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間線: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的始祖是大禹治水時期的治水辦f4之一,後稷,姓姬名棄,高辛帝長子(理論上的長子)。周一族興起於陝甘一帶,因不堪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犯,當時部落首領亶父率領周族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經過世代經營,周族慢慢興盛,幾乎和商滅夏差不多的套路,優勝劣汰,周自然而然得取代了商。
周族最重要的轉折點,便是周太王亶父率領族人遷徙到岐山。亶父是上承後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周族在岐山安定下來後,在亶父的治理下日漸興盛。亶父偏愛幼子季曆,他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很識趣,看上位無望,就帶領了一些族人去到長江中下遊發展,形成了後來的吳國。
亶父過世後,季曆上位,前麵說道過,此時的商朝實力空虛,經常要借季曆的手去教訓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季曆也趁此機會打擊周圍小國,擴充自己的實力。後來文丁察覺到了周族的野心,才將季曆囚禁起來,不巧的是,季曆身子骨差了點,正好死在牢中。姬昌是季曆長子,從小聰明好學,還精通伏羲的先天八卦。季曆死後,商王帝乙封姬昌為侯伯,所以姬昌又叫西伯侯。
姬昌二年,姬昌調集了大量兵力準備和商朝打架,帝乙當時還要應付東夷那邊的戰事,隻好向姬昌說說軟話,還許諾把漂亮的妹妹嫁給他,姬昌心裏也明白現在還不是對剛的時機,於是乎就順應了帝乙的安排,娶了帝乙表妹,有莘國公主太姒為妻,商、周矛盾暫時緩和。
姬昌和太姒共有十個兒子,大兒子伯邑考,二兒子姬發,後麵還有很多有名的,之後再講。奇怪的是,大兒子伯邑考長的和姬昌一點都不像,以致於姬昌都懷疑他是不是親生的。可是古代又沒有親子鑒定技術,姬昌又怕將來王位傳給他人血脈,於是乎正兒八經的把伯邑考和姬發兩個叫來看麵相,對伯邑考說,你長的一副臣子臉,當不了大王啊,這是天定的,可不是我亂說的哦。姬發嘛,確實有帝王之相,就選你了。當時姬發才兩歲,就被立為世子。
之後姬昌通過兼並周遭小國,不斷增強周的實力,暗中不斷製造輿論,吹噓自己,抹黑商王室。後來的事情在前篇說到過了,姬昌被囚,出獄後取得“專征權”,繼續東征西討,於姬昌四十四年,正式稱王,號周文王,這一年也稱文王受命元年。按照他們周族的說法,姬昌從稱王開始,天子就自動變成他自己了,商隻是他統治的一個不聽話的諸侯,滅商隻是討伐亂臣賊子。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不知道你們看的時候這個梗還在不在,是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罵王司徒的話。姬昌病逝於姬昌五十年,文王受命七年,終年七十九,主要功績便是開拓了周的疆土,後來姬發可以說是坐享其成。除此之外,文王演化的周易,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後經孔子編撰,對中國數千年來的政治、文化等多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姬昌逝世後,姬發沒有改元,仍續用文王受命年號,並拜薑子牙為相父。此時商朝已處在懸崖邊緣,隻需輕輕一推,便要墜入萬丈深淵。文王受命十一年,姬發四年,姬發發動了對商朝的第一輪進攻,不過這次戰爭更多是以試探為主,姬發打了幾場勝仗後認為此時商朝實力猶存,不宜輕易進取,便班師回朝。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姬發沿用文王的套路,繼續製造輿論,不斷瓦解商王朝內部勢力。帝辛又是個革新派,與很多保守派大臣意見相左,商朝內部矛盾日漸激烈。次年,姬發正式發動戰爭。商朝內部矛盾激烈,外部又常年與東夷作戰,實力大損,最終在與周的牧野決戰中失敗,帝辛自知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姬發很快攻入朝歌,看到宿敵已經自殺了,都還沒輪到自己動手,覺得很不開心,又去虐了下屍,還把帝辛以及他兩個已經自殺的女兒的頭顱割下,懸掛在旗杆上示眾。
商朝覆滅,姬發正式稱王,號周武王。由於周是武力奪權,原先很多商朝諸侯並不臣服,姬發覺得,能動手解決的事情盡量不要動口,於是二話不說,直接滅掉了這些諸侯。之前姬發為彰顯其仁德,將子受的兒子武庚封為商候,又派了自己的三個弟弟分別駐守在武庚封底的周圍,史稱“三監”。
周武王三年,姬發身體愈發衰弱,疑心舊都鬼神作祟,便遷都於鎬京。病情好轉後,姬發開始分封諸侯,大概分了七十多個諸侯國。次年病情惡化,病逝,終年五十四。
都說紂王暴虐,周朝文王武王仁義治國,天命所在,殊不知有多少無辜的生命的倒在了周族的野心之下。姬發更是如此,治國才能上不如父親姬昌,到後來滅商後,自恃實力強大,麵對不順從的諸侯不加以勸化,直接大規模舉兵征伐,殺戮欲頗重,要說功績也就是開創周朝,然而這都是老爹打好的基礎,不過他在帶兵打仗方麵還是不錯的。
周的始祖是大禹治水時期的治水辦f4之一,後稷,姓姬名棄,高辛帝長子(理論上的長子)。周一族興起於陝甘一帶,因不堪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犯,當時部落首領亶父率領周族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經過世代經營,周族慢慢興盛,幾乎和商滅夏差不多的套路,優勝劣汰,周自然而然得取代了商。
周族最重要的轉折點,便是周太王亶父率領族人遷徙到岐山。亶父是上承後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周族在岐山安定下來後,在亶父的治理下日漸興盛。亶父偏愛幼子季曆,他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很識趣,看上位無望,就帶領了一些族人去到長江中下遊發展,形成了後來的吳國。
亶父過世後,季曆上位,前麵說道過,此時的商朝實力空虛,經常要借季曆的手去教訓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季曆也趁此機會打擊周圍小國,擴充自己的實力。後來文丁察覺到了周族的野心,才將季曆囚禁起來,不巧的是,季曆身子骨差了點,正好死在牢中。姬昌是季曆長子,從小聰明好學,還精通伏羲的先天八卦。季曆死後,商王帝乙封姬昌為侯伯,所以姬昌又叫西伯侯。
姬昌二年,姬昌調集了大量兵力準備和商朝打架,帝乙當時還要應付東夷那邊的戰事,隻好向姬昌說說軟話,還許諾把漂亮的妹妹嫁給他,姬昌心裏也明白現在還不是對剛的時機,於是乎就順應了帝乙的安排,娶了帝乙表妹,有莘國公主太姒為妻,商、周矛盾暫時緩和。
姬昌和太姒共有十個兒子,大兒子伯邑考,二兒子姬發,後麵還有很多有名的,之後再講。奇怪的是,大兒子伯邑考長的和姬昌一點都不像,以致於姬昌都懷疑他是不是親生的。可是古代又沒有親子鑒定技術,姬昌又怕將來王位傳給他人血脈,於是乎正兒八經的把伯邑考和姬發兩個叫來看麵相,對伯邑考說,你長的一副臣子臉,當不了大王啊,這是天定的,可不是我亂說的哦。姬發嘛,確實有帝王之相,就選你了。當時姬發才兩歲,就被立為世子。
之後姬昌通過兼並周遭小國,不斷增強周的實力,暗中不斷製造輿論,吹噓自己,抹黑商王室。後來的事情在前篇說到過了,姬昌被囚,出獄後取得“專征權”,繼續東征西討,於姬昌四十四年,正式稱王,號周文王,這一年也稱文王受命元年。按照他們周族的說法,姬昌從稱王開始,天子就自動變成他自己了,商隻是他統治的一個不聽話的諸侯,滅商隻是討伐亂臣賊子。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不知道你們看的時候這個梗還在不在,是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罵王司徒的話。姬昌病逝於姬昌五十年,文王受命七年,終年七十九,主要功績便是開拓了周的疆土,後來姬發可以說是坐享其成。除此之外,文王演化的周易,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後經孔子編撰,對中國數千年來的政治、文化等多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姬昌逝世後,姬發沒有改元,仍續用文王受命年號,並拜薑子牙為相父。此時商朝已處在懸崖邊緣,隻需輕輕一推,便要墜入萬丈深淵。文王受命十一年,姬發四年,姬發發動了對商朝的第一輪進攻,不過這次戰爭更多是以試探為主,姬發打了幾場勝仗後認為此時商朝實力猶存,不宜輕易進取,便班師回朝。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姬發沿用文王的套路,繼續製造輿論,不斷瓦解商王朝內部勢力。帝辛又是個革新派,與很多保守派大臣意見相左,商朝內部矛盾日漸激烈。次年,姬發正式發動戰爭。商朝內部矛盾激烈,外部又常年與東夷作戰,實力大損,最終在與周的牧野決戰中失敗,帝辛自知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姬發很快攻入朝歌,看到宿敵已經自殺了,都還沒輪到自己動手,覺得很不開心,又去虐了下屍,還把帝辛以及他兩個已經自殺的女兒的頭顱割下,懸掛在旗杆上示眾。
商朝覆滅,姬發正式稱王,號周武王。由於周是武力奪權,原先很多商朝諸侯並不臣服,姬發覺得,能動手解決的事情盡量不要動口,於是二話不說,直接滅掉了這些諸侯。之前姬發為彰顯其仁德,將子受的兒子武庚封為商候,又派了自己的三個弟弟分別駐守在武庚封底的周圍,史稱“三監”。
周武王三年,姬發身體愈發衰弱,疑心舊都鬼神作祟,便遷都於鎬京。病情好轉後,姬發開始分封諸侯,大概分了七十多個諸侯國。次年病情惡化,病逝,終年五十四。
都說紂王暴虐,周朝文王武王仁義治國,天命所在,殊不知有多少無辜的生命的倒在了周族的野心之下。姬發更是如此,治國才能上不如父親姬昌,到後來滅商後,自恃實力強大,麵對不順從的諸侯不加以勸化,直接大規模舉兵征伐,殺戮欲頗重,要說功績也就是開創周朝,然而這都是老爹打好的基礎,不過他在帶兵打仗方麵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