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好苗子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作者:木屋城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日磾(midi)
武帝一朝,不乏起於微末、發於華枝之人。
有騎奴出身,官拜大將軍者,姓衛、名青,有小吏起步,高居三公者,姓張、名湯。
而以匈奴人的身份,在大漢朝堂位極人臣者,也有。
那人姓金,名日磾!
部落戰敗被俘,入宮養馬,謹小慎微數十載,從一介馬夫,到武帝四大托孤重臣之一!
金日磾的一生,起伏之大、跨越之廣,令人咋舌。
當然。
以上都是原定軌跡。
今時今日,有了某位先知先覺者的橫插一手,對方的人生,想必會更加精彩……
休屠王城外。
河西之戰終是到了落幕的一日,在漢軍的監管下,無論哪個部族、誰的部眾,男女老少盡皆往東而去。
金日磾的擔憂是多餘的,以後這些人都會是大漢子民,塞外藩籬,豈會再有屠戮之舉。
不錯。
對外征伐時,鐵蹄踐踏的是大漢,對內安撫時,行仁義王道的也是大漢,此一時彼一時,不衝突。
匈奴人很多,隊伍很長。
但漢軍將士們都很有耐心……
戰事停歇,即將以大勝之姿東歸長安,不僅將士們放下心神,劉據同樣有了閑情逸致。
河畔高處。
龍旗下。
看著眼前綿延向東的隊列,大漢太子終於不再著眼於戰爭,反而回到當初的心境,望向了腳下青草、穀中河流。
“河西廊道南北皆是惡地,中間一片卻是好地方,我大漢向來缺少良駒,日後定要在河西設立幾個馬場。”
“那是自然。”
站於側方的莊青翟點頭道,“當初大將軍攻下河南地,朝廷便在陰山下建了軍馬場。”
說完此事。
太子少傅偏頭斜了斜在後為太子牽馬的少年,身為少傅,他還是得囉嗦一句。
“殿下,此子看似溫順,實則極善隱忍,絕非益類,還是小心為好…”
他暗指的,正是金日磾。
先前莊青翟看的清楚,身為休屠部的大王子,竟然舉著自家祭天禮器,跪地乞降。
態度卑微到了極致!
《周禮》有言: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
金日磾所作所為,就好比大漢儲君手舉祭天玉璧,向著敵酋跪……呃,大不敬,打住。
可正因為連想一想都充滿屈辱、可恥。
他一個少年人,卻以最平靜的方式,做出最讓人無法忍受的行為,反而可疑!
“殿下,將其放在身邊,恐有禍患……”
莊青翟不知道太子為何中意這個匈奴小子,又是賜姓,又是招為仆從,但該建言的,他得說。
聞聽此言。
劉據還未表態,護衛左右的蘇武已經掃向那牽馬少年,按刀的手動了動。
金日磾雖然聽不懂莊青翟說了什麽,但能感受到態度,麵色頓時發白,眼神不安。
“少傅考慮的是,不過也無需太過緊張。”好在此時劉據為他解了圍。
隻見太子背對著眾人,依舊目視原野,淡淡笑道:“昔年專諸為刺吳王僚,拜太和公,苦學炙魚之術,我大漢也有淮陰侯忍胯下之辱。”
“能行不尋常之事,忍常人所不能忍,少傅說他絕非益類,孤讚同…”
“他絕非尋常之輩!”
隻有劉據自己才知道,這些都是場麵話。
實際上,當休屠王子、祭天金人兩個關鍵信息湊一塊時,劉據就想起了‘金日磾’這位托孤大臣。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能混到與霍光並列,是尋常人?
這等好苗子,能聽渾邪王那反骨崽的,給一刀謔謔嘍?
開玩笑!
金日磾的‘金’姓,本應是皇帝老爹給賜下。
可一聽到那名、那身世,劉據便按耐不住,失笑之餘順嘴就給越俎代庖了。
賜姓的同時,他也不是沒點小心思。
倘若書中代言,那便是一句話:“世名忠孝,七世內侍,這第一世,他劉據受了!”
隻是心中的小算盤,便不足為外人道也……
思索間。
劉據已經轉過身來,望向那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匈奴少年,“無需緊張,孤……算了,說了你也聽不懂。”
“跟上吧。”
劉據搖了搖頭,握著馬鞭,徑自朝山坡下行去。
一直都在小心察言觀色的金日磾趕忙牽住韁繩,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
他前腳動,後腳蘇武便帶領衛隊,按刀緊隨。
旗幟下。
一時間隻餘太子少傅一人眼神閃爍。
莊青翟倒沒有再糾結應不應該輕信一個匈奴人,當太子說出淮陰侯這三個字時,他便果斷閉了嘴。
“淮陰侯,也就殿下敢提了…”
喃喃間,莊青翟揪著胡須,又道:“專諸替公子光刺殺吳王僚,公子光要幹嘛來著……”
“嘶!”
顎下胡須猛地被拔掉幾根,也不知是嚇的,還是疼的,太子少傅急忙噤聲,再不敢聯想。
自言自語也不敢了,唯獨心裏仍嘀咕:‘殿下這是要用那匈奴小子當刀?’
‘心性確實合適,就是忠誠方麵……’
很顯然。
太子少傅是個稱職的,太子想到的,他想了,太子沒想到的,他也自行發散了。
至於其中哪些是太子腦中閃現的想法……先前已經提過,不足為外人道也!
且說。
劉據往山坡下走去,是看到了有人向自己馳來,他行到一半,就聽見李廣的大嗓門。
“殿下,渾邪部的部眾已經打散!”
行到近前。
兩人下馬後,霍去病也抱拳道:“殿下,渾邪王和一眾休屠部首領,都已經送去長安。”
“好!”劉據重重頷首。
確保切割了兵權,他此次出使河西的任務才算完成。
這時。
李廣沒來由的哈哈大笑兩聲,拍起了生硬的馬屁:“殿下妙計安胡虜,老臣佩服!佩服啊!”
“渾邪、休屠兩部已降,河西匈奴群龍無首,正好能一網打盡,全部遷去北方戍邊!”
“殿下,您看這西去驅趕一事……”
一聽這話,再看其表情,劉據豈能不明白。
戰事,他本不應插嘴,皇帝老爹是這麽囑咐的,劉據也是這麽向外展現的。
可李廣偏就問了!
為何?
李老頭想借著太子與驃騎將軍的關係,把西去橫掃殘餘匈奴的活計給攬了唄!
“咳。”
劉據先是假咳一聲,沒應聲,視線投向霍去病,結果表兄果然四十五度望天,不屑一顧。
“咳,既然這樣…”
那劉據就賣個麵子,做個順水人情,“郎中令自去,最後一哆嗦,萬不能再出岔子!”
李廣得了話,立馬大喜保證:“殿下放心,老臣親自帶隊,萬無一失!”
……
武帝一朝,不乏起於微末、發於華枝之人。
有騎奴出身,官拜大將軍者,姓衛、名青,有小吏起步,高居三公者,姓張、名湯。
而以匈奴人的身份,在大漢朝堂位極人臣者,也有。
那人姓金,名日磾!
部落戰敗被俘,入宮養馬,謹小慎微數十載,從一介馬夫,到武帝四大托孤重臣之一!
金日磾的一生,起伏之大、跨越之廣,令人咋舌。
當然。
以上都是原定軌跡。
今時今日,有了某位先知先覺者的橫插一手,對方的人生,想必會更加精彩……
休屠王城外。
河西之戰終是到了落幕的一日,在漢軍的監管下,無論哪個部族、誰的部眾,男女老少盡皆往東而去。
金日磾的擔憂是多餘的,以後這些人都會是大漢子民,塞外藩籬,豈會再有屠戮之舉。
不錯。
對外征伐時,鐵蹄踐踏的是大漢,對內安撫時,行仁義王道的也是大漢,此一時彼一時,不衝突。
匈奴人很多,隊伍很長。
但漢軍將士們都很有耐心……
戰事停歇,即將以大勝之姿東歸長安,不僅將士們放下心神,劉據同樣有了閑情逸致。
河畔高處。
龍旗下。
看著眼前綿延向東的隊列,大漢太子終於不再著眼於戰爭,反而回到當初的心境,望向了腳下青草、穀中河流。
“河西廊道南北皆是惡地,中間一片卻是好地方,我大漢向來缺少良駒,日後定要在河西設立幾個馬場。”
“那是自然。”
站於側方的莊青翟點頭道,“當初大將軍攻下河南地,朝廷便在陰山下建了軍馬場。”
說完此事。
太子少傅偏頭斜了斜在後為太子牽馬的少年,身為少傅,他還是得囉嗦一句。
“殿下,此子看似溫順,實則極善隱忍,絕非益類,還是小心為好…”
他暗指的,正是金日磾。
先前莊青翟看的清楚,身為休屠部的大王子,竟然舉著自家祭天禮器,跪地乞降。
態度卑微到了極致!
《周禮》有言: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
金日磾所作所為,就好比大漢儲君手舉祭天玉璧,向著敵酋跪……呃,大不敬,打住。
可正因為連想一想都充滿屈辱、可恥。
他一個少年人,卻以最平靜的方式,做出最讓人無法忍受的行為,反而可疑!
“殿下,將其放在身邊,恐有禍患……”
莊青翟不知道太子為何中意這個匈奴小子,又是賜姓,又是招為仆從,但該建言的,他得說。
聞聽此言。
劉據還未表態,護衛左右的蘇武已經掃向那牽馬少年,按刀的手動了動。
金日磾雖然聽不懂莊青翟說了什麽,但能感受到態度,麵色頓時發白,眼神不安。
“少傅考慮的是,不過也無需太過緊張。”好在此時劉據為他解了圍。
隻見太子背對著眾人,依舊目視原野,淡淡笑道:“昔年專諸為刺吳王僚,拜太和公,苦學炙魚之術,我大漢也有淮陰侯忍胯下之辱。”
“能行不尋常之事,忍常人所不能忍,少傅說他絕非益類,孤讚同…”
“他絕非尋常之輩!”
隻有劉據自己才知道,這些都是場麵話。
實際上,當休屠王子、祭天金人兩個關鍵信息湊一塊時,劉據就想起了‘金日磾’這位托孤大臣。
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能混到與霍光並列,是尋常人?
這等好苗子,能聽渾邪王那反骨崽的,給一刀謔謔嘍?
開玩笑!
金日磾的‘金’姓,本應是皇帝老爹給賜下。
可一聽到那名、那身世,劉據便按耐不住,失笑之餘順嘴就給越俎代庖了。
賜姓的同時,他也不是沒點小心思。
倘若書中代言,那便是一句話:“世名忠孝,七世內侍,這第一世,他劉據受了!”
隻是心中的小算盤,便不足為外人道也……
思索間。
劉據已經轉過身來,望向那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匈奴少年,“無需緊張,孤……算了,說了你也聽不懂。”
“跟上吧。”
劉據搖了搖頭,握著馬鞭,徑自朝山坡下行去。
一直都在小心察言觀色的金日磾趕忙牽住韁繩,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
他前腳動,後腳蘇武便帶領衛隊,按刀緊隨。
旗幟下。
一時間隻餘太子少傅一人眼神閃爍。
莊青翟倒沒有再糾結應不應該輕信一個匈奴人,當太子說出淮陰侯這三個字時,他便果斷閉了嘴。
“淮陰侯,也就殿下敢提了…”
喃喃間,莊青翟揪著胡須,又道:“專諸替公子光刺殺吳王僚,公子光要幹嘛來著……”
“嘶!”
顎下胡須猛地被拔掉幾根,也不知是嚇的,還是疼的,太子少傅急忙噤聲,再不敢聯想。
自言自語也不敢了,唯獨心裏仍嘀咕:‘殿下這是要用那匈奴小子當刀?’
‘心性確實合適,就是忠誠方麵……’
很顯然。
太子少傅是個稱職的,太子想到的,他想了,太子沒想到的,他也自行發散了。
至於其中哪些是太子腦中閃現的想法……先前已經提過,不足為外人道也!
且說。
劉據往山坡下走去,是看到了有人向自己馳來,他行到一半,就聽見李廣的大嗓門。
“殿下,渾邪部的部眾已經打散!”
行到近前。
兩人下馬後,霍去病也抱拳道:“殿下,渾邪王和一眾休屠部首領,都已經送去長安。”
“好!”劉據重重頷首。
確保切割了兵權,他此次出使河西的任務才算完成。
這時。
李廣沒來由的哈哈大笑兩聲,拍起了生硬的馬屁:“殿下妙計安胡虜,老臣佩服!佩服啊!”
“渾邪、休屠兩部已降,河西匈奴群龍無首,正好能一網打盡,全部遷去北方戍邊!”
“殿下,您看這西去驅趕一事……”
一聽這話,再看其表情,劉據豈能不明白。
戰事,他本不應插嘴,皇帝老爹是這麽囑咐的,劉據也是這麽向外展現的。
可李廣偏就問了!
為何?
李老頭想借著太子與驃騎將軍的關係,把西去橫掃殘餘匈奴的活計給攬了唄!
“咳。”
劉據先是假咳一聲,沒應聲,視線投向霍去病,結果表兄果然四十五度望天,不屑一顧。
“咳,既然這樣…”
那劉據就賣個麵子,做個順水人情,“郎中令自去,最後一哆嗦,萬不能再出岔子!”
李廣得了話,立馬大喜保證:“殿下放心,老臣親自帶隊,萬無一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