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東華唱名,金榜出
武道:我七十老頭,一槍挑翻修仙者 作者:南山豆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玉京。
雨。
“金榜出——”
聲出,傳百裏而後又千裏,自玉京散出九州。
一足踏出,犀皮官靴上,有拇指大北海珍玉鑲嵌。
而上望去,紅衣錦繡,胸前撲子有仙鶴振翅,雙臂肩頭,可見三羽似翼。
褶皺老臉是滄桑,衣袖繁華是書氣。
自東華門出,步伐沉穩,手捧香案,供奉一卷聖旨。
後有雙列隊伍,舉玄纛,以鑼開道。
又見玉京精銳戟執象征文武之斧鉞,三十六人跟隨老者身後。
步伐威嚴,每踏十步,便有隨從高唱。
“凡人叩,仙者禮——!”
唱喏之人,著內侍青袍,麵白無須,笑臉似虎。
玉京城內,百姓退避。
四方高樓,有修仙者站立,拱手一禮,以作尊敬。
大道兩側,凡人叩拜,修仙者行禮。
一副萬仙來朝,仙凡和睦之景。
摘星樓上,眾修仙者齊齊拱手。
縱你九大宗門,八大世家,見此一旨,也需行禮。
“師兄,這是......”
域外來者不明其意,轉首問同行師兄。
師兄道:“東華唱名,金榜題名。”
“看見為首之人嗎?”
他遙遙一指,示意師弟望去。
師弟望去,就見老叟渾身文氣,猶如衝天之柱。
他驚歎道:“好厚的文氣!”
“麓山書院大儒楮知白,此方天地文壇魁首,自當文氣深厚。”
師兄敬畏道:“文道七境,這楮大儒怕是已經到盡頭。”
師弟聞言也是生出敬佩之色,無論仙武文,能至盡頭者,皆為天下一流。
“哈哈,文氣深厚?”
眾多行禮之人中,唯有一人不做動作,執杯痛飲。
聞聽二者交談,不由狂笑出聲。
師兄見有人駁了自己麵子,麵色不愉,說道:“這位朋友有所見解?”
“見解?說不上。”
那人依靠圈椅,一條腿毫無規矩踩在椅上,胸前衣襟敞開,露出結實胸口被酒水打濕。
墨發不拘一格,散落肩頭。
身無金銀,見之不覺寒磣,相反有一股瀟灑之氣。
將杯中酒水倒入口中,他輕蔑道:“與你說,當為指點。”
“你!”師兄麵色難看,但想到在外域,還是壓製怒火,“無禮狂徒。”
“一身文氣深厚。”
狂徒倒了倒桌上酒壺,發覺已經空掉。
他隨手扔去酒壺,從圈椅走下至師兄弟二人所在。
“末學、讀書、文膽、正心、學海、苦舟、立誌。”
“我問問你,這文道七境,他楮知白做到幾個?”
徑直來到師兄弟桌前,拿起桌上尚未飲幾口的千年醉倒入杯中。
師兄張口想說,他又道:“末學、讀書,不過百書千書,算不得高深學識,學海為積累,枉讀幾十年書本罷了。”
“文道七境,重在文膽、正心,重在苦舟、立誌!”
“文膽者,不懼鬼神,不怕權貴。”
“楮知白堂堂大儒,如犬馬般供他人使喚,可是不懼權貴?”
“正心,所需明悟自身所求,付出努力,故而苦舟爭渡,求半丈小舟,度學海無窮,有所得才可立大誌。”
“立誌者,需在學院留字,以明世人自身所學不在拘泥自身,而為文道。”
“楮知白在麓山立誌為何?”
師兄搶先道:“書傳天下,禮蓋盛世,他所立,為傳。”
“傳,好一個傳!”
那人一口飲盡壺中千年醉,發出大笑。
狂笑之後,便是用似恨又憐,似悲又怒的眼神,冷冷注視那攜隊而過的楮知白。
明明飲的是熱酒,脫口卻冰冷。
“傳到狗身上去了!”
“傳到他討好主子上去了!”
“傳到他昔年麓山同學對他失望上去了!”
酒壺被一下摔碎,瓷片飛濺,一片出閣樓飛向楮知白。
瓷片細小,正好劃過楮知白的臉。
一條血痕,緩緩出現。
楮知白看向落入案中的瓷片。
“什麽人!”
侍者爆喝,“敢犯帝威,找死!”
戟衛虎目怒睜,可怕血氣如蛟龍嘶吼,搖動摘星樓。
樓中修仙者惶惶不可終日,師兄更是被逼得連連後退。
摘星樓搖搖欲墜。
而狂徒則站在欄杆之內,側身坐上搖晃欄杆。
他神色戲謔,不懼能斬大妖的戟衛。
楮知白看到是他,眸色暗了暗,抬手說道:“薑侍者,少生一事吧。”
薑侍者聞言先是皺眉,又看向托著聖旨的玉案。
他邁著碎步上前,伸出兩指小心翼翼地捏起那塊細小瓷片。
“好了,便聽楮大儒一言。”
薑侍者哼了一聲,“那些個修仙者,真是該死。”
楮知白淡淡說道:“外鄉之人,何懂得聖帝之威。”
“還是讀書人的嘴會說話,難怪陛下對楮大儒甚是器重。”
薑侍者矯揉造作抿嘴一笑,“這金榜之事還勞大儒費心了。”
“為聖帝分憂,是老夫之福。”
二人交談,攜帶隊伍越走越遠。
而經曆一場生死的摘星樓,此刻人人心有餘悸。
唯有狂徒始終麵不改色,走下欄杆,又抓起旁邊那桌酒水,搖搖晃晃走向自己的桌子。
被嚇到的師兄弟皆心有餘悸,師弟望向狂徒,忍不住問道:“你不怕?”
“怕?為何要怕?”狂徒坐下,又是那般放蕩不羈坐姿,“我心無愧,自當不懼一切。”
師兄罵道:“你差點害死我們所有人。”
“嗬嗬,修仙之輩當不懼一切,你此生若可過七境,便是我走眼了。”
狂徒嗤笑,讓師兄心頭大怒。
而此時一位女子翩然而至,進入摘星樓,美目四盼。
待看到狂徒時,眼睛一亮,上前行禮。
“忘憂君,主人請你過去。”
“忘憂君!”
聽到這個稱呼,師兄驚呼一聲,旋即用不可能的眼神望向對方,“你怎麽可能是忘憂君?”
“我為何不可能?”
忘憂君慵懶拉長聲線反問一句。
師兄麵色變化,沉聲道:“麓山四友,你若是忘憂君,那楮知白怎得你如此評價?”
師弟奇怪問道:“師兄,什麽是麓山四友?”
師兄麵色複雜,“當今文道,四位大儒。”
大儒之名,便可知對方之強。
師弟瞪大眼睛。
忘憂君放下酒壺,嘴角笑了又彎下,道:“就是因為麓山四友,才恨啊。”
他轉身隨女子離去。
獨留下師兄深深一禮。
師弟又不懂了。
“師兄,他都那樣說你了。”
師兄搖頭說道:“你不懂,大儒指點,此生受益。”
離去的忘憂君,自言自語道:“倒不是朽木。”
...
雨。
“金榜出——”
聲出,傳百裏而後又千裏,自玉京散出九州。
一足踏出,犀皮官靴上,有拇指大北海珍玉鑲嵌。
而上望去,紅衣錦繡,胸前撲子有仙鶴振翅,雙臂肩頭,可見三羽似翼。
褶皺老臉是滄桑,衣袖繁華是書氣。
自東華門出,步伐沉穩,手捧香案,供奉一卷聖旨。
後有雙列隊伍,舉玄纛,以鑼開道。
又見玉京精銳戟執象征文武之斧鉞,三十六人跟隨老者身後。
步伐威嚴,每踏十步,便有隨從高唱。
“凡人叩,仙者禮——!”
唱喏之人,著內侍青袍,麵白無須,笑臉似虎。
玉京城內,百姓退避。
四方高樓,有修仙者站立,拱手一禮,以作尊敬。
大道兩側,凡人叩拜,修仙者行禮。
一副萬仙來朝,仙凡和睦之景。
摘星樓上,眾修仙者齊齊拱手。
縱你九大宗門,八大世家,見此一旨,也需行禮。
“師兄,這是......”
域外來者不明其意,轉首問同行師兄。
師兄道:“東華唱名,金榜題名。”
“看見為首之人嗎?”
他遙遙一指,示意師弟望去。
師弟望去,就見老叟渾身文氣,猶如衝天之柱。
他驚歎道:“好厚的文氣!”
“麓山書院大儒楮知白,此方天地文壇魁首,自當文氣深厚。”
師兄敬畏道:“文道七境,這楮大儒怕是已經到盡頭。”
師弟聞言也是生出敬佩之色,無論仙武文,能至盡頭者,皆為天下一流。
“哈哈,文氣深厚?”
眾多行禮之人中,唯有一人不做動作,執杯痛飲。
聞聽二者交談,不由狂笑出聲。
師兄見有人駁了自己麵子,麵色不愉,說道:“這位朋友有所見解?”
“見解?說不上。”
那人依靠圈椅,一條腿毫無規矩踩在椅上,胸前衣襟敞開,露出結實胸口被酒水打濕。
墨發不拘一格,散落肩頭。
身無金銀,見之不覺寒磣,相反有一股瀟灑之氣。
將杯中酒水倒入口中,他輕蔑道:“與你說,當為指點。”
“你!”師兄麵色難看,但想到在外域,還是壓製怒火,“無禮狂徒。”
“一身文氣深厚。”
狂徒倒了倒桌上酒壺,發覺已經空掉。
他隨手扔去酒壺,從圈椅走下至師兄弟二人所在。
“末學、讀書、文膽、正心、學海、苦舟、立誌。”
“我問問你,這文道七境,他楮知白做到幾個?”
徑直來到師兄弟桌前,拿起桌上尚未飲幾口的千年醉倒入杯中。
師兄張口想說,他又道:“末學、讀書,不過百書千書,算不得高深學識,學海為積累,枉讀幾十年書本罷了。”
“文道七境,重在文膽、正心,重在苦舟、立誌!”
“文膽者,不懼鬼神,不怕權貴。”
“楮知白堂堂大儒,如犬馬般供他人使喚,可是不懼權貴?”
“正心,所需明悟自身所求,付出努力,故而苦舟爭渡,求半丈小舟,度學海無窮,有所得才可立大誌。”
“立誌者,需在學院留字,以明世人自身所學不在拘泥自身,而為文道。”
“楮知白在麓山立誌為何?”
師兄搶先道:“書傳天下,禮蓋盛世,他所立,為傳。”
“傳,好一個傳!”
那人一口飲盡壺中千年醉,發出大笑。
狂笑之後,便是用似恨又憐,似悲又怒的眼神,冷冷注視那攜隊而過的楮知白。
明明飲的是熱酒,脫口卻冰冷。
“傳到狗身上去了!”
“傳到他討好主子上去了!”
“傳到他昔年麓山同學對他失望上去了!”
酒壺被一下摔碎,瓷片飛濺,一片出閣樓飛向楮知白。
瓷片細小,正好劃過楮知白的臉。
一條血痕,緩緩出現。
楮知白看向落入案中的瓷片。
“什麽人!”
侍者爆喝,“敢犯帝威,找死!”
戟衛虎目怒睜,可怕血氣如蛟龍嘶吼,搖動摘星樓。
樓中修仙者惶惶不可終日,師兄更是被逼得連連後退。
摘星樓搖搖欲墜。
而狂徒則站在欄杆之內,側身坐上搖晃欄杆。
他神色戲謔,不懼能斬大妖的戟衛。
楮知白看到是他,眸色暗了暗,抬手說道:“薑侍者,少生一事吧。”
薑侍者聞言先是皺眉,又看向托著聖旨的玉案。
他邁著碎步上前,伸出兩指小心翼翼地捏起那塊細小瓷片。
“好了,便聽楮大儒一言。”
薑侍者哼了一聲,“那些個修仙者,真是該死。”
楮知白淡淡說道:“外鄉之人,何懂得聖帝之威。”
“還是讀書人的嘴會說話,難怪陛下對楮大儒甚是器重。”
薑侍者矯揉造作抿嘴一笑,“這金榜之事還勞大儒費心了。”
“為聖帝分憂,是老夫之福。”
二人交談,攜帶隊伍越走越遠。
而經曆一場生死的摘星樓,此刻人人心有餘悸。
唯有狂徒始終麵不改色,走下欄杆,又抓起旁邊那桌酒水,搖搖晃晃走向自己的桌子。
被嚇到的師兄弟皆心有餘悸,師弟望向狂徒,忍不住問道:“你不怕?”
“怕?為何要怕?”狂徒坐下,又是那般放蕩不羈坐姿,“我心無愧,自當不懼一切。”
師兄罵道:“你差點害死我們所有人。”
“嗬嗬,修仙之輩當不懼一切,你此生若可過七境,便是我走眼了。”
狂徒嗤笑,讓師兄心頭大怒。
而此時一位女子翩然而至,進入摘星樓,美目四盼。
待看到狂徒時,眼睛一亮,上前行禮。
“忘憂君,主人請你過去。”
“忘憂君!”
聽到這個稱呼,師兄驚呼一聲,旋即用不可能的眼神望向對方,“你怎麽可能是忘憂君?”
“我為何不可能?”
忘憂君慵懶拉長聲線反問一句。
師兄麵色變化,沉聲道:“麓山四友,你若是忘憂君,那楮知白怎得你如此評價?”
師弟奇怪問道:“師兄,什麽是麓山四友?”
師兄麵色複雜,“當今文道,四位大儒。”
大儒之名,便可知對方之強。
師弟瞪大眼睛。
忘憂君放下酒壺,嘴角笑了又彎下,道:“就是因為麓山四友,才恨啊。”
他轉身隨女子離去。
獨留下師兄深深一禮。
師弟又不懂了。
“師兄,他都那樣說你了。”
師兄搖頭說道:“你不懂,大儒指點,此生受益。”
離去的忘憂君,自言自語道:“倒不是朽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