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的主人公是趙鞅,趙氏一族家主。趙氏是晉國的大家族,之前因為晉國六卿內部爭鬥,趙氏險些被滅族,後來趙武得到晉悼公的提拔重用,趙氏一族又重新崛起,活躍在晉國政壇上。
趙武死後,其子趙成繼任家主,年紀輕輕就被提拔為中軍佐,可惜死的早,所幸的是留下了子嗣,趙鞅,他將成為春秋後期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晉平公的後任是晉昭公,晉昭公即位時晉國中軍將是韓起(韓厥的兒子),因為祖上和趙家關係不錯,於是韓起提攜趙鞅進入六卿行列,為下軍佐。此時的晉國政壇是風雲莫測,凶險萬分。
自晉悼公之後,晉國國君越來越沒有實權,晉國實際上都被六卿掌控了。自晉楚弭兵後,晉國不爭霸了,好了,這下沒有外敵了,那就開始搞內鬥吧。
六卿之間的關係也很複雜,趙鞅進入政壇時,其他五卿分別是中軍將是韓起,中軍佐中行吳(中行偃的兒子),上軍將魏舒(名將魏絳的孫子),上軍佐範鞅,下軍將智躒(智罃的曾孫)。趙家和韓家算是世交,關係不錯。範家和中行家祖上也是好朋友,兩家聯係緊密。智家實力較弱,和中行家本是同宗,因此智家依附於中行家,後來兩家又。魏家在六卿裏是比較晚才崛起的,相對來說和韓家走得更近。因此六卿裏大致分為了兩派勢力,韓、魏、趙和範、中行、智。
在韓起、魏舒的扶持下,趙鞅剛開始幾年混得順風順水,在王子朝之亂中主持了諸侯會盟取得成功,在國際舞台上嶄露了頭角。韓起去世後,魏舒繼任中軍將,但魏舒不如韓起,難以掌控大局,但六卿之間的勢力仍然沒有太大差別。
魏舒死後,中軍將由野心勃勃的範鞅接任,此時韓、魏兩家資曆還很淺,趙鞅此時也隻是擔任上軍將,韓趙魏三家處處被範鞅壓製,範鞅成為了晉國的實際掌控人。麵對險惡的政治環境,趙鞅選擇了韜光養晦,既然幹不過範鞅,那就熬死他,範鞅已經是老年人,趙鞅還是個青年。
公元前501年,範鞅老死了,智躒接任中軍將,趙鞅升任中軍佐。智躒不像範鞅一樣那麽有野心,做人比較低調,範鞅的兒子範吉射資曆尚淺,擔任六卿之末下軍佐,趙鞅終於衝破束縛,開始施展政治抱負,逐漸走上掌權的道路,但他將要麵臨一場內亂風波。
範鞅之前為了壓製趙鞅,將目標瞄準到了趙家旁支邯鄲氏。邯鄲氏的祖上是趙旃(其父親趙穿是趙盾的堂弟),趙旃被封於邯鄲後以封地為氏。邯鄲是晉國東方的戰略重鎮,範鞅想拉攏邯鄲氏,便讓中行寅將其姐姐嫁給當時的邯鄲氏門主趙勝(趙旃之子),趙勝死後,由他和中行寅姐姐所生的兒子趙午繼承家主之位。
公元前497年,趙鞅要求將衛國進貢安置在邯鄲的五百戶人口,遷往晉陽。趙午準備執行趙鞅的命令,但手下勸阻,說邯鄲是東方重鎮,現在東邊齊國虎視眈眈,這時候遷移人口怕是不好。趙午覺得有道理,就讓趙鞅別急著遷,過段時間再說。
趙鞅身為趙家大宗主,看到趙午這個分支竟不執行他的命令,非常惱火。趙鞅認為邯鄲氏和中行家通婚,現在已經親近中行家和範家了,覺得邯鄲氏今後必然會叛趙,就把趙午叫到晉陽來處死了。趙鞅放趙午的隨從回去告訴邯鄲氏,讓他們自立其主。邯鄲氏一族群情激奮,推選趙午的兒子趙稷為家主,謀劃為趙午報仇。不久後,趙稷發動叛亂。
底下的分支家族造反了,趙鞅很生氣,派上軍司馬籍秦率軍攻打邯鄲,但他選錯了人。籍秦本來之前就是跟著中行氏的本家荀家混的,現在作為上軍司馬,自然是心向上軍將中行寅,而趙午又是中行寅的外甥。籍秦於是將進軍邯鄲的消息傳給中行寅,中行寅便找來範吉射商議,雙方準備一同出兵對付趙鞅,晉國內戰爆發。
沒多久,中行家和範家出兵攻打趙氏,為啥這次智家沒參與?智家本來和中行家是同宗,但後來鬧掰了。籍秦看到中行家和範家出兵了,於是也回過頭來,和他們一起攻打趙氏,麵臨三方的攻擊,趙鞅抵擋不住,隻好撤退到晉陽防守,但三家緊追不舍,很快就兵臨城下,包圍了晉陽。
趙武死後,其子趙成繼任家主,年紀輕輕就被提拔為中軍佐,可惜死的早,所幸的是留下了子嗣,趙鞅,他將成為春秋後期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晉平公的後任是晉昭公,晉昭公即位時晉國中軍將是韓起(韓厥的兒子),因為祖上和趙家關係不錯,於是韓起提攜趙鞅進入六卿行列,為下軍佐。此時的晉國政壇是風雲莫測,凶險萬分。
自晉悼公之後,晉國國君越來越沒有實權,晉國實際上都被六卿掌控了。自晉楚弭兵後,晉國不爭霸了,好了,這下沒有外敵了,那就開始搞內鬥吧。
六卿之間的關係也很複雜,趙鞅進入政壇時,其他五卿分別是中軍將是韓起,中軍佐中行吳(中行偃的兒子),上軍將魏舒(名將魏絳的孫子),上軍佐範鞅,下軍將智躒(智罃的曾孫)。趙家和韓家算是世交,關係不錯。範家和中行家祖上也是好朋友,兩家聯係緊密。智家實力較弱,和中行家本是同宗,因此智家依附於中行家,後來兩家又。魏家在六卿裏是比較晚才崛起的,相對來說和韓家走得更近。因此六卿裏大致分為了兩派勢力,韓、魏、趙和範、中行、智。
在韓起、魏舒的扶持下,趙鞅剛開始幾年混得順風順水,在王子朝之亂中主持了諸侯會盟取得成功,在國際舞台上嶄露了頭角。韓起去世後,魏舒繼任中軍將,但魏舒不如韓起,難以掌控大局,但六卿之間的勢力仍然沒有太大差別。
魏舒死後,中軍將由野心勃勃的範鞅接任,此時韓、魏兩家資曆還很淺,趙鞅此時也隻是擔任上軍將,韓趙魏三家處處被範鞅壓製,範鞅成為了晉國的實際掌控人。麵對險惡的政治環境,趙鞅選擇了韜光養晦,既然幹不過範鞅,那就熬死他,範鞅已經是老年人,趙鞅還是個青年。
公元前501年,範鞅老死了,智躒接任中軍將,趙鞅升任中軍佐。智躒不像範鞅一樣那麽有野心,做人比較低調,範鞅的兒子範吉射資曆尚淺,擔任六卿之末下軍佐,趙鞅終於衝破束縛,開始施展政治抱負,逐漸走上掌權的道路,但他將要麵臨一場內亂風波。
範鞅之前為了壓製趙鞅,將目標瞄準到了趙家旁支邯鄲氏。邯鄲氏的祖上是趙旃(其父親趙穿是趙盾的堂弟),趙旃被封於邯鄲後以封地為氏。邯鄲是晉國東方的戰略重鎮,範鞅想拉攏邯鄲氏,便讓中行寅將其姐姐嫁給當時的邯鄲氏門主趙勝(趙旃之子),趙勝死後,由他和中行寅姐姐所生的兒子趙午繼承家主之位。
公元前497年,趙鞅要求將衛國進貢安置在邯鄲的五百戶人口,遷往晉陽。趙午準備執行趙鞅的命令,但手下勸阻,說邯鄲是東方重鎮,現在東邊齊國虎視眈眈,這時候遷移人口怕是不好。趙午覺得有道理,就讓趙鞅別急著遷,過段時間再說。
趙鞅身為趙家大宗主,看到趙午這個分支竟不執行他的命令,非常惱火。趙鞅認為邯鄲氏和中行家通婚,現在已經親近中行家和範家了,覺得邯鄲氏今後必然會叛趙,就把趙午叫到晉陽來處死了。趙鞅放趙午的隨從回去告訴邯鄲氏,讓他們自立其主。邯鄲氏一族群情激奮,推選趙午的兒子趙稷為家主,謀劃為趙午報仇。不久後,趙稷發動叛亂。
底下的分支家族造反了,趙鞅很生氣,派上軍司馬籍秦率軍攻打邯鄲,但他選錯了人。籍秦本來之前就是跟著中行氏的本家荀家混的,現在作為上軍司馬,自然是心向上軍將中行寅,而趙午又是中行寅的外甥。籍秦於是將進軍邯鄲的消息傳給中行寅,中行寅便找來範吉射商議,雙方準備一同出兵對付趙鞅,晉國內戰爆發。
沒多久,中行家和範家出兵攻打趙氏,為啥這次智家沒參與?智家本來和中行家是同宗,但後來鬧掰了。籍秦看到中行家和範家出兵了,於是也回過頭來,和他們一起攻打趙氏,麵臨三方的攻擊,趙鞅抵擋不住,隻好撤退到晉陽防守,但三家緊追不舍,很快就兵臨城下,包圍了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