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現,天際漸白。


    孤懸於東方的彗星漸漸隱去龐大星體。


    它還會變得更大,變得更亮,甚至很可能在白天也可以看見。


    老道士獨自佇立山頂,沐浴著席席涼風,徐徐放下手中滿是孔洞的占星板,嘴裏一聲歎息。


    這是他的最新發現。


    要說以往其實他也是起這麽早。


    登高望遠,青峰山再找不出第二處比得上這地方。那唯一比此處更高的山峰在他身後,此刻正隱身霧中,隻露出鋒銳的,艦首一樣的尖角。


    本來以他這把年紀,即便是為修行,也不宜起這麽早了。


    而他因為不宜待在陰冷環境,也的確很久沒像今天這麽早跑到山頂來等著迎接日出。這已不是他這歲數該有的舉動。盡管躺在床上其實也睡不著。


    但他十分需要得到啟示。


    就像道師祖當年一樣。


    師尊曾親口告訴他,道師祖當年就是站在自己腳下這方山石上感受到上天意旨,下定了救萬千黎民於水火的決心。隻是那時這岩坪四周還沒有雕飾鳥獸的石頭欄杆,地上新鋪的石板也沒有因終年日久霧氣籠罩而生成的斑墨苔痕。


    三百年。


    道師祖他老人家早已成仙,如今應該就在頭頂某處俯瞰這大地,俯瞰著自己。


    所以,仰望或有好處。


    還有聆聽。


    他需要聆聽。


    但他耳朵裏卻隱約聽見號角錚鳴。


    對他這年齡的人來說,上一次戰事時隔不遠,還能清晰地回憶起許多聲音和畫麵。而那時師尊尚在,能以其洞見的目光勘透時局。師尊顧延就像一名沉穩老練的舵手,曾在波詭雲譎的亂世中操控青峰山這艘大船,不僅避免了觸礁擱淺,而且成功靠岸,餘澤至今。


    想到這裏,老道士忍不住轉頭望向那艘大船。


    即便雲開霧散之時,靈台頂所在山峰也像是一艘大船。


    隻是不知這艘船如今將航向何方。


    自師弟當年辭官歸來,青峰山這艘大船就似已迷失方向。盡管他魏嵯身為大師兄,當今青峰山之元老首座,麵對殘酷現實卻無能為力。


    他也給不了教首任何好的建議。


    為此他深感慚愧。


    如今異星已現,天意難測,他更是心下惶惶,夜不能眠。


    也許是我老了,不中用了。三年前,當“無塵仙師”的大名首次傳入他耳朵裏時,他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不過,感慨之後,那次留下的卻是愉悅,是欣慰。


    他與李昧名為師兄弟,實為師徒之分啊。


    小師弟習的是塵修,就該在紅塵曆練中去貫通三境,提升修為,這沒什麽好說。


    但魏嵯難免會替他擔心。


    他本是那樣一個聰明乖巧,心地純良的少年呐。而說起來,塵修算是本門最為殘酷,也最為艱辛的修行之法,想要由此悟道,不死也得脫層皮。


    不過,這孩子當年甘願承受奚落和嘲笑,毅然放棄清修,選擇塵修,像魚兒遊入大海。到如今整整八年,早已令人刮目相看。


    他還那麽年輕,可謂前途無量。


    每每想到這孩子竟是由自己一手教出來的,魏嵯心裏就會莫名感慨。


    莫非果如師尊當年所言,此子道玄乃天命所選?


    師尊顧延當年超越教規指腹收徒之舉,在青峰山並非人人都能理解。如今來看,老人家似乎早有預見,竟讓這孩子由此得以避過那場可怕的災禍。而據師尊交代,他這麽做其實並沒有什麽特別動機,無非是秉承天意。


    也就是說,對這孩子,上天或有安排。


    天意亦不可違。


    隻是,這天意到底是什麽呢?


    “長師公,掌教請您去靈台頂,說有要事相商。”


    身後,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傳來。


    這該死的稱呼。


    他魏嵯倒不在意如此稱呼易致輩分混亂,而是不喜歡那個“長”字。


    不過青峰山東西南北四宮,徒子徒孫眾多,如何稱呼也是麻煩。


    總不能直呼其名。


    他知道,師弟要討論的是戰禍初露端倪,青峰山將何以自處的話題。


    我該不該將彗星的事告訴他呢?雖然過不了幾天他自己也會知道。算了,還是暫時別提。魏嵯心裏清楚,這種時候,誰也不知道各有所需的人會拿它作何解釋。


    “知道了。”他回頭對那位年輕弟子應了一聲。


    他沒看清那張年輕的臉,所以也沒看出是誰。


    自己半生傳道,光嫡傳弟子就不下二十,誰知道眼前這孩子是哪位弟子門下。


    或是門下的門下。


    也許是我活得太久了。魏嵯有些頹喪的想。


    自從知道自己此生已難達如意之境後,他就不再期望得道成仙,羽化飛升那一天了。


    他已是耄耋之年,隻想圖個清淨。不過,就連這點要求,如今也難以如願。


    魏嵯離開山頂平台,回到東陽宮西側自己居住的小院。


    這所小院屬於他一個人,平日裏也隻住了他一個人。院裏沒有道童,也沒有仆從,隻有一頭青牛與他作伴。


    青牛是他的坐騎。


    應他的要求,負責照顧日常起居的兩名童子住在隔壁院裏,除了送飯打掃,一般不過來。


    收拾完畢,又換了身衣服,魏嵯感覺腹中鼓鼓,沒有用早餐的必要,便來到牛欄,給他的夥伴投喂了一捆幹草,又喂它喝夠水。


    之後,他才解開韁繩,牽出青牛。


    青牛十分溫順,一出欄便四蹄跪地伏倒,以便魏嵯能騎上去。


    這青牛是李昧十五歲那年首次單獨下山歸來後贈與他的禮物,產自南蠻苗地,能行山路,據說是這世上除了大象之外最穩健的坐騎。


    “這家夥跋山涉水都沒問題,隻是走得慢。”李昧當時專門跟他介紹說。


    “走得慢有什麽關係。我這把歲數,爭取時間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自從患上哮喘之症,上山下坡原本行走如飛的他,如今已漸感體力不支,行動遲緩。


    所以他欣然接受了禮物。


    從此,這大青牛便成了他的坐騎,他的夥伴。


    他騎著青牛出門,穿過弟子成群,熙熙攘攘的東陽宮,沿著盤山小道慢慢下山,跨過深穀再慢慢上山。靈台頂於東陽宮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到了那裏已近午時。


    大青牛輕車熟路,載著老道士徑直奔向大殿。


    那裏是議事的地方。


    魏嵯騎至殿前下馬樁處,立即便上來兩名年輕道士為他牽住青牛。


    他倆其中一個還十分體貼地扶他下牛。


    魏嵯看了看四周,與往日人頭攢動的景象相比,今日大殿廣場顯得有些冷清。


    進了大門,又有一名十來歲的清秀小童上前相迎,將他引著往裏走。


    此時,空蕩蕩的大殿裏雖點著幾隻火盆,卻依然難掩森森寒意。


    無論什麽季節,這靈台頂總有幾分陰冷,所以魏嵯向來不喜歡到這裏來。


    尤其是在他患上哮喘之後。


    當他隨著小童穿過正殿,邁過中門,嘴裏呼呼喘氣來到殿後臨崖畫廊,教首顧淹及三師弟廖社早已在此商討多時。


    所謂畫廊,其實是一座可供觀景的大房間,就在大殿後麵。


    因臨崖而建,這裏視野開闊,俯瞰群峰,所以開了一整麵牆作為窗戶。依靠在起防護作用的欄杆邊,風吹雲湧,甚至會讓人有種正駕舟起航,劈波斬浪的錯覺。


    整個靈台頂,這裏大概是魏嵯唯一有些喜歡的地方了。


    房間另一麵,正對窗戶的牆壁上掛了不少字畫。除了師尊顧延的《錦繡山川圖》,還有幾幅前朝大家的水墨花鳥,以及一幅衛瓘的《州民帖》。


    魏嵯很喜歡這些字畫,每到這裏都會欣賞半天。


    不過,今天他毫無心情。


    作為一處休息場所,這裏自然也擺設了可供小憩的竹榻幾案,香爐火盆一應不缺。兩名身穿青袍,生得白白淨淨的圓髻小童動作輕靈,不斷撥弄銅爐裏的炭火。


    燒水,沏茶。


    帶路小童將魏嵯引入此間,便自行退了出去。


    魏嵯與兩位師弟相互行禮,然後脫掉芒鞋,在一張鋪著軟墊的竹榻上坐下。


    看來,參與這次議事的就他們三人。


    不過往常人也不多。


    除了幾位師兄弟——通常不包括年齡和順序都排在最末那名——是這裏的常客,還有就是兩名早已過了管事年紀,幾乎不再過問教務的長輩。


    真正重大的事情會在大殿進行討論,而隻有在那種情況下,才會有許多人參加。


    但那已是多年不曾有過的場景了。


    魏嵯入座的是進入房間一側的席位,麵相憨厚,身體微胖的三師弟廖社則坐在他對麵。


    左右兩側竹榻本可分別容納三人入座,而且幾案的擺設也是如此,但此刻隻得他們兩個,所以顯得格外寬敞。


    室內主位自然是設在麵對窗戶,也是麵對無邊風景那一方,且隻有一席。此刻,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身穿寬鬆道袍,像魏嵯一樣綰了發髻,頭上插了根銀光閃亮的簪子。


    待魏嵯落座,他便開口道:“師兄許久沒過來了吧,最近身體如何?”


    青峰山教首顧淹容貌清雋,眉宇間隱約有其父風采。雖已年過七十,但他仍是腰板筆直,神采奕奕,看起來一點也不顯老態。


    “身體還好,就是越來越不願出門。”魏嵯說。


    “師兄啊,今日把你叫來,是因為青峰山又到了需要做出艱難選擇的十字路口。”青峰山掌教眉頭深鎖,略微有些發白的臉頰緊繃著,“我也知道師兄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可事關重大,不得不勞煩師兄撥冗前來共商大計。”


    “不妨事。”魏嵯輕輕搖了搖頭,然後看向四周,“四師弟今天為何沒來?”


    “事態緊急,不能耽擱,他已下山去了。”


    是啊,四師弟吳瑛是青峰山首席劍修,也是道士武裝青衣衛統領。


    魏嵯心煩意亂,腦子裏各種念頭攪作一團。


    難道這就開始著手軍事準備了嗎?


    魏嵯心裏還在唏噓,師弟已經開始跟他講述當前形勢。說是剛收到內幕消息,趙使早已秘密抵達盛都,並已受到國君召見。“此後,那趙使又連夜帶著隨同而來的參軍副使前往江州,準備去與鎮東將軍羅衡會麵。師兄啊,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不等魏嵯回答,顧淹自顧往下說道:“這意味著盛趙結盟已成定局,大戰一觸即發啊。”


    看著眼前憂心忡忡的師弟,魏嵯一時竟有些迷茫。


    他一直認為,盡管早已辭官歸山,但師弟仍更像是一名朝臣,而非道士。


    他很想勸師弟放棄那些曾經嚐試施展,但終究未能實現的抱負,將心思用在青峰山,或是自身的修煉上。可他也知道,自己這種想法過於保守,甚至有些幼稚。


    畢竟青峰山跟大盛朝庭早已緊緊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根本撇不開。


    或許正因如此,關於盛趙結盟如此重要的決定,朝廷竟未事先征求青峰山的意見,就連派人知會一聲也沒有,才令他青峰教首如此憂心。


    當然,當初師尊顧延也是在大盛開國天子的事業遇到困難之時才果斷出手,以力挽狂瀾之勢助盛武皇帝鼎定江山。說不定,我的好師弟正準備效仿其父?


    如果是這樣……


    最好是這樣。


    “不過,也有跡象表明,對於是否應當聯趙伐晉,目前朝中意見尚有分歧,國君也還未做出最後決定。據最新收到的消息說,趙使在前往江州途中遭刺客攔截。有人稱此舉乃晉人所為,但依我之見,這卻正是朝中兩種不同意見相互較勁的結果。”


    他聽見師弟還在繼續說。


    “可惜消息真真假假,有稱趙使和隨行副使皆已遇害,也有說那輛馬車根本就是空的,人家早有防備,用了金蟬脫殼之計,如今人已抵達江州什麽的。”


    聽到這裏,魏嵯忍不住問:“就不知,掌教何以斷定行刺趙使之事非晉人所為?”


    顧淹曖昧地笑了笑,反問:“以師兄之見,趙使遇刺,應是晉人所為?”


    “情理之中。此刻出手者,晉人嫌疑最大。”


    “是啊,通常情況下,誰都會這麽看。這也是此事最為隱蔽之處。不過,師兄難道就忘了本朝另一場刺案的原委了嗎?當今天子當初駐守北原,對於是否舉兵起事猶在舉棋不定,若非一場寢殿刺案,又如何能讓他下定決心,問鼎九五。”


    “掌教認為,舊事又在重演?”魏嵯試著問。


    “我隻是心有所疑,卻無實證。所以,我想青峰山該查清此事。”


    你還是放不下啊。


    魏嵯心裏一聲歎息,隨即又問:“教首準備如何去查?”


    顧淹目光閃爍,頜下銀須飄動,忽然卻道:“小師弟這次外出,雖說是出於你的提議,想讓他遠離是非,而我基本上也沒反對。不過,我還是認為,這種時候,他不該置身事外。”


    魏嵯聽得一驚,“你想讓李昧去查此事?”


    “一來,他近日正好途經該地,算是湊巧。二來嘛,”說到這裏,顧淹停下來看了看自己這位心地善良的好師兄,才又接著道,“事非尋常,我們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教首可想好了?”


    “嗯,是這樣。”對麵半天沒說一句話的三師弟這時忽然清了清嗓子,“小師弟這次本要去往無明殿,因要去了獵戶村那樁舊緣,所以繞道藐蒼山,算時間,此時剛好在那附近。教首之意,與其另外派人前往,不如讓他就近查實情況。這種事,想要洞察玄機,畢竟越快越好。所以我已令人飛鴿傳信慈雲觀,讓他們設法轉告李昧,讓他就地查明此事真相。”


    唉,那你們還叫我來商量什麽。魏嵯心想。


    顧淹似乎猜到師兄心中所想,此時捋了捋胡須,道:“沒錯,家父當年再三叮囑,不讓小師弟牽涉任何與朝廷有關之事。所以這次我也隻是讓他順道查明事由,而並未賦予其處理之責。我們要盡快掌握實情,而他剛好在那附近。事急從權嘛。”


    “既然教首已做決定,那我也就不多說什麽了。”魏嵯隻好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塵仙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的無花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的無花果並收藏無塵仙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