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了魏冉和秦國四貴後,範雎大權在握,他覺得白起是朝堂上最後一股殘餘的魏冉派勢力,有白起在,魏冉就有卷土重來的可能,所以他一直想著怎麽對付白起,隻不過白起打仗實在太牛了,有時候真得離不開他。


    白起馳騁沙場數十年,從普通士官一路到大良造,離不開魏冉的支持。後來範雎把魏冉趕跑了,做了丞相,白起還是專心幹自己的活,沒去搞內鬥,因為總的來說白起是個忠於國家的人。但在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全麵進攻趙國,範雎勸秦王接受割地求和,從這裏開始,白起就對範雎有看法了。


    後來趙國反悔,秦昭襄王又去打趙國,白起覺得已經失去了進攻的時機,極力勸阻,他也因此不願意帶兵出征。正如白起所料,邯鄲之戰,秦國大敗,白起聽到戰敗的消息後還發了句牢騷:“看看,不聽我的,現在輸了吧。”秦昭襄王聽了立馬就發火了,勒令白起出兵攻打趙國,範雎也來請求白起出山。但白起認為秦國此時需要修養,再起戰事秦國肯定要吃大虧,就繼續稱病。


    三個月後,白起還沒動身,而秦國前線已經全麵敗退,秦昭襄王對白起下了死命令:“你再不去就以身殉職吧。”白起沒辦法,被逼得上路,嘴上還一直發著牢騷。白起的態度讓秦昭襄王相當不爽,範雎也趁機添油加醋,兩人一合計,秦昭襄王派出使臣賜劍給白起,讓他自殺。


    白起接下寶劍,也沒有反抗,他其實也死心了,感歎道:“我向來忠心耿耿,這是犯了什麽過錯。哎算了,長平之戰我騙了趙國四十多萬將士,將他們坑殺,讓我以死謝罪吧。”說完後,白起拔劍自刎。白起沒錯,他隻是不了解帝王的心思,畢竟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軍事上,白起打仗得心應手,但在權力鬥爭方麵他肯定比不上範雎。


    殺神最終自殺了,但他對秦國擴張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大大小小的戰役,白起殲滅的士兵高達一百多萬,趙、楚、魏、韓四國直接被打殘了,此後秦國統一天下再無敵手。當然這也離不開範雎的遠交近攻策略,趙、楚、魏、韓四國都與秦國相鄰,是秦國東出函穀關的直接障礙,範雎的戰略相當正確。


    範雎此時的處境也很尷尬,在邯鄲之戰中,他舉薦的鄭安平最後投降趙國,按照秦國律令,被舉薦的人犯罪,舉薦的人應同罪,通敵叛國是要夷三族的。範雎知道秦國向來注重刑罰,因此主動向秦昭襄王請罪。和白起不同,秦昭襄王一直很信賴範雎,他不忍心治範雎的罪,就下令:“誰敢議論鄭安平的事,就和他一樣治罪。”鄭安平的事就這樣平息下來,秦昭襄王還給了範雎更好的待遇,好讓他安心。


    但範雎也是倒黴,他另一個舉薦的王稽,後來也和其他國家勾結,因此被誅殺,範雎非常鬱悶。有次秦昭襄王在朝上歎氣,範雎說:“讓大王憂慮是臣下的過錯,請大王治罪。”秦昭襄王說:“我聽說楚國最近有動作了,而現在武安君死了,鄭安平等人叛變了,我們沒有將軍可用了,我是因為這個而憂慮。”


    秦昭襄王說這番話本來是想激勵範雎,讓他振作起來,但範雎會錯了意,他覺得都是自己的責任,更加鬱悶了。不久後,範雎收到了一封信,“有位個叫蔡澤的燕國人到秦國來了,他可牛了,人聰明口才又好,冠絕天下,他要是見了秦王,那你的相位恐怕要不保了。”信上說的蔡澤是誰?


    蔡澤是燕國人,其貌不揚,口才一流。蔡澤和張儀、蘇秦這類人差不多,都是靠口才謀生的人,但蔡澤長得醜,不遭人待見,一直混得很差,早年間周遊列國沒混出半點名堂來。蔡澤後來聽說了秦國的鄭安平和王稽都犯下大罪,蔡澤覺得這是一個良機,便準備去秦國發展。那封寫給範雎的信,是蔡澤找人送去的。


    範雎對這事毫不在意,他覺得自己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能言善辯,怎麽會被區區一個無名小卒奪了相位。聽說蔡澤到了秦國後,範雎直接把他請到了府上,蔡澤開始了他的脫口秀表演。蔡澤旁征博引,說了一大篇的話,這部分的內容詳細記載在了《史記》上,蔡澤的中心思想是“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反正聽了蔡澤的一番言論後,範雎對他佩服地五體投地。


    鄭安平和王稽犯事後,範雎一直心裏難安,正好蔡澤來了,範雎覺得他確實有能力替代自己,就向秦昭襄王推薦蔡澤。秦昭襄王和蔡澤交流過後,也非常欣賞他,給了他客卿的職位。範雎覺得終於可以放下擔子,就把相印送還給了秦昭襄王,自己稱病回到了封地。


    秦昭襄王舍不得範雎,還是想讓範雎當丞相,範雎是鐵了心退隱,再三推脫,後來秦昭襄王就讓蔡澤當了丞相,而範雎回到封地後不久便病死了。範雎對秦國的貢獻不亞於張儀,他審時度勢,為秦國製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從根本上解決了秦國東出函穀關的阻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苒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止浮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止浮遊並收藏千古苒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