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有客來訪。
當時小道士剛從通玄觀中返回,見太清院門口有一頂官轎,並數個男仆,一時隻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我去,自己在臨安可不認得幾人,竟有人前來拜訪?竟還敢來這鬼宅?
進門後,小道士看正堂中端坐著一中年男子。但見他生得極是高大,相貌頗是威武,而威武中卻又帶著幾分儒雅之氣,竟是一個極難得的偉丈夫。
一見小道士,那人笑道“某,楊次山”,說著撚須微笑,隻等小道士“納頭便拜”。
小道士卻不知所以,隻是一拱手:“楊大人光臨寒舍,真真是蓬蓽生輝啊。”
楊次山愕然,然後失笑:“小神仙就是小神仙,果真對凡塵中的榮華富貴不屑一顧。如此高風亮節,某佩服!”
然後他提醒道:“某是楊後的兄長,忝居當朝大尉。你妻柔靜縣主是楊後的義女,你我自是一家人,你可稱某一聲‘舅丈人’。”
小道士恍然大悟,鄭重上前行禮,叫了聲“舅丈人”。
楊大尉受了一禮,笑道:“沒想到,某的甥女婿,竟是臨安城中無人不知的小神仙,這真是我楊家的大幸啊!”
小道士羞澀了:“在自家人麵前,姊妹婿不敢誑言,晚輩道行是有幾分,但卻絕不敢自稱神仙。”
楊大尉搖頭:“敢將這臨安城中大名鼎鼎的鬼宅當成了安樂窩,甥女婿自然是神仙中人。”
小道士回道:“明知是鬼宅,還敢進來,舅丈人果非常人。”
楊大尉笑道:“實不相瞞,再晚一會,甥女婿若還不回來,某就要打道回府,等明日再來。”
這話一說,兩人相視大笑。
小道士心中暗讚:這天上掉下來的舅丈人不止相貌魁梧,更是膽色過人,還直率可愛。
前兩日聽小四哥說,楊後出身低微,甚至不知自己姓氏,隻說是會稽人,被宮裏人稱之為“則劇孩兒”。後進封婕妤後,看宮中武德郎楊次山英偉過人,能文能武,就認其為兄,於是自稱姓楊,取名桂枝。
現在看來,楊後的眼光果真了得!
分賓主坐下後,小道士煮了香茶,敬上。
品了一杯茶,楊大尉說道:“楊後誇你,說豐神玉姿,真神仙中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再聽聞某那甥女,號稱‘皇族第一美人’,連楊後初見時,也隻以為是天上仙女下凡。如此說來,甥女婿和某甥女可真真是,天造的一對,地設的一雙。”
小道士答道:“舅丈人謬讚了。”
然後他取出鬼珠,凝神喚了下,柔兒便飄了出來。
小道士說:“柔兒,這是楊後的哥哥,你當敬茶。”
柔兒便屈身一禮,叫了聲“舅爺”。
楊大尉自然看不見,也聽不到。不過他卻能看到,一杯茶從桌上憑空飄起,穩當當地端到麵前。茶杯三點,以示敬意。
楊大尉手便有些發顫,卻還是接過茶,一口喝下,哈哈笑道:“能得‘皇族第一美人’敬茶,某之大幸。”
柔兒見他竟不怕,心中歡喜,便坐在了小道士的懷中,聽小道士和楊大尉說話。
就聽楊大尉說道:“官家已發了禦筆,赦了甥女婿‘誤闖慶國公墓’的大罪。楊後還特地吩咐,要某關注下此事。某前日去了有司,監督了一下。最遲不過兩三日,各州縣的海捕文書便會陸續撤下,以後甥女婿再無此後顧之憂。”
小道士大喜:“姊妹婿正頭疼,這事該如何處理?卻沒成想,舅丈人幫了大忙。
說著他起身,再一禮,以表謝意。
說完了這事,楊大尉壓低聲音問:“這宅子是臨安府最有名的鬼宅,其中真有鬼嗎?”
小道士答道:“自然有鬼,且這鬼的確大是詭異。”
“那這鬼,被甥女婿滅了沒?”
“那倒不曾。這鬼其實是一個心地和善的妙齡女子,姿容絕色,還彈得一手好琴。我和柔兒都認了她為姐,便一同住在這太清院中。”
“哦,”楊大尉於是笑道:“想不到當道士竟還有這等好處,能得美豔女鬼相伴。”
小道士一愣,然後笑道:“也是!”
柔兒便不高興了,倒了點茶在桌上,用手寫出了兩個秀麗的大字:“壞人!”
楊大尉和小道士一見大笑。
楊大尉就說道:“某平日甚喜聽琴,既然甥女婿說,你那姐姐彈得一手好琴,不知某有沒那耳福。”
小道士笑道:“後花園請。”
後花園,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
楊大尉知小道士不關心朝政,便撿了些朝堂裏的趣事,說給小道士聽。
閑聊間天已黑,小道士便喚出吳姐姐,一問之下,吳姐姐欣然應允。
於是石亭上,楊大尉撚須微閉目,看琴案上,那古琴無人自動,彈出一曲妙絕人寰的仙曲。待聽到入興時,他輕擊掌叫一聲“好”。旁邊便有香茶一杯,憑空飛到他麵前。他隨手取過,再叫一聲“好”。
那模樣,好不陶醉!
小道士心中暗歎:明知是女鬼彈琴,還能聽得如此入迷。這個舅丈人,真好膽色,真好雅趣!
一曲終了,再一曲彈畢,楊大尉回味了一下,忽說道:“不對!前後兩曲雖然技藝同是高超,但曲風大是不同。這絕非一人所為,定是二人所奏。”
小道士鼓掌讚道:“舅丈人果然懂琴。不錯,此地正有兩位才女。”
楊大尉便壓低了聲音問:“另一位也是姿容絕色,也彈得一手好琴?”
小道士一愣,點了點頭:“嗯,也是。”
楊大尉一拍他的肩:“請問,你究竟有幾個美女鬼?”
這個?小道士羞澀了:“就兩個,全在這,還都是姐姐。”
楊大尉笑道:“人不風流枉少年,某信你才見了鬼。這事,某要不要跟楊後說說?”
小道士大急:“真是姐姐。不然,柔兒豈會饒我?”
楊大尉大笑:“開你玩笑的。某豈會這麽做?”
然後再拍了下小道士的肩,壓低了聲音說:“可是甥女婿啊,有句話怎麽說來著,‘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男人嘛,有時得‘寧殺錯,莫放過’。”
小道士,……
這麽一番笑鬧後,兩人大是親近。
楊大尉就說:“有一事事關重大,某本想過段時間再談。但今見與你極是投緣,便現在說了。”
他四下掃了眼,問:“她們走了沒?”
小道士見他神情鄭重,於是也正色說道:“柔兒她們都去前廳了,舅丈人但說無妨。”
“好!你可知,上次奏了一本,要置李國公一脈於死地的人是誰?”
“不知,是誰?”
“是台諫官施康年。”
“這是何人?與李國公府有何仇怨?”
“不,此人與李國公從無瓜葛。他之所以下此狠手,是因為得人授意。”
“是何人指使?”
楊大尉一字一頓說道:“當朝少傅,豫國公韓侂胄!”
“朝野皆知,施康年是韓侂胄的黨羽。而當初禦前奏對時,故意激起官家的怒火,建議殺一儆百的人,也正是,韓侂胄。此事,必是他主持無疑!”
“並且,慶國公遺骸被辱之事,雖由地方官府上報,但真正的幕後推手,卻是他!”
“是他,立下高額懸賞,並嚴令川蜀一地,務必嚴查此案,緝拿你二人!”
“是他,令朝廷控鶴司,晝夜西去,擒殺你二人!”
“是他,擅調邊軍,沿路設伏,圍殺你二人!”
“是他,調動成都府路數千官兵,兵圍青城,欲逼死你二人!”
“所有一切,一切風雲,都由他始。要你等死的人,正是,此人!”
當朝少傅,豫國公韓侂胄!
任小道士再是淡定,聽到這名字,也依舊不由地失聲驚呼:“不可能!”
韓侂胄!
哪怕小道士再不關心時事,來臨安兩月餘,自然也知道此人。
這是一個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論對朝政的影響,此人,還遠在當今聖天子之上!
這樣的一個人,一個高高踞在雲端,覆手間風起、念動間雲動的人,怎麽會對自己這麽一個,從九陰山上下來的小道士,如此感興趣?
任小道士道心再是堅固,這會兒也心神失守,他喃喃自語:“為什麽,他堂堂豫國公,竟對我這麽一個小道士,這般感興趣?”
楊大尉說道:“是啊,某也極是不解。沒進臨安前,你遠沒有如今的聲望,對時局根本產生沒了絲毫影響。為何他堂堂豫國公,竟對你這麽一個小道士,這般感興趣?幾是在竭盡全力,要置你於死地!”
楊大尉目光如炬:“甥女婿,這世上,若沒有大仇大恨,誰會出此大力?此中原由,你必得弄清楚。”
小道士閉上眼,深呼吸了幾口氣,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
見他不過幾個呼吸間,便神色如常,渾似什麽都未曾發生過,楊大尉眼中流露出了幾許欽佩。
小道士起身,踱到碧玉泉邊,看著那清澈的溪水,沉聲說道:“有件事,我從未向官府中人說過。因為此事實在太過於重大、太過於匪夷所思、太過於駭然聽聞!”
“若說我一個小道士,能因為什麽而得罪了如此權臣,那唯一的可能就是,達州城三牛村中,我破了四星聚月大陣。”
當下,小道士將三牛村發生的事一一道出。
尤其是,李裏正臨死前說的那番話:
“龍,潛於淵時,無人知曉!龍,騰於空時,天下大驚!”
“我們雖然隱於暗處,但揮手間,就能攪動風雲;動念間,就能定奪蒼生生死。我們隻是在靜待時機,然後,龍嘯九天!到時,整個天下,不止是大宋,包括金國,包括西域,都將因我們,而徹底改變!”
“我們,是一群現在默默無聞,但將來,必定改變天下,創造曆史的英雄!”
“相信我,我們龍騰九宵的這一刻,即將來臨。最多三年,不過區區三年。到時,這世上的蒼生,都隻能跪在地上,傾聽我們的聲音!”
當聽到這番話時,楊大尉“霍地”站起,他滿臉通紅,渾身顫動,激動地在後花園中走來走去。
他一擊掌,喝道:“這就是了!這就是了!一個神秘的組織覬覦神器,意圖造就一個天下無敵的陽鬼,以完成他們的陰謀,結果卻被你無意中所破,自然要一心置你於死地。”
“原來如此,原來竟是如此!”
他站定,眼望東方某處,陰冷冷地說道:“韓侂胄,你竟敢覬覦神器,真真是,該死!”
當時小道士剛從通玄觀中返回,見太清院門口有一頂官轎,並數個男仆,一時隻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我去,自己在臨安可不認得幾人,竟有人前來拜訪?竟還敢來這鬼宅?
進門後,小道士看正堂中端坐著一中年男子。但見他生得極是高大,相貌頗是威武,而威武中卻又帶著幾分儒雅之氣,竟是一個極難得的偉丈夫。
一見小道士,那人笑道“某,楊次山”,說著撚須微笑,隻等小道士“納頭便拜”。
小道士卻不知所以,隻是一拱手:“楊大人光臨寒舍,真真是蓬蓽生輝啊。”
楊次山愕然,然後失笑:“小神仙就是小神仙,果真對凡塵中的榮華富貴不屑一顧。如此高風亮節,某佩服!”
然後他提醒道:“某是楊後的兄長,忝居當朝大尉。你妻柔靜縣主是楊後的義女,你我自是一家人,你可稱某一聲‘舅丈人’。”
小道士恍然大悟,鄭重上前行禮,叫了聲“舅丈人”。
楊大尉受了一禮,笑道:“沒想到,某的甥女婿,竟是臨安城中無人不知的小神仙,這真是我楊家的大幸啊!”
小道士羞澀了:“在自家人麵前,姊妹婿不敢誑言,晚輩道行是有幾分,但卻絕不敢自稱神仙。”
楊大尉搖頭:“敢將這臨安城中大名鼎鼎的鬼宅當成了安樂窩,甥女婿自然是神仙中人。”
小道士回道:“明知是鬼宅,還敢進來,舅丈人果非常人。”
楊大尉笑道:“實不相瞞,再晚一會,甥女婿若還不回來,某就要打道回府,等明日再來。”
這話一說,兩人相視大笑。
小道士心中暗讚:這天上掉下來的舅丈人不止相貌魁梧,更是膽色過人,還直率可愛。
前兩日聽小四哥說,楊後出身低微,甚至不知自己姓氏,隻說是會稽人,被宮裏人稱之為“則劇孩兒”。後進封婕妤後,看宮中武德郎楊次山英偉過人,能文能武,就認其為兄,於是自稱姓楊,取名桂枝。
現在看來,楊後的眼光果真了得!
分賓主坐下後,小道士煮了香茶,敬上。
品了一杯茶,楊大尉說道:“楊後誇你,說豐神玉姿,真神仙中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再聽聞某那甥女,號稱‘皇族第一美人’,連楊後初見時,也隻以為是天上仙女下凡。如此說來,甥女婿和某甥女可真真是,天造的一對,地設的一雙。”
小道士答道:“舅丈人謬讚了。”
然後他取出鬼珠,凝神喚了下,柔兒便飄了出來。
小道士說:“柔兒,這是楊後的哥哥,你當敬茶。”
柔兒便屈身一禮,叫了聲“舅爺”。
楊大尉自然看不見,也聽不到。不過他卻能看到,一杯茶從桌上憑空飄起,穩當當地端到麵前。茶杯三點,以示敬意。
楊大尉手便有些發顫,卻還是接過茶,一口喝下,哈哈笑道:“能得‘皇族第一美人’敬茶,某之大幸。”
柔兒見他竟不怕,心中歡喜,便坐在了小道士的懷中,聽小道士和楊大尉說話。
就聽楊大尉說道:“官家已發了禦筆,赦了甥女婿‘誤闖慶國公墓’的大罪。楊後還特地吩咐,要某關注下此事。某前日去了有司,監督了一下。最遲不過兩三日,各州縣的海捕文書便會陸續撤下,以後甥女婿再無此後顧之憂。”
小道士大喜:“姊妹婿正頭疼,這事該如何處理?卻沒成想,舅丈人幫了大忙。
說著他起身,再一禮,以表謝意。
說完了這事,楊大尉壓低聲音問:“這宅子是臨安府最有名的鬼宅,其中真有鬼嗎?”
小道士答道:“自然有鬼,且這鬼的確大是詭異。”
“那這鬼,被甥女婿滅了沒?”
“那倒不曾。這鬼其實是一個心地和善的妙齡女子,姿容絕色,還彈得一手好琴。我和柔兒都認了她為姐,便一同住在這太清院中。”
“哦,”楊大尉於是笑道:“想不到當道士竟還有這等好處,能得美豔女鬼相伴。”
小道士一愣,然後笑道:“也是!”
柔兒便不高興了,倒了點茶在桌上,用手寫出了兩個秀麗的大字:“壞人!”
楊大尉和小道士一見大笑。
楊大尉就說道:“某平日甚喜聽琴,既然甥女婿說,你那姐姐彈得一手好琴,不知某有沒那耳福。”
小道士笑道:“後花園請。”
後花園,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
楊大尉知小道士不關心朝政,便撿了些朝堂裏的趣事,說給小道士聽。
閑聊間天已黑,小道士便喚出吳姐姐,一問之下,吳姐姐欣然應允。
於是石亭上,楊大尉撚須微閉目,看琴案上,那古琴無人自動,彈出一曲妙絕人寰的仙曲。待聽到入興時,他輕擊掌叫一聲“好”。旁邊便有香茶一杯,憑空飛到他麵前。他隨手取過,再叫一聲“好”。
那模樣,好不陶醉!
小道士心中暗歎:明知是女鬼彈琴,還能聽得如此入迷。這個舅丈人,真好膽色,真好雅趣!
一曲終了,再一曲彈畢,楊大尉回味了一下,忽說道:“不對!前後兩曲雖然技藝同是高超,但曲風大是不同。這絕非一人所為,定是二人所奏。”
小道士鼓掌讚道:“舅丈人果然懂琴。不錯,此地正有兩位才女。”
楊大尉便壓低了聲音問:“另一位也是姿容絕色,也彈得一手好琴?”
小道士一愣,點了點頭:“嗯,也是。”
楊大尉一拍他的肩:“請問,你究竟有幾個美女鬼?”
這個?小道士羞澀了:“就兩個,全在這,還都是姐姐。”
楊大尉笑道:“人不風流枉少年,某信你才見了鬼。這事,某要不要跟楊後說說?”
小道士大急:“真是姐姐。不然,柔兒豈會饒我?”
楊大尉大笑:“開你玩笑的。某豈會這麽做?”
然後再拍了下小道士的肩,壓低了聲音說:“可是甥女婿啊,有句話怎麽說來著,‘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男人嘛,有時得‘寧殺錯,莫放過’。”
小道士,……
這麽一番笑鬧後,兩人大是親近。
楊大尉就說:“有一事事關重大,某本想過段時間再談。但今見與你極是投緣,便現在說了。”
他四下掃了眼,問:“她們走了沒?”
小道士見他神情鄭重,於是也正色說道:“柔兒她們都去前廳了,舅丈人但說無妨。”
“好!你可知,上次奏了一本,要置李國公一脈於死地的人是誰?”
“不知,是誰?”
“是台諫官施康年。”
“這是何人?與李國公府有何仇怨?”
“不,此人與李國公從無瓜葛。他之所以下此狠手,是因為得人授意。”
“是何人指使?”
楊大尉一字一頓說道:“當朝少傅,豫國公韓侂胄!”
“朝野皆知,施康年是韓侂胄的黨羽。而當初禦前奏對時,故意激起官家的怒火,建議殺一儆百的人,也正是,韓侂胄。此事,必是他主持無疑!”
“並且,慶國公遺骸被辱之事,雖由地方官府上報,但真正的幕後推手,卻是他!”
“是他,立下高額懸賞,並嚴令川蜀一地,務必嚴查此案,緝拿你二人!”
“是他,令朝廷控鶴司,晝夜西去,擒殺你二人!”
“是他,擅調邊軍,沿路設伏,圍殺你二人!”
“是他,調動成都府路數千官兵,兵圍青城,欲逼死你二人!”
“所有一切,一切風雲,都由他始。要你等死的人,正是,此人!”
當朝少傅,豫國公韓侂胄!
任小道士再是淡定,聽到這名字,也依舊不由地失聲驚呼:“不可能!”
韓侂胄!
哪怕小道士再不關心時事,來臨安兩月餘,自然也知道此人。
這是一個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論對朝政的影響,此人,還遠在當今聖天子之上!
這樣的一個人,一個高高踞在雲端,覆手間風起、念動間雲動的人,怎麽會對自己這麽一個,從九陰山上下來的小道士,如此感興趣?
任小道士道心再是堅固,這會兒也心神失守,他喃喃自語:“為什麽,他堂堂豫國公,竟對我這麽一個小道士,這般感興趣?”
楊大尉說道:“是啊,某也極是不解。沒進臨安前,你遠沒有如今的聲望,對時局根本產生沒了絲毫影響。為何他堂堂豫國公,竟對你這麽一個小道士,這般感興趣?幾是在竭盡全力,要置你於死地!”
楊大尉目光如炬:“甥女婿,這世上,若沒有大仇大恨,誰會出此大力?此中原由,你必得弄清楚。”
小道士閉上眼,深呼吸了幾口氣,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
見他不過幾個呼吸間,便神色如常,渾似什麽都未曾發生過,楊大尉眼中流露出了幾許欽佩。
小道士起身,踱到碧玉泉邊,看著那清澈的溪水,沉聲說道:“有件事,我從未向官府中人說過。因為此事實在太過於重大、太過於匪夷所思、太過於駭然聽聞!”
“若說我一個小道士,能因為什麽而得罪了如此權臣,那唯一的可能就是,達州城三牛村中,我破了四星聚月大陣。”
當下,小道士將三牛村發生的事一一道出。
尤其是,李裏正臨死前說的那番話:
“龍,潛於淵時,無人知曉!龍,騰於空時,天下大驚!”
“我們雖然隱於暗處,但揮手間,就能攪動風雲;動念間,就能定奪蒼生生死。我們隻是在靜待時機,然後,龍嘯九天!到時,整個天下,不止是大宋,包括金國,包括西域,都將因我們,而徹底改變!”
“我們,是一群現在默默無聞,但將來,必定改變天下,創造曆史的英雄!”
“相信我,我們龍騰九宵的這一刻,即將來臨。最多三年,不過區區三年。到時,這世上的蒼生,都隻能跪在地上,傾聽我們的聲音!”
當聽到這番話時,楊大尉“霍地”站起,他滿臉通紅,渾身顫動,激動地在後花園中走來走去。
他一擊掌,喝道:“這就是了!這就是了!一個神秘的組織覬覦神器,意圖造就一個天下無敵的陽鬼,以完成他們的陰謀,結果卻被你無意中所破,自然要一心置你於死地。”
“原來如此,原來竟是如此!”
他站定,眼望東方某處,陰冷冷地說道:“韓侂胄,你竟敢覬覦神器,真真是,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