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新潮
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 作者:我是老古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秋生,說你幾遍了還不起來收拾東西,在床上學老母雞抱窩呢,早八百年就跟你說要收拾,還不動彈的。
還有舒玉,不是媽說你,搬家用不著太細致,到時候還得重新收拾,你那織毛衣的線都要按著顏色一根根分好,明年都別想歸整出來。”
“我之前交代的事沒一回記住的,廚房裏的醬油瓶,到現在都合不攏蓋子,要你去買個新的,你倒好,天天路過供銷社都不帶往裏頭瞅一眼的……”
趙梅丫單手叉著腰,對著隔壁院子直搖頭。
今年何瑞雪快升到博士,何家人打算正式搬到首都居住,房子都找好了。
不缺錢的她在剛入學時就在找人打聽房源的事,加上方望歸也過來這邊發展,勢力迅速擴張,人手和資源都不缺。
很快就幫她找到了空置的三處院子,相隔不遠,分布在三個相鄰的胡同,大的有三進,小的才一進。
她和江衍序如今住的二進院不是最寬敞的,但是打理最精細用料最講究的。
聽說從前是某個富商的產業,在動蕩年代也沒有經過太多的破壞。
何瑞雪最中意的是前院後院之間的垂花門,懸垂的門柱如花苞,中間繪製著色彩鮮明的蘇式彩畫,青綠色打底,紅黃色描邊,繪製著蟲鳥紋路,完全就是藝術品。
院子裏還有幾棵古樹,至少都有二十年的樹齡,後院更有一棵將近百年的香樟樹,粗糙的樹身訴說著它飽經的風霜和年月,放在後世都要列為保護樹種請專人照看。
何瑞雪搬進去後,新栽種了不少花,廁所和廚房都采取更現代化的裝修方式,鋪設瓷磚,連通上下水管,安裝馬桶等等,怎麽方便怎麽來。
他們一家三口住在前院,後院則是留給何大根與趙梅丫的。
考慮到他們年紀大就想分房,老人房有兩間。每間都有獨立的廁所,起夜時不用再出房門。
左側是趙梅丫強烈要求的大廚房以及大餐廳,方便一家人做飯聚餐。
右邊是何瑞雪弄的活動室,有電視機,象棋盤,收音機……是供他們和老夥伴們聊天娛樂的場所,角落裏有小型的藥櫃和簡易的醫療設備。
兩老過來住過之後,雖然總是說著太貴,統共住不了幾年,但從他們睡覺的時間更長,精神比平時更好就能看出,他們對這處新環境是非常滿意的。
不然也不會經常一待就是大半年,要不是每次清明以及過年要到村裏拜祭打掃祖墳,他們都不願意回來。
去年在何瑞雪的蠱惑和資金支持下,何秋生下定決心去首都開飯店,員工就從村裏何家本家的姑娘小夥招一批。
何瑞雪忽悠著兩老,說飯店效益高,沒準能發展成連鎖店,到時候村裏不論男女老幼,半個村裏都能過來。
大家都住在一塊,走幾步路就能遇到熟人,無疑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期待,將獨在異鄉生活的失落感轉化為滿滿的動力。
七老八十的人了,依舊走路如風,經常去新修建的飯店以及職工住宅那邊盯著。
對工人們千叮萬囑,說蓋的房子不能糊弄人,要用好材料,不能把自家親戚給坑了。
何秋生看得滿是心虛,說實在的,他自己對開飯店都沒把握呢,老娘和妹妹就把他往後的路子都安排好了,實在是叫人汗顏。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底氣,這些年他時常跟在師傅身邊跑前跑後,師徒間的情分深厚,加上如今的手藝越來越不值錢,朱海輝總算是鬆了口,在三年前把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他。
沒辦法,誰讓他的兒子不爭氣,掂不動勺就算了,性子也養得和他媳婦如出一轍的舍己為人。
他一邊氣他沒有廚藝上的天分讓自己後繼無人,一邊怕他被人隨便一哄就把家傳的本事全交代出來,所以把希望全寄托在了何秋生身上了。
除了把自己看家的本事拿出來,還時不時帶他去自己的師兄弟麵前請教,甚至拜訪了早年做過國宴的師叔。
這幾年讓他學了不少獨到的手藝,在私營飯店稀少的年代,絕對能撐得起一個連鎖的大飯店。
沒等趙梅丫罵痛快,何瑞雪牽著何曉煦走出門,把孩子交到她手裏,說,“媽,車票還有半個月呢,不用太著急,等會我和衍序去山上住幾天,曉煦就交給你了。”
“又去山裏,我看別的年輕人都一門心思往城裏鑽,你倆倒好,巴不得跑到荒山裏當野人。”
“市裏新開了一家歌舞廳,裏麵的人迪斯科扭得賊好看,還有那電影院,新片子看都看不過來。
實在不行,你就去聽歌會,看人家打籃球,城裏的樂子不比深山老林裏的多?”
趙梅丫在首都住久了,看的電視和電影不少,加上受到日益開放的風氣影響,心態越發年輕。
前年她跟著趕了一趟時髦,去理發店把頭發染黑,還做了微卷的發型。
每次洗完頭發都要用卷卷的梳子仔細打理,塗上保濕的麵霜和手霜才睡覺。
穿的衣服也變得花花綠綠的,以藍色和紫色的雪紡衫為主,褲子也是黑色雪紡的,走動間飄逸瀟灑,再踩上一雙深棕色的小皮鞋,看著比從前年輕了十幾歲。
何大根諷刺她老來俏,她充耳不聞,轉頭對何瑞雪說這老男人嫉妒她,如今站出去,誰不說他們之間差輩兒了。
氣得何大根暗戳戳找何瑞雪要護膚品來用,自己也要保養起來。
這年頭針對男人的乳霜真不多,何瑞雪正發愁呢。
趙梅丫直接把自己不用嫌膩乎的便宜護手霜換了個洋貨的包裝扔給他,說反正他皮膚糙用不出好歹來。
果然,何大根如獲至寶,直說不愧是好東西。
首都風沙大,他塗完後臉上潤潤的,一點都不覺得幹。
還問她貴不貴,要是不貴的得多買幾盒備著,他如今算是離不開了。
對此何瑞雪隻能報以微笑,隱瞞住這個善意的謊言。
還有舒玉,不是媽說你,搬家用不著太細致,到時候還得重新收拾,你那織毛衣的線都要按著顏色一根根分好,明年都別想歸整出來。”
“我之前交代的事沒一回記住的,廚房裏的醬油瓶,到現在都合不攏蓋子,要你去買個新的,你倒好,天天路過供銷社都不帶往裏頭瞅一眼的……”
趙梅丫單手叉著腰,對著隔壁院子直搖頭。
今年何瑞雪快升到博士,何家人打算正式搬到首都居住,房子都找好了。
不缺錢的她在剛入學時就在找人打聽房源的事,加上方望歸也過來這邊發展,勢力迅速擴張,人手和資源都不缺。
很快就幫她找到了空置的三處院子,相隔不遠,分布在三個相鄰的胡同,大的有三進,小的才一進。
她和江衍序如今住的二進院不是最寬敞的,但是打理最精細用料最講究的。
聽說從前是某個富商的產業,在動蕩年代也沒有經過太多的破壞。
何瑞雪最中意的是前院後院之間的垂花門,懸垂的門柱如花苞,中間繪製著色彩鮮明的蘇式彩畫,青綠色打底,紅黃色描邊,繪製著蟲鳥紋路,完全就是藝術品。
院子裏還有幾棵古樹,至少都有二十年的樹齡,後院更有一棵將近百年的香樟樹,粗糙的樹身訴說著它飽經的風霜和年月,放在後世都要列為保護樹種請專人照看。
何瑞雪搬進去後,新栽種了不少花,廁所和廚房都采取更現代化的裝修方式,鋪設瓷磚,連通上下水管,安裝馬桶等等,怎麽方便怎麽來。
他們一家三口住在前院,後院則是留給何大根與趙梅丫的。
考慮到他們年紀大就想分房,老人房有兩間。每間都有獨立的廁所,起夜時不用再出房門。
左側是趙梅丫強烈要求的大廚房以及大餐廳,方便一家人做飯聚餐。
右邊是何瑞雪弄的活動室,有電視機,象棋盤,收音機……是供他們和老夥伴們聊天娛樂的場所,角落裏有小型的藥櫃和簡易的醫療設備。
兩老過來住過之後,雖然總是說著太貴,統共住不了幾年,但從他們睡覺的時間更長,精神比平時更好就能看出,他們對這處新環境是非常滿意的。
不然也不會經常一待就是大半年,要不是每次清明以及過年要到村裏拜祭打掃祖墳,他們都不願意回來。
去年在何瑞雪的蠱惑和資金支持下,何秋生下定決心去首都開飯店,員工就從村裏何家本家的姑娘小夥招一批。
何瑞雪忽悠著兩老,說飯店效益高,沒準能發展成連鎖店,到時候村裏不論男女老幼,半個村裏都能過來。
大家都住在一塊,走幾步路就能遇到熟人,無疑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期待,將獨在異鄉生活的失落感轉化為滿滿的動力。
七老八十的人了,依舊走路如風,經常去新修建的飯店以及職工住宅那邊盯著。
對工人們千叮萬囑,說蓋的房子不能糊弄人,要用好材料,不能把自家親戚給坑了。
何秋生看得滿是心虛,說實在的,他自己對開飯店都沒把握呢,老娘和妹妹就把他往後的路子都安排好了,實在是叫人汗顏。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底氣,這些年他時常跟在師傅身邊跑前跑後,師徒間的情分深厚,加上如今的手藝越來越不值錢,朱海輝總算是鬆了口,在三年前把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他。
沒辦法,誰讓他的兒子不爭氣,掂不動勺就算了,性子也養得和他媳婦如出一轍的舍己為人。
他一邊氣他沒有廚藝上的天分讓自己後繼無人,一邊怕他被人隨便一哄就把家傳的本事全交代出來,所以把希望全寄托在了何秋生身上了。
除了把自己看家的本事拿出來,還時不時帶他去自己的師兄弟麵前請教,甚至拜訪了早年做過國宴的師叔。
這幾年讓他學了不少獨到的手藝,在私營飯店稀少的年代,絕對能撐得起一個連鎖的大飯店。
沒等趙梅丫罵痛快,何瑞雪牽著何曉煦走出門,把孩子交到她手裏,說,“媽,車票還有半個月呢,不用太著急,等會我和衍序去山上住幾天,曉煦就交給你了。”
“又去山裏,我看別的年輕人都一門心思往城裏鑽,你倆倒好,巴不得跑到荒山裏當野人。”
“市裏新開了一家歌舞廳,裏麵的人迪斯科扭得賊好看,還有那電影院,新片子看都看不過來。
實在不行,你就去聽歌會,看人家打籃球,城裏的樂子不比深山老林裏的多?”
趙梅丫在首都住久了,看的電視和電影不少,加上受到日益開放的風氣影響,心態越發年輕。
前年她跟著趕了一趟時髦,去理發店把頭發染黑,還做了微卷的發型。
每次洗完頭發都要用卷卷的梳子仔細打理,塗上保濕的麵霜和手霜才睡覺。
穿的衣服也變得花花綠綠的,以藍色和紫色的雪紡衫為主,褲子也是黑色雪紡的,走動間飄逸瀟灑,再踩上一雙深棕色的小皮鞋,看著比從前年輕了十幾歲。
何大根諷刺她老來俏,她充耳不聞,轉頭對何瑞雪說這老男人嫉妒她,如今站出去,誰不說他們之間差輩兒了。
氣得何大根暗戳戳找何瑞雪要護膚品來用,自己也要保養起來。
這年頭針對男人的乳霜真不多,何瑞雪正發愁呢。
趙梅丫直接把自己不用嫌膩乎的便宜護手霜換了個洋貨的包裝扔給他,說反正他皮膚糙用不出好歹來。
果然,何大根如獲至寶,直說不愧是好東西。
首都風沙大,他塗完後臉上潤潤的,一點都不覺得幹。
還問她貴不貴,要是不貴的得多買幾盒備著,他如今算是離不開了。
對此何瑞雪隻能報以微笑,隱瞞住這個善意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