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關破
大明:父慈子孝,賣父求榮 作者:肉絲米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陸繹每次急急忙忙的出現,必然都是出事。
但這一次的陸繹,卻顯得和過去完全不同。
以前。
哪怕是天大的事情,陸繹也不曾表現出如今日這等模樣。
此刻。
昌平美食街。
陸繹頂著滿頭的大汗,瞪大的雙眼裏藏不住的滿是驚慌。
他的肩頭也在顫抖著。
在喊出第一句話後。
陸繹瞳孔不斷的收縮,容不得喘息。
他便強壓著聲音,從嗓子裏擠出了兩個沙啞無比的字。
“關破!”
瞬間。
嚴紹庭眉頭大震,瞬息之間便已站起身,臉上酒色全無。
在他身邊的徐渭亦是噌一下站了起來。
不容陸繹當著在場這麽多尋常百姓的麵再說話,嚴紹庭已經是當即伸手架住陸繹的胳膊,往藏書樓走去。
轉瞬。
未幾。
藏書樓下的茶桌前。
陸繹抱著涼茶壺噸噸噸的往嘴裏灌著涼茶水。
因為太渴太急,茶水不斷從他的嘴角流淌出來,將身前的衣裳打濕,但他卻絲毫不曾在意。
整整一壺水灌進肚子裏,陸繹這才意猶未盡的放下茶壺,長長的打了一個飽嗝。
然而。
他臉上的不安,卻未曾有半分削弱。
而嚴紹庭和徐渭的臉上,亦是隨著陸繹嘴裏說出的關破二字浮現出凝重。
打了嗝之後的陸繹,長出一口氣,終於是抬頭看向嚴紹庭。
但嚴紹庭已經皺眉道:“可是宣府鎮出了事?”
他不禁聯想到今日聽到的官道上的馬蹄聲。
陸繹猛的點點頭:“宣府鎮急情,俺達部三路大軍南下直奔邊牆,虛掩主力,趁宣府抽調兵力之際,突然殺出另一路兵馬,自開平衛轄下獨石堡北柵口殺入邊牆內!”
雖然已經能猜測到可能出的事情。
但聽到陸繹的解釋後,嚴紹庭還是心頭一震。
果然。
蒙古人到底還是再一次衝進了關內。
徐渭更是立馬跑到一旁翻箱倒櫃,終於是將一份宣府鎮與順天府之間的堪輿找出,攤在了三人麵前。
而他亦是手指飛快的點在了宣府鎮最東北側,開平衛治下獨石堡的位置。
隨後,徐渭的手指一路向南滑行。
最後重重的落在了一個位置上。
“宣府十萬兵馬,大半都集中在西側,萬全左右衛、懷安衛及宣府三衛,加上邊牆各處戍堡的兵力,不下六萬兵馬。”
“而宣府東側,隻有開平衛、龍門衛、懷來衛及龍門所、長安所加上邊牆攏共才三萬人馬左右。”
“蒙古破關,隻要沿著獨石水一路南下,再從龍門川就能繞過龍門衛和懷來衛,進逼延慶州。”
說完這裏。
徐渭眉頭皺緊,目光深深的看著自己手指按在的位置。
“俺達部若是繞開延慶衛的防線,便能直逼居庸關!”
此言一出。
三人齊齊一震,皆是沉默了下來。
居庸關。
乃是天下第一雄關,又有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徑之八的美稱。
而最為關鍵的是,居庸關和紫荊關、倒馬關已經是京畿一帶的內三關了。
破居庸關。
則敵軍可直接從燕山之中南下衝入京師腹地。
百餘裏的路。
蒙古人騎兵南下,不過是小半天的功夫,就能直接打到北京城下。
陸繹亦是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神色愈發不安:“當年……己巳之變瓦剌人就是從居庸關衝進來圍困京師。前些年庚戌之變,則是蒙古人從古北口衝到了京師腳下。”
己巳之變。
就是土木堡之變。
那可是一場讓大明朝改天換地的一場變亂。
而庚戌之變,則是嘉靖二十九年,因為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不滿大明貢市,最終導致的一場戰爭。
這一次。
蒙古人似乎是又想要再一次重現昔日光景。
嚴紹庭卻是猛的揮手拍在桌子上:“馬芳到底是幹什麽吃的!”
雖然早就知道邊牆已經不可靠了。
但嚴紹庭還是生出火氣來。
哪怕是知道今年邊牆有變,可開年後還是自己從中助力,讓宣府鎮那個蘭永震帶著三十萬兩的錢糧軍需回去了。
如此之下。
竟然還是讓蒙古人打到了居庸關前。
徐渭眉頭緊鎖,視線不斷的在堪輿上搜尋著。
良久之後。
徐渭搖頭道:“宣府鎮邊牆上千裏,這一次蒙古人三路佯攻,馬芳恐怕也無能為力。不過開年後宣府急遞,居庸關那邊雖然未曾有錢糧撥付,但也定然早有防備,加之前麵還有延慶衛兵馬駐守,蒙古人恐怕不會這麽容易從居庸關衝進來。”
還有句話徐渭沒有說。
雖然當下隻有他們三人在場,但現在也不是打擊朝廷的時候。
當年己巳之變,英宗親征陷於土木堡,而瓦剌人之所以能從居庸關圍攻京師,那也是因為當時不光是京營兵馬,就連居庸關一線等地的兵馬也被抽調,全都折在了土木堡。
這才導致前線無力回援,而後方又兵力短缺。
若不是朝廷還有一口傲氣在,那時候北京城恐怕就要叫瓦剌人衝進去了。
陸繹則是滿臉不解道:“既然居庸關一線兵力齊備,想來蒙古人也該是知曉,但他們為何這一次還是三路佯攻,保全這一路兵馬破關南下,當下已經直逼居庸關了。”
他的目光不禁看向嚴紹庭和徐渭兩人。
讓他緝捕人犯、搜羅情報,陸繹是在行的。
但要他分析軍陣謀略,那就有些欠缺了。
徐渭倒是過去常年待在胡宗憲身邊,為其總督浙直清剿倭寇也是多有獻策,更是熟悉軍中事務。
他當即臉色憂慮的開口道:“恐怕蒙古人是在搞虛虛實實這一套,破關南下的這一路當下雖然看著是主力,一副強攻奪去居庸關,危及京師安危的模樣。但若是馬芳和宣府鎮當真如此看待,調動大軍回援,那麽邊牆外原本那三路兵馬,則必然會立時成為主力,衝擊邊牆。”
陸繹頓時張大嘴巴,滿臉詫異道:“真要是這樣,一旦馬芳他們調動兵馬回援,那關外的蒙古人豈不是就能席卷宣府鎮境內各處?”
徐渭無奈的苦笑著:“這是陽謀,俺達部必然清楚我們會反應過來,但馬芳卻不得不抽調兵力回援,不然一旦居庸關危,他馬芳就真的罪責難逃了。而他回援,則邊牆危矣,如今便是兩難境地了。”說罷。
徐渭一聲輕歎。
嚴紹庭此刻目光始終盯著徐渭拿出來的這份堪輿,臉上神色並不比徐渭、陸繹兩人輕鬆多少。
他甚至是搖了搖頭。
“文長先生說的對,當下對馬芳和宣府來說,已經到了兩難之時。”
不過說到這裏,嚴紹庭卻是話鋒一轉:“但俺達部這四路兵馬,不論是關外那三路佯攻的還是如今已經破關南下的這一路,皆實非虛……”
他的語氣遠比徐渭更為凝重,滿是擔憂。
徐渭立馬看了過來,眼角猛的一跳。
他當即再次俯首看向麵前的堪輿。
片刻。
徐渭便是一聲驚歎:“郎君所言不假,這四路兵馬皆為實!若馬芳和宣府回援,則關外三路大軍必將席卷宣府境內,洗劫我朝邊民財貨。而若馬芳不派兵回援,則這支衝進來的兵馬也必然會繞過居庸關,真正的衝擊京師,洗劫關內!”
要知道。
雖然朝廷在京師以北,構建起了足足兩道長城邊牆。
但這並不代表蒙古人就真的衝不進來,隻能強攻居庸關這等重兵把守的雄關。
漫漫燕山,即便有長城屹立,卻依舊有諸多方位可以讓蒙古人突圍進來。
陸繹卻是搖頭反駁道:“可就算真出現這種局麵,繞道進來的蒙古人必然也是人數較少,且恐怕也難有戰馬可供騎乘。而京中當下還有數萬京營兵馬及禁軍將士,完全無懼蒙古人進犯啊。”
嚴紹庭眉頭皺起後便始終未曾鬆動過。
他的神色陰晴不定。
徐渭側目看了一眼,轉頭看向陸繹:“雖然當下不知蒙古人下一步作何打算,但若是他們當真如我等所猜,那必然是早就準備好了後手及後路。宣府錢糧終究不如京畿富饒,便是這支蒙古人衝了進來光是洗劫我昌平,也夠他們今年吃飽了!”
這才是徐渭真正擔心的事情。
居庸關可就在昌平和延慶州邊界。
而燕山長城後,也正是昌平和懷柔兩地。
蒙古人衝了進來,首當其衝就是昌平和懷柔直麵蒙古人的洗劫。
嚴紹庭突然猛的站起身,神色凝重無比。
他低頭看向抬頭看向自己的徐渭、陸繹兩人。
“立馬召集治安司一切官吏人等,傳令嚴鵠集結民壯隊,所有人披甲佩刀,全副裝備,校場集合!”
說完之後,嚴紹庭便急步往外麵走去。
徐渭和陸繹趕忙跟在後麵。
這時候嚴紹庭又回頭對陸繹說道:“你快馬回城,若是城門關閉,便亮出你錦衣衛的身份,務必要查清楚京中當下做了何等安排,拿到消息立馬出城。”
陸繹點了點頭,趕忙問道:“姐夫,可要請命朝廷抽調京營兵馬前來昌平?”
嚴紹庭停下腳步,臉色很不好看。
有鑒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情。
他搖了搖頭。
“京營不足十萬兵馬,便是加上皇城禁軍,也隻能堪堪用來拱衛京城安危。這時候朝廷如何能在局勢不明下抽調兵馬前來昌平?”
徐渭亦是開口道:“就按郎君的意思回城打探消息,其他莫要去管。昌平請調兵馬,京師別處也必然會如此做,到時候便是朝廷為難的事情。”
陸繹看了兩人一眼,這才重重的嗯了一聲,腳步不停頭也不回的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他要回城打聽消息,時間上緊迫無比。
而看著陸繹離開的背影,嚴紹庭和徐渭對視了一眼。
兩人心中其實更清楚,就算局勢清楚,朝廷也不可能派出京營的兵馬前來昌平。
當下這種局麵。
朝廷隻會將京城周圍的兵力,盡量的全都抽調進城中,用來拱衛北京城,做最壞的打算和可能圍攻北京城的敵人做長久戰。
而後朝廷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從京師周遭各地抽調兵力,從容不迫的圍攻京師這邊的敵軍。
而這也是朝廷在防禦政策上,一以貫之的策略。
隻要北京城牢不可破,朝廷就能有精力和手段抽調兵力勤王護駕。
隻不過。
若是再等上幾十年,大明朝所謂勤王護駕的政策,也隻會是徹底敗壞變得蕩然無存。
那時候。
放眼天下兩京一十三省,何處能有勤王護駕的兵馬?
這頭。
嚴紹庭和徐渭兩人不多時便趕到了治安司衙門。
治安司的官吏們,也在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
治安司書吏首肖俊鵬是最後趕過來的。
他也沒來得及緩口氣,便抱拳開口:“回稟司正,百姓皆已回家,治安司的命令已經傳了下去,今夜所有人不得出門,一切動靜不得探聽。”
嚴紹庭未曾坐下,而是雙手按著桌案站在治安司衙門公堂主位前。
聽清肖俊鵬的稟報,他也隻是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當下還是深夜,即便昌平要做準備,也要考慮夜間若是引發動亂百姓可能就會出現更大的惶恐,從而導致不必要的傷亡出現。
見肖俊鵬已經安排好諸事。
嚴紹庭這便立馬看向眾人,開口解釋:“今夜急召諸位回衙,乃是因為前方邊關急情,蒙古人三路大軍佯攻邊牆,掩護之下一路兵馬已經破關南下,當下似是直逼居庸關而來,餘下的便不需要本官再多說了吧。”
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眾人。
有的人臉上露出不安,有的人還神色迷茫,也有人是眼裏殺氣。
但無一例外,眾人都聽明白了嚴紹庭的話。
蒙古人直逼居庸關而來,一旦敵人攻破關口,那麽昌平便是首當其衝要在正麵迎接蒙古人鐵騎的地方。
肖俊鵬看了一眼周圍的同僚,當即高舉右臂。
“司正,屬下誓死與昌平共存亡!”
公堂上。
隻有肖俊鵬振臂高呼的共存亡。
眾人皆都清楚,這個時候朝廷是不可能出動兵馬前來昌平的。
京師遠比昌平更重要。
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沒有什麽好避諱和憤怒的。
徐渭看了一眼公堂上未曾開口的其他人。
他亦是緩緩舉起右臂。
“誓與昌平共存亡!”
隨著徐渭這位司丞開口,在場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他們是沒有退路的。
瞬間。
公堂之上一片怒吼。
“誓與昌平共存亡!”
“共存亡!”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但這一次的陸繹,卻顯得和過去完全不同。
以前。
哪怕是天大的事情,陸繹也不曾表現出如今日這等模樣。
此刻。
昌平美食街。
陸繹頂著滿頭的大汗,瞪大的雙眼裏藏不住的滿是驚慌。
他的肩頭也在顫抖著。
在喊出第一句話後。
陸繹瞳孔不斷的收縮,容不得喘息。
他便強壓著聲音,從嗓子裏擠出了兩個沙啞無比的字。
“關破!”
瞬間。
嚴紹庭眉頭大震,瞬息之間便已站起身,臉上酒色全無。
在他身邊的徐渭亦是噌一下站了起來。
不容陸繹當著在場這麽多尋常百姓的麵再說話,嚴紹庭已經是當即伸手架住陸繹的胳膊,往藏書樓走去。
轉瞬。
未幾。
藏書樓下的茶桌前。
陸繹抱著涼茶壺噸噸噸的往嘴裏灌著涼茶水。
因為太渴太急,茶水不斷從他的嘴角流淌出來,將身前的衣裳打濕,但他卻絲毫不曾在意。
整整一壺水灌進肚子裏,陸繹這才意猶未盡的放下茶壺,長長的打了一個飽嗝。
然而。
他臉上的不安,卻未曾有半分削弱。
而嚴紹庭和徐渭的臉上,亦是隨著陸繹嘴裏說出的關破二字浮現出凝重。
打了嗝之後的陸繹,長出一口氣,終於是抬頭看向嚴紹庭。
但嚴紹庭已經皺眉道:“可是宣府鎮出了事?”
他不禁聯想到今日聽到的官道上的馬蹄聲。
陸繹猛的點點頭:“宣府鎮急情,俺達部三路大軍南下直奔邊牆,虛掩主力,趁宣府抽調兵力之際,突然殺出另一路兵馬,自開平衛轄下獨石堡北柵口殺入邊牆內!”
雖然已經能猜測到可能出的事情。
但聽到陸繹的解釋後,嚴紹庭還是心頭一震。
果然。
蒙古人到底還是再一次衝進了關內。
徐渭更是立馬跑到一旁翻箱倒櫃,終於是將一份宣府鎮與順天府之間的堪輿找出,攤在了三人麵前。
而他亦是手指飛快的點在了宣府鎮最東北側,開平衛治下獨石堡的位置。
隨後,徐渭的手指一路向南滑行。
最後重重的落在了一個位置上。
“宣府十萬兵馬,大半都集中在西側,萬全左右衛、懷安衛及宣府三衛,加上邊牆各處戍堡的兵力,不下六萬兵馬。”
“而宣府東側,隻有開平衛、龍門衛、懷來衛及龍門所、長安所加上邊牆攏共才三萬人馬左右。”
“蒙古破關,隻要沿著獨石水一路南下,再從龍門川就能繞過龍門衛和懷來衛,進逼延慶州。”
說完這裏。
徐渭眉頭皺緊,目光深深的看著自己手指按在的位置。
“俺達部若是繞開延慶衛的防線,便能直逼居庸關!”
此言一出。
三人齊齊一震,皆是沉默了下來。
居庸關。
乃是天下第一雄關,又有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徑之八的美稱。
而最為關鍵的是,居庸關和紫荊關、倒馬關已經是京畿一帶的內三關了。
破居庸關。
則敵軍可直接從燕山之中南下衝入京師腹地。
百餘裏的路。
蒙古人騎兵南下,不過是小半天的功夫,就能直接打到北京城下。
陸繹亦是吞咽了一口唾沫。
他神色愈發不安:“當年……己巳之變瓦剌人就是從居庸關衝進來圍困京師。前些年庚戌之變,則是蒙古人從古北口衝到了京師腳下。”
己巳之變。
就是土木堡之變。
那可是一場讓大明朝改天換地的一場變亂。
而庚戌之變,則是嘉靖二十九年,因為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不滿大明貢市,最終導致的一場戰爭。
這一次。
蒙古人似乎是又想要再一次重現昔日光景。
嚴紹庭卻是猛的揮手拍在桌子上:“馬芳到底是幹什麽吃的!”
雖然早就知道邊牆已經不可靠了。
但嚴紹庭還是生出火氣來。
哪怕是知道今年邊牆有變,可開年後還是自己從中助力,讓宣府鎮那個蘭永震帶著三十萬兩的錢糧軍需回去了。
如此之下。
竟然還是讓蒙古人打到了居庸關前。
徐渭眉頭緊鎖,視線不斷的在堪輿上搜尋著。
良久之後。
徐渭搖頭道:“宣府鎮邊牆上千裏,這一次蒙古人三路佯攻,馬芳恐怕也無能為力。不過開年後宣府急遞,居庸關那邊雖然未曾有錢糧撥付,但也定然早有防備,加之前麵還有延慶衛兵馬駐守,蒙古人恐怕不會這麽容易從居庸關衝進來。”
還有句話徐渭沒有說。
雖然當下隻有他們三人在場,但現在也不是打擊朝廷的時候。
當年己巳之變,英宗親征陷於土木堡,而瓦剌人之所以能從居庸關圍攻京師,那也是因為當時不光是京營兵馬,就連居庸關一線等地的兵馬也被抽調,全都折在了土木堡。
這才導致前線無力回援,而後方又兵力短缺。
若不是朝廷還有一口傲氣在,那時候北京城恐怕就要叫瓦剌人衝進去了。
陸繹則是滿臉不解道:“既然居庸關一線兵力齊備,想來蒙古人也該是知曉,但他們為何這一次還是三路佯攻,保全這一路兵馬破關南下,當下已經直逼居庸關了。”
他的目光不禁看向嚴紹庭和徐渭兩人。
讓他緝捕人犯、搜羅情報,陸繹是在行的。
但要他分析軍陣謀略,那就有些欠缺了。
徐渭倒是過去常年待在胡宗憲身邊,為其總督浙直清剿倭寇也是多有獻策,更是熟悉軍中事務。
他當即臉色憂慮的開口道:“恐怕蒙古人是在搞虛虛實實這一套,破關南下的這一路當下雖然看著是主力,一副強攻奪去居庸關,危及京師安危的模樣。但若是馬芳和宣府鎮當真如此看待,調動大軍回援,那麽邊牆外原本那三路兵馬,則必然會立時成為主力,衝擊邊牆。”
陸繹頓時張大嘴巴,滿臉詫異道:“真要是這樣,一旦馬芳他們調動兵馬回援,那關外的蒙古人豈不是就能席卷宣府鎮境內各處?”
徐渭無奈的苦笑著:“這是陽謀,俺達部必然清楚我們會反應過來,但馬芳卻不得不抽調兵力回援,不然一旦居庸關危,他馬芳就真的罪責難逃了。而他回援,則邊牆危矣,如今便是兩難境地了。”說罷。
徐渭一聲輕歎。
嚴紹庭此刻目光始終盯著徐渭拿出來的這份堪輿,臉上神色並不比徐渭、陸繹兩人輕鬆多少。
他甚至是搖了搖頭。
“文長先生說的對,當下對馬芳和宣府來說,已經到了兩難之時。”
不過說到這裏,嚴紹庭卻是話鋒一轉:“但俺達部這四路兵馬,不論是關外那三路佯攻的還是如今已經破關南下的這一路,皆實非虛……”
他的語氣遠比徐渭更為凝重,滿是擔憂。
徐渭立馬看了過來,眼角猛的一跳。
他當即再次俯首看向麵前的堪輿。
片刻。
徐渭便是一聲驚歎:“郎君所言不假,這四路兵馬皆為實!若馬芳和宣府回援,則關外三路大軍必將席卷宣府境內,洗劫我朝邊民財貨。而若馬芳不派兵回援,則這支衝進來的兵馬也必然會繞過居庸關,真正的衝擊京師,洗劫關內!”
要知道。
雖然朝廷在京師以北,構建起了足足兩道長城邊牆。
但這並不代表蒙古人就真的衝不進來,隻能強攻居庸關這等重兵把守的雄關。
漫漫燕山,即便有長城屹立,卻依舊有諸多方位可以讓蒙古人突圍進來。
陸繹卻是搖頭反駁道:“可就算真出現這種局麵,繞道進來的蒙古人必然也是人數較少,且恐怕也難有戰馬可供騎乘。而京中當下還有數萬京營兵馬及禁軍將士,完全無懼蒙古人進犯啊。”
嚴紹庭眉頭皺起後便始終未曾鬆動過。
他的神色陰晴不定。
徐渭側目看了一眼,轉頭看向陸繹:“雖然當下不知蒙古人下一步作何打算,但若是他們當真如我等所猜,那必然是早就準備好了後手及後路。宣府錢糧終究不如京畿富饒,便是這支蒙古人衝了進來光是洗劫我昌平,也夠他們今年吃飽了!”
這才是徐渭真正擔心的事情。
居庸關可就在昌平和延慶州邊界。
而燕山長城後,也正是昌平和懷柔兩地。
蒙古人衝了進來,首當其衝就是昌平和懷柔直麵蒙古人的洗劫。
嚴紹庭突然猛的站起身,神色凝重無比。
他低頭看向抬頭看向自己的徐渭、陸繹兩人。
“立馬召集治安司一切官吏人等,傳令嚴鵠集結民壯隊,所有人披甲佩刀,全副裝備,校場集合!”
說完之後,嚴紹庭便急步往外麵走去。
徐渭和陸繹趕忙跟在後麵。
這時候嚴紹庭又回頭對陸繹說道:“你快馬回城,若是城門關閉,便亮出你錦衣衛的身份,務必要查清楚京中當下做了何等安排,拿到消息立馬出城。”
陸繹點了點頭,趕忙問道:“姐夫,可要請命朝廷抽調京營兵馬前來昌平?”
嚴紹庭停下腳步,臉色很不好看。
有鑒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情。
他搖了搖頭。
“京營不足十萬兵馬,便是加上皇城禁軍,也隻能堪堪用來拱衛京城安危。這時候朝廷如何能在局勢不明下抽調兵馬前來昌平?”
徐渭亦是開口道:“就按郎君的意思回城打探消息,其他莫要去管。昌平請調兵馬,京師別處也必然會如此做,到時候便是朝廷為難的事情。”
陸繹看了兩人一眼,這才重重的嗯了一聲,腳步不停頭也不回的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他要回城打聽消息,時間上緊迫無比。
而看著陸繹離開的背影,嚴紹庭和徐渭對視了一眼。
兩人心中其實更清楚,就算局勢清楚,朝廷也不可能派出京營的兵馬前來昌平。
當下這種局麵。
朝廷隻會將京城周圍的兵力,盡量的全都抽調進城中,用來拱衛北京城,做最壞的打算和可能圍攻北京城的敵人做長久戰。
而後朝廷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從京師周遭各地抽調兵力,從容不迫的圍攻京師這邊的敵軍。
而這也是朝廷在防禦政策上,一以貫之的策略。
隻要北京城牢不可破,朝廷就能有精力和手段抽調兵力勤王護駕。
隻不過。
若是再等上幾十年,大明朝所謂勤王護駕的政策,也隻會是徹底敗壞變得蕩然無存。
那時候。
放眼天下兩京一十三省,何處能有勤王護駕的兵馬?
這頭。
嚴紹庭和徐渭兩人不多時便趕到了治安司衙門。
治安司的官吏們,也在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
治安司書吏首肖俊鵬是最後趕過來的。
他也沒來得及緩口氣,便抱拳開口:“回稟司正,百姓皆已回家,治安司的命令已經傳了下去,今夜所有人不得出門,一切動靜不得探聽。”
嚴紹庭未曾坐下,而是雙手按著桌案站在治安司衙門公堂主位前。
聽清肖俊鵬的稟報,他也隻是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當下還是深夜,即便昌平要做準備,也要考慮夜間若是引發動亂百姓可能就會出現更大的惶恐,從而導致不必要的傷亡出現。
見肖俊鵬已經安排好諸事。
嚴紹庭這便立馬看向眾人,開口解釋:“今夜急召諸位回衙,乃是因為前方邊關急情,蒙古人三路大軍佯攻邊牆,掩護之下一路兵馬已經破關南下,當下似是直逼居庸關而來,餘下的便不需要本官再多說了吧。”
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眾人。
有的人臉上露出不安,有的人還神色迷茫,也有人是眼裏殺氣。
但無一例外,眾人都聽明白了嚴紹庭的話。
蒙古人直逼居庸關而來,一旦敵人攻破關口,那麽昌平便是首當其衝要在正麵迎接蒙古人鐵騎的地方。
肖俊鵬看了一眼周圍的同僚,當即高舉右臂。
“司正,屬下誓死與昌平共存亡!”
公堂上。
隻有肖俊鵬振臂高呼的共存亡。
眾人皆都清楚,這個時候朝廷是不可能出動兵馬前來昌平的。
京師遠比昌平更重要。
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沒有什麽好避諱和憤怒的。
徐渭看了一眼公堂上未曾開口的其他人。
他亦是緩緩舉起右臂。
“誓與昌平共存亡!”
隨著徐渭這位司丞開口,在場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他們是沒有退路的。
瞬間。
公堂之上一片怒吼。
“誓與昌平共存亡!”
“共存亡!”
…………
月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