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板栗酥
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 作者:我是老古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妙妙,給你,這是小姑給我的。”
何曉愛手裏捏著一小塊果丹皮,不舍地撕下來一半,遞到了譚薇大女兒譚妙手中。
譚妙在從前的家裏很少吃到零食,就算媽媽悄悄給她的也很快會被叔叔伯伯家的孩子搶走。
如今見到她手裏散發著山楂味和甜香的果丹皮,她不自覺吞咽著口水,看了媽媽一眼,得到她點頭才接過來,乖巧地說,“謝謝姐姐,姐姐對妙妙真好。”
比她原來家裏的所謂哥哥姐姐要好多了。
聽到她直白的誇獎,何曉愛圓潤的眼睛彎成月牙,臉頰上出現兩個深深的酒窩。
抬起小短手,拍了拍她的腦袋,“妙妙也好,你比我小,以後就是我的妹妹啦,過來,我們一起玩跳房子。”
她拉著譚妙融入了自己的小夥伴圈子,嬉笑玩鬧間不一會就混熟了。
譚薇正在幫著王桃枝做板栗酥,見到女兒跟著一群人拍手,時不時掂著腳跳兩下,臉上綻放出純真自在的笑,便覺得自己離婚的決定再正確不過。
先前借給呂蘭的風扇被何春生用原價買了下來,秋老虎熬人,他這種不耐熱的體質更加受不了。
所以就算媳婦天天在耳邊說費電,他也要抓住每個時機多開一會。
何瑞雪此時把他的寶貝風扇搬到了外麵,一手拿著冰棍,一手翻著書。
冰棍是普通的糖水凍的,不太甜,但十分解暑,她下班時遇到供銷社的在賣,順手買了兩根。
還有一根被她塞進王桃枝嘴裏了,這人喊著不吃,此時嗦得比誰都起勁,生怕灑了點糖水。
“你真是想方設法給我出難題啊,這板栗多好啊,能當糧食吃。
你偏偏說吃著太幹,要弄成板栗餅,要不是譚薇正好會做,你是不是還要我去找廚子現學啊。”
“我不就隨便一說嘛,誰知道嫂子你這麽重視。”
“我倒是不想給你做,誰讓你說的叫何曉友跟何曉愛兩個聽到了,這回不讓他們吃到,往後家裏吃一次板栗就要被他們念叨一次,我這耳根子別想清淨了。”
要做板栗酥,板栗不能是煮的,不然太濕容易變成板栗糕。
要麽用沙子炒,要麽就跟王桃枝一樣,找街角崩爆米花的老頭用機器弄熟。
幫忙一次不要錢,給一碗板栗就行。
王桃枝正在剝殼,就算事先在殼上劃來十字,也不是輕易能脫殼的。
這個活比較繁瑣,不光何曉潔、何曉友被抓了壯丁,吃完冰棍的何瑞雪也沒閑著,被安排幫他們把沒剝幹淨的部分用小鐵勺從殼中摳出來,真是一點都不浪費。
另一邊,譚薇正在準備外麵的酥皮,是用玉米麵混合著白麵粉。
因為何瑞雪上次說找到了便宜糧食的門路,把空間裏的糧食賣給了大哥家一部分,所以王桃枝沒有吝嗇,取出了一大碗的麵粉。
加水揉好後分成兩團,另一團裏要加豬油,然後將兩個麵團攤開,數次折疊後又重新擀平。
板栗仁用石臼搗碎,加入白糖和蜂蜜,再捏成一個個小團子,被包進外皮中壓成一張張小餅。
王桃枝看得直咋舌,“這又是油又是糖的,誰家負擔得起,難怪擱從前都是從前大戶人家才吃的東西。”
弄好後的板栗餅是要烤幹的,用不著烤爐,直接貼在鐵鍋裏,蓋上鍋蓋小火慢慢烤。
等到了時間就把底下的挪到上麵來,再翻個麵,沒一會就熟了。
因為火候不均勻,板栗餅有的外殼隻有一點點黃,有的卻是有些焦。
正因如此,才有幾分純手工製作的樸實感,輕輕掰開,酥皮層次分明,每一層都薄如蟬翼,一咬就掉渣。
板栗餡不是特別細密的那種,而是帶著微微的顆粒感,配著濃重的板栗甜香,入口即化。
不甜也不油但好吃,是對中式甜點最高的禮讚。
譚薇這手做點心的手藝,瞬間收服了何家的幾個小孩的心,圍在她身邊不停討好。
連王桃枝嚐了一口之後都不得不承認,“還是有錢人會吃啊,真會享受,譚妹子,你的手藝也好,比我從前結婚時吃到的喜餅強多了。”
她結婚那會剛建國,習俗是吃喜餅和喜糖,有條件的會弄得精細點。
像他們沒條件的隻能用帶殼的麵粉,加上雞蛋和甘草和高粱杆熬成的汁,有一點甜味。
這是她十幾歲時難得吃到的好東西,足夠她記一輩子了。
想到前半生的經曆,王桃枝收拾著廚具,倒是不再口是心非地抱怨何瑞雪嘴巴挑剔。
這個妹子帶著她吃了多少好東西,見了多少世麵,她和人聊天都有許多新奇的話說,幾個同事誰不羨慕她。
“用料足才好吃,我從前家裏是開私塾的,弟子送給老師的束脩裏要有臘肉,許多人送不起,就用麵粉代替。
我媽從前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學了不少點心方子,從前沒少教我們姐妹幾個做點心。”
提到娘家人,譚薇的神情有些傷感,低頭見譚妙小口啃著半塊板栗酥,小心地用手接著掉下來的渣。
短暫的悲傷瞬間消散,她的笑容不自覺帶著幾分暖意。
“妙妙,有沒有給妹妹留啊。”
“有的,我留了半塊給妹妹。”
譚薇的小女兒叫譚娟,才兩歲多一點,她不放心就把人拘在家裏,小姑娘自己一個人玩娃娃也很開心。
“來,拿著。”王桃枝包了五塊板栗餅,讓她帶回去。
譚薇連忙推辭,“這也太多了,我不過就來幫個忙,有你給我閨女的這塊就夠了。”
“那咋行,好歹是你獨門的手藝,你教給我不收錢也就算了,好歹讓我給個拜師禮,咱可不是不講究的人家。”
她強硬地塞到對方手裏,“拿著吧,跟我還見外什麽,往後都住在一個院子裏,推來推去的讓人看了笑話。”
譚薇這才收下,想著將來做了別的點心再回禮也是一樣。
幾人再次坐下來聊天,當被王桃枝問起工作時。
譚薇如實說自己並沒有正經工作,隻是在給報社投稿。
“哎喲,你還是個文化人呢,我就說嘛,你一進院子我就覺得你跟我們不一樣,輕聲細語的,和電影裏演的女學生似的,我還以為你讀過大學呢。”
“王姐謬讚了,我就是個初中生,之後我爸就不讓我讀了。
當初投稿也是想改善生活,投了好幾篇,隻通過了一篇短文,掙了十塊錢。
之後我覺得可行,就想了個比較長的故事,報社說能一直登,一千字給我三塊,我再寫點別的稿子,一個月能掙四十多呢。”
王桃枝哪裏接觸過這種掙錢的手段,驚呼道,“嘶——拿筆杆子掙錢的人就跟我們不一樣,說得我都想去寫了。
可惜啊,我勉強認識幾個字,先前給夏生寫信,對著紙半天才憋出兩句話,裏頭還有仨錯字呢。”
何曉愛手裏捏著一小塊果丹皮,不舍地撕下來一半,遞到了譚薇大女兒譚妙手中。
譚妙在從前的家裏很少吃到零食,就算媽媽悄悄給她的也很快會被叔叔伯伯家的孩子搶走。
如今見到她手裏散發著山楂味和甜香的果丹皮,她不自覺吞咽著口水,看了媽媽一眼,得到她點頭才接過來,乖巧地說,“謝謝姐姐,姐姐對妙妙真好。”
比她原來家裏的所謂哥哥姐姐要好多了。
聽到她直白的誇獎,何曉愛圓潤的眼睛彎成月牙,臉頰上出現兩個深深的酒窩。
抬起小短手,拍了拍她的腦袋,“妙妙也好,你比我小,以後就是我的妹妹啦,過來,我們一起玩跳房子。”
她拉著譚妙融入了自己的小夥伴圈子,嬉笑玩鬧間不一會就混熟了。
譚薇正在幫著王桃枝做板栗酥,見到女兒跟著一群人拍手,時不時掂著腳跳兩下,臉上綻放出純真自在的笑,便覺得自己離婚的決定再正確不過。
先前借給呂蘭的風扇被何春生用原價買了下來,秋老虎熬人,他這種不耐熱的體質更加受不了。
所以就算媳婦天天在耳邊說費電,他也要抓住每個時機多開一會。
何瑞雪此時把他的寶貝風扇搬到了外麵,一手拿著冰棍,一手翻著書。
冰棍是普通的糖水凍的,不太甜,但十分解暑,她下班時遇到供銷社的在賣,順手買了兩根。
還有一根被她塞進王桃枝嘴裏了,這人喊著不吃,此時嗦得比誰都起勁,生怕灑了點糖水。
“你真是想方設法給我出難題啊,這板栗多好啊,能當糧食吃。
你偏偏說吃著太幹,要弄成板栗餅,要不是譚薇正好會做,你是不是還要我去找廚子現學啊。”
“我不就隨便一說嘛,誰知道嫂子你這麽重視。”
“我倒是不想給你做,誰讓你說的叫何曉友跟何曉愛兩個聽到了,這回不讓他們吃到,往後家裏吃一次板栗就要被他們念叨一次,我這耳根子別想清淨了。”
要做板栗酥,板栗不能是煮的,不然太濕容易變成板栗糕。
要麽用沙子炒,要麽就跟王桃枝一樣,找街角崩爆米花的老頭用機器弄熟。
幫忙一次不要錢,給一碗板栗就行。
王桃枝正在剝殼,就算事先在殼上劃來十字,也不是輕易能脫殼的。
這個活比較繁瑣,不光何曉潔、何曉友被抓了壯丁,吃完冰棍的何瑞雪也沒閑著,被安排幫他們把沒剝幹淨的部分用小鐵勺從殼中摳出來,真是一點都不浪費。
另一邊,譚薇正在準備外麵的酥皮,是用玉米麵混合著白麵粉。
因為何瑞雪上次說找到了便宜糧食的門路,把空間裏的糧食賣給了大哥家一部分,所以王桃枝沒有吝嗇,取出了一大碗的麵粉。
加水揉好後分成兩團,另一團裏要加豬油,然後將兩個麵團攤開,數次折疊後又重新擀平。
板栗仁用石臼搗碎,加入白糖和蜂蜜,再捏成一個個小團子,被包進外皮中壓成一張張小餅。
王桃枝看得直咋舌,“這又是油又是糖的,誰家負擔得起,難怪擱從前都是從前大戶人家才吃的東西。”
弄好後的板栗餅是要烤幹的,用不著烤爐,直接貼在鐵鍋裏,蓋上鍋蓋小火慢慢烤。
等到了時間就把底下的挪到上麵來,再翻個麵,沒一會就熟了。
因為火候不均勻,板栗餅有的外殼隻有一點點黃,有的卻是有些焦。
正因如此,才有幾分純手工製作的樸實感,輕輕掰開,酥皮層次分明,每一層都薄如蟬翼,一咬就掉渣。
板栗餡不是特別細密的那種,而是帶著微微的顆粒感,配著濃重的板栗甜香,入口即化。
不甜也不油但好吃,是對中式甜點最高的禮讚。
譚薇這手做點心的手藝,瞬間收服了何家的幾個小孩的心,圍在她身邊不停討好。
連王桃枝嚐了一口之後都不得不承認,“還是有錢人會吃啊,真會享受,譚妹子,你的手藝也好,比我從前結婚時吃到的喜餅強多了。”
她結婚那會剛建國,習俗是吃喜餅和喜糖,有條件的會弄得精細點。
像他們沒條件的隻能用帶殼的麵粉,加上雞蛋和甘草和高粱杆熬成的汁,有一點甜味。
這是她十幾歲時難得吃到的好東西,足夠她記一輩子了。
想到前半生的經曆,王桃枝收拾著廚具,倒是不再口是心非地抱怨何瑞雪嘴巴挑剔。
這個妹子帶著她吃了多少好東西,見了多少世麵,她和人聊天都有許多新奇的話說,幾個同事誰不羨慕她。
“用料足才好吃,我從前家裏是開私塾的,弟子送給老師的束脩裏要有臘肉,許多人送不起,就用麵粉代替。
我媽從前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學了不少點心方子,從前沒少教我們姐妹幾個做點心。”
提到娘家人,譚薇的神情有些傷感,低頭見譚妙小口啃著半塊板栗酥,小心地用手接著掉下來的渣。
短暫的悲傷瞬間消散,她的笑容不自覺帶著幾分暖意。
“妙妙,有沒有給妹妹留啊。”
“有的,我留了半塊給妹妹。”
譚薇的小女兒叫譚娟,才兩歲多一點,她不放心就把人拘在家裏,小姑娘自己一個人玩娃娃也很開心。
“來,拿著。”王桃枝包了五塊板栗餅,讓她帶回去。
譚薇連忙推辭,“這也太多了,我不過就來幫個忙,有你給我閨女的這塊就夠了。”
“那咋行,好歹是你獨門的手藝,你教給我不收錢也就算了,好歹讓我給個拜師禮,咱可不是不講究的人家。”
她強硬地塞到對方手裏,“拿著吧,跟我還見外什麽,往後都住在一個院子裏,推來推去的讓人看了笑話。”
譚薇這才收下,想著將來做了別的點心再回禮也是一樣。
幾人再次坐下來聊天,當被王桃枝問起工作時。
譚薇如實說自己並沒有正經工作,隻是在給報社投稿。
“哎喲,你還是個文化人呢,我就說嘛,你一進院子我就覺得你跟我們不一樣,輕聲細語的,和電影裏演的女學生似的,我還以為你讀過大學呢。”
“王姐謬讚了,我就是個初中生,之後我爸就不讓我讀了。
當初投稿也是想改善生活,投了好幾篇,隻通過了一篇短文,掙了十塊錢。
之後我覺得可行,就想了個比較長的故事,報社說能一直登,一千字給我三塊,我再寫點別的稿子,一個月能掙四十多呢。”
王桃枝哪裏接觸過這種掙錢的手段,驚呼道,“嘶——拿筆杆子掙錢的人就跟我們不一樣,說得我都想去寫了。
可惜啊,我勉強認識幾個字,先前給夏生寫信,對著紙半天才憋出兩句話,裏頭還有仨錯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