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穩步發展之缺糧問題
亮劍:為什麽你的繳獲這麽多 作者:待客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默契”已經達成,日常破襲及繳獲工作也已經走上正軌,張雲心中也放下了一個心思。
目前他的一縱、二縱仍然被忻口防線牽製在忻州以及太原北側的陽曲縣附近。
雖然因為已經達成默契,兩個縱隊目前可以釋放出部分兵力機動作戰,但為了避免岡村寧次耍花槍,兩個縱隊部隊仍然保持警戒,難以輕易移動。
相比之下,唯有李雲龍的三縱可以機動作戰,也是目前張雲手中最大的一支機動作戰力量。
不過,在三縱完成例行破襲之後,目前三個縱隊都沒有緊迫的作戰任務,正是部隊練兵的大好時機,因此張雲安排各個縱隊趁機開展了兵力補充和整訓工作。
前文說過,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張雲再一次擴大了各團編製,目前各團兵力已經達到了8000餘人,炮團更是達到了1.8萬人。
此前因為作戰頻繁,很多部隊其實都並未滿編,尚需要新兵補充,且已經編入的新兵相比老兵也差距明顯,對部隊戰鬥力有所影響。
因此,趁著這段平穩時光,張雲命令各個部隊繼續開展大整訓、大練兵活動,以老帶新的方式,盡快帶動新兵成長。同時張雲也沒忘了開展軍官培訓班,由軍分區提供教材和範例,各縱隊自己開展對基層軍官的短期培訓,以提升底層軍官的業務能力。
與此同時,張雲也命令新兵教導團再次開展招兵和新兵訓練工作,以為部隊後續作戰補充提供足夠的優秀兵員。
…………
1941年的年中,八路軍招兵並不困難,甚至可以用簡單來形容。
因為,華北大旱已經露出了苗頭,展現出來它的恐怖威力。
抗戰期間的中國,多災多難。
日寇的侵略,致使山河破碎,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而國民政府為了阻擋日軍,當初開花園口決堤,造成黃河下遊地區黃土泛濫,土地出現退化,產糧能力下跌。常年的戰爭,又嚴重破壞了國內本就不多的水利和農業設施,使得國內農業抗旱抗災能力大幅度減弱。
偏偏,老天爺並不作美,反而是天災不斷。
從1940年開始,整個中國南北都有明顯的旱災跡象,先是1940年陝西22縣以及河南北部少雨幹旱,已經造成大範圍糧食減產。而晉察冀根據地的冀中地區,1941年今春以來,幹旱少雨,夏糧收成同比降低三成。
雖然由於八路軍部隊擋住了鬼子對根據地的搜刮,抗日政府也努力組織救災,百姓的日子比曆史上好上很多,並未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但人力其實在自然災害麵前十分無力,缺糧一直成為困擾華北地區的問題。
而且,問題還會越來越大。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冀中地區眾多的老百姓限於土地資源匱乏,糧食產量有限,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鼓勵家中已成年的孩子投身八路軍隊伍或者八路軍工廠,以求能有一口飯吃,降低家裏的糧食壓力。
然而,與此同時,晉察冀軍區也清楚地意識到糧食短缺這一棘手問題,並開始著手研究解決方案。他們反而考慮要精兵簡政,通過裁減軍隊和幹部數量來減輕根據地政府及部隊所承受的糧食壓力……
正如先前總部參謀人員所探討的情況一樣,當前各個地方都或多或少地麵臨著糧食供應不足的難題,唯獨張司令的正太軍分區除外。
雖然八路軍總部隨時可以調用正太軍分區40萬噸的糧食儲備,但考慮到目前根據地尚未出現大規模糧荒,自然不會輕易就動用儲備糧,而是要求各軍區盡可能自行解決。
於是,當張雲的正太軍分區掛出招兵旗後,都不用特意宣傳,晉察冀軍區和129師師部就幫著張羅起來,甚至直接將部分打算裁減的部隊直接移交給了正太軍分區……
僅僅用了5天時間,後勤部和新兵教導團就報告已經完成了原定的4萬新兵招募工作,但仍有大量百姓聚集在招兵處前流連不去,不斷谘詢,渴望加入正太軍分區的部隊或者工廠。
張雲聞言後,直接大手一揮,再次麵向冀中、冀南災區擴招了10萬人。
不過,不是軍隊,而是建築工人和產業工人。
…………
別的地方目前都在缺糧,而張雲這裏其實一直在缺人。
不過,最缺的是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建設工人等,反而因為山區可耕土地不多,不缺合格的農民。
奈何,民國期間,全國的產業工人不過200萬人,且大部分在國統區和淪陷區。哪怕總部和老家之前努力從全國感召調動,也不過征集了萬餘人,且其中部分還配置在了老家和總部的兵工廠裏。
因此,考慮到總部那邊已經很難在調來合格的產業工人,張雲如今改變思路,打算幹脆自己大規模培養,就像後世那樣,將合格的農民培養成合格的工人,徹底解決工人短缺的難題。
也幸好,經過幾年的發展,雲煙廠這邊不僅培養出不少的優秀工人和管理人,也借鑒蘇聯經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人培養體係。
考慮到馬上雲煙廠就要上馬數個大型軍工項目,且陽泉、平定等地重建也需要大量建設工人,張雲自然毫不客氣的大手筆招人!
這裏提一句,陽泉自從上次被獨立支隊以火炮轟擊成廢墟後,因為當時正在與鬼子談判,無法確定最終歸屬,軍分區後勤部僅僅是恢複了車站及倉儲車間等,並未修複城市。
目前的整個城市,都如同廢墟一般,重建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
不過相應的,整個城市因為有一層鬼子花費巨資修建的地下掩體,反而具有極好的防空能力,十分適合作為一座工業城市進行重建。
因此,張雲有想法將其建設成一座嶄新的工業城市,並成為今後幾年軍分區的工業和經濟中心。
此外,張雲還打算擴寬平遼公路,雙向四車道的那種,以進一步暢通太行山內的各個縣城之間的聯係……
在不缺建材、不缺糧食的情況下,張雲打算正好通過以工賑災的名義,大規模開展根據地內部建設,為軍工業以及基礎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同時,也盡可能救活更多的災民。
目前他的一縱、二縱仍然被忻口防線牽製在忻州以及太原北側的陽曲縣附近。
雖然因為已經達成默契,兩個縱隊目前可以釋放出部分兵力機動作戰,但為了避免岡村寧次耍花槍,兩個縱隊部隊仍然保持警戒,難以輕易移動。
相比之下,唯有李雲龍的三縱可以機動作戰,也是目前張雲手中最大的一支機動作戰力量。
不過,在三縱完成例行破襲之後,目前三個縱隊都沒有緊迫的作戰任務,正是部隊練兵的大好時機,因此張雲安排各個縱隊趁機開展了兵力補充和整訓工作。
前文說過,為了適應戰爭需要,張雲再一次擴大了各團編製,目前各團兵力已經達到了8000餘人,炮團更是達到了1.8萬人。
此前因為作戰頻繁,很多部隊其實都並未滿編,尚需要新兵補充,且已經編入的新兵相比老兵也差距明顯,對部隊戰鬥力有所影響。
因此,趁著這段平穩時光,張雲命令各個部隊繼續開展大整訓、大練兵活動,以老帶新的方式,盡快帶動新兵成長。同時張雲也沒忘了開展軍官培訓班,由軍分區提供教材和範例,各縱隊自己開展對基層軍官的短期培訓,以提升底層軍官的業務能力。
與此同時,張雲也命令新兵教導團再次開展招兵和新兵訓練工作,以為部隊後續作戰補充提供足夠的優秀兵員。
…………
1941年的年中,八路軍招兵並不困難,甚至可以用簡單來形容。
因為,華北大旱已經露出了苗頭,展現出來它的恐怖威力。
抗戰期間的中國,多災多難。
日寇的侵略,致使山河破碎,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而國民政府為了阻擋日軍,當初開花園口決堤,造成黃河下遊地區黃土泛濫,土地出現退化,產糧能力下跌。常年的戰爭,又嚴重破壞了國內本就不多的水利和農業設施,使得國內農業抗旱抗災能力大幅度減弱。
偏偏,老天爺並不作美,反而是天災不斷。
從1940年開始,整個中國南北都有明顯的旱災跡象,先是1940年陝西22縣以及河南北部少雨幹旱,已經造成大範圍糧食減產。而晉察冀根據地的冀中地區,1941年今春以來,幹旱少雨,夏糧收成同比降低三成。
雖然由於八路軍部隊擋住了鬼子對根據地的搜刮,抗日政府也努力組織救災,百姓的日子比曆史上好上很多,並未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但人力其實在自然災害麵前十分無力,缺糧一直成為困擾華北地區的問題。
而且,問題還會越來越大。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冀中地區眾多的老百姓限於土地資源匱乏,糧食產量有限,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鼓勵家中已成年的孩子投身八路軍隊伍或者八路軍工廠,以求能有一口飯吃,降低家裏的糧食壓力。
然而,與此同時,晉察冀軍區也清楚地意識到糧食短缺這一棘手問題,並開始著手研究解決方案。他們反而考慮要精兵簡政,通過裁減軍隊和幹部數量來減輕根據地政府及部隊所承受的糧食壓力……
正如先前總部參謀人員所探討的情況一樣,當前各個地方都或多或少地麵臨著糧食供應不足的難題,唯獨張司令的正太軍分區除外。
雖然八路軍總部隨時可以調用正太軍分區40萬噸的糧食儲備,但考慮到目前根據地尚未出現大規模糧荒,自然不會輕易就動用儲備糧,而是要求各軍區盡可能自行解決。
於是,當張雲的正太軍分區掛出招兵旗後,都不用特意宣傳,晉察冀軍區和129師師部就幫著張羅起來,甚至直接將部分打算裁減的部隊直接移交給了正太軍分區……
僅僅用了5天時間,後勤部和新兵教導團就報告已經完成了原定的4萬新兵招募工作,但仍有大量百姓聚集在招兵處前流連不去,不斷谘詢,渴望加入正太軍分區的部隊或者工廠。
張雲聞言後,直接大手一揮,再次麵向冀中、冀南災區擴招了10萬人。
不過,不是軍隊,而是建築工人和產業工人。
…………
別的地方目前都在缺糧,而張雲這裏其實一直在缺人。
不過,最缺的是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建設工人等,反而因為山區可耕土地不多,不缺合格的農民。
奈何,民國期間,全國的產業工人不過200萬人,且大部分在國統區和淪陷區。哪怕總部和老家之前努力從全國感召調動,也不過征集了萬餘人,且其中部分還配置在了老家和總部的兵工廠裏。
因此,考慮到總部那邊已經很難在調來合格的產業工人,張雲如今改變思路,打算幹脆自己大規模培養,就像後世那樣,將合格的農民培養成合格的工人,徹底解決工人短缺的難題。
也幸好,經過幾年的發展,雲煙廠這邊不僅培養出不少的優秀工人和管理人,也借鑒蘇聯經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人培養體係。
考慮到馬上雲煙廠就要上馬數個大型軍工項目,且陽泉、平定等地重建也需要大量建設工人,張雲自然毫不客氣的大手筆招人!
這裏提一句,陽泉自從上次被獨立支隊以火炮轟擊成廢墟後,因為當時正在與鬼子談判,無法確定最終歸屬,軍分區後勤部僅僅是恢複了車站及倉儲車間等,並未修複城市。
目前的整個城市,都如同廢墟一般,重建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
不過相應的,整個城市因為有一層鬼子花費巨資修建的地下掩體,反而具有極好的防空能力,十分適合作為一座工業城市進行重建。
因此,張雲有想法將其建設成一座嶄新的工業城市,並成為今後幾年軍分區的工業和經濟中心。
此外,張雲還打算擴寬平遼公路,雙向四車道的那種,以進一步暢通太行山內的各個縣城之間的聯係……
在不缺建材、不缺糧食的情況下,張雲打算正好通過以工賑災的名義,大規模開展根據地內部建設,為軍工業以及基礎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同時,也盡可能救活更多的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