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山仰止
童年售後,武林群俠傳1.0 作者:血濺武當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莫愁女子莫愁畔,風月無情十六年。
然而故事的開端,卻並非是這位峨眉派的創始女俠,而是要從一位大俠的莫名其妙失蹤說起。
江湖上流傳著十四天書的終極奧妙,傳說隻要找到這十四本天書,便能無敵於天下,百餘年來多少野心之輩,意圖染指此書,到頭來隻有一人真的成功,這個人叫做小蝦米。
勇鬥金輪法王,智取五嶽盟主,義結丐幫喬峰,仁拔金蛇寶劍,小蝦米前輩的風姿,別說江湖上的人心生向往,就是偏僻山村中的他,也是早有耳聞。
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東方未明,一個衣衫襤褸的十六歲少年,因不耐鄰居王大虎的欺負,毅然踏上了漫漫江湖路。
東方未明一身莊稼人打扮,身無分文,從窮鄉僻壤一路北行,走了七天七夜,隻為瞧一眼仰慕的大俠雕像,這一日終於到了洛陽城外。
走了這麽久,東方未明實在累得很了,好在天色尚早,便想入城一觀,心想最好能找點營生,賺些果腹的幹糧,不然肯定又要餓肚子了咯。
哪知他還沒進洛陽,便見城中騷亂一團,竟是一個身披銬鐐的犯人,想是剛從牢中越出,企圖逃逸,後麵有官兵追趕,大聲呼叫城門衛兵攔截。
城門衛兵職責所在,自然不敢大意,兩人挺著長矛大戟,想要攔著囚犯逃路。
可囚犯身上雖有鐐銬,身手卻著實不凡,雙手一錯,便將兩般兵器斬斷,跟著“砰”“砰”兩拳,將兩個守城兵打倒在地。
剛想跑路,便聽得一聲大喝:“哪裏走。”
東方未明隻見一個儒生打扮的老者,從轎子中一躍而出,左拳右掌迎了上去,三招兩式便已占了上風,跟著拳中藏腿,一腿便將這個囚犯打倒在地。
囚犯跌倒在地,早有衙門裏的捕快給他上了枷鎖,可囚犯兀自不服,怒道:“好一個河洛大俠,要不是老子身上有傷,腕子上又戴了這許多勞什子,你也未必能夠打敗我。”
那儒生淡淡一笑,並不接口。
其中年歲較老的捕快,卻上前打了一躬,賠笑道:“江大俠,多虧您老人家降服這惡賊,不然咱們哥幾個的飯碗,可就保不住了。”
那江大俠一捋胡須,笑道:“行俠乃習武之人的本分,何必多禮,代我向史捕頭問好。”說著便又上了轎子。
那捕快更是深深一躬,他之前滿口諛詞,聽得東方未明滿不是滋味,但對這個江大俠,心中便生仰慕之情,倒不是因他武功高強,河洛大俠的名頭多麽響亮,而是為善不欲人知的恬淡風度,更是令人心折。
城門口看到這一幕的百姓,更是對江大俠讚不絕口,有個小孩手中拿了一把木頭雕刻的小刀,對身旁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道:“姐姐,姐姐,等我長大了,也要跟這位叔叔一樣抓壞人。”
那女子微微一怔,似乎不願弟弟學武,但還是安慰道:“好吧,等你長大了,姐姐就放心了。”
東方未明看到這一幕,雖然還沒見到小蝦米的雕像,但對洛陽城便生親近之意,心想:“村中老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來這位江大俠,也是在效仿小蝦米前輩了。”
待眾人散去,守城兵便開始破口大罵,罵那適才那囚犯,忒也猖狂,更是嘮嘮叨叨的抱怨守城的艱辛。
東方未明不願多聽,便快步進了洛陽城。
初進洛陽,東方未明更是處處透著新奇,見把西第一家是座驛站,便跟驛站外的小哥,有一搭沒一搭的搭話,但驛站的小哥,脾氣卻甚暴躁,或許是見東方未明是個愣頭青,或許是以為東方未明有心消遣,竟然險些去拿馬鞭。
東方未明不敢耽擱,繼續往城中走去,哪知沒走幾步,便見到了夢寐以求的雕像,他心中仰慕的大英雄“小蝦米”的雕像,這雕像約有三丈來高,麵目栩栩如生,神態卻甚是不羈,手執一柄似刀非刀,似劍非劍的兵器,宛如天神下凡一般。
別說東方未明本就心有仰慕,便是不識小蝦米前輩的英雄事跡之人,一見之下,也不禁會生親近之意。
東方未明仰頭望去,不由得喃喃自語:“隻是想不到…前輩這麽年輕,就能力挫十大高手,真是……不可思議,我…我東方未明在此立誓,定要效仿前輩,在江湖上闖出一番名號。”
身旁一個二十歲的青年悠悠的道:“兄台有此誌向,正是我輩中人,我穀某在此立誓,也要如前輩一般斬邪除惡,行俠仗義。”
東方未明見身側這人氣宇軒昂,言語甚是投機,不由得生了親近之意,說道:“觀兄之意,似乎也對小蝦米前輩,頗為仰慕尊崇?今日小弟初到洛陽,在雕像前與兄台相識也是有緣,不知尊姓大名,能見賜否?”
那人道:“在下姓穀,賤名月軒,兄台如何稱呼,來洛陽有何貴幹?”
東方未明道:“在下東方未明。來到洛陽是拜師來著,想要練就一身好武功,好在江湖中行俠仗義一番,便如當年的小蝦米前輩一般。”穀月軒道:“兄弟好誌向,說的純幹舌燥,不如同去茶館,喝杯清茶如何?”
東方未明點頭道:“蒙兄招待,正是求之不得。”
待得進了茶館,點了一壺上等紅袍,穀月軒給兩人都斟了一杯,東方未明問道:“適才說道小蝦米前輩,穀兄可知他是何門何派,如今傳承幾何?”
穀月軒躊躇道:“這個…這個,似乎沒聽說過前輩的武功路數,弟子傳承更不知從何說起。”
旁邊卻有人插口道:“他是無師自通的。”
東方未明和穀月軒都吃了一驚,“無師自通”四個字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做起來實在匪夷所思,穀月軒出口問道:“這未免是欺人之談了吧,若無師父,武功從何而來,便是同道交好,相互交換,也算的上半師之誼。”
然而故事的開端,卻並非是這位峨眉派的創始女俠,而是要從一位大俠的莫名其妙失蹤說起。
江湖上流傳著十四天書的終極奧妙,傳說隻要找到這十四本天書,便能無敵於天下,百餘年來多少野心之輩,意圖染指此書,到頭來隻有一人真的成功,這個人叫做小蝦米。
勇鬥金輪法王,智取五嶽盟主,義結丐幫喬峰,仁拔金蛇寶劍,小蝦米前輩的風姿,別說江湖上的人心生向往,就是偏僻山村中的他,也是早有耳聞。
他,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東方未明,一個衣衫襤褸的十六歲少年,因不耐鄰居王大虎的欺負,毅然踏上了漫漫江湖路。
東方未明一身莊稼人打扮,身無分文,從窮鄉僻壤一路北行,走了七天七夜,隻為瞧一眼仰慕的大俠雕像,這一日終於到了洛陽城外。
走了這麽久,東方未明實在累得很了,好在天色尚早,便想入城一觀,心想最好能找點營生,賺些果腹的幹糧,不然肯定又要餓肚子了咯。
哪知他還沒進洛陽,便見城中騷亂一團,竟是一個身披銬鐐的犯人,想是剛從牢中越出,企圖逃逸,後麵有官兵追趕,大聲呼叫城門衛兵攔截。
城門衛兵職責所在,自然不敢大意,兩人挺著長矛大戟,想要攔著囚犯逃路。
可囚犯身上雖有鐐銬,身手卻著實不凡,雙手一錯,便將兩般兵器斬斷,跟著“砰”“砰”兩拳,將兩個守城兵打倒在地。
剛想跑路,便聽得一聲大喝:“哪裏走。”
東方未明隻見一個儒生打扮的老者,從轎子中一躍而出,左拳右掌迎了上去,三招兩式便已占了上風,跟著拳中藏腿,一腿便將這個囚犯打倒在地。
囚犯跌倒在地,早有衙門裏的捕快給他上了枷鎖,可囚犯兀自不服,怒道:“好一個河洛大俠,要不是老子身上有傷,腕子上又戴了這許多勞什子,你也未必能夠打敗我。”
那儒生淡淡一笑,並不接口。
其中年歲較老的捕快,卻上前打了一躬,賠笑道:“江大俠,多虧您老人家降服這惡賊,不然咱們哥幾個的飯碗,可就保不住了。”
那江大俠一捋胡須,笑道:“行俠乃習武之人的本分,何必多禮,代我向史捕頭問好。”說著便又上了轎子。
那捕快更是深深一躬,他之前滿口諛詞,聽得東方未明滿不是滋味,但對這個江大俠,心中便生仰慕之情,倒不是因他武功高強,河洛大俠的名頭多麽響亮,而是為善不欲人知的恬淡風度,更是令人心折。
城門口看到這一幕的百姓,更是對江大俠讚不絕口,有個小孩手中拿了一把木頭雕刻的小刀,對身旁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道:“姐姐,姐姐,等我長大了,也要跟這位叔叔一樣抓壞人。”
那女子微微一怔,似乎不願弟弟學武,但還是安慰道:“好吧,等你長大了,姐姐就放心了。”
東方未明看到這一幕,雖然還沒見到小蝦米的雕像,但對洛陽城便生親近之意,心想:“村中老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來這位江大俠,也是在效仿小蝦米前輩了。”
待眾人散去,守城兵便開始破口大罵,罵那適才那囚犯,忒也猖狂,更是嘮嘮叨叨的抱怨守城的艱辛。
東方未明不願多聽,便快步進了洛陽城。
初進洛陽,東方未明更是處處透著新奇,見把西第一家是座驛站,便跟驛站外的小哥,有一搭沒一搭的搭話,但驛站的小哥,脾氣卻甚暴躁,或許是見東方未明是個愣頭青,或許是以為東方未明有心消遣,竟然險些去拿馬鞭。
東方未明不敢耽擱,繼續往城中走去,哪知沒走幾步,便見到了夢寐以求的雕像,他心中仰慕的大英雄“小蝦米”的雕像,這雕像約有三丈來高,麵目栩栩如生,神態卻甚是不羈,手執一柄似刀非刀,似劍非劍的兵器,宛如天神下凡一般。
別說東方未明本就心有仰慕,便是不識小蝦米前輩的英雄事跡之人,一見之下,也不禁會生親近之意。
東方未明仰頭望去,不由得喃喃自語:“隻是想不到…前輩這麽年輕,就能力挫十大高手,真是……不可思議,我…我東方未明在此立誓,定要效仿前輩,在江湖上闖出一番名號。”
身旁一個二十歲的青年悠悠的道:“兄台有此誌向,正是我輩中人,我穀某在此立誓,也要如前輩一般斬邪除惡,行俠仗義。”
東方未明見身側這人氣宇軒昂,言語甚是投機,不由得生了親近之意,說道:“觀兄之意,似乎也對小蝦米前輩,頗為仰慕尊崇?今日小弟初到洛陽,在雕像前與兄台相識也是有緣,不知尊姓大名,能見賜否?”
那人道:“在下姓穀,賤名月軒,兄台如何稱呼,來洛陽有何貴幹?”
東方未明道:“在下東方未明。來到洛陽是拜師來著,想要練就一身好武功,好在江湖中行俠仗義一番,便如當年的小蝦米前輩一般。”穀月軒道:“兄弟好誌向,說的純幹舌燥,不如同去茶館,喝杯清茶如何?”
東方未明點頭道:“蒙兄招待,正是求之不得。”
待得進了茶館,點了一壺上等紅袍,穀月軒給兩人都斟了一杯,東方未明問道:“適才說道小蝦米前輩,穀兄可知他是何門何派,如今傳承幾何?”
穀月軒躊躇道:“這個…這個,似乎沒聽說過前輩的武功路數,弟子傳承更不知從何說起。”
旁邊卻有人插口道:“他是無師自通的。”
東方未明和穀月軒都吃了一驚,“無師自通”四個字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做起來實在匪夷所思,穀月軒出口問道:“這未免是欺人之談了吧,若無師父,武功從何而來,便是同道交好,相互交換,也算的上半師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