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西沉,子時已過。


    長襄殿中燈火明熾,聖人垂眉撫著奏折,時不時便從空寂的殿中,回響出一聲聲咳嗽。


    聽得值班守夜的內監心驚膽戰。


    幸而自夜霧深處,一片前導的宮燈之中,望見了太子殿下的身影,內監如蒙大赦,內心千呼萬喚盼著的救星終於來了!


    寧煙嶼長腿跨過長襄殿前的白玉台階,宮燈如水浪,被拂到身旁。


    內監王石稟道:“聖人近來茹素,氣色似乎不好,已有一段時日了,昨夜裏吹風受寒,用了藥也不見好轉,這會兒還在燈下批著折子呢,勞殿下惦記著,勸聖人兩句。”


    旁人的話,聖人隻當耳旁風。


    就連魏相把話說得不中聽了,聖人也會跳起來痛罵。隻唯獨這位太子殿下的提議,聖人聽了,會認真考慮。


    上一回,殿下定要聖人下詔罪己,聖人也知曉當年聽信癲道人之言,降旨有些出格,但畢竟是聖人,拗於顏麵,便同殿下商議,私底下把當年那些被遣送出長安的嬰孩尋回來也就完了。


    殿下固執不肯調和,父子倆鬧了隔閡,殿下更是對峙之下,便似賭氣一般,去了洛陽。


    沒過多久,洛陽便傳出殿下又病了的傳聞。


    做父母的,哪有拗得過子女的。聖人的龍顏,到底是比不得殿下的安危重要,隻要兒女孝順,一家和睦,聖人也就低下頭來了。


    內監待在聖人身旁不是一兩年,洞若觀火,殿下今夜身上這裳服……


    殿下素來衣冠整肅,如今這袍服下擺微褶,像是騎馬所致,沒來得及熨平整,而且,身上似乎帶了一點淡淡的胭脂香氣,清寧幽遠。


    太過清媚的香氣,與殿下平日所熏的蘭澤香大相徑庭,像是女子身上所攜。


    王石壓下上揚的嘴角,按住思量,佝僂腰又道:“殿下,聖人在殿中等您多時了。”


    寧煙嶼扯著長眉:“聖人可曾說,何事尋孤?”


    王石搖首:“奴婢不知,殿下一去便知。”


    這父子倆,一個賽一個的別扭,聖人對殿下在愛護在心口難開,殿下又何嚐不是。


    寧煙嶼徑直步入長襄殿,明烈的燈火,拱出殿內伏案批閱的身影。


    聖人不過四十出頭年紀,兩鬢已有些微染霜,但姿態如山嶽巍峨,於滿室搖曳燈火的拍打之中,巋然不動。


    “阿耶。”


    寧煙嶼疑心那老內監說話言過其實,不過是故意激他罷了。


    聖人思緒被喚回,隔了老遠,看了這姍姍遲來的兒子一眼,道了聲“坐”。


    寧煙嶼於聖人身旁的圈椅就座,忽見聖人硯台裏的水墨已經幹了,也不知用了多久,在這一個人批複了多久的折子,他起身去,來到聖人跟前,長指捉過墨條,自盤上一圈圈地徐徐研磨。


    聖人道:“有心了。”


    這回姿態端得倒是不錯。


    寧煙嶼心忖著。


    聖人看他不說話,隻顧磨墨,自己的筆尖卻在折子上下不去手了,頓了一下,狼毫已在折子上留下了一團汙漬。


    這汙漬若是讓臣子看去了,保不定胡亂揣摩,便忙提筆在一旁留下兩行小字——


    此朕夤夜批複折章打盹時不慎信手所塗,愛卿見此,切勿驚懼。


    處理完方歎了一口氣,終於是先端不住了:“今早鄭貴妃來朕此處,說要替襄王物色王妃。”


    不待寧煙嶼詢問——


    自然,這個對男女之事如一根筋死活開不了竅的兒子,是不可能問的。


    但寧煙嶼的腦中,卻說不上緣故,掠過在師暄妍那處見過的玉佩。


    莫名其妙,心口一陣堵悶。


    太子果然沒有問。


    聖人早有所料,隻好自己接了往下道:“她久居深宮,不熟悉長安各家名媛,物色不出,求朕拿主意,朕哪有空理會,便說讓她自己去操辦,她接著又說,齊宣大長公主來說合了,定了人選。”


    寧煙嶼的喉頭肌肉像是一根弦,不受控製地一顫,清沉的嗓音往前推出:“是誰。”


    太子漆黑的瞳眸,浮出一絲驚異。


    就連他自己,也不知怎會脫口而出。


    聖人也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但這個兒子心思藏匿得深,輕易不可窺得,聖人探不到底,略有些失望,如實道:“長公主為老二相中的人選,是開國侯府家的娘子,也是今年才接回侯府的,當年被送出長安的女嬰。”


    說到這裏,聖人心下幾分餒意。


    被這兒子攪和得,他如今一想到那幾個嬰孩,連同封墨在內,便總是愧怍難安,總想著,再多賜下些撫金,補償那幾個兒女。


    說來,那幾個郎子女娘,都不過與老二差不多的年紀,老二迄今還懵懵懂懂著呢,他們也實屬無辜。


    寧煙嶼聽到“開國侯府”四字,掌下磨墨的指尖驟停。


    清潤的墨香自宣紙之旁漫溢流出。


    聖人卻似無察覺:“無論大長公主把那女娘誇得再是天花亂墜,誇她盛顏仙姿、名門之儀,鄭貴妃都定是不滿的,何況師家二娘子的年紀,比老二還長一歲,鄭貴妃想先迎她為襄王側妃。”


    襄王,側妃。


    寧煙嶼的喉舌無聲地卷過這四個字,薄唇起了一絲新月般的弧痕,哂然垂袖。


    但無論鄭貴妃把算盤撥得多響,老大這裏還沒著落呢,婚姻大事,長幼有序,豈可越過太子,先讓襄王定親,就是側妃,聖人也難應許,故而隻是搪塞回應,先把太子叫過來,問過他的心意。


    在長安,他若有中意的小娘子,隻管上人家裏去,三書六聘,把人娶回來就是,人家小娘子自是千情萬願。


    這點自信聖人還是有的。


    怕隻怕這鋸嘴葫蘆不開竅,一句話說來,又不言語了。


    聖人無奈,隻得迂回試探道:“你覺著,這門親事如何?”


    寧煙嶼口吻淡漠:“不好。”


    聖人笑道:“朕也覺著不好,這師家二娘子,是名門之女,隻是,她自幼養在宮外人家,又能有幾分名門之儀,朕那位最好張羅婚事姻緣的長姊,對她相上的人一向自吹自擂。鄭貴妃多半也是如此想,一開始,便拒了這婚事。”


    談及此處,聖人瞳仁中,笑意逐漸剝落,色澤轉涼。


    “至於後來,為何又應許,太子,你可知曉?”


    寧煙嶼頷首。


    師家以軍功起家,師暄妍的嫡兄,現如今出任淮北節度觀察留後,麾下尚算有些兵力。若以姻親維係兩家關係,能助力襄王於朝中聲勢。


    襄王雖無意於問鼎,但他的母妃似乎並不甘於此。


    聖人拂了手,用狼毫蘸了墨,繼續批複奏折,問了一聲:“此次及冠禮,朕把全長安的名門毓秀都請來了,太子可是相中了哪家娘子?”


    寧煙嶼知曉,隻要自己說一個“師”字,無論她目下是否正與襄王議親,是正妃或是側室,阿耶都能同意那個女子嫁給他,賜下婚事。


    可那個女子,何嚐有心。


    狡猾善賴,出爾反爾,工於偽裝。


    寧煙嶼長睫微抬,輕笑,緩緩搖首。


    “沒有。”


    *


    月光照徹華林,青帳外,篝火燃盡,唯餘簷角幾盞風燈搖曳。


    華叔景去後多時,師暄妍方終於從帳內步出。


    少女的身影有一分遲疑、踉蹌,臉色蒼白,雖疼痛已消,但看起來,像是皮肉的疼痛止住了,那股痛意卻鑽人心髓,櫻唇微微顫栗,眸光茫然失神。


    崔靜訓瞧了她的模樣一時不大敢靠近前,但還記得殿下的囑咐,雙手捧著如意鎖,向前道:“娘子,這是郎君托我轉交你之物。”


    少女垂眸看來,男人的掌心躺著一枚已經褪了華光的金質如意鎖,那鎖上還刻著“春祺夏安,秋綏冬禧”八個字。


    當年她剛剛出生,尚且處於繈褓中時,她的父母,也是愛過她的吧。


    這枚如意鎖,還有她的乳名“般般”……開頭一切,總是那般美好。


    小小的女孩兒躺在母親的臂彎裏,眼底定滿是憧憬。


    那時她定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待到她長大,母親那般慈愛溫柔、包容一切的目光,給予了別人的孩子。


    師暄妍自崔靜訓手中取下那枚如意鎖。


    這東西,是她自小便帶在身邊的,如珍如寶,一刻也不敢取下來,追隨著她一路從長安馳往洛陽。


    但記不清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她已經漸漸,不再把這個再普通不過的物件當個寶了,就連它何時落在了“封墨”那裏,她都不知。


    師暄妍指尖微緊,向崔靜訓福了福身:“多謝。也謝封郎君。”


    崔靜訓一怔:封郎君?


    但頃刻想道,太子殿下少年心性未泯,也時有促狹捉弄旁人之好,這定是什麽新鮮花招,他倒不宜背地裏戳穿他的把戲,教他下不來台。


    崔靜訓翩翩地還禮:“娘子,可要在下遣人護送回雅望閣?”


    師暄妍攥緊了那枚如意鎖。


    她心裏知道,她把那個風姿高華、如日之曜灼的郎君得罪狠了,他如今就連還這物件,也是讓他人代為轉交,是想同她前塵兩清、不複相見之意。


    這是她應得的。


    她本就是個壞女孩兒。


    何況——


    師暄妍抓緊如意鎖,將它揣在胸口,本該熏暖之處卻是森然寒涼之意。


    既然要壞,便壞得徹底些吧!


    師暄妍沒有讓崔靜訓派人護送,此處距離雅望閣也已不遠,她辭謝以後,示意自己要徒步而回。


    此時還未到子時,離宮周遭尚有人巡夜,安全無憂,崔靜訓便不曾強拂她心意。


    師暄妍至子時正刻回到雅望閣,長廊下的燈火明滅,春意寒涼砭骨,身子像是浸在一汪寒潭裏,她抱著單薄的雙臂,慢慢、慢慢,消無聲息地走在回廊裏。


    侯府諸人,沒有絲毫動靜,安靜得有些過分。


    師暄妍抬眸,忽見蟬鬢捧著一隻湯婆子,猶如鬼魅般閃現在她麵前,少女微垂眼睫,怯弱地發著抖。


    蟬鬢將湯婆子送入娘子手中,語調頗為冷淡:“娘子上何處去了?”


    麵對責問,師暄妍咬住了朱唇,隱忍不答。


    隔了半晌方才小聲問道:“母親睡了麽?我有話對她說。”


    蟬鬢道:“夫人並未入睡,今日江娘子誤入獵場,被流矢所傷,受驚過度,夫人正陪江娘子。”


    今日,那兩個突然衝將出來,攔住自己去路的人,便是受了江晚芙所使。


    可惜後來林中長箭飛出,那二人均未能留下活口。


    也算是死無對證了。


    那兩人後來並未回去對江晚芙複命,她心下不安,便故意做出動靜來,吸引侯府諸人的目光,順道將自己摘清,倘或師暄妍告發,沒有確鑿證據,無人會相信。


    就算有確鑿證據又如何。


    比起她,開國侯與江夫人似乎都更願意相信江家人的嘴呢!


    回廊盡頭花樹搖曳,在月華籠絡下,宛如枝頭覆蓋著晶瑩薄雪。


    師暄妍抱住湯婆子,赧然道:“本也不是什麽大事,明日再說吧。”


    蟬鬢自二娘子回府以後,便一直跟在她的身旁,得家主指令,暗中探查二娘子人品心跡,這段時間以來,蟬鬢對此無時或忘。


    但就她所觀,二娘子性格怯弱,就連下人欺淩到頭上她都能寬仁,不大像家主說的“暗懷籌謀”,除卻近來於離宮之中形跡鬼祟以外,蟬鬢沒有覺出任何異常舉動。


    但二娘子幾回漏夜歸來,不知是見了誰,昨夜裏,更是繡履都丟失了一隻,衣衫褶皺,頗有些困窘之意。


    蟬鬢將此事回了家主,家主命令,繼續盯著。


    今日,家主正為了江娘子被流矢所傷一事分心,想必誰也無暇顧及這位二娘子,蟬鬢也不想前去打攪。


    “娘子,夜色已深,請回寢房沐浴更衣。”


    師暄妍看上去仍是溫和無害,寬宥,善解人意的纖弱姿態,微微笑著,榴唇下貝齒輕綻:“好啊。”


    江晚芙傷了。


    沒人再會關心,師暄妍為何這麽晚歸來。


    太子冠禮結束了,各方賓客都登上了打道回府的車馬。


    天色放晴,馬車穿行在直道間,兩側樹木蓊翠,透過林葉,日影的花紋自華蓋上閃轉騰挪,變化萬端。


    師暄妍與江夫人、江晚芙共處一駕馬車。


    江晚芙傷在右臂上,用繃帶纏了一圈一圈,江夫人怕她的臂膀落下來,在顛簸的車馬中碰上硬物,便一直不嫌疲憊地輕輕托著江晚芙的肘。


    江晚芙臉頰微紅,與江夫人靠在一處,望向對麵,沉默地撥弄著如意鎖的師暄妍。


    江夫人也聽得了一串鈴鐺輕細的響聲,看向師暄妍掌中的如意鎖:“般般,你手裏拿的是什麽,我從未見過。”


    師暄妍撥弄如意鎖的動作一停。


    原來,他們早已不記得了。


    她柔婉含笑,將青絲撥過耳後:“無甚,隻是一個老物罷了。”


    說完便將如意鎖收好,藏回了腰間的竹青色纏枝葡萄紋香囊。


    其實她也忘了,若不是“封墨”讓人把這塊如意鎖還給她,連她都已想不起來,幼年在江家受盡苦楚的自己是如何珍惜寶貝這塊金鎖的。


    這是父母愛她的明證,仿佛隻要抱著這塊寶貝,他們遲早回來看她,接她離開的。


    可後來,江晚芙去了師家。


    一年、兩年,爹娘始終沒有來。


    記不清什麽時候起,她也不再稀罕這東西了,也並不覺得它能帶來慰藉,隻是掛在身上習慣了,才一直佩戴著。


    江夫人不再好奇,垂首托住江晚芙受傷的右臂,切切叮囑:“以後,萬萬不可如此大意,幸得昨日狩獵場上襄王殿下發現了你,送你回來,若是遲上一時三刻,隻怕就不止傷在臂膀了。”


    江晚芙麵色含羞,小鹿般的眼微微閃爍:“知道了娘……”


    話音落地,江晚芙神色緊張起來,似乎為自己的衝口而出懊惱,後悔地望了眼江夫人,又愧疚地瞥了眼師暄妍。


    她欲蓋彌彰地展示著,她與江夫人的親密,師暄妍早已見怪不怪。


    她認了江夫人為母,開國侯為父,師暄妍早已從下人口中知悉。


    難為他們一家三口,還願意給她一點顏麵,在她麵前稍稍遮掩三分。


    江夫人內疚:“般般,其實你妹妹……”


    師暄妍淡淡一笑:“我知道。”


    她坐在馬車裏,似一尊玉像,烏眸如嵌在玉像上的黑曜石般,漆黑有光,凝然不動。


    兩側摩挲過車窗的樹影落在少女宛如削成的兩肩,車中光線黯淡,遮去了她長睫底下情緒翻湧的秋水眸。


    不過稍後,她轉而望向車外。


    驀地,她的身子靠向了車窗,一股食流頂到了咽喉。


    江夫人見她身體不適,也是吃驚,連忙問道:“般般?”


    師暄妍靠在車窗旁惡心幹嘔不止,並製止了母親搭過來的手,往身後推了一推:“女兒無事,也許是受不得顛簸……”


    江夫人看她實在幹嘔得厲害,便讓人先停下馬車,讓她緩一會兒。


    師暄妍平複著翻滾不適的胃,見馬車停了,回眸望向身後,隻見那母女倆正兩雙美眸若有所思地看著自己。


    江夫人極力壓抑著,似想問,但終究又沒問。


    末了,她敲了幾下車窗,示意外間人重新趕起馬車。


    江夫人拉住了師暄妍的小手,柔和地寬慰道:“般般,你身子不適,何不早說?離宮裏有些不便,待回府以後,阿娘讓府醫來為你診治。”


    江夫人表麵和煦,心潮卻已起伏不止!


    一顆心哆哆嗦嗦的,她不經意望了師暄妍的肚子一眼。


    莫要怪她多心,回長安之前,女兒平白消失了一個月。


    她回長安更是車馬勞頓,前往離宮之時,也是乘坐這駕馬車,從未聽她說起過,她耐不住顛簸。


    江夫人的柔和笑容掛在臉上,望著暖風中額前碎發拂動,看似清揚婉兮,實則內裏浪蕩不堪的女兒,心一點點往下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日暄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燃並收藏春日暄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