期開始整體控製大小。
這樣成年之後就可以放腳,當然不如正常腳掌的人靈活,相當於成年人的身體配小孩的腳,但也勉強能夠跑跳。
隻不過這種纏法很容易失敗,因為單純布條沒有剛性限製。
崇禎皇帝的後宮嬪妃裏麵,就有纏足的成功的,也有不纏足的和失敗的,纏足也能騎馬跑步,且進宮都要放腳。
清代中期人口暴漲後出現了折骨纏。
幼時直接腳骨折斷之後纏住,徹底杜絕生長的可能性,也徹底失去了跑跳的可能性。
成年之後就算放開,也無法正常活動了,也基本不會失敗了。
在這個世界,崇禎皇帝公開禁止和極力反對纏足,同時南北兩朝長期對峙並長期保持低烈度的戰爭。
製度和現實的雙重限製之下,纏足雖然沒有被完全杜絕,但也逐漸變成小眾癖好。
同時也沒有和曆史同期那樣,發展出最為極端的折骨纏的技術。
解放女性,授予女性與男性相同的政治權利,是朱簡烜前世所在文明世界的“政治正確”。
但那也在前世的世界曆史背景下產生的,在這個世界卻沒有社會基礎。
就算是朱簡烜作為統治者,強力推崇和支持,也不會有特別好的效果,因為那是刻舟求劍。
就像是崇禎皇帝強行推動司法獨立,在當時也沒有能夠持續下去,直到天工朝才真正具有了落實的可能性。
朱簡烜感覺,反而是自己的這個皇長子,作為這個世界成長起來的半土著,他們的建議更有現實意義。
大明朝廷,應該引導和化解出現的具體問題的內在矛盾,而不是浮於表麵的強行搞女性解放。
主要是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沒有必要主動去推翻現有的穩定的社會文化基礎。
男女兩種性別本來就有天然的不同,雙方本來就應該有不同的社會分工。
自己要做的是事情,應該是讓這種分工變得更加合理,同時控製任何形式的壓迫和對抗,避免雙方內耗。
而不是讓女人變得和男人一樣,那是歐美近現代社會孕育出來的思潮,與神洲不同。
朱簡烜思前想後了許久,最終決定采納自己長子的部分建議。
興辦專門的女學,禁止工廠使用童工,大力鼓勵寡婦再婚,嚴厲打擊通奸媾和之事。
擴大保育機構,收容鰥、寡、孤、獨,推廣勞動保護和養老金。
同時繼續加大對偷渡行為的打擊力度。
至於對民營廠商的態度,朱簡烜倒是不覺得需要專門打壓。
官營產業能夠快速做大,能夠提供必要基礎產業,能夠集中力量攻關重點產業,但是終端多樣性太差了。
所以民營產業仍然要長期存在,仍然要繼續允許他們繼續自行發展,不能對他們遏製的太狠。
但是朱簡烜也不會專門去支持,民營廠商想要正麵招到人,那就得付出足夠的代價,也需要更加的努力。
民營廠商本來就是為了提高產品多樣性,為了發揮民間商人和工匠的主觀能動性的。
未來應該形成官營穩定,民營的金錢和機會更多,或者是更加靈活多樣,這種不同傾向性的差異區分。
如果民營產業既不能提供比官營產業更穩定的環境,也沒有更多的金錢和機會甚至沒有自由,那他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所以,對於朱靖坤提出的,放緩移民和裁汰衛所的建議,朱簡烜也直接忽略掉了。
移民當然還要繼續,甚至還要繼續加快。
本土的人口還是太多了,關鍵是工業化的過程中,人口增長沒有明顯的降低。
按照朱簡烜了解的情況,以前普通百姓是隻要能生就生的,現在隻是變成了大多以三到七個孩子為目標。
這個生育率放在現代仍然高得離譜,也讓朱簡烜稍微有點意外。
朱簡烜都開始懷疑,是自己前世的經驗是否仍然靠譜了,還是自己為了預防人口衰減,反過來調整有點矯枉過正了。
因為前世經驗普遍認為,工業化可能人口增長放緩,朱簡烜就主動創造更多的自耕農家庭。
不斷的建設高標準的工廠宿舍,不斷的設立新的軍屯衛所。
朱簡烜不搞高密度高層住宅樓,不去搞普遍的義務教育,也不主動搞女性解放。
以至於做的稍微有點過了。
不過即便如此,朱簡烜的態度仍然不變。
衛所屯田模式仍然要繼續發展,仍然按部就班的裁撤老衛所轉為自耕農,同時不斷在海外設立新的衛所。
關鍵是爭取將讓移民輸出速度跟上人口增長速度。
朱簡烜沒有控製生育和人口的想法,理所當然的目標是用大明人塞滿全世界的荒地。
那樣未來就算事自己大明帝國分崩離析,甚至爆發大規模的內戰,那也是肉爛在鍋裏了,怎麽打都是自己人掌控世界。
朱靖坤認為,在工業化之前,勞動力的勞動對象是土地的時候,其實其實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了。
在商周時代,西漢初年時代,以及三國亂世之後,當時可耕種的土地較多,而人口相對較少,次級勞動力也理所當然的被盡可能的利用起來。
女性和孩子也要直接參與耕種,同時女性也會得到官府的授田,隻不過數量通常比男子更少。
但是在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同時農業工具也不斷的升級,但是土地的總麵積無法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
勞動力與勞動對象的比例,逐漸達到一個特定的較高的臨界點後,女子等次級勞動力就被逐步排除到勞動之外了。
宋代以來,人口不斷突破新高度,女子在勞動中的參與也不斷降低,同時禮法對女子的限製也越來越多。
等到崇禎朝的時候,天下人口很可能已經超過兩億了。
那時候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現象,已經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女子纏足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崇禎朝以後,雖然皇帝和清虜朝廷都要求民間百姓不得纏足,但卻始終無法杜絕。
歸根結底還是勞動力與土地的經濟矛盾無法解決。
直到鹹寧年間,工業建設逐漸展開,勞動對象從土地變成了工廠,導致社會用工需求不斷增長。
特別是天工朝之後,軍屯衛所和土地公司在全天下普及開來,全麵的工業建設啟動,用工需求達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
於是,女子和孩童等次級勞動力也自然而然的被再次被引入勞動市場了。
但現在的大明不應該不缺乏勞動力。
看不到統計數據的普通人,對大明人口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五億到六億的概念上,實際上現在大明人口已經逼近十億了。
大明擁有五億到六億總人口的時候,每年增加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一千萬了。
隨著人口基數不斷增加,每年增加人口很快就超過了兩千萬,現在甚至正在不斷地逼近三千萬。
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大明人口平均每五年就能增加一億人。
平均每年向海外至少輸送一千萬人的情況下,現在大明本土的人口數量也已經逼近八億了。
大明不可能缺乏勞動力。
朝廷現在執行的各種政策,在穩定地方上局勢的時候,也間接導致了局部的勞動力稀缺。
所以隻要稍作調整,就能改變現狀。
至於具體應該怎麽做,朱靖坤提了三個方向的思路。
第一個方向,根據經濟層麵的邏輯,因勢利導的減少這種現象,讓市場上仍然以壯丁工人為主。
出台規定,明確要求無論壯丁還是半丁,隻要是在工廠做工都必須執行最低工錢。
禁止童工,明確禁止未成年孩童進廠做工,可以同時設立更多的孤兒院,將所有孤兒都收納進來。
放緩移民,美洲、霖洲、非洲的移民已經持續了多年,大明人已經在當地占據絕對優勢了,可以減少官方移民了。
加快裁汰老軍屯衛所的速度,同時加快軍屯衛所和官營土地公司的機械化改造,減少官營產業的用工需求。
總而言之,就是增加市場上的自由壯丁的數量,減少半丁的數量並提高使用成本。
降低民間工廠主動使用女工和童工的傾向。
第二個方向,保持軍屯衛所和官營公司的的現狀,但是從製度層麵控製半丁的使用,進而壓製民間廠商的擴張。
民間廠商終究是個不安定因素,他們為了利益可以嚐試任何事情,可以去鑽任何法律的漏洞。
關鍵是會導致社會風氣敗壞,使得民間推動奢靡之風,激化民間矛盾。
關鍵是人力始終是最重要的資源,讓民間廠商掌控太多的人力,也會從根本上降低朝廷的控製力。
特別是讓大量人口集中的工業產業,建議始終朝廷官營產業為主,控製民營規模。
第三個方向,接受當前的現狀,甚至主動利用半丁勞動力。
朝廷支持女子參加科舉當官,支持民間女子走出家門,到工廠去做工賺錢。
同時規定半丁的基本工錢是壯丁的七成甚至一半。
最大化的發揮這些半丁的作用,為衛所和官民工廠提供更多的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朱靖坤提出了這個方向,但是他自己卻不建議這麽做。
朱靖坤認為,女人雖然有勞動能力,但是體力相關的能力明顯弱於男性,智力相關的能力麵對男性也沒有優勢。
特別是根據朱靖坤在江南做的調研,發現女性理性分析與群體協作能力弱於男性,容易發生內部爭端。
關鍵是,現有的禮法製度是建立在女性不參與普遍的社會治理,不參與社會勞動的基礎上的。
現在引入他們參與社會治理,引入他們普遍參與社會勞動,會顛覆現有的社會倫理常識,可能引發社稷動蕩。
與此同時,大明目前也確實並不缺乏勞動力。
與其將體力相對較弱的女人引入勞動中,不如讓她們按照傳統生養更多的壯勞力。
引入女性普遍參加社會勞動,收益不大,問題很多,得不償失,除非是為了控製人口增長,否則不需要那樣做。
最後,朱靖坤又具體到女子科舉當官的事情上發表了意見。
可以設立官方的專門的女子學校,傳授傳統觀念上應該由女子掌握的知識。
相夫教子、女紅刺繡、儀態禮儀等等,當合格的家庭主婦。
高級學校可以適當加入基本的自然知識類課程,但應該避免涉及政治類知識。
針對女子的科舉,應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小學對應縣試、中學對應府試、大學對應歲試。
大學畢業通過結業考試,授予“女生員”功名,與傳統的普通男性考取的生員做出區分。
她們可以進入衙門任職,但隻能擔任朝廷組織的,專門負責女性相關工作的職務。
比如說女子學校的管理和教育,以及各種專門麵向女子的服務設施的管理。
同時也可以通過女校體係,為宗室和勳貴篩選可是的妻妾人選。
朱靖坤不建議讓女子直接參與正常的傳統形式的科舉。
同時朱靖坤還認為,隻要稍微解決勞動力分配的的問題,朝廷就算是直接禁止女性科舉,或者是直接禁止工廠使用女工,應該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朱簡烜看完報告之後,心中對這個兒子的評價很不錯。
雖然仍然帶著典型的偏見和局限性,但也已經做了足夠深入的分析,已經抓到了問題和現象的內在根源。
女性的勞動參與程度,決定了女性的真實社會地位。
這個社會地位類似於一種砝碼,在社會這個天平上能夠展現出來的重量,而不是她們表麵上的社會階層高度。
同時生物層麵的現狀決定了,女性在體力上天然弱於男性。
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女性參與勞動的比例,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女性自主的,而是勞動力與勞動對象的比例決定的。
若總人口較低,總勞動力數量較少,土地和工作崗位較多,需要盡可能增加勞動力的時候,女性就會被引入勞動力範疇。
兩次世界大戰大量男性參軍陣亡,同時戰爭對物資生產的需求不斷增加,也直接導致了兩次女性勞動熱潮。
女性有了經濟基礎,女性平權運動也高漲起來,也反過來再次引導更多女性參與到勞動中。
若是總人口較多,總勞動力較多,勞動對象也就是土地或者工作崗位減少的時候,女性就有可能被趕出勞動力市場。
再結合實際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這個趕出去的過程會是多種多樣的。
按照朱靖坤舉的例子,宋代之後神洲的女性逐步被趕出農業市場,隻能從事一些最為簡單的家庭手工業。
還搞出了各種禮法限製,宋代出現了纏足風潮。
不過清代前期及以前,纏足相當於穿小鞋,幼時用布條勒緊腳掌,控製腳的生長。
宋朝和明代前期單純收窄,明代中後期開始整體控製大小。
這樣成年之後就可以放腳,當然不如正常腳掌的人靈活,相當於成年人的身體配小孩的腳,但也勉強能夠跑跳。
隻不過這種纏法很容易失敗,因為單純布條沒有剛性限製。
崇禎皇帝的後宮嬪妃裏麵,就有纏足的成功的,也有不纏足的和失敗的,纏足也能騎馬跑步,且進宮都要放腳。
清代中期人口暴漲後出現了折骨纏。
幼時直接腳骨折斷之後纏住,徹底杜絕生長的可能性,也徹底失去了跑跳的可能性。
成年之後就算放開,也無法正常活動了,也基本不會失敗了。
在這個世界,崇禎皇帝公開禁止和極力反對纏足,同時南北兩朝長期對峙並長期保持低烈度的戰爭。
製度和現實的雙重限製之下,纏足雖然沒有被完全杜絕,但也逐漸變成小眾癖好。
同時也沒有和曆史同期那樣,發展出最為極端的折骨纏的技術。
解放女性,授予女性與男性相同的政治權利,是朱簡烜前世所在文明世界的“政治正確”。
但那也在前世的世界曆史背景下產生的,在這個世界卻沒有社會基礎。
就算是朱簡烜作為統治者,強力推崇和支持,也不會有特別好的效果,因為那是刻舟求劍。
就像是崇禎皇帝強行推動司法獨立,在當時也沒有能夠持續下去,直到天工朝才真正具有了落實的可能性。
朱簡烜感覺,反而是自己的這個皇長子,作為這個世界成長起來的半土著,他們的建議更有現實意義。
大明朝廷,應該引導和化解出現的具體問題的內在矛盾,而不是浮於表麵的強行搞女性解放。
主要是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沒有必要主動去推翻現有的穩定的社會文化基礎。
男女兩種性別本來就有天然的不同,雙方本來就應該有不同的社會分工。
自己要做的是事情,應該是讓這種分工變得更加合理,同時控製任何形式的壓迫和對抗,避免雙方內耗。
而不是讓女人變得和男人一樣,那是歐美近現代社會孕育出來的思潮,與神洲不同。
朱簡烜思前想後了許久,最終決定采納自己長子的部分建議。
興辦專門的女學,禁止工廠使用童工,大力鼓勵寡婦再婚,嚴厲打擊通奸媾和之事。
擴大保育機構,收容鰥、寡、孤、獨,推廣勞動保護和養老金。
同時繼續加大對偷渡行為的打擊力度。
至於對民營廠商的態度,朱簡烜倒是不覺得需要專門打壓。
官營產業能夠快速做大,能夠提供必要基礎產業,能夠集中力量攻關重點產業,但是終端多樣性太差了。
所以民營產業仍然要長期存在,仍然要繼續允許他們繼續自行發展,不能對他們遏製的太狠。
但是朱簡烜也不會專門去支持,民營廠商想要正麵招到人,那就得付出足夠的代價,也需要更加的努力。
民營廠商本來就是為了提高產品多樣性,為了發揮民間商人和工匠的主觀能動性的。
未來應該形成官營穩定,民營的金錢和機會更多,或者是更加靈活多樣,這種不同傾向性的差異區分。
如果民營產業既不能提供比官營產業更穩定的環境,也沒有更多的金錢和機會甚至沒有自由,那他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所以,對於朱靖坤提出的,放緩移民和裁汰衛所的建議,朱簡烜也直接忽略掉了。
移民當然還要繼續,甚至還要繼續加快。
本土的人口還是太多了,關鍵是工業化的過程中,人口增長沒有明顯的降低。
按照朱簡烜了解的情況,以前普通百姓是隻要能生就生的,現在隻是變成了大多以三到七個孩子為目標。
這個生育率放在現代仍然高得離譜,也讓朱簡烜稍微有點意外。
朱簡烜都開始懷疑,是自己前世的經驗是否仍然靠譜了,還是自己為了預防人口衰減,反過來調整有點矯枉過正了。
因為前世經驗普遍認為,工業化可能人口增長放緩,朱簡烜就主動創造更多的自耕農家庭。
不斷的建設高標準的工廠宿舍,不斷的設立新的軍屯衛所。
朱簡烜不搞高密度高層住宅樓,不去搞普遍的義務教育,也不主動搞女性解放。
以至於做的稍微有點過了。
不過即便如此,朱簡烜的態度仍然不變。
衛所屯田模式仍然要繼續發展,仍然按部就班的裁撤老衛所轉為自耕農,同時不斷在海外設立新的衛所。
關鍵是爭取將讓移民輸出速度跟上人口增長速度。
朱簡烜沒有控製生育和人口的想法,理所當然的目標是用大明人塞滿全世界的荒地。
那樣未來就算事自己大明帝國分崩離析,甚至爆發大規模的內戰,那也是肉爛在鍋裏了,怎麽打都是自己人掌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