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死守成都
三國:我退隱後,大漢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熱水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比龐統的策略,法正的策略就嚴謹多了。
他建議劉備暫時放棄成都之外的城池,集中所有力量堅守成都。
隻要成都不丟,益州在名義上就還是劉備的。
隻要劉備能在成都擊敗蕭尋,他就能順勢反擊,將之前丟掉的城池都奪回來。
如果蕭尋想要穩紮穩打,那也沒關係,劉備在做好完全的戰爭動員之後,可以選擇一個城池開戰,把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樣的策略可就穩妥多了,在確保不會丟掉成都的情況下,盡量和蕭尋周旋,等待機會。
劉備綜合考慮一番之後,決定采納法正的計策。
當然,這並不是說龐統不行,而是法正對益州的了解更多,知道應該如何因地製宜,他提出來的策略,自然就是最適合益州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蕭尋率領大軍進入益州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麽抵抗,沿途的縣城幾乎都是望風而降。
不過蕭尋並沒有放鬆,而是繼續給曹操寫信,讓曹操加派官員和士兵過來,先把攻下來的城池完全控製起來再說。
至於那些投降的官員,蕭尋也沒冷落,而是安排人,把他們全家送到許都,在中原地區安排新的職位。
隻要不讓這些官員繼續留在益州,讓曹操派過來的官員控製這些攻打下來的縣城,蕭尋就不擔心這些縣城反叛。
那些新來的官員要是敢這麽做,他們那些留在許都的家人,都要死!
雖然這種連坐家人的舉措有點不近人情,但不得不說,很有效。
如果不這麽做,誰敢保證新來的官員不會投靠劉備?
因為要安排官員,還要穩定後方,蕭尋進攻的速度並不快,完全就是一副穩紮穩打,把到手的地盤完全消化之後再繼續進攻。
同樣的,賈詡和張郃那邊也是這樣的節奏,先占領縣城,然後穩固後方,休整軍隊,做完這些之後,再繼續前進。
反正曹操又沒有給蕭尋時間限製,隻要蕭尋能攻破益州,擊潰劉備就行了。
曹操在許都看著蕭尋每天送回來的戰報,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他知道蕭尋不會讓他失望,卻也沒有想到蕭尋竟然這麽給力。
剛剛開始南下,竟然就占領了四座城池,估計最多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將這四座城池穩定下來,然後繼續南下,奪取更多的城池。
益州總共就這麽大點地方,城池數量也不多,一直慢慢蠶食下去,用不了多久,益州大部分地盤就要落到曹操手裏了。
所以曹操也不著急了,就算不能全部占領益州,能奪取大部分地盤也是不錯的。
反正劉備也沒有多少地盤了,今天奪一點,明天再奪一點,劉備就該著急了。
事實上,劉備已經開始著急了。
他雖然在積極備戰,但是益州士族似乎並不買賬,還有不少人已經偷偷離開成都了,就是擔心受到戰爭的波及,也有可能是存了二心,打算在蕭尋大軍到來的時候,主動投降。
劉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是卻沒有辦法。
誰讓他在益州的根基太淺呢。
要是他敢對這些逃跑的士族動手,其他士族怎麽看他?
戰鬥還沒開始,就先做了不得人心的舉動,後麵就等著被這些士族背刺吧。
所以劉備真的是隻能看著,什麽都不能做。
因為益州士族的不配合,劉備的戰爭動員進行得非常不順利。
主要是之前進攻漢中,劉璋已經發動過一次戰爭動員了,府庫裏的糧草輜重武器之類的,已經消耗了不少,還征調了不少民夫。
如今想要再次做動員,普通民眾承受的壓力太大,劉備就打算讓益州這些士族承擔一些,但這些士族陰奉陽違,不肯出力,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劉備的戰爭準備,結果就是蕭尋和賈詡兩路並進,占領了十餘做城池之後,劉備才勉強做好了戰爭準備。
可到了這個時候,蕭尋和賈詡已經會合在一起,兵臨成都城下了。
劉備前麵算計了半天,最終還是隻能死守成都。
這個結果,讓劉備很是沮喪。
他以為他仁義之名遍天下,還是漢室宗親,一人承擔起匡扶漢室的重任,益州人應該會理解他,幫助他才對;
可真正到了事頭上,他才明白,漢室的名聲,已經不行了,這些益州士族更加看重的,還是實際利益。
什麽漢室宗親,什麽匡扶漢室,跟他們有關係嗎?
誰來做皇帝,對他們來說都沒什麽區別,隻要能保證他們家族的延續,保證他們士族能夠在朝堂上獲得足夠的話語權就可以了。
其他的,都是浮雲。
所以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誰的拳頭大,誰更厲害,他們就聽誰的。
當初劉備進攻益州,他們礙於劉備的強大,放棄了劉璋,那現在蕭尋進攻益州,他們為什麽不能因為蕭尋的強大,放棄劉備呢?
他劉備就一定比劉璋高貴嗎?
劉備看清楚了現實,也接受了現實,隻能選擇在成都抵擋蕭尋的進攻。
為了防止蕭尋再次玩弄陰謀詭計,在蕭尋率領大軍來到成都城下的時候,劉備就趕緊帶著龐統和法正來到城牆上,觀察蕭尋軍隊的情況。
陣容齊整,軍紀嚴明,士氣高昂。
這就是蕭尋軍隊的真實寫照。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劉備的神色變得陰沉起來。
太難了。
真的太難了。
為什麽蕭尋率領的軍隊明明是遠道而來,卻還能有如此高昂的士氣,如此齊整的陣容?
和蕭尋的軍隊比起來,劉備倉促之間整頓出來的五萬大軍,差得真不是一點半點。
五萬大軍,其中隻有一半是從漢中帶回來的,算是能征善戰,剩下的一半都是臨時從成都附近強行征調的,甚至都沒接受多長時間的訓練,戰鬥意誌和戰鬥技能很一般,戰力更是不敢直說。
單從兵員素質方麵來說,蕭尋已經實現了碾壓。
所以劉備才會發出深深的歎息。
為什麽他匡扶漢室的道路,就這麽難呢?
他建議劉備暫時放棄成都之外的城池,集中所有力量堅守成都。
隻要成都不丟,益州在名義上就還是劉備的。
隻要劉備能在成都擊敗蕭尋,他就能順勢反擊,將之前丟掉的城池都奪回來。
如果蕭尋想要穩紮穩打,那也沒關係,劉備在做好完全的戰爭動員之後,可以選擇一個城池開戰,把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樣的策略可就穩妥多了,在確保不會丟掉成都的情況下,盡量和蕭尋周旋,等待機會。
劉備綜合考慮一番之後,決定采納法正的計策。
當然,這並不是說龐統不行,而是法正對益州的了解更多,知道應該如何因地製宜,他提出來的策略,自然就是最適合益州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蕭尋率領大軍進入益州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麽抵抗,沿途的縣城幾乎都是望風而降。
不過蕭尋並沒有放鬆,而是繼續給曹操寫信,讓曹操加派官員和士兵過來,先把攻下來的城池完全控製起來再說。
至於那些投降的官員,蕭尋也沒冷落,而是安排人,把他們全家送到許都,在中原地區安排新的職位。
隻要不讓這些官員繼續留在益州,讓曹操派過來的官員控製這些攻打下來的縣城,蕭尋就不擔心這些縣城反叛。
那些新來的官員要是敢這麽做,他們那些留在許都的家人,都要死!
雖然這種連坐家人的舉措有點不近人情,但不得不說,很有效。
如果不這麽做,誰敢保證新來的官員不會投靠劉備?
因為要安排官員,還要穩定後方,蕭尋進攻的速度並不快,完全就是一副穩紮穩打,把到手的地盤完全消化之後再繼續進攻。
同樣的,賈詡和張郃那邊也是這樣的節奏,先占領縣城,然後穩固後方,休整軍隊,做完這些之後,再繼續前進。
反正曹操又沒有給蕭尋時間限製,隻要蕭尋能攻破益州,擊潰劉備就行了。
曹操在許都看著蕭尋每天送回來的戰報,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他知道蕭尋不會讓他失望,卻也沒有想到蕭尋竟然這麽給力。
剛剛開始南下,竟然就占領了四座城池,估計最多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將這四座城池穩定下來,然後繼續南下,奪取更多的城池。
益州總共就這麽大點地方,城池數量也不多,一直慢慢蠶食下去,用不了多久,益州大部分地盤就要落到曹操手裏了。
所以曹操也不著急了,就算不能全部占領益州,能奪取大部分地盤也是不錯的。
反正劉備也沒有多少地盤了,今天奪一點,明天再奪一點,劉備就該著急了。
事實上,劉備已經開始著急了。
他雖然在積極備戰,但是益州士族似乎並不買賬,還有不少人已經偷偷離開成都了,就是擔心受到戰爭的波及,也有可能是存了二心,打算在蕭尋大軍到來的時候,主動投降。
劉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是卻沒有辦法。
誰讓他在益州的根基太淺呢。
要是他敢對這些逃跑的士族動手,其他士族怎麽看他?
戰鬥還沒開始,就先做了不得人心的舉動,後麵就等著被這些士族背刺吧。
所以劉備真的是隻能看著,什麽都不能做。
因為益州士族的不配合,劉備的戰爭動員進行得非常不順利。
主要是之前進攻漢中,劉璋已經發動過一次戰爭動員了,府庫裏的糧草輜重武器之類的,已經消耗了不少,還征調了不少民夫。
如今想要再次做動員,普通民眾承受的壓力太大,劉備就打算讓益州這些士族承擔一些,但這些士族陰奉陽違,不肯出力,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劉備的戰爭準備,結果就是蕭尋和賈詡兩路並進,占領了十餘做城池之後,劉備才勉強做好了戰爭準備。
可到了這個時候,蕭尋和賈詡已經會合在一起,兵臨成都城下了。
劉備前麵算計了半天,最終還是隻能死守成都。
這個結果,讓劉備很是沮喪。
他以為他仁義之名遍天下,還是漢室宗親,一人承擔起匡扶漢室的重任,益州人應該會理解他,幫助他才對;
可真正到了事頭上,他才明白,漢室的名聲,已經不行了,這些益州士族更加看重的,還是實際利益。
什麽漢室宗親,什麽匡扶漢室,跟他們有關係嗎?
誰來做皇帝,對他們來說都沒什麽區別,隻要能保證他們家族的延續,保證他們士族能夠在朝堂上獲得足夠的話語權就可以了。
其他的,都是浮雲。
所以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誰的拳頭大,誰更厲害,他們就聽誰的。
當初劉備進攻益州,他們礙於劉備的強大,放棄了劉璋,那現在蕭尋進攻益州,他們為什麽不能因為蕭尋的強大,放棄劉備呢?
他劉備就一定比劉璋高貴嗎?
劉備看清楚了現實,也接受了現實,隻能選擇在成都抵擋蕭尋的進攻。
為了防止蕭尋再次玩弄陰謀詭計,在蕭尋率領大軍來到成都城下的時候,劉備就趕緊帶著龐統和法正來到城牆上,觀察蕭尋軍隊的情況。
陣容齊整,軍紀嚴明,士氣高昂。
這就是蕭尋軍隊的真實寫照。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劉備的神色變得陰沉起來。
太難了。
真的太難了。
為什麽蕭尋率領的軍隊明明是遠道而來,卻還能有如此高昂的士氣,如此齊整的陣容?
和蕭尋的軍隊比起來,劉備倉促之間整頓出來的五萬大軍,差得真不是一點半點。
五萬大軍,其中隻有一半是從漢中帶回來的,算是能征善戰,剩下的一半都是臨時從成都附近強行征調的,甚至都沒接受多長時間的訓練,戰鬥意誌和戰鬥技能很一般,戰力更是不敢直說。
單從兵員素質方麵來說,蕭尋已經實現了碾壓。
所以劉備才會發出深深的歎息。
為什麽他匡扶漢室的道路,就這麽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