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製科的結果,會當場出來。采用的方式為,考生不寫名字,當場撕下卷子上的一塊兒沒有字的紙,由於每個人撕下的紙不可能一樣,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最基本的防偽,當然這是在隻有三十個殿試考生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的辦法,若是常科那麽多人,就不能這麽做了。
閱卷之人背身,小太監亂序收卷,然後考生離席,一旁束手站立,閱卷者依次坐下,用朱批,在沒有姓名的卷子上頭做記號。覺得好,就畫一個圈,覺得不好,就打一個叉,最後根據圈和叉的數量,決定文章等級。若出現兩篇文章相同的情況,則由皇帝最終定奪,而閱卷皇帝則是不參與。
看文章,比寫文章自然是要快很多。答題用了一個時辰,閱卷隻用了半個時辰。結果就擺在了李世民的麵前,其中有兩份卷子,都得到了九個圈,一個是李牧的六國論,另一個李世民不知道是誰,叫《陳時政疏》,名字不新穎,遣詞造句也無亮點處,可謂是沒有多少文采,就像是一道奏折一樣,但其中的每一條,都非常有道理,分析的也很透徹。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來,故此才得到了九個圈兒。
李世民高公公念了頭兩句,馬周站了起來,對比了缺角,認定了是他的卷子。
李世民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決斷,這個狀元,他是想讓李牧來當的。除了私人感情,針對這篇文章來說,他更加傾向於李牧的文章。因為李牧的《六國論》,它除了闡述道理之外,舉的例子也非常好,文采斐然,詞句華麗。給人的感覺就是,洋洋灑灑,氣勢磅礴,仍有餘力。就像是一個才華橫溢者,隨手為之,文采風流。
而馬周的文章,一點亮點都無,若不是是在大殿上,看著他寫出來的,就說這篇文章是魏征寫的,是長孫無忌寫的,李世民也絲毫不會懷疑,這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奏疏,它就像是一個普通學生的標準答卷,題,都答對了,但這是他的最好發揮了。若一百分滿分,他與李牧都是一百分。但若以一千分滿分,李牧可能值五百,但他還是一百分,到了頂了。
現在李世民終於理解,李牧為何要用李尋歡的名字作答了,知道了那篇文章是李牧之後,這個狀元是真的不好點了。點李牧,旁人肯定會說,都是一樣九個圈兒,為何不點馬周?馬周老成持重,更適合狀元之位呀?
而李世民要故意裝不知道《六國論》是李牧寫的,也不成。你在旁邊站了快一個時辰,你說你沒看見誰能信?
李世民抿嘴不語,長孫無忌見狀,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肯定是兩個九圈兒文章,不好定奪了。而且,其中一個,必是李牧的文章,而陛下想點李牧為狀元,又有所顧忌。
長孫無忌眼珠轉了轉,這可是一個賣人情的好機會啊,他上前一步,明知故問道:“陛下可是為難了?”
“嗯。”李世民點點頭,看了看左手的卷子,又看了看右手的卷子,道:“這兩篇文章,朕都很欣賞。一個文采橫溢,讀之欣然,思路也是另辟蹊徑,想到了朕所想不到的事情,受益匪淺。而另一篇,則是心思細膩,老成持重。都得了九個圈兒,朕一時難以定奪,實在是為難呐。”
“陛下,若不然這樣,臣有個建議。殿試,比的是文章,考生,每日做文章,他們能走到殿試,說明他們是脫穎而出者,對文章的好壞,自有一個標準。陛下不妨請人朗讀這兩篇文章,讓眾考生選擇,哪一篇更好,若能服眾,必然是好的。”
“這……”李世民有些猶豫不決,雖然他相對來說,有信心李牧的文章能更顯文采,但是考生的心思,他猜不著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是自有就有的事情,萬一因為李牧文采好,這些考生不忿,故意不選他,李牧豈不是得不到這個狀元了?
“陛下!臣也有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就在李世民猶豫不決的時候,李牧忽然說話了。李世民一愣,心說這小子什麽毛病,現在正是你應該避嫌的時候,你說什麽話啊!
“說!”
李牧笑嘻嘻道:“陛下,臣方才聽聞,在不知道臣就是李尋歡的時候,召臣來這兩儀殿,是做閱卷官來的。坊間不是說,一府三省六部麽?臣作為內務府的總管大臣,應當也是有資格閱卷的吧?”
“啊?”
眾人都聽傻了?這人還要臉不要臉了!你參加考試,你自己閱卷,那還考個屁了,你自己點自己當狀元得了,玩賴有這麽玩賴的麽?
李世民狠狠瞪了李牧一眼,道:“李牧,你不要胡鬧了,你應當避嫌,這都不知道麽?”
李牧一本正經道:“陛下,古人雲:舉賢不避親仇,在其位而謀其政。陛下請三省六部來做閱卷官,其本意是讓三省六部對今年的新晉有一定的了解,觀其文章,而知其人。日後若本衙需要,可重點關注之。臣,內務府總管大臣,管著內務府那麽一大攤子,陛下您也是了解的,內務府急需人才啊,您也不能那麽偏心,隻讓三省六部挑人才,不讓內務府挑人才吧,這能說得過去麽?”
“朕真是讓你給氣死了,這是一回事麽!”
“陛下,要不您問一問考生們,若是沒人對內務府感興趣,那臣就不看了。”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無名火,道:“行,朕問,問一聲,爾等考生,誰想去內務府任職啊?”
“臣等願往!”
至少有一半人,李世民嚇了一跳,內務府的職官,如今這麽吃香麽?要知道內務府中,李牧任命的官成色可是不足啊,它的品級,隻是在內務府內部算數,對應著俸祿的多寡,但是在朝廷中,僅有吏部正式任命的官吏,才享受朝廷官員的待遇。在內務府裏,隻有九局一衛的長官,才有吏部的行文,換句話說,現在長孫衝等人的‘處長’,都不算是朝廷正式的官吏。
這樣的官兒,也有人搶?
閱卷之人背身,小太監亂序收卷,然後考生離席,一旁束手站立,閱卷者依次坐下,用朱批,在沒有姓名的卷子上頭做記號。覺得好,就畫一個圈,覺得不好,就打一個叉,最後根據圈和叉的數量,決定文章等級。若出現兩篇文章相同的情況,則由皇帝最終定奪,而閱卷皇帝則是不參與。
看文章,比寫文章自然是要快很多。答題用了一個時辰,閱卷隻用了半個時辰。結果就擺在了李世民的麵前,其中有兩份卷子,都得到了九個圈,一個是李牧的六國論,另一個李世民不知道是誰,叫《陳時政疏》,名字不新穎,遣詞造句也無亮點處,可謂是沒有多少文采,就像是一道奏折一樣,但其中的每一條,都非常有道理,分析的也很透徹。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來,故此才得到了九個圈兒。
李世民高公公念了頭兩句,馬周站了起來,對比了缺角,認定了是他的卷子。
李世民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決斷,這個狀元,他是想讓李牧來當的。除了私人感情,針對這篇文章來說,他更加傾向於李牧的文章。因為李牧的《六國論》,它除了闡述道理之外,舉的例子也非常好,文采斐然,詞句華麗。給人的感覺就是,洋洋灑灑,氣勢磅礴,仍有餘力。就像是一個才華橫溢者,隨手為之,文采風流。
而馬周的文章,一點亮點都無,若不是是在大殿上,看著他寫出來的,就說這篇文章是魏征寫的,是長孫無忌寫的,李世民也絲毫不會懷疑,這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奏疏,它就像是一個普通學生的標準答卷,題,都答對了,但這是他的最好發揮了。若一百分滿分,他與李牧都是一百分。但若以一千分滿分,李牧可能值五百,但他還是一百分,到了頂了。
現在李世民終於理解,李牧為何要用李尋歡的名字作答了,知道了那篇文章是李牧之後,這個狀元是真的不好點了。點李牧,旁人肯定會說,都是一樣九個圈兒,為何不點馬周?馬周老成持重,更適合狀元之位呀?
而李世民要故意裝不知道《六國論》是李牧寫的,也不成。你在旁邊站了快一個時辰,你說你沒看見誰能信?
李世民抿嘴不語,長孫無忌見狀,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肯定是兩個九圈兒文章,不好定奪了。而且,其中一個,必是李牧的文章,而陛下想點李牧為狀元,又有所顧忌。
長孫無忌眼珠轉了轉,這可是一個賣人情的好機會啊,他上前一步,明知故問道:“陛下可是為難了?”
“嗯。”李世民點點頭,看了看左手的卷子,又看了看右手的卷子,道:“這兩篇文章,朕都很欣賞。一個文采橫溢,讀之欣然,思路也是另辟蹊徑,想到了朕所想不到的事情,受益匪淺。而另一篇,則是心思細膩,老成持重。都得了九個圈兒,朕一時難以定奪,實在是為難呐。”
“陛下,若不然這樣,臣有個建議。殿試,比的是文章,考生,每日做文章,他們能走到殿試,說明他們是脫穎而出者,對文章的好壞,自有一個標準。陛下不妨請人朗讀這兩篇文章,讓眾考生選擇,哪一篇更好,若能服眾,必然是好的。”
“這……”李世民有些猶豫不決,雖然他相對來說,有信心李牧的文章能更顯文采,但是考生的心思,他猜不著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是自有就有的事情,萬一因為李牧文采好,這些考生不忿,故意不選他,李牧豈不是得不到這個狀元了?
“陛下!臣也有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就在李世民猶豫不決的時候,李牧忽然說話了。李世民一愣,心說這小子什麽毛病,現在正是你應該避嫌的時候,你說什麽話啊!
“說!”
李牧笑嘻嘻道:“陛下,臣方才聽聞,在不知道臣就是李尋歡的時候,召臣來這兩儀殿,是做閱卷官來的。坊間不是說,一府三省六部麽?臣作為內務府的總管大臣,應當也是有資格閱卷的吧?”
“啊?”
眾人都聽傻了?這人還要臉不要臉了!你參加考試,你自己閱卷,那還考個屁了,你自己點自己當狀元得了,玩賴有這麽玩賴的麽?
李世民狠狠瞪了李牧一眼,道:“李牧,你不要胡鬧了,你應當避嫌,這都不知道麽?”
李牧一本正經道:“陛下,古人雲:舉賢不避親仇,在其位而謀其政。陛下請三省六部來做閱卷官,其本意是讓三省六部對今年的新晉有一定的了解,觀其文章,而知其人。日後若本衙需要,可重點關注之。臣,內務府總管大臣,管著內務府那麽一大攤子,陛下您也是了解的,內務府急需人才啊,您也不能那麽偏心,隻讓三省六部挑人才,不讓內務府挑人才吧,這能說得過去麽?”
“朕真是讓你給氣死了,這是一回事麽!”
“陛下,要不您問一問考生們,若是沒人對內務府感興趣,那臣就不看了。”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無名火,道:“行,朕問,問一聲,爾等考生,誰想去內務府任職啊?”
“臣等願往!”
至少有一半人,李世民嚇了一跳,內務府的職官,如今這麽吃香麽?要知道內務府中,李牧任命的官成色可是不足啊,它的品級,隻是在內務府內部算數,對應著俸祿的多寡,但是在朝廷中,僅有吏部正式任命的官吏,才享受朝廷官員的待遇。在內務府裏,隻有九局一衛的長官,才有吏部的行文,換句話說,現在長孫衝等人的‘處長’,都不算是朝廷正式的官吏。
這樣的官兒,也有人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