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咱們一起做大奸臣吧!
大明:父慈子孝,賣父求榮 作者:肉絲米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57章咱們一起做大奸臣吧!
當官船外麵,碼頭上的人們,因為張居正那一聲暴喝,而在心中生出無數猜測的時候。
官船裏。
張居正因為那一陣暴喝,而顯得麵色漲紅。
他收回手,喝了一口茶,長長出了一口氣,臉色這才稍稍緩和了一些。
隨後。
張居正便麵色慚愧的看向嚴紹庭,拱手解釋道:“還請潤物見諒,此舉也是無奈……”
他未曾解釋的更清楚。
但嚴紹庭卻已經點頭嗯了一聲。
看來自己是沒有猜錯。
這一次所謂的張太嶽奏請朝廷變法革新的那篇奏疏,就是他做的一個局,挖的坑。
看來。
現在這個坑裏,裝著的就是徐階了。
他頓時心中一動,開口道:“今日我家祖父出宮,與我說起一句話,這世間人心最是難測……”
張居正冷笑一聲,搖頭歎息道:“人心啊……嗬嗬……雖然我這一次已經料定會有人反對也會有人讚同,更早已想到陛下不會準允此次變法革新之請,但我……”
嚴紹庭淡淡一笑,試探道:“隻是太嶽兄未曾想到,反對的人是我,而支持的人卻是徐閣老?”
因為從邏輯上來說。
張居正既然是將那篇錯漏擺出的變法革新奏疏呈奏上去,那麽作為他的先生,徐階勢必會一眼看穿,而為了保護張居正這個學生,也必定會立馬反對。
如此。
反對變法革新的奏疏,就成了保護張居正。
但徐階卻偏偏沒有那樣做。
或者說沒有完全那樣做。
他選擇了不言奏疏之中其他的事情,而單單支持稅課折銀一事。
這就成了明知張居正所請有錯漏,甚至可能引發很壞的結果,但他卻偏偏視而不見。
這可不是一個當老師做先生的,應該做的事情。
張居正搖頭笑著道:“但卻有一件事,是讓我張太嶽不曾失望的。”
說完之後。
他便目光閃爍的盯著嚴紹庭。
嚴紹庭伸出手指指向自己:“我?”
張居正麵帶笑容的點點頭:“對!你!”
“我可是反對太嶽兄此次所請變法諸事的。”
嚴紹庭麵露笑容,挪嘴說道。
張居正還是點頭道:“就是要反對的!如此錯漏百出的變法革新所請,若不反對,便是置天下百姓於不顧,實乃草菅人命!”
說到最後草菅人命四個字,張居正的眉頭動了一下。
年前京中那場密雲慘案,自己也是已經得知。
如此草菅人命。
實在是讓自己詫異萬分。
不是意外於天下間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一路回京如此等事情,自己在那些田間地頭的百姓嘴裏,已經聽過無數次。
他意外的是。
這件事竟然是自己先生的長子親手製造出來的。
嚴紹庭則是微微一笑。
現在,已經可以明確知曉,張居正那篇奏疏,就是個做好的局,挖好的坑了。
他開口道:“隻是我也未曾想到,太嶽兄會在明知事不可為的時候,還要上疏奏請陛下準允變法革新。”
“陛下?”
張居正冷哼一聲,看著嚴紹庭的目光諸事,冷笑著搖了搖頭。
他在嚴紹庭的注視下,緩聲開口。
“誰說我要在當今陛下治下,變法革新的?”
啊?
嚴紹庭這會兒是真的感到意外了。
合著老張這個局,還不是挖在現在的啊。
他當即說道:“太嶽兄是為了現在立起變法的牌子,等新帝登基,新朝的時候,再行變法革新之事?”
張居正無聲點頭,低聲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已經執掌朝堂四十一載。潤物以為……本朝還能有幾載時光?”
嚴紹庭渾身一震。
他神色意外的注視著說出此話的張居正。
這老張,竟然比自己還要大膽!
連皇帝的生死之事,都敢議論了。
隻是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
嚴紹庭也隻能如實說道:“近年來,西苑之中酷暑寒冬,時節違背。酷暑門窗緊閉,而寒冬無有炭火。隻怕……五載已是極限……”
說五年光景,其實已經是嚴紹庭模糊的說法了。
如今已經是嘉靖四十一年。
而等到嘉靖四十五年,大抵也就是在這個時節。
老道長就可以真的駕鶴西行。
得道升天啦!
張居正卻是點點頭:“與我所猜相差無幾,所以我等隻要再等上幾年……”
後麵的話,張居正沒有說了。
但是等上幾年後會怎樣呢?
那句話怎麽說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帝登基。
肯定是要啟用新人。
尤其是內閣中樞這等地方,肯定會有一大批新的臣子上位。
而張居正呢?
如今內閣之中,他是最年輕的。
等到新朝,老嚴頭肯定不可能再把持內閣首輔的位子了,到時候就是徐階、高拱等人。
現在看來,老張已經給他的好先生徐閣老挖好了坑,等到新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將徐先生送走。
至於說高拱?
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一旦他坐在首輔的位置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弄走。
剩下的人,便是有一個算一個,不足為慮。
如此算下來。
不。
是本來的曆史上。
從現在算起,也就是十來年的時間,張居正就能走到大明朝內閣首輔的位子上。
嚴紹庭不由長歎一聲。
自己在布局。
但張居正又何嚐沒有在布局將來。
隻是兩人,最後到底能否殊途同歸呢?
他笑著看向放在麵前,一直未曾打開的奏疏:“所以,眼前這一份奏疏,才是太嶽兄將來想要施行的變法革新之舉?”
張居正點點頭:“既然潤物能秉公而言,心係百姓,在朝堂之上反對我所奏請的變法革新諸事,那這一份真正的變法革新奏疏,自然是能看的。”
他笑著看向嚴紹庭,很希望對方能好好的看一看自己這一篇真正要做的變法革新的內容。
然而。
嚴紹庭卻是笑著搖搖頭,伸手將那份厚厚的奏疏,推到了張居正的麵前。
就在張居正臉色將要變動的時候。
嚴紹庭笑著開口道:“謝過太嶽兄對我的信任,隻是所謂君子在於密,既然是關係太嶽兄將來要推行的變法革新之事,此時便不適合讓我先睹為快。”
其實不用看,他大致都能猜出來。
張居正這一份奏疏,定然是在上一份公之於眾的變法革新奏疏之上,將那些存在錯漏的地方給修補過的。
所要施行的變法之舉,從根本上來說,大致是換湯不換藥。
但他卻從來都不可能會想到另一個問題。
即,何為百姓。
甚至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個成體係的經濟思維和觀念。
更不要說依托於百姓而產生的生產力的問題了。
在張居正尚未開口的時候,嚴紹庭就已經轉口道:“既然太嶽兄如今已經胸有成竹,隻是眼下太嶽兄已經接旨,回京就要赴任順天知府,不知太嶽兄之後有何打算?”
見嚴紹庭不再提變法革新的事情。
張居正也未曾有所反應,隻是有些遺憾的將那份尚未被嚴紹庭打開的變法革新奏疏,重新返回到那隻木匣子裏。
而後抬頭看向嚴紹庭,臉上微微一笑。
“自然是照搬潤物在昌平所行諸法!”
嚴紹庭目光移動,笑著詢問道:“太嶽兄,也要效仿昌平之法?”
他這話,現在是在提徐璠去年在密雲幹的事情。
徐璠去年就任順天知府後,打出的政治目標,就是效仿昌平,富裕順天府百姓。
然後結果是怎樣的。
現在也是所有人都心中清楚的。
張居正則依舊是點頭道:“昌平百姓之福,便是為兄人在蘇州,也常有耳聞,常見之於朝廷邸報之上,諸司百官皆言昌平之法乃治國之法,富裕百姓,強盛國家。為兄久不在京,卻也心之所向,如今既然陛下將順天府此等重擔,較之於為兄之肩,為兄又豈能又棄成法於不顧的道理?”
嚴紹庭笑著搖搖頭。
張居正哪裏是要效仿昌平。
他這分明是要將自己已經計劃好的變法革新諸事,一一落在順天府執行。
他的心中不由一動。
難道老爺子今日在出宮馬車上,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雖為的少說多做。
是指張太嶽回京就任順天知府的事情?
嚴紹庭念頭不禁一震。
老嚴頭這麽神了?
回頭得好好的和老嚴頭問清楚了這件事情才行。
這幫老頭子,整天說話都神神叨叨,讓人猜不透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這不是故弄玄虛嗎!
張居正卻是開口道:“聽說那個海瑞在徽州府攪風攪雨,想來在朝廷裏也是弄得爭議不斷吧。”
說完之後,張居正便神色饒有興致的盯著嚴紹庭。
嚴紹庭會心一動,佯裝不知道:“那個海剛峰?不過是個不知變通的驢性子。太嶽兄提他作甚?我可是在京中也常有耳聞,這個海剛峰在蘇州府督糧道署的時候,將太嶽兄給弄得很是狼狽。”
這話說完,他亦是饒有興致,看熱鬧的盯著張居正。
被舊事重提。
張居正臉上一陣漲紅。
然後瞬間反應過來。
“好膽!竟然敢調侃為兄!”
嚴紹庭嗬嗬一笑:“小弟萬萬不敢。”
張居正擺擺手:“徽州府那筆人丁絲絹的稅銀,我也打聽了一些,想來依著潤物心係百姓的本性,是傾向於清丈徽州府六縣田畝,梳理重編徽州府人丁戶籍的?”
嚴紹庭則是轉口言及別處:“太嶽兄如今就任順天知府,想來也是要重新梳理順天府事,隻是不知道太嶽兄,會不會將前任知府留下來的爛攤子,也操辦擔起來?”
兩人相視一眼。
隨後,一陣低笑聲在船艙裏回蕩開來。
張居正雙手拍按在了桌子上,站起身來,雙目有神的盯著嚴紹庭。
“潤物。”
“如此就讓咱們一同做一回大明朝的奸臣逆黨吧!”
嚴紹庭淡然一笑。
亦是站起身。
他還順勢,將先前那一杯未曾品嚐的茶水端了起來。
捧著茶杯,嚴紹庭朝著張居正敬了一下。
他麵帶笑容。
“太嶽兄所請。”
“固所願也!”
“願與太嶽兄,做一回大明朝的奸臣逆黨!”
隨後。
一直等候在碼頭上的人們。
就看到了一副能驚掉雙眼的場麵。
隻見停靠在碼頭邊的官船上,嚴紹庭滿臉漲紅的拂袖而出。
隨後站在碼頭上,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官船,破口大罵。
諸如禍國殃民,亂臣賊子的話,盡都從嚴紹庭的嘴裏喊了出來。
而在官船上。
離京已逾一年的張居正,亦是憤怒的走了出來。
他站在官船甲板上,亦如嚴紹庭一樣,滿臉怒色,開口就罵嚴黨罪該萬死。
自此以後,他張居正與嚴家勢不兩立。
隨後兩人便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歡而散。
倒是惹得肖俊鵬,一時間不知道是該送自己往後的頂頭上司,還是該迎接久別歸京的張閣老下船。
但嚴、張二人不合的消息。
卻是如同風一樣的吹進了北京城裏。
…………
月票推薦票
當官船外麵,碼頭上的人們,因為張居正那一聲暴喝,而在心中生出無數猜測的時候。
官船裏。
張居正因為那一陣暴喝,而顯得麵色漲紅。
他收回手,喝了一口茶,長長出了一口氣,臉色這才稍稍緩和了一些。
隨後。
張居正便麵色慚愧的看向嚴紹庭,拱手解釋道:“還請潤物見諒,此舉也是無奈……”
他未曾解釋的更清楚。
但嚴紹庭卻已經點頭嗯了一聲。
看來自己是沒有猜錯。
這一次所謂的張太嶽奏請朝廷變法革新的那篇奏疏,就是他做的一個局,挖的坑。
看來。
現在這個坑裏,裝著的就是徐階了。
他頓時心中一動,開口道:“今日我家祖父出宮,與我說起一句話,這世間人心最是難測……”
張居正冷笑一聲,搖頭歎息道:“人心啊……嗬嗬……雖然我這一次已經料定會有人反對也會有人讚同,更早已想到陛下不會準允此次變法革新之請,但我……”
嚴紹庭淡淡一笑,試探道:“隻是太嶽兄未曾想到,反對的人是我,而支持的人卻是徐閣老?”
因為從邏輯上來說。
張居正既然是將那篇錯漏擺出的變法革新奏疏呈奏上去,那麽作為他的先生,徐階勢必會一眼看穿,而為了保護張居正這個學生,也必定會立馬反對。
如此。
反對變法革新的奏疏,就成了保護張居正。
但徐階卻偏偏沒有那樣做。
或者說沒有完全那樣做。
他選擇了不言奏疏之中其他的事情,而單單支持稅課折銀一事。
這就成了明知張居正所請有錯漏,甚至可能引發很壞的結果,但他卻偏偏視而不見。
這可不是一個當老師做先生的,應該做的事情。
張居正搖頭笑著道:“但卻有一件事,是讓我張太嶽不曾失望的。”
說完之後。
他便目光閃爍的盯著嚴紹庭。
嚴紹庭伸出手指指向自己:“我?”
張居正麵帶笑容的點點頭:“對!你!”
“我可是反對太嶽兄此次所請變法諸事的。”
嚴紹庭麵露笑容,挪嘴說道。
張居正還是點頭道:“就是要反對的!如此錯漏百出的變法革新所請,若不反對,便是置天下百姓於不顧,實乃草菅人命!”
說到最後草菅人命四個字,張居正的眉頭動了一下。
年前京中那場密雲慘案,自己也是已經得知。
如此草菅人命。
實在是讓自己詫異萬分。
不是意外於天下間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一路回京如此等事情,自己在那些田間地頭的百姓嘴裏,已經聽過無數次。
他意外的是。
這件事竟然是自己先生的長子親手製造出來的。
嚴紹庭則是微微一笑。
現在,已經可以明確知曉,張居正那篇奏疏,就是個做好的局,挖好的坑了。
他開口道:“隻是我也未曾想到,太嶽兄會在明知事不可為的時候,還要上疏奏請陛下準允變法革新。”
“陛下?”
張居正冷哼一聲,看著嚴紹庭的目光諸事,冷笑著搖了搖頭。
他在嚴紹庭的注視下,緩聲開口。
“誰說我要在當今陛下治下,變法革新的?”
啊?
嚴紹庭這會兒是真的感到意外了。
合著老張這個局,還不是挖在現在的啊。
他當即說道:“太嶽兄是為了現在立起變法的牌子,等新帝登基,新朝的時候,再行變法革新之事?”
張居正無聲點頭,低聲道:“陛下自登基以來,已經執掌朝堂四十一載。潤物以為……本朝還能有幾載時光?”
嚴紹庭渾身一震。
他神色意外的注視著說出此話的張居正。
這老張,竟然比自己還要大膽!
連皇帝的生死之事,都敢議論了。
隻是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
嚴紹庭也隻能如實說道:“近年來,西苑之中酷暑寒冬,時節違背。酷暑門窗緊閉,而寒冬無有炭火。隻怕……五載已是極限……”
說五年光景,其實已經是嚴紹庭模糊的說法了。
如今已經是嘉靖四十一年。
而等到嘉靖四十五年,大抵也就是在這個時節。
老道長就可以真的駕鶴西行。
得道升天啦!
張居正卻是點點頭:“與我所猜相差無幾,所以我等隻要再等上幾年……”
後麵的話,張居正沒有說了。
但是等上幾年後會怎樣呢?
那句話怎麽說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帝登基。
肯定是要啟用新人。
尤其是內閣中樞這等地方,肯定會有一大批新的臣子上位。
而張居正呢?
如今內閣之中,他是最年輕的。
等到新朝,老嚴頭肯定不可能再把持內閣首輔的位子了,到時候就是徐階、高拱等人。
現在看來,老張已經給他的好先生徐閣老挖好了坑,等到新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將徐先生送走。
至於說高拱?
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一旦他坐在首輔的位置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弄走。
剩下的人,便是有一個算一個,不足為慮。
如此算下來。
不。
是本來的曆史上。
從現在算起,也就是十來年的時間,張居正就能走到大明朝內閣首輔的位子上。
嚴紹庭不由長歎一聲。
自己在布局。
但張居正又何嚐沒有在布局將來。
隻是兩人,最後到底能否殊途同歸呢?
他笑著看向放在麵前,一直未曾打開的奏疏:“所以,眼前這一份奏疏,才是太嶽兄將來想要施行的變法革新之舉?”
張居正點點頭:“既然潤物能秉公而言,心係百姓,在朝堂之上反對我所奏請的變法革新諸事,那這一份真正的變法革新奏疏,自然是能看的。”
他笑著看向嚴紹庭,很希望對方能好好的看一看自己這一篇真正要做的變法革新的內容。
然而。
嚴紹庭卻是笑著搖搖頭,伸手將那份厚厚的奏疏,推到了張居正的麵前。
就在張居正臉色將要變動的時候。
嚴紹庭笑著開口道:“謝過太嶽兄對我的信任,隻是所謂君子在於密,既然是關係太嶽兄將來要推行的變法革新之事,此時便不適合讓我先睹為快。”
其實不用看,他大致都能猜出來。
張居正這一份奏疏,定然是在上一份公之於眾的變法革新奏疏之上,將那些存在錯漏的地方給修補過的。
所要施行的變法之舉,從根本上來說,大致是換湯不換藥。
但他卻從來都不可能會想到另一個問題。
即,何為百姓。
甚至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個成體係的經濟思維和觀念。
更不要說依托於百姓而產生的生產力的問題了。
在張居正尚未開口的時候,嚴紹庭就已經轉口道:“既然太嶽兄如今已經胸有成竹,隻是眼下太嶽兄已經接旨,回京就要赴任順天知府,不知太嶽兄之後有何打算?”
見嚴紹庭不再提變法革新的事情。
張居正也未曾有所反應,隻是有些遺憾的將那份尚未被嚴紹庭打開的變法革新奏疏,重新返回到那隻木匣子裏。
而後抬頭看向嚴紹庭,臉上微微一笑。
“自然是照搬潤物在昌平所行諸法!”
嚴紹庭目光移動,笑著詢問道:“太嶽兄,也要效仿昌平之法?”
他這話,現在是在提徐璠去年在密雲幹的事情。
徐璠去年就任順天知府後,打出的政治目標,就是效仿昌平,富裕順天府百姓。
然後結果是怎樣的。
現在也是所有人都心中清楚的。
張居正則依舊是點頭道:“昌平百姓之福,便是為兄人在蘇州,也常有耳聞,常見之於朝廷邸報之上,諸司百官皆言昌平之法乃治國之法,富裕百姓,強盛國家。為兄久不在京,卻也心之所向,如今既然陛下將順天府此等重擔,較之於為兄之肩,為兄又豈能又棄成法於不顧的道理?”
嚴紹庭笑著搖搖頭。
張居正哪裏是要效仿昌平。
他這分明是要將自己已經計劃好的變法革新諸事,一一落在順天府執行。
他的心中不由一動。
難道老爺子今日在出宮馬車上,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雖為的少說多做。
是指張太嶽回京就任順天知府的事情?
嚴紹庭念頭不禁一震。
老嚴頭這麽神了?
回頭得好好的和老嚴頭問清楚了這件事情才行。
這幫老頭子,整天說話都神神叨叨,讓人猜不透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這不是故弄玄虛嗎!
張居正卻是開口道:“聽說那個海瑞在徽州府攪風攪雨,想來在朝廷裏也是弄得爭議不斷吧。”
說完之後,張居正便神色饒有興致的盯著嚴紹庭。
嚴紹庭會心一動,佯裝不知道:“那個海剛峰?不過是個不知變通的驢性子。太嶽兄提他作甚?我可是在京中也常有耳聞,這個海剛峰在蘇州府督糧道署的時候,將太嶽兄給弄得很是狼狽。”
這話說完,他亦是饒有興致,看熱鬧的盯著張居正。
被舊事重提。
張居正臉上一陣漲紅。
然後瞬間反應過來。
“好膽!竟然敢調侃為兄!”
嚴紹庭嗬嗬一笑:“小弟萬萬不敢。”
張居正擺擺手:“徽州府那筆人丁絲絹的稅銀,我也打聽了一些,想來依著潤物心係百姓的本性,是傾向於清丈徽州府六縣田畝,梳理重編徽州府人丁戶籍的?”
嚴紹庭則是轉口言及別處:“太嶽兄如今就任順天知府,想來也是要重新梳理順天府事,隻是不知道太嶽兄,會不會將前任知府留下來的爛攤子,也操辦擔起來?”
兩人相視一眼。
隨後,一陣低笑聲在船艙裏回蕩開來。
張居正雙手拍按在了桌子上,站起身來,雙目有神的盯著嚴紹庭。
“潤物。”
“如此就讓咱們一同做一回大明朝的奸臣逆黨吧!”
嚴紹庭淡然一笑。
亦是站起身。
他還順勢,將先前那一杯未曾品嚐的茶水端了起來。
捧著茶杯,嚴紹庭朝著張居正敬了一下。
他麵帶笑容。
“太嶽兄所請。”
“固所願也!”
“願與太嶽兄,做一回大明朝的奸臣逆黨!”
隨後。
一直等候在碼頭上的人們。
就看到了一副能驚掉雙眼的場麵。
隻見停靠在碼頭邊的官船上,嚴紹庭滿臉漲紅的拂袖而出。
隨後站在碼頭上,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官船,破口大罵。
諸如禍國殃民,亂臣賊子的話,盡都從嚴紹庭的嘴裏喊了出來。
而在官船上。
離京已逾一年的張居正,亦是憤怒的走了出來。
他站在官船甲板上,亦如嚴紹庭一樣,滿臉怒色,開口就罵嚴黨罪該萬死。
自此以後,他張居正與嚴家勢不兩立。
隨後兩人便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歡而散。
倒是惹得肖俊鵬,一時間不知道是該送自己往後的頂頭上司,還是該迎接久別歸京的張閣老下船。
但嚴、張二人不合的消息。
卻是如同風一樣的吹進了北京城裏。
…………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