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所提及問題最有道理,既如此,朕也向滿朝文武講個明白。”


    “朕且問你,新王登基所行之事以何為優先?”


    朱柏轉頭輕挑眉,舉手投足都帶著自信和從容,劉伯溫更是沒有任何遲疑。


    “與民休息,休養生息,或是百廢待興。”


    “那正在問你,此時的天下是百廢待興之態嗎?”


    “皇上登基之前,所行政地區百姓皆以安居樂業,商農牧戲,皆有發展。”


    “南京都城政治建製是否完備?”


    “自然完備。”


    “如此我周邊大敵可有威脅?”


    “已無威脅。”


    美美朱柏詢問劉伯溫都對答如流。可一切也正是朱柏所想。


    “如此我若重新遷移皇都,都城內政建製是否會受到影響?”


    “自然不會,即便皇上不在此,此地仍然可在皇上的聖明之中繼續保持運作,朝廷之臣仍會盡心竭力輔佐皇上。”


    “既如此,你難道還不明白?”


    朱柏最後的詢問看向了劉伯溫。


    二人僅在對視,劉伯溫迅速明白了朱柏用意。


    之所以趁此機會遷移皇都,正是因為都城政務建製皆已完備。


    既如此便可發展雙建製政務,日後周邊若當真存在敵人,或是自己百年之後,若是明朝有衰弱之機。


    即便新的都城失守,此舊都仍然有完備建製,卻也可以退之於此。


    繼續實施先帝的對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待到兵馬強壯,養精蓄銳過後,再次平定叛亂。


    換句話說,此戰略可以在明朝整體衰敗之後仍然為明朝續命至少兩百年。


    就連劉伯溫都為之驚歎,他說什麽也未曾想到朱柏的戰略目光竟以達到如此長遠的地步。


    他且相信朱柏在政期間明朝隻會越來越好,可沒有人能保證皇帝百年之後,明朝是否衰弱。


    如此,劉伯溫也沒有了任何阻攔,便是和大臣一起商討。


    “長安或許可以。”


    “我看武昌或是再往南邊等地也確實不錯。”


    “是啊,是啊,應該選擇一個以政治為中心的地方。”


    眾位大臣更是議論紛紛,就此問題足足討論了兩個時辰。


    最終朝廷文武百官一致敲定,所選出來的地方僅僅隻有四個。


    長安,武昌,廣州和北平。


    劉伯溫更是利用毛筆將這四處地點裏標記了起來。


    將整體地圖再次呈現給了朱柏。


    朱柏斜靠在龍椅之上,看著所選定的四處地點,朱柏陷入了沉思。


    這四處地點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位置。


    然文武群臣已經選定自然有他們的理由,索性暫且聽聽,看看他們的意見。


    “朕看了諸位臣工給予的建議,卻不知各位為何敲定此四處地界啊?”


    其中葉琛首當其衝,連忙上前一拜再拜。


    “皇上,長安之地便是自古以來秦唐之皇都,自古強盛之國皆涉獵此處。”


    “且長安之地地處關中平原中部,皇上以此立都便可以中原為主,實施集權製度,從而統籌天下正義更能位列其中。”


    “又加此地氣候適宜,皇都遷徙,百姓耕種,商人運作,皆是上等之地。”


    “與各州之間連通自如,著實為中原心髒之地界,此地龍脈遼闊淵遠,我大明王朝政治強盛,以此地為都即為永昌。”


    別稱此言確實有道理,有了這個開頭,眾位大臣也放下戒備,更是暢所欲言。


    “皇上,如此,北平之地如何?”


    “此地雖小,卻更適合為皇都,自戰國燕國時期便已將此地設為都城,且此地更與現今朝廷對立。”


    “其地是一南一北,便可掌握我大明朝萬邦之地,況且以北部平原為主,季節氣候仍為上等。”


    “且此地離蒙古更近,我皇朝之兵更可以在此地對蒙古之地形成製約,此為戰略要地,以皇都為首。自然可行。”


    “此地居北其遊牧民族或是鄰國之敵,自古以來皆虎視眈眈,如今已聖上宏威,早已平定叛亂。”


    “然此地仍然為我明境重中之重,不可疏忽!”


    眾位議論紛紛,皆有各自想法。


    “皇上,廣州之地也為要點,雖為我明朝南部,藍旗麵靠海,水位極深,且港口眾多。”


    “今後必是以海上貿易為主的戰略要地,且氣候適宜,民間耕種勞作更有所及,以民為本,實為上策呀。”


    “如今我明朝影響已經宏徹九州,與周邊國際貿易聯通必走海路。”


    “廣州之地得天獨厚,自然更為適宜,古來有唐太宗絲綢之路,如今皇上也可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使我明朝影響再次擴大。”


    終於在最後,劉伯溫站了出來。


    既然各位對地方的地理條件都有各自的理解,那武昌,豈不是更為合適?


    “既然眾位臣工皆有想法,那臣更有所預言。”


    “武昌之地甚為佳妙,此地更是四季分明,雨水充分可使百姓免於幹旱之苦,且位臨長江,更具淵源之龍脈。”


    “其周邊地勢皆有環山四起,對於我明朝來說更是易守難攻之佳地。”


    “環山一帶,日後若起戰爭,皇上僅需少量部隊占據環山,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以民為本可使民生修養生息,以軍為本,更是用兵良備,以朝為本,新舊兩都皆以向南,可對南麵諸國成製衡之態。”


    “實在三全其美呀!”


    劉伯溫給出自己的想法。


    滿朝文武更是暢所欲言。


    他們各自對於自己所選之境地皆有理解,但其中長安、北平者眾多。


    他們所言各有道理,但朱柏和他們卻完全不同。


    這四處地點反倒令他都不滿意,即便有再多優點,可其中不少因素都與自己無關。


    如今大明朝安居樂業,兵精糧足,政治分明,又豈會因此而受到任何影響?


    朱柏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過下方的群臣,緩緩說道:“眾愛卿所言雖合朕心,然此四處地界皆不是朕之所望。”


    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堅定的決心。群臣聞言,紛紛愣住,不明白皇上這句話的意思。


    “不知各位還有其他想法否?”朱柏再次開口問道,目光依舊掃視著眾人。


    群臣麵麵相覷,一時間無人答話。他們實在想不出皇上心目中理想的遷都之地究竟在哪裏。


    朱柏見狀,心中不禁有些失望。這些大臣們雖然忠心耿耿,但有時候思維還是過於局限。他站起身來,走到朝堂中央,背負雙手,望著遠方。


    “朕心中所想,並非僅僅考慮地理、經濟或軍事等因素。”他緩緩說道,“而是要找到一個能夠代表大明未來發展方向的地方。”


    群臣靜靜地聽著,心中暗自琢磨著皇上的話意。


    朱柏繼續道:“這個地方要有廣闊的天地,讓我們可以大展宏圖;”


    他的話語激昂慷慨,群臣聽得熱血沸騰。


    然而,他們仍然不知道皇上所說的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裏。


    朱柏看著群臣迷茫的表情,微微一笑,回到了龍椅上坐下,等待著群臣的回應。


    群臣開始議論紛紛,試圖從皇上的話語中尋找線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