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差一兩千裏(二合一)
我的仇敵成了我的道侶 作者:藍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個人牙子,以及一個想拿活人煉藥的蛇妖白夫子,俱死於閔寧的劍下。
直到這時,閔寧才拿起絹布細細擦拭劍上鮮血,好生清潔。
這柄劍是在入蜀不久後,經由著雨指點,在一座不知名的絕峰上取下。
據說曾是某位劍道奇才年幼時所留,原欲以絕峰上的雷霆淬煉仙劍,隻是再回首時,心境已與過去截然不同,再無揮動此劍的心念,故此遺留於此,等待有緣人。
劍身沒入到懸崖峭壁之間,攀崖之時,狂風呼嘯,好幾次閔寧都險些失手墜崖,如今閉上雙眼,仍能聽見獵獵雷聲作響,最險要的一次,直接炸碎了身側的巨岩。
這柄劍來之不易,因其劍銘,閔寧喚起為:“風雲”。
一氣風雲,劍開三光,短短八字便透著豪氣,是氣盛之人才會銘上此等文字,而閔寧恰好足夠年青。
擦過劍上鮮血,閔寧又從水缸裏拿水洗了下,順著白夫子把兩小孩帶走的方向,朝這棟小樓的地窟走去。
門並沒有鎖,想來是這白夫子想把他們一道處理了,再拖進去。
閔寧推門而入,內裏一派漆黑。
走過長長的甬道,空間稍微寬敞了些。
隱約有細微的風聲。
呼!
閔寧幾乎是在風吹來的一瞬間抬掌,瞬間拍到一雙稚嫩的手腕裏,女孩吃疼地尖叫一聲,一顆尖銳的石子摔倒在地上。
閔寧又是一掌探去。
小梨兒眼裏疼得泛淚,但還是倔強地抬起了眼,憑著隱約的微光,要將這人的臉看清、看仔細,她哪怕是帶著極大的怨念變成厲鬼,也要複仇索命!
那一掌越來越近,越來越大,幾乎蓋過了她的視野,這一刹,女孩腦子一空,仇恨、哀怨、痛苦全都消失不見了,隻剩下了恐懼,無邊無際地覆蓋過來,快要身死的恐懼。
小梨兒猛地閉眼。
淚珠飛濺出來。
好一會後,額上傳來異樣的觸感,她怔怔地睜開了眼。
隻見那人一手摸著她的腦袋,臉上掛著一個大大的笑臉,黑暗中若隱若現。
這個一直堅強的女孩怔在了原地。
接著,哇哇大哭了起來。
…………
小梨兒一下哭了好久。
閔寧沒有讓女孩收聲停下,隻是靜靜待在一旁不出聲,她知道,這種時候要大聲哭出來才好,若是憋在心裏,隻怕心會給憋碎。
當年爹娘相繼而去的時候,她起初很堅強,到了晚上的時候還是跟姐姐抱在一塊哭,哭個近乎頭暈目眩、天昏地暗。
待了好久好久,小梨兒才終於停下了淚水。
“出來吧…”
小梨兒說道。
她的弟弟小瑕兒從陰翳裏爬了出來,他倒沒有哭,可能是一路上走來哭多了,這時過來幫姐姐收拾起了眼淚。
閔寧這時終於發問了:“你們叫什麽名字?”
一路以來,未免那趙元望一行人生疑,橫生枝節,她都沒有對這兩孩子表露過多少關心。
女孩帶著哭過後的鼻音道:
“我叫慶梨…我弟弟叫慶瑕。”
閔寧點了點頭,沒急著多問。
關於這兩孩子的來曆,她從趙元望一行人一路上的交談中聽出了不少,再輔以一些猜測,這兩孩子是自小就給人遺棄到佛寺去的,不知父母是誰,甚至連認親的玉佩之類的信物都未曾留下,男孩那時剛出生不久,女孩那時大概三四歲,或許還留著些對父母的記憶,隻是也不過是模糊的倒影。
佛寺的僧人們把二人養大,同時測試了他們的天資根骨,驚覺二人非同凡俗,竟一位是道種、一位是佛種,而且俱是先天之種,而非後天修行,住持不想二人糟蹋了天資,又怕懷璧其罪,就修書一封送去蜀地的名門正派峨眉山,讓二人拜入他人山門之下。
隻是不曾想走漏了消息,半路遭伏,一行數僧都死於那四人之手,而那四人也依約要把兩個孩子賣給白夫子。
“他沒對你們做什麽?”
閔寧環視了一圈,發覺此地意外寬闊,全然不似尋常地窖,而且頗有縱深。
小梨兒回憶後道:“他把我們捆住丟在這裏就走了,我是拿石頭割開繩子的,他走之前還說我們兩個道種佛種,能煉他要的‘劍丸’。”
劍丸?
閔寧不是未曾聽過這詞。
所謂劍丸,是為劍意凝練於丹砂金石之物上,擒天地玄黃之氣,以做劍氣,盡數內斂於丸內,利可削鐵如泥,柔可繞指環柔,最上品的劍丸,五色神光,無物不刷。
“可這白夫子也不使劍,又哪裏來的劍意凝練劍丸?”
閔寧不禁嘀咕出聲。
正疑惑時,耳畔傳來著雨的聲線:
“那就不是他的劍意。”
閔寧微挑眉毛,著雨會主動出聲,那無論如何,此地都大有玄機。
於是,她順著話問道:“也即是說…此地有劍意殘存?”
“就在深處。”
閔寧微微頷首,轉頭對兩個孩子道:
“你們且在這待著,我到深處看看。”
兩個小孩自然不敢亂竄,都乖乖點頭,目送閔寧離去。
甬道格外漆黑,斑斑青苔生長壁沿,閔寧見有小鼠竄過地麵,自懷裏摸出火折子,點燃照明。
一路往深處走,地上多了些烏黑的痕跡,些許腥味飄蕩,那盡是血跡。
閔寧眉頭微皺。
當她更深入時,則是深皺。
眼前空間寬闊起來,滿地血淋淋一片,钜刀落在一旁泛著斑紅,深處凹凸不平的輪廓走近一看,則是白骨嶙嶙,吱吱作聲的小鼠穿過骷髏的眼窩,地上還有殘碎的發絲。
再仔細一辨別這些骨頭,都幼小極了。
不知多少童男童女死於其手……
閔寧拳頭攥緊。
就這樣死了,還是太便宜了。
龐大的丹爐屹立空間的中心,由全銅所造,仙人紫霞紋雕於其上,爐有三耳,閔寧走近一看,可見斑駁發鏽的銘文。
“萬神羅列,白脈流衝。丹砂晃朗,鉛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間,神已遊於天上……”
閔寧總覺這經文有什麽玄機,但所讀詩書典籍甚少,看不出來。
著雨這時道:“全真教?”
“伱認得這些字?”“是《重陽立教十五論》。”
“重陽…王重陽?”閔寧倒聽說過這位全真教立教祖師的名諱,她看了眼這丹爐,繼續道:“看來,這白夫子就是用了全真教的丹爐來煉劍丸,那些劍意…在更深處?”
“應是如此,不過…”著雨緩緩道:“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何要以活人煉劍丸?”
閔寧努力想了想道:“沒想過。”
如今著雨一說,閔寧倒是有幾分疑惑了,要拿人煉劍丸,確實未免令人匪夷所思。
“…若無基底,便是有劍意也不成劍丸。”
“你的意思是說?”
“裏麵劍意漸生靈性,幾近活物。”
著雨慢慢揭露道。
閔寧神色一凝,有靈性的劍意?這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更深處到底有什麽?以致於讓這白夫子執迷於凝煉劍丸。
想到那一路走來所見的白骨嶙嶙,戮殺童男童女,閔寧不住攥緊了拳,若是裏麵的劍意漸生靈性,幾近活物,那麽與白夫子狼狽為奸也未嚐不可能。
更進一步,既然有全真教道士的丹爐在此,那麽這白夫子…又是否是與某些道貌岸然的牛鼻子有所勾連,凝煉劍丸的背後,是否又藏著個牛鼻子主謀?
“牛鼻子都不是好東西。”
閔寧自語一聲。
著雨:“……”
片刻,閔寧反應過來,解釋道:
“我不是在說你,我是在說別人,譬如我一路殺的那些道貌岸然之徒,又譬如景王女這類漠視凡塵的狂悖之途。”
著雨也不多做糾結,隻是道:
“這深處似是洞天秘境,不知通往何處,或許一念之間,就橫跨千裏。”
“若能除害,”
閔寧凝望深處,
“就不差這一兩千裏。”
………………
今日喜鵲閣大舉搜查重陽觀。
“你們要走西城門出去?”
將官掃了那行人幾眼,衣著素樸,兩人高的大驢車裹著層厚布,不知裏麵藏了些什麽。
方師傅低著頭,唯唯諾諾道:
“是,咱們走西城門入蜀,那裏錦商多,請得起我們的也多。”
守門的將官都沒聽半句,招一招手就讓身後幾個兵丁圍了過來,他則一把扯開驢車的厚布。
好幾大口箱子現於目前,還有數把刀劍、禪杖、長槍等等整整齊齊地捆在一塊,冒著入骨的寒氣,一看便知開了鋒。
“這些兵器…怎麽地回事?”將官回頭問道。
方師傅小心翼翼道:“咱們是戲班子,莫說是唱戲要用來耍兩把,就是一路上碰到個劫道的,也能用來護全自己。”
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將官眉頭微皺,似在思索該不該放行,方師傅使了個眼色,就見伶人中一個俏女子走出,柔柔地依過去。
香風撲鼻,將官的眼睛一下迷糊,接著見方師傅捧著一小袋銀子送過來道: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將官的手搭上腰肢,掂量了下錢袋子道:
“好說、好說。”
不消多時。
崎嶇的山道上多了條長長的隊伍,盤山而行,蜿蜿蜒蜒,方師傅佝僂著腰背走在最前頭,抬頭遠望。
他歎出一聲道:
“折騰這麽多天,總算是出來了。”
身後一眾伶人隨著話音落下,一氣長吐,像是齊齊擰開了閥。
大日高懸,晴空萬裏。
雲海浮過遠方天際,他們自蕭關一路輾轉,沿路躲過多少追兵,直至山同城本欲瞞天過海一舉出關,卻又因孤煙劍之事不得不駐足停留,期中的驚險可見一斑,如今眾人心裏懸著的大石落下,方才留意到山間的陣陣鳥鳴是多麽婉轉動聽。
隻見一位常扮生角的人上前來,出聲問道:
“師傅,接下來是去哪?”
“去劍門關,到了那便重歸晉土了,不過沿路並無凶險,左右不過三兩市鎮,我們多走野路,那喜鵲閣便是反應過來,想在這山勢找我們,也是大海撈針。”
終於出了危機四伏的山同城,多麵鬼久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在這小小縣城內,好幾次險些便滿盤傾覆,無論是喜鵲閣、還是黃景等人,都可以輸許多次,他們卻隻能輸一次。
聽過多麵鬼的回話,生角也心境鬆懈,回望了眼山同城:
“可惜…那些兄弟姐妹了。”
多麵鬼不曾回頭,目光平靜道:
“吃這碗飯的,就是要賣這份命。
人啊,總得為什麽而活。”
便是終於出城,也不算安然無恙,他們犧牲太多,隻是多麵鬼有鐵石般的心腸,雖有悸動,也隻是悸動而已。
生角低頭道:“師傅教訓得是。”
多麵鬼按了按腦袋,繼續道:“朝局動蕩,黨同伐異,國相如今也左右為難,國相雖姓完顏,卻有為國開疆之心,隻是其他完顏家人安於牧羊守土,有了這些邊關情報,國相上可啟稟陛下,下可安定完顏,至於孤煙劍完顏驚…據傳是國相之子,也不知真還是不真。”
生角道:“大抵是真的,當年國相東躲西藏逃避仇家之時,就將兒子拋於野外,還留了信物在身。”
“罷了罷了,不去多想了,相信他已走遠了。”
多麵鬼如此道,喜鵲閣大舉搜查重陽觀,他們趁此從西城門走錦門山道而出,而孤煙劍本就為三品武夫,而且曾為狼孩,帶著桀驁野性,出城後便抱著那女嬰孤身走了。
“一眾江湖義士被我們玩弄鼓掌之中,黃景、唐澤、雲籠刀、趙彥等人更是身死,這大虞江湖人為了這孤煙劍,可是搭上了不少。”
念及此處,多麵鬼又想到黃景身死元豐樓外,不禁嗤笑一聲:
“江湖?大浪淘盡,本不過一盤散沙。”
不知過了多久,
山道之上,
大風呼嘯。
氣浪洶湧而來,滾滾落葉泛起山道上,毛驢別過頭哼鼻嘶嘶鳴叫,一行人的步子不由放緩,多麵鬼蒼老的眼皮聳拉,忽又抬起,隻見遠方多了個不起眼的黑點。
飛揚的枯葉打著旋落在道上,哢地踩得粉碎,隻見一人忽然擠在錦門山道上,背劍攜刀,踏葉而來。
(本章完)
直到這時,閔寧才拿起絹布細細擦拭劍上鮮血,好生清潔。
這柄劍是在入蜀不久後,經由著雨指點,在一座不知名的絕峰上取下。
據說曾是某位劍道奇才年幼時所留,原欲以絕峰上的雷霆淬煉仙劍,隻是再回首時,心境已與過去截然不同,再無揮動此劍的心念,故此遺留於此,等待有緣人。
劍身沒入到懸崖峭壁之間,攀崖之時,狂風呼嘯,好幾次閔寧都險些失手墜崖,如今閉上雙眼,仍能聽見獵獵雷聲作響,最險要的一次,直接炸碎了身側的巨岩。
這柄劍來之不易,因其劍銘,閔寧喚起為:“風雲”。
一氣風雲,劍開三光,短短八字便透著豪氣,是氣盛之人才會銘上此等文字,而閔寧恰好足夠年青。
擦過劍上鮮血,閔寧又從水缸裏拿水洗了下,順著白夫子把兩小孩帶走的方向,朝這棟小樓的地窟走去。
門並沒有鎖,想來是這白夫子想把他們一道處理了,再拖進去。
閔寧推門而入,內裏一派漆黑。
走過長長的甬道,空間稍微寬敞了些。
隱約有細微的風聲。
呼!
閔寧幾乎是在風吹來的一瞬間抬掌,瞬間拍到一雙稚嫩的手腕裏,女孩吃疼地尖叫一聲,一顆尖銳的石子摔倒在地上。
閔寧又是一掌探去。
小梨兒眼裏疼得泛淚,但還是倔強地抬起了眼,憑著隱約的微光,要將這人的臉看清、看仔細,她哪怕是帶著極大的怨念變成厲鬼,也要複仇索命!
那一掌越來越近,越來越大,幾乎蓋過了她的視野,這一刹,女孩腦子一空,仇恨、哀怨、痛苦全都消失不見了,隻剩下了恐懼,無邊無際地覆蓋過來,快要身死的恐懼。
小梨兒猛地閉眼。
淚珠飛濺出來。
好一會後,額上傳來異樣的觸感,她怔怔地睜開了眼。
隻見那人一手摸著她的腦袋,臉上掛著一個大大的笑臉,黑暗中若隱若現。
這個一直堅強的女孩怔在了原地。
接著,哇哇大哭了起來。
…………
小梨兒一下哭了好久。
閔寧沒有讓女孩收聲停下,隻是靜靜待在一旁不出聲,她知道,這種時候要大聲哭出來才好,若是憋在心裏,隻怕心會給憋碎。
當年爹娘相繼而去的時候,她起初很堅強,到了晚上的時候還是跟姐姐抱在一塊哭,哭個近乎頭暈目眩、天昏地暗。
待了好久好久,小梨兒才終於停下了淚水。
“出來吧…”
小梨兒說道。
她的弟弟小瑕兒從陰翳裏爬了出來,他倒沒有哭,可能是一路上走來哭多了,這時過來幫姐姐收拾起了眼淚。
閔寧這時終於發問了:“你們叫什麽名字?”
一路以來,未免那趙元望一行人生疑,橫生枝節,她都沒有對這兩孩子表露過多少關心。
女孩帶著哭過後的鼻音道:
“我叫慶梨…我弟弟叫慶瑕。”
閔寧點了點頭,沒急著多問。
關於這兩孩子的來曆,她從趙元望一行人一路上的交談中聽出了不少,再輔以一些猜測,這兩孩子是自小就給人遺棄到佛寺去的,不知父母是誰,甚至連認親的玉佩之類的信物都未曾留下,男孩那時剛出生不久,女孩那時大概三四歲,或許還留著些對父母的記憶,隻是也不過是模糊的倒影。
佛寺的僧人們把二人養大,同時測試了他們的天資根骨,驚覺二人非同凡俗,竟一位是道種、一位是佛種,而且俱是先天之種,而非後天修行,住持不想二人糟蹋了天資,又怕懷璧其罪,就修書一封送去蜀地的名門正派峨眉山,讓二人拜入他人山門之下。
隻是不曾想走漏了消息,半路遭伏,一行數僧都死於那四人之手,而那四人也依約要把兩個孩子賣給白夫子。
“他沒對你們做什麽?”
閔寧環視了一圈,發覺此地意外寬闊,全然不似尋常地窖,而且頗有縱深。
小梨兒回憶後道:“他把我們捆住丟在這裏就走了,我是拿石頭割開繩子的,他走之前還說我們兩個道種佛種,能煉他要的‘劍丸’。”
劍丸?
閔寧不是未曾聽過這詞。
所謂劍丸,是為劍意凝練於丹砂金石之物上,擒天地玄黃之氣,以做劍氣,盡數內斂於丸內,利可削鐵如泥,柔可繞指環柔,最上品的劍丸,五色神光,無物不刷。
“可這白夫子也不使劍,又哪裏來的劍意凝練劍丸?”
閔寧不禁嘀咕出聲。
正疑惑時,耳畔傳來著雨的聲線:
“那就不是他的劍意。”
閔寧微挑眉毛,著雨會主動出聲,那無論如何,此地都大有玄機。
於是,她順著話問道:“也即是說…此地有劍意殘存?”
“就在深處。”
閔寧微微頷首,轉頭對兩個孩子道:
“你們且在這待著,我到深處看看。”
兩個小孩自然不敢亂竄,都乖乖點頭,目送閔寧離去。
甬道格外漆黑,斑斑青苔生長壁沿,閔寧見有小鼠竄過地麵,自懷裏摸出火折子,點燃照明。
一路往深處走,地上多了些烏黑的痕跡,些許腥味飄蕩,那盡是血跡。
閔寧眉頭微皺。
當她更深入時,則是深皺。
眼前空間寬闊起來,滿地血淋淋一片,钜刀落在一旁泛著斑紅,深處凹凸不平的輪廓走近一看,則是白骨嶙嶙,吱吱作聲的小鼠穿過骷髏的眼窩,地上還有殘碎的發絲。
再仔細一辨別這些骨頭,都幼小極了。
不知多少童男童女死於其手……
閔寧拳頭攥緊。
就這樣死了,還是太便宜了。
龐大的丹爐屹立空間的中心,由全銅所造,仙人紫霞紋雕於其上,爐有三耳,閔寧走近一看,可見斑駁發鏽的銘文。
“萬神羅列,白脈流衝。丹砂晃朗,鉛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間,神已遊於天上……”
閔寧總覺這經文有什麽玄機,但所讀詩書典籍甚少,看不出來。
著雨這時道:“全真教?”
“伱認得這些字?”“是《重陽立教十五論》。”
“重陽…王重陽?”閔寧倒聽說過這位全真教立教祖師的名諱,她看了眼這丹爐,繼續道:“看來,這白夫子就是用了全真教的丹爐來煉劍丸,那些劍意…在更深處?”
“應是如此,不過…”著雨緩緩道:“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何要以活人煉劍丸?”
閔寧努力想了想道:“沒想過。”
如今著雨一說,閔寧倒是有幾分疑惑了,要拿人煉劍丸,確實未免令人匪夷所思。
“…若無基底,便是有劍意也不成劍丸。”
“你的意思是說?”
“裏麵劍意漸生靈性,幾近活物。”
著雨慢慢揭露道。
閔寧神色一凝,有靈性的劍意?這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更深處到底有什麽?以致於讓這白夫子執迷於凝煉劍丸。
想到那一路走來所見的白骨嶙嶙,戮殺童男童女,閔寧不住攥緊了拳,若是裏麵的劍意漸生靈性,幾近活物,那麽與白夫子狼狽為奸也未嚐不可能。
更進一步,既然有全真教道士的丹爐在此,那麽這白夫子…又是否是與某些道貌岸然的牛鼻子有所勾連,凝煉劍丸的背後,是否又藏著個牛鼻子主謀?
“牛鼻子都不是好東西。”
閔寧自語一聲。
著雨:“……”
片刻,閔寧反應過來,解釋道:
“我不是在說你,我是在說別人,譬如我一路殺的那些道貌岸然之徒,又譬如景王女這類漠視凡塵的狂悖之途。”
著雨也不多做糾結,隻是道:
“這深處似是洞天秘境,不知通往何處,或許一念之間,就橫跨千裏。”
“若能除害,”
閔寧凝望深處,
“就不差這一兩千裏。”
………………
今日喜鵲閣大舉搜查重陽觀。
“你們要走西城門出去?”
將官掃了那行人幾眼,衣著素樸,兩人高的大驢車裹著層厚布,不知裏麵藏了些什麽。
方師傅低著頭,唯唯諾諾道:
“是,咱們走西城門入蜀,那裏錦商多,請得起我們的也多。”
守門的將官都沒聽半句,招一招手就讓身後幾個兵丁圍了過來,他則一把扯開驢車的厚布。
好幾大口箱子現於目前,還有數把刀劍、禪杖、長槍等等整整齊齊地捆在一塊,冒著入骨的寒氣,一看便知開了鋒。
“這些兵器…怎麽地回事?”將官回頭問道。
方師傅小心翼翼道:“咱們是戲班子,莫說是唱戲要用來耍兩把,就是一路上碰到個劫道的,也能用來護全自己。”
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將官眉頭微皺,似在思索該不該放行,方師傅使了個眼色,就見伶人中一個俏女子走出,柔柔地依過去。
香風撲鼻,將官的眼睛一下迷糊,接著見方師傅捧著一小袋銀子送過來道: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將官的手搭上腰肢,掂量了下錢袋子道:
“好說、好說。”
不消多時。
崎嶇的山道上多了條長長的隊伍,盤山而行,蜿蜿蜒蜒,方師傅佝僂著腰背走在最前頭,抬頭遠望。
他歎出一聲道:
“折騰這麽多天,總算是出來了。”
身後一眾伶人隨著話音落下,一氣長吐,像是齊齊擰開了閥。
大日高懸,晴空萬裏。
雲海浮過遠方天際,他們自蕭關一路輾轉,沿路躲過多少追兵,直至山同城本欲瞞天過海一舉出關,卻又因孤煙劍之事不得不駐足停留,期中的驚險可見一斑,如今眾人心裏懸著的大石落下,方才留意到山間的陣陣鳥鳴是多麽婉轉動聽。
隻見一位常扮生角的人上前來,出聲問道:
“師傅,接下來是去哪?”
“去劍門關,到了那便重歸晉土了,不過沿路並無凶險,左右不過三兩市鎮,我們多走野路,那喜鵲閣便是反應過來,想在這山勢找我們,也是大海撈針。”
終於出了危機四伏的山同城,多麵鬼久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在這小小縣城內,好幾次險些便滿盤傾覆,無論是喜鵲閣、還是黃景等人,都可以輸許多次,他們卻隻能輸一次。
聽過多麵鬼的回話,生角也心境鬆懈,回望了眼山同城:
“可惜…那些兄弟姐妹了。”
多麵鬼不曾回頭,目光平靜道:
“吃這碗飯的,就是要賣這份命。
人啊,總得為什麽而活。”
便是終於出城,也不算安然無恙,他們犧牲太多,隻是多麵鬼有鐵石般的心腸,雖有悸動,也隻是悸動而已。
生角低頭道:“師傅教訓得是。”
多麵鬼按了按腦袋,繼續道:“朝局動蕩,黨同伐異,國相如今也左右為難,國相雖姓完顏,卻有為國開疆之心,隻是其他完顏家人安於牧羊守土,有了這些邊關情報,國相上可啟稟陛下,下可安定完顏,至於孤煙劍完顏驚…據傳是國相之子,也不知真還是不真。”
生角道:“大抵是真的,當年國相東躲西藏逃避仇家之時,就將兒子拋於野外,還留了信物在身。”
“罷了罷了,不去多想了,相信他已走遠了。”
多麵鬼如此道,喜鵲閣大舉搜查重陽觀,他們趁此從西城門走錦門山道而出,而孤煙劍本就為三品武夫,而且曾為狼孩,帶著桀驁野性,出城後便抱著那女嬰孤身走了。
“一眾江湖義士被我們玩弄鼓掌之中,黃景、唐澤、雲籠刀、趙彥等人更是身死,這大虞江湖人為了這孤煙劍,可是搭上了不少。”
念及此處,多麵鬼又想到黃景身死元豐樓外,不禁嗤笑一聲:
“江湖?大浪淘盡,本不過一盤散沙。”
不知過了多久,
山道之上,
大風呼嘯。
氣浪洶湧而來,滾滾落葉泛起山道上,毛驢別過頭哼鼻嘶嘶鳴叫,一行人的步子不由放緩,多麵鬼蒼老的眼皮聳拉,忽又抬起,隻見遠方多了個不起眼的黑點。
飛揚的枯葉打著旋落在道上,哢地踩得粉碎,隻見一人忽然擠在錦門山道上,背劍攜刀,踏葉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