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部隊換裝計劃
亮劍:為什麽你的繳獲這麽多 作者:待客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部署各部隊陸續完成新兵補充以及休整訓練時,張雲同時也在思考著部隊的換裝事宜,以便進一步增強麾下部隊的火力強度和作戰能力。
目前,獨立支隊各部隊的單兵裝備主要以沿襲過來的德式裝備為主,一線部隊普遍裝備的都是德式7.92口徑的槍支,包括中正式步槍、98k步槍、捷克式輕機槍,以及馬克沁重機槍等等,實現了子彈通用並簡化了後勤。
另外,各部隊還各自裝備了一部分精準細度較高的日式九二式重機槍以及威力巨大的德什卡機槍,以便實現山區遠距離精準壓製射擊以及防空作戰需要。
從目前來講,這套裝備在單兵火力強度是不遜於鬼子的,甚至還有所超出。加上部隊密集裝備的60毫米迫擊炮和82毫米迫擊炮,各部隊在單兵火力上實際上已經對鬼子形成了不小的優勢。
更何況,獨立支隊作戰其實是以炮兵為主,火炮才是殲敵的主力。
截止目前,獨立支隊已經形成了以60毫米迫擊炮控製3300-800米、步兵炮/82毫米迫擊炮負責500-2500米,山炮/120毫米迫擊炮負責1公裏-4公裏、105毫米榴彈炮負責3公裏-11公裏區域的多重炮擊協同作戰,在與鬼子進行正麵陣地作戰時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具有永備工事建設防空炮位的山區。
不過,這樣的火力配置雖然在山區和近山平原上夠用,往昔的多次破襲作戰和攻防陣地戰讓鬼子們難以招架、痛不欲生,但這套配置上也有明顯的瑕疵-——部隊過於依賴後勤補給。
實際上,過去作戰中,獨立支隊的火力核心明顯是120毫米迫擊炮,以密集炮擊形成對鬼子的重大殺傷。但該炮的缺點同樣明顯,其精準度較差,費效比並不高,在完成特定目標任務時,需要大量的炮彈,因而需要依靠完善的後勤補給。一旦後勤補給中斷,部隊的戰鬥力便立即大打折扣。
這個問題,在遊擊隊或者平原八路軍以破襲據點等遊擊戰術為主要作戰方式時,尚且不太凸顯,但是如果進行大規模運動作戰,則會充分暴露出來。
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戰場的道路環境以及八路軍未掌握製空權的限製因素,使得正太部隊的後勤保障能力並不完善。一旦脫離山區環境,失去群山的掩護,後勤補給的能力在敵機幹擾下就會迅速降低,炮兵的發揮也會大打折扣。
可以說,如今部隊的這套武器配置,在沒有製空權的背景下,反而成為了限製了部隊衝出山區的阻礙,使得部隊隻能在山區十幾公裏或者幾十公裏內活動。
這自然已經是有些不適合現在的形勢了!
張雲預判到,隨著第3次攻防戰的落幕,正太軍分區部隊以後的戰爭環境會發生很大變化。雖然鬼子的部隊仍然將是中國土地上最強大的力量,但是隨著鬼子定下爭奪西方國家殖民地的決策,轉而籌劃太平洋戰爭,其很難再增加對中國戰場的投入。
這種情況下,岡村寧次很難再聚集大規模部隊進攻山區,而是以道路阻絕和政治挑撥為主。
而獨立支隊則相反,既然已經站穩了山區,自然要向平原侵襲,且侵襲的距離越遠越好。
這樣一來,目前正太軍分區的武器配置就不太適應新形勢新挑戰,有必要調整一番,增強步兵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提升戰士們在有限負重下的攻擊力。
………………
關於部隊後續的換裝,張雲其實之前一直在思考哪些裝備更適合目前的部隊。為此,他仔細回想參照太平洋戰場、後期解放戰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雙方部隊的配置,也很虛心的跟一線戰士和連排長們溝通請教過。
綜合起來,大家的想法還是比較一致的。
首先是單兵火力要猛,還要相對精準!
其次,要有輕便的單兵攻堅武器,以便部隊攻克火力點及碉堡、炮樓等。畢竟60迫及82迫攻堅效果確實一般,而108毫米火箭彈太沉了,專門用來打個獨立的火力點有些浪費部隊負重。
如果是再過10年,沒說的,張雲直接打算上ak47以及rpg火箭筒。
這兩款武器作為後世的遊擊戰神器,不僅威力巨大,方便攜帶且保養十分方便,簡直是最適合目前八路軍的武器。
不過,作為後世偽軍迷的張雲可是知道,別看後世ak47及rpg火箭筒全球各地到處都是,但實際上這兩者的製作工藝及研發難度都不簡單。
比如ak47,雖然號稱各國小作坊都能做,但實際上小作坊大部分都是舊槍拚裝新槍,或者幹脆就是粗製濫造,極易卡殼。
嚴格來說,ak47的武器製造工藝是極為複雜的,不說其對鋼材的要求較高,還需要嚴格的鍛造淬火等工藝,就是其幾個核心零部件,都是一大技術難關。比如其核心零部件的槍管節套,直到21世界,美國民間一大堆生產ak係列的中小槍械公司依然對著這個槍管節套無可奈何,哪怕他們已經擁有了數控機床。
就是這個玩意,在ak47裏麵的一個切削出來的零部件,注意,是整體切削的
rpg火箭彈的初期型號在原理和設計上都不算多難,其實就是小號的喀秋莎火箭筒,但是最難的是速燃雙基發射藥和發射藥成形技術,以及持續困擾雲煙兵工廠的端麵燃燒控製技術,畢竟它需要更穩定和更快速的藥柱燃燒速度。
這些技術目前世界各國都還未能攻克,也沒有列裝類似的各類裝備,張雲也就沒法使用係統的調換功能提前將這些裝備和技術提前“發明”出來。雲煙兵工廠廠雖然目前也算自己的專家工作站,但是幾位或者十幾位兵工廠專家顯然還不具備根據張雲的想法就能將ak47以及具有現代特征的rpg研發出來的能力。
張雲打算退而求其次,直接以調換+“套現”方式,為戰士們列裝一款半自動步槍,以及一款自製的單兵火箭發射器。
半自動步槍方麵,自然是技術已經成熟,且後世證明能夠經受住戰場考驗的m1式加蘭德步槍,也就是俗稱的大八粒(此時德國的g41半自動步槍尚未定型,而蘇製svt-40半自動步槍則是保養複雜不太適合中國戰場,至於後來更有潛力的sks41,也就是56半自動步槍的前身,蘇聯也還未列裝)。
考慮到彈藥的通用性,張雲打算安排獨立支隊各部隊開始向美式7.62毫米彈藥轉變。在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基礎上,利用係統的調換功能,為部隊列裝大名鼎鼎的勃朗寧m1919式重機槍。不過,輕機槍則是采用7.62毫米口徑的捷克式。
曆史上,製造捷克式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廠為了推銷這款機槍,1926年開始就專門適配了各種口徑的捷克式輕機槍樣槍,並向各國展出,比如英國後來生產的77口徑的布倫式輕機槍。
之所以不選用美國大兵製式的勃朗寧自動步槍作為輕機槍,則是因為這款槍確實一般,壓製火力不足。
至於自製的單兵火箭發射器,則是張雲提供了大概思路和概念圖,然後雲煙兵工廠專家們直接使用國外的無縫鋼管,套進去一個縮小細長版的超口徑自製火箭彈製成的,並優化了點火裝置等。
根據專家們的測試,這款單兵火箭筒應該可以在150米內具有較好的準確性,但是不具備多強的穿甲能力。至少從外觀看上去,這更像是一個簡化版的單筒火箭彈,不過是降低了負重罷了。
張雲打算先讓部隊適用著這款火箭筒,等美國巴祖卡、德國鐵拳等列裝出來了,自然會列裝裹著仿製這些大廠裝備。
目前,獨立支隊各部隊的單兵裝備主要以沿襲過來的德式裝備為主,一線部隊普遍裝備的都是德式7.92口徑的槍支,包括中正式步槍、98k步槍、捷克式輕機槍,以及馬克沁重機槍等等,實現了子彈通用並簡化了後勤。
另外,各部隊還各自裝備了一部分精準細度較高的日式九二式重機槍以及威力巨大的德什卡機槍,以便實現山區遠距離精準壓製射擊以及防空作戰需要。
從目前來講,這套裝備在單兵火力強度是不遜於鬼子的,甚至還有所超出。加上部隊密集裝備的60毫米迫擊炮和82毫米迫擊炮,各部隊在單兵火力上實際上已經對鬼子形成了不小的優勢。
更何況,獨立支隊作戰其實是以炮兵為主,火炮才是殲敵的主力。
截止目前,獨立支隊已經形成了以60毫米迫擊炮控製3300-800米、步兵炮/82毫米迫擊炮負責500-2500米,山炮/120毫米迫擊炮負責1公裏-4公裏、105毫米榴彈炮負責3公裏-11公裏區域的多重炮擊協同作戰,在與鬼子進行正麵陣地作戰時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具有永備工事建設防空炮位的山區。
不過,這樣的火力配置雖然在山區和近山平原上夠用,往昔的多次破襲作戰和攻防陣地戰讓鬼子們難以招架、痛不欲生,但這套配置上也有明顯的瑕疵-——部隊過於依賴後勤補給。
實際上,過去作戰中,獨立支隊的火力核心明顯是120毫米迫擊炮,以密集炮擊形成對鬼子的重大殺傷。但該炮的缺點同樣明顯,其精準度較差,費效比並不高,在完成特定目標任務時,需要大量的炮彈,因而需要依靠完善的後勤補給。一旦後勤補給中斷,部隊的戰鬥力便立即大打折扣。
這個問題,在遊擊隊或者平原八路軍以破襲據點等遊擊戰術為主要作戰方式時,尚且不太凸顯,但是如果進行大規模運動作戰,則會充分暴露出來。
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戰場的道路環境以及八路軍未掌握製空權的限製因素,使得正太部隊的後勤保障能力並不完善。一旦脫離山區環境,失去群山的掩護,後勤補給的能力在敵機幹擾下就會迅速降低,炮兵的發揮也會大打折扣。
可以說,如今部隊的這套武器配置,在沒有製空權的背景下,反而成為了限製了部隊衝出山區的阻礙,使得部隊隻能在山區十幾公裏或者幾十公裏內活動。
這自然已經是有些不適合現在的形勢了!
張雲預判到,隨著第3次攻防戰的落幕,正太軍分區部隊以後的戰爭環境會發生很大變化。雖然鬼子的部隊仍然將是中國土地上最強大的力量,但是隨著鬼子定下爭奪西方國家殖民地的決策,轉而籌劃太平洋戰爭,其很難再增加對中國戰場的投入。
這種情況下,岡村寧次很難再聚集大規模部隊進攻山區,而是以道路阻絕和政治挑撥為主。
而獨立支隊則相反,既然已經站穩了山區,自然要向平原侵襲,且侵襲的距離越遠越好。
這樣一來,目前正太軍分區的武器配置就不太適應新形勢新挑戰,有必要調整一番,增強步兵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提升戰士們在有限負重下的攻擊力。
………………
關於部隊後續的換裝,張雲其實之前一直在思考哪些裝備更適合目前的部隊。為此,他仔細回想參照太平洋戰場、後期解放戰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雙方部隊的配置,也很虛心的跟一線戰士和連排長們溝通請教過。
綜合起來,大家的想法還是比較一致的。
首先是單兵火力要猛,還要相對精準!
其次,要有輕便的單兵攻堅武器,以便部隊攻克火力點及碉堡、炮樓等。畢竟60迫及82迫攻堅效果確實一般,而108毫米火箭彈太沉了,專門用來打個獨立的火力點有些浪費部隊負重。
如果是再過10年,沒說的,張雲直接打算上ak47以及rpg火箭筒。
這兩款武器作為後世的遊擊戰神器,不僅威力巨大,方便攜帶且保養十分方便,簡直是最適合目前八路軍的武器。
不過,作為後世偽軍迷的張雲可是知道,別看後世ak47及rpg火箭筒全球各地到處都是,但實際上這兩者的製作工藝及研發難度都不簡單。
比如ak47,雖然號稱各國小作坊都能做,但實際上小作坊大部分都是舊槍拚裝新槍,或者幹脆就是粗製濫造,極易卡殼。
嚴格來說,ak47的武器製造工藝是極為複雜的,不說其對鋼材的要求較高,還需要嚴格的鍛造淬火等工藝,就是其幾個核心零部件,都是一大技術難關。比如其核心零部件的槍管節套,直到21世界,美國民間一大堆生產ak係列的中小槍械公司依然對著這個槍管節套無可奈何,哪怕他們已經擁有了數控機床。
就是這個玩意,在ak47裏麵的一個切削出來的零部件,注意,是整體切削的
rpg火箭彈的初期型號在原理和設計上都不算多難,其實就是小號的喀秋莎火箭筒,但是最難的是速燃雙基發射藥和發射藥成形技術,以及持續困擾雲煙兵工廠的端麵燃燒控製技術,畢竟它需要更穩定和更快速的藥柱燃燒速度。
這些技術目前世界各國都還未能攻克,也沒有列裝類似的各類裝備,張雲也就沒法使用係統的調換功能提前將這些裝備和技術提前“發明”出來。雲煙兵工廠廠雖然目前也算自己的專家工作站,但是幾位或者十幾位兵工廠專家顯然還不具備根據張雲的想法就能將ak47以及具有現代特征的rpg研發出來的能力。
張雲打算退而求其次,直接以調換+“套現”方式,為戰士們列裝一款半自動步槍,以及一款自製的單兵火箭發射器。
半自動步槍方麵,自然是技術已經成熟,且後世證明能夠經受住戰場考驗的m1式加蘭德步槍,也就是俗稱的大八粒(此時德國的g41半自動步槍尚未定型,而蘇製svt-40半自動步槍則是保養複雜不太適合中國戰場,至於後來更有潛力的sks41,也就是56半自動步槍的前身,蘇聯也還未列裝)。
考慮到彈藥的通用性,張雲打算安排獨立支隊各部隊開始向美式7.62毫米彈藥轉變。在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基礎上,利用係統的調換功能,為部隊列裝大名鼎鼎的勃朗寧m1919式重機槍。不過,輕機槍則是采用7.62毫米口徑的捷克式。
曆史上,製造捷克式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廠為了推銷這款機槍,1926年開始就專門適配了各種口徑的捷克式輕機槍樣槍,並向各國展出,比如英國後來生產的77口徑的布倫式輕機槍。
之所以不選用美國大兵製式的勃朗寧自動步槍作為輕機槍,則是因為這款槍確實一般,壓製火力不足。
至於自製的單兵火箭發射器,則是張雲提供了大概思路和概念圖,然後雲煙兵工廠專家們直接使用國外的無縫鋼管,套進去一個縮小細長版的超口徑自製火箭彈製成的,並優化了點火裝置等。
根據專家們的測試,這款單兵火箭筒應該可以在150米內具有較好的準確性,但是不具備多強的穿甲能力。至少從外觀看上去,這更像是一個簡化版的單筒火箭彈,不過是降低了負重罷了。
張雲打算先讓部隊適用著這款火箭筒,等美國巴祖卡、德國鐵拳等列裝出來了,自然會列裝裹著仿製這些大廠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