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的休整,眾人吃完早飯後便跟隨商隊趕路,許是真的是畏懼於北地小侯爺的威名,又或許是對於一個苟延殘喘的家夥生了一絲憐憫,跟隨商隊連趕了四五天路,除了晚上休息基本一直在趕路,都沒有遇上一波刺殺。


    此時距離長安不過兩三日的路程,前方馬上就到了天下第一雄關的潼關,潼關號稱又百二重關,意思就是說,有兩個人守在潼關,便能抵擋百人的進攻,此番說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大體上也能讓人理解潼關的險峻。


    最為關鍵的地方是,隻要進入潼關,便是名副其實的天子腳下,想來是無人敢再動手的,至少當今天聖人還是在意所謂骨肉名聲的,當年北地王所謂的謀反,聖人也隻是在其自縊後下了一道貶王爵為侯爵,並令其子繼承爵位再統領十萬北地軍民。


    這一番操作,饒是對於此案並不服的星雲閣學子,也沒有什麽能夠再爭辯的,畢竟,人死了就是死了,為一個死去的人去爭奪些什麽名聲,不值當。


    若幹年以後的書上一定會對此評價道,北地王驕陽跋扈,謀反未遂畏懼天威自殺,聖人作為帝王大度又念及骨肉親情,所有後人都會追捧他收複北地,休養生息強國富民的偉績,而不會去為一個“謀反”的北地王,去爭些什麽不平。


    當然,這些都是王佐和李長安二人私下裏采購物資時同說的,李長安覺得分析得很有道理,似乎也挑不出什麽毛病,但他就是覺得,這樣並不對,不公平,為什麽青史留名的是遠在京都的隆慶皇帝,背負罵名的卻是馬革裹屍,出生入死的北地王呢?


    李長安覺得,自己八成是想不明白的,這並不是他曉得的道理少,而是就算曆代聖人探討這個話題,恐怕也隻能得出一個看著像道理的道理——天下大義。


    “長安,還是你出的主意好,我們喬裝成旅商,這一路上都沒人來刺殺小侯爺。”


    趙宣兒略帶驕傲的語氣說道,頗有一股鄰家兒子初成長的意思。


    對於趙宣兒的吹捧,如果是往日李長安一定會兒非常的開心,並且再自說上幾句自己在話本上看到的語句,那些在旁人看來很尷尬中二,在他看來卻如所謂聖賢書中言一樣的道理。


    今日的他隻是搖了搖頭,隨後苦笑道,“恐怕不會這麽容易躲過去的。”


    是的,此次要前往長安的少年們除了趙宣兒還是想的樂觀一些,其餘都在疑惑,按理說到了這裏如果再不刺殺,那想必進了潼關後是沒有機會了,難道真的對這所謂的北地餘孽生了一絲憐憫嗎?


    就在眾人的思緒都在盤算著各自想法的時候。


    “諸位公子小姐,我們馬上就到潼關了,大概再有三日的光景就能到達長安了。”


    一道爽朗的聲音打破了眾人的思緒,眾人回頭一看,一個五大三粗,滿臉胡茬的漢子,來人正是此番早在洛陽城就打點好的商隊領隊,範長生。


    他的年齡據他自己所說,並沒有比李長安他們大多少,但如果要問他具體大多少呢?他則是會裝聽不見地扯開話題,再進行下一個能讓他主導著的話題,開始口嗨。


    還是在某一次的閑談之中,這並不是範長生自己說的,而是他手下人跟一眾少年們講的,他們這位領隊雖然看起來不怎麽靠譜,但其實非常的厲害。


    自從李穆天帶領十萬軍民收複北地,將柔蘭國趕回草原牧馬後,在大草原上很多東西都沒有,柔蘭國諸多部落隻能效仿祖上,在與大蕭的和談中,第一條便是祈求中原可以允許互市,這樣他們才能過得好一些。


    而互市肯定是一舉兩得的,往近了說是眼前就能掙著不少銀兩進入關,以充實國庫,往遠了說則是能讓老百姓多一條出路則能少鬧事,也能安撫柔蘭國時刻準備的牧馬中原的想法。


    於是隆慶皇帝則派了隆慶元年的新科狀元郎王傅景,時任太常寺少卿,任命他為北地總督,總理北地政務,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隻是聖人想要徹底消除李穆天十萬北地軍民的影響力,所以很多人都並不願意碰這個燙手的山芋。


    雖然他們很多人不會替一個死人爭辯些什麽,但是如果說一個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冤死後你再去踩他一腳,恐怕這些讀聖賢書上位的人還是不會去做的,而且就算去了,十萬軍民仍在,這支百戰之士從進入北地那一刻,便從來都隻聽命於李穆天一脈。


    而王傅景則是主動請纓站出來的,不然以他當時的官職雖然不低,但並不是聖人製衡北地十萬軍民的第一人選,但怎能,無人可選,便索性讓他去了。


    但讓人不得不讚歎的是,這王傅景自到北地赴任以來,從來沒有幹過些什麽打壓異己的事情兒,從來都是專心處理政務,製定一些恢複發展的政策,有時候他甚至會親臨施工一線去幫忙。


    既延續了李穆天時代的輕徭役,免賦稅,又上奏朝廷撥款修建一係列利於民生的設施,最典型的就是在於讓北方部落和朝廷都滿意的那條官道。


    這條古道幾乎全是石磚路,道麵十分平坦,似乎就是專門為商隊修建的一樣,俗話說,要先富先修道,道好走,自然人們也願意去關外掙一分錢不是?誰又會和錢過不去呢。


    而範長生,則是這些一眾商隊中的佼佼者,或者說是領頭的那一批,所有的商隊都從這條古道出發,先行幽雲城,再出關經商。


    而為什麽說範長生是這裏麵的佼佼者呢,首先他多次組織商隊出關自然不用多說,但他除了經商的時候順便收些寶貝,別人如果撿到或者同當地牧民換到什麽東西,都會先給範長生去看看,範長生從來是別人收的,他高價收入,別人不收的,他也原價收入,也隻能說是他的家底殷實才能經得起他如此揮霍。


    但當所有人都以為這範長生是個敗家子時,他每一件不管高價還是原價收入的貨,統統都能再賣出一個更高的價格,以至於讓他原本富裕的家庭更加富裕。


    這讓其他商隊的人都十分敬佩,士農工商,幾乎都是吃的兩個字——經驗,經驗之談,全是學習與實踐的積累,而這範長生便是練出來的眼力好,讓其他商隊羨慕嫉妒卻又沒有辦法分到這一杯羹。


    也不是沒有人曾經去問過範長生是怎麽做到的,是不是有什麽秘訣之類的,諸如此類問題,範長生都是一句天機不可泄露,山人自有妙法的話語搪塞過去,眾人見他不願意傳授,便也不自討沒趣,暗罵幾聲後無可奈何地看著他賺更多的財富。


    “好的範大哥,這一路上辛苦你們了。”王佐向眼前大漢道。


    範長生滿臉憨笑,劃了劃後腦勺,“公子可真是折煞我了,這一路上我可什麽忙都沒幫什麽過,諸位公子真沒什麽勞煩我的。”


    李長安和李洛陽互相看了一眼,並沒有多說什麽,如果一開始二人充當上述的隻是商隊裏對於領隊的吹捧,那後麵在偶爾一次李長安把龍淵劍拿出來擦洗的時候,範長生正好路過,見到後先是一愣,眼神中寫滿震驚,又帶點恐懼的意味,但隨後卻裝作了沒看到這寶劍一樣同李長安聊閑話。


    李長安在這幾日到達了聚靈境初期的巔峰,馬上就到了聚靈境中期,隻差那臨門一腳了,自然對於這在他看來已然停頓很久的神情能夠捕捉到。


    這讓李長安十分的後怕,這範長生恐怕也不是普通人,他認識這把劍,而且恐懼它,但卻又裝作什麽都不知道,難道這把劍有什麽大秘密嗎?


    他當即便叫李洛陽叫到一處同他說了這件事情兒,而李洛陽則是神情自若,隨後李長安見小侯爺並不在意這件不在他們原計劃範圍內的事情,便又追問到這把劍到底藏著些什麽?


    李長安不是傻子,如果這把劍隻是單純的一把寶劍,李洛陽沒有理由送給當時跟他一個無半點關係的陌生人,除非是說,這把劍隻能是他李長安才能去使用,又或者說隻能讓他去使用才能完成一些他們的計劃。


    這在李長安看來,確實是和畫本子裏的那些初出茅廬的大俠一樣,同樣的涉世未深,遭人暗算,最後憑著更強大的力量推翻算計,仿佛這已經是所有大俠的標配模板一樣。


    雖然李長安常常自詡自己是這一類的俠客,但是說實話,他也並不想被人當成一枚棋子兒,這在他看來是極其片麵的,雖然他可以先韜光養晦,再如書中俠客一樣在擁有更強大的力量後再去抗爭。


    但他還是開口同模樣俊秀到有些男身女態的李洛陽問道了這個不該在此時詢問的問題,李洛陽對此隻是搖了搖頭,說了一句你現在還不能知道,等到了長安,自然會知道一切他想知道的事情。


    末了留下了一句如果實在不想要,扔了就好便瀟灑離去。


    隻留下在原地有些許尷尬的李長安抱著龍淵劍有些猶豫,不扔也不是,扔也不是,不扔的話自己恐怕難逃這所謂的算計,扔的話,實在又舍不得。


    於是,李大少俠最終還是不爭氣地把龍淵劍背了起來,向著前方明顯在等著自己的李洛陽走去,而在背對著少年的李洛陽,在他看不見的情況下,露出了他那如小女生般的笑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安聞雪少年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筆盡是春秋事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筆盡是春秋事兒並收藏長安聞雪少年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