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地
娘娘駕到:安陵容重生後不想宮鬥 作者:寧夢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風過境,嗚咽長嘯。
翊坤宮內,幾片不知從哪吹來的樹葉,就著風聲在半空中狂舞。
小冬子腋了腋身上的夾襖,拖著掃帚想將那幾片葉子撣下。
敦肅皇貴妃走了,翊坤宮裏就他跟另一個小太監在看管。
那人嫌這裏沒有油水,總是想著鑽營出去,一整日難得看到他的身影。
小冬子卻很喜歡這樣的清靜日子,沒有管事公公的苛克打罵,不用小心翼翼的伺候主子,更不用去想那些要命的事。
能這樣守著翊坤宮,平淡安穩到老是一種福氣,小冬子如是想著。
黃昏時分的冷宮,陰暗荒涼。
看守的太監更加蒼老了,他佝僂著背,就著昏暗的光線舉著麵破損的銅鏡用枯瘦的手梳了梳稀鬆灰白的頭發,然後理了理看不出顏色的衣領,最後腳步踉蹌的爬上凳子,將頭伸進早就套好的繩索中。
“死了,死了,一了百了。”隨著凳子倒地,一道尖而細的聲音隨之飄蕩在屋內。
片刻後,便沒了動靜,隻剩微風在低吟。
景仁宮裏。
“死了?”皇後一臉怒意的看著江福海。
江福海低頭請罪:“娘娘恕罪,奴才去慢了一步,那老家夥自己吊死了。”
皇後想到手裏的那份名單,擔心那人還有後手,隻追問道:“搜了嗎?”
江福海小心回答:“搜了,並沒有什麽私藏,不過奴才擔心老家夥藏得深,已經安排了善後。”
見他還算想得周全,皇後的怒氣稍微消了點,隻叮囑:“做仔細點,別留了痕跡,還有這個節骨眼別再牽連上人命。”
這些厲害江福海知道:“奴才省得。”
夜間,冷宮內燃起熊熊大火,好在侍衛巡邏及時,將多名被打入冷宮的廢妃們全救了出來,隻是冷宮已廢,需找地方重新安置她們。
事後經過調查,起火原因是先帝時被廢的常在,精神恍惚,時時懷疑有人害自己,就想著放火驅邪,天幹物燥,火隨風勢,瞬間就不可控起來。
聽完蘇陪盛的上報,皇上隻淡淡回道:
“知道了。”
他要看看,這一把火能燒多久,又能讓多少深藏的髒汙露出來。
永和宮中,聽聞冷宮之事後,安陵容沉著臉:
“說明本宮的追查方向是對的,皇後慣用殺人滅口的手段,但人心並不全在她掌控中,不然老太監也不會自裁,忍冬,我們要找的東西還在宮裏。”
忍冬微微皺眉:“可這一場大火,隻怕都燒幹淨了。”
安陵容提醒她:“常人的思維,越有價值的東西越得隨身帶,可那老太監從先帝時候就在宮中,幾十年過得小心謹慎,他的想法不能用常人度之。”
“還有你想,老太監為什麽要自殺?”
忍冬思索了一會,說出她的見解:“他怕遭遇皇後的嚴刑逼供,亦或者是不想出賣舊主。”
安陵容點頭,接著補充:“還有一種可能,他在保護什麽人,他想用死將線索斷幹淨,讓人無法再追查下去,這樣他想保護的人才安全。”
說到這,安陵容為她定了接下來該追查的方向:“這兩日,你留心著看,特別是平常不起眼的雜役,也許會有發現。”
永壽宮內,祺嬪的禁足已經解了,她經曆小產後,整個人的狀態都有點癲狂,認為有人時時想害她。
特別是甄嬛回宮後,她又記起昔日的仇怨,整日尋思著跟甄嬛找茬。
甄嬛白日要打起精神在禦前伺候,回到宮中還得時時麵對祺嬪狂躁的摔砸辱罵。
幾日下來,鬧得她沒個安生,偏又找不到治祺嬪的法子,她心裏也明白,沒有皇後在後麵暗示,祺嬪根本不敢如此放肆。
從三阿哥被皇上罰跪後,皇後就遷怒了她,認為當時她沒有出言想幫,是存了其他心思,就想出了這種陰招來磋磨自己。
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隻會更加被動。
這幾日宮裏的熱鬧,她看在眼裏,盡管皇上什麽都沒說,但從細微表情中還是能看出點端倪。
“槿汐,給我拿紙筆來。”
守在床邊的槿汐已經睡眼朦朧:“娘娘,夜深了,您明日還得到禦前伺候,還是早點歇著吧。”
甄嬛腦中有無數思緒,急需將它們理清楚:“不能等,再說,現在最是安靜。”
槿汐低聲罵了祺嬪一句,轉身取出紙筆將燈挑亮後默默看著甄嬛在寫寫畫畫。
兩日後,甄嬛趁著夜色前往了永和宮。
不巧,她的行蹤被一直關注著她的曹琴默知曉得一清二楚。
甄嬛在永和宮待了快一個時辰,曹琴默的人就在永壽宮外悄悄蹲守著。
等甄嬛走後,忍冬再也壓不住心中的好奇:
“娘娘,莞妃娘娘說燈下黑的故事,是指養心殿嗎?”
安陵容莞爾一笑:
“如果是養心殿,那我們就真的是眼盲心瞎了,忍冬,我們都忘了一個地方。”
看著安陵容明顯知道答案,還要自己猜的表情,忍冬一下子明悟,驚喜叫道:“翊坤宮!”
安陵容笑著點頭:“對,就是翊坤宮,皇上對敦肅皇貴妃有愧疚之情,她生前所住的宮殿,依然有舊時的人在細心照看。”
忍冬也回想著:“奴婢記得,當時因著皇貴妃之事,皇上發落了翊坤宮的宮人,可偏偏小冬子運氣極好,非但沒有罪責,還因通報有功被留在了翊坤宮,得了個清閑差事。”
說著,忍冬不禁拍手:“現在想來,真是好巧。”
安陵容也佩服老太監的用心良苦,皇貴妃為人護短,她宮裏的人,她動得,別人萬萬不能欺負,這樣一來宮裏有什麽變故,都牽扯不到小冬子。
不過究竟是不是,還得找機會驗證。
謎題揭開,主仆二人都鬆了一口氣,不過忍冬更覺驚奇的是甄嬛為何會知曉她們在找人?
像是知道忍冬疑惑一般,安陵容開口為她解惑:
“莞妃的聰慧敏銳不輸男子,就像她所說,她仔細回想了這麽多年宮中發生的所有事情,背後好像還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攪和,加上冷宮突然暴斃的太監及突發的大火,一切都像是在掩蓋什麽,所以她才找上本宮。”
忍冬想到甄嬛提出的合作:“娘娘,莞妃娘娘難不成想以此作為結盟條件嗎?”
安陵容的笑容裏突然多了點其他東西:
“不是,莞妃想提醒的是,她能想到,看到的,咱們坐在龍椅上的皇上也能看到,她隻是告訴本宮,她雖然不得寵,但論對皇上心意的揣測,還是能看準一二的,這才是她拋出的誠意。”
一提到皇上,忍冬很是畏懼:“娘娘,皇上知曉了,以後會不會降罪娘娘呢?”
想到帝王之心,安陵容苦笑:“本宮身在局中,隻能跟著走,隻是執棋之人太多,棋子就會不受掌控。”
說著歎一口氣將話題轉開:“不說這些了,忍冬,這幾日你依然盯著雜役們,做出仍在找人的假象,皇後自大,越是這樣小冬子才能保住命。”
看清了前路後,忍冬擦拳磨掌:“那娘娘打算何時動手?”
安陵容隻回答她一個字:“等。”
冬至前,當年名動京城的八佛爺將會暴斃在宗人府,皇上到時還會有一波清查,那時就是對皇後發難的最好時機。
片刻後又對忍冬補充道:“還有讓大虎找人將人趕緊送回來,以備不時之需。”
說得是章彌的孫子,忍冬會意,又仔細問了該注意的事項後,開始著手準備。
啟祥宮裏,曹琴默久久未眠,思緒在不斷的翻騰。
兩個聲音在她腦中不停的吵架,一個說,當年要是沒有安陵容提點,她也不能靠著溫宜得到聖寵,且安陵容對溫宜真心不錯,能教的都教了,她該知足才行。
一個又說,人是會變的,當年的皇貴妃何嚐不是真心提拔她,才讓她有了女兒,你看事情總在隨著局勢變,皇貴妃已成了一捧黃土,而甄嬛又卷土重來,萬一甄嬛說動安陵容幫忙,又重新獲得皇上寵愛,那她就得麵對一個強大的敵人,以後的生活就得提心吊膽。
另一個反駁,不管是何種情誼最忌反複無常,人與人相交貴在真誠,不可靠胡亂猜疑消磨了彼此情分。
另一個毫不相讓,你一片坦誠,可這一年多來,文妃付你大不如前,她後來居上卻能居妃位,難不成你甘心永遠跟在她後麵,再說你隻對付甄嬛,與文妃何幹?
最終,曹琴默被最後一個理由說服,是啊,她又不起害安陵容的心思,等除了甄嬛後,有溫宜在,再跟她修複關係也來得及。
隻是,這次不能再親身上陣,得跟以前利用祺嬪一樣,學著借刀殺人。
在驅利的性格使然下,曹琴默連跟安陵容單獨談談的想法都沒有,就獨自做好了決定。
十月底,皇上的病終於和緩了點,後宮都在盼著能得一份寵愛。
不過,皇上卻將精力放在了皇子身上,越發上心督促起幾位阿哥的學業來,甚至還與他們談起了政事,也要求各皇子能夠各抒己見。
對政事的處理見解,三阿哥如坐針氈每次都是牽強附會,四阿哥樂在其中很是能從中順和皇上心意,五阿哥上躥下跳半點不掩飾他隻想玩樂的心思,而懵懂的六阿哥每次都隻有抱著糕點打瞌睡的份。
各人表現皇上從不點評,反而每次與阿哥們談政後,都各有賞賜。
皇上的用心群臣一時猜不透,倒是不敢有任何建言。
但後宮就不一樣了,太後老辣,一下子就明白,皇上這是在用眾位阿哥的平庸,襯托四阿哥的過人之處,借著教習的機會,一點點傳授四阿哥帝王心術,對著前來商討主意的皇後,太後隻說了兩字:
“蟄伏”
皇後沒參透其中的意思,著急道:“皇額娘,皇上的心思昭然若揭,若真讓三阿哥蟄伏,就四阿哥現在的勢頭,哪裏還輪得到他?”
太後其實也焦急,但她也怕皇上此舉還有其他安排,萬一皇後衝動行事,反而害了所有人,因此隻能耐著性子勸說:
“先帝當年是如何器重允礽的,過後的允禩又是如何被滿朝推舉的,這些你都經曆過,可最後卻是皇帝登基,皇後,一時的起伏算不得什麽,且看最後的結果。”
“皇帝對三阿哥的氣還沒消,以其多做多錯,不如避開四阿哥的鋒芒,沉下心來謀事。”
“現在讓三阿哥多體恤兄弟,多孝順皇帝才是正理。”
皇後不服爭辯:
“皇額娘,現在與當年局勢完全不同,皇上也不是先帝,他做事從不遮掩,臣妾擔心他早有屬意之人,還不如從根上再冒一次險。”
看著皇後眼裏不遮掩的凶光,太後嚴厲嗬斥:
“愚蠢,萬一皇帝將四阿哥當靶子,你前腳動手,後腳就落入他手中,到時候哀家闔族都跟著陷入險地,成大事都得靜得下心,皇後千萬不可妄動。”
看著太後嚴正的麵孔,皇後不情不願的答應了下來。
而延慶殿內,又是另一番景象。
當初端妃抬旗升位份後,內務府幾次提議給熹貴妃重新擇宮殿,均被熹貴妃以不喜鋪張浪費為由拒絕了,一時在宮裏稱讚無數。
四阿哥今日下學後,照例來延慶殿請安,熹貴妃也對他言傳身教:
“皇上最喜孝悌,你時刻記住兄友弟恭,另外,皇上勵精圖治,與國家選才上最不拘一格,你需懷有同樣見解膽識,才能讓皇上更為看重你。”
四阿哥恭謹回道:“兒臣謹記皇額娘教誨,還有一事,兒臣想跟額娘請示。”
熹貴妃刻意放緩聲音:“你我母子,不必如此生疏,你直說就可。”
四阿哥已經習慣了宮中的一切,唯一不適應的是,認了母親後,內外有別想再見安陵容就難了,因此隻能求熹貴妃:
“兒臣久不見文娘娘,想請額娘做主,請文娘娘到延慶殿一敘,好讓兒臣當麵謝過多年照拂之情。”
熹貴妃嘴角一抽,她是坐享摘桃子的人,對當年種樹之人,心中很是矛盾,既感激她在當初冒險相助四阿哥,又擔心時間久了,四阿哥情感上更為依賴安陵容,將她這個名義上的母親擺在一邊。
不過,這是四阿哥第一次求她,熹貴妃也不好拂了他的意,隻能答應下來。
時間一晃,來到了十一月中旬,曹琴默終於找到了機會。
翊坤宮內,幾片不知從哪吹來的樹葉,就著風聲在半空中狂舞。
小冬子腋了腋身上的夾襖,拖著掃帚想將那幾片葉子撣下。
敦肅皇貴妃走了,翊坤宮裏就他跟另一個小太監在看管。
那人嫌這裏沒有油水,總是想著鑽營出去,一整日難得看到他的身影。
小冬子卻很喜歡這樣的清靜日子,沒有管事公公的苛克打罵,不用小心翼翼的伺候主子,更不用去想那些要命的事。
能這樣守著翊坤宮,平淡安穩到老是一種福氣,小冬子如是想著。
黃昏時分的冷宮,陰暗荒涼。
看守的太監更加蒼老了,他佝僂著背,就著昏暗的光線舉著麵破損的銅鏡用枯瘦的手梳了梳稀鬆灰白的頭發,然後理了理看不出顏色的衣領,最後腳步踉蹌的爬上凳子,將頭伸進早就套好的繩索中。
“死了,死了,一了百了。”隨著凳子倒地,一道尖而細的聲音隨之飄蕩在屋內。
片刻後,便沒了動靜,隻剩微風在低吟。
景仁宮裏。
“死了?”皇後一臉怒意的看著江福海。
江福海低頭請罪:“娘娘恕罪,奴才去慢了一步,那老家夥自己吊死了。”
皇後想到手裏的那份名單,擔心那人還有後手,隻追問道:“搜了嗎?”
江福海小心回答:“搜了,並沒有什麽私藏,不過奴才擔心老家夥藏得深,已經安排了善後。”
見他還算想得周全,皇後的怒氣稍微消了點,隻叮囑:“做仔細點,別留了痕跡,還有這個節骨眼別再牽連上人命。”
這些厲害江福海知道:“奴才省得。”
夜間,冷宮內燃起熊熊大火,好在侍衛巡邏及時,將多名被打入冷宮的廢妃們全救了出來,隻是冷宮已廢,需找地方重新安置她們。
事後經過調查,起火原因是先帝時被廢的常在,精神恍惚,時時懷疑有人害自己,就想著放火驅邪,天幹物燥,火隨風勢,瞬間就不可控起來。
聽完蘇陪盛的上報,皇上隻淡淡回道:
“知道了。”
他要看看,這一把火能燒多久,又能讓多少深藏的髒汙露出來。
永和宮中,聽聞冷宮之事後,安陵容沉著臉:
“說明本宮的追查方向是對的,皇後慣用殺人滅口的手段,但人心並不全在她掌控中,不然老太監也不會自裁,忍冬,我們要找的東西還在宮裏。”
忍冬微微皺眉:“可這一場大火,隻怕都燒幹淨了。”
安陵容提醒她:“常人的思維,越有價值的東西越得隨身帶,可那老太監從先帝時候就在宮中,幾十年過得小心謹慎,他的想法不能用常人度之。”
“還有你想,老太監為什麽要自殺?”
忍冬思索了一會,說出她的見解:“他怕遭遇皇後的嚴刑逼供,亦或者是不想出賣舊主。”
安陵容點頭,接著補充:“還有一種可能,他在保護什麽人,他想用死將線索斷幹淨,讓人無法再追查下去,這樣他想保護的人才安全。”
說到這,安陵容為她定了接下來該追查的方向:“這兩日,你留心著看,特別是平常不起眼的雜役,也許會有發現。”
永壽宮內,祺嬪的禁足已經解了,她經曆小產後,整個人的狀態都有點癲狂,認為有人時時想害她。
特別是甄嬛回宮後,她又記起昔日的仇怨,整日尋思著跟甄嬛找茬。
甄嬛白日要打起精神在禦前伺候,回到宮中還得時時麵對祺嬪狂躁的摔砸辱罵。
幾日下來,鬧得她沒個安生,偏又找不到治祺嬪的法子,她心裏也明白,沒有皇後在後麵暗示,祺嬪根本不敢如此放肆。
從三阿哥被皇上罰跪後,皇後就遷怒了她,認為當時她沒有出言想幫,是存了其他心思,就想出了這種陰招來磋磨自己。
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隻會更加被動。
這幾日宮裏的熱鬧,她看在眼裏,盡管皇上什麽都沒說,但從細微表情中還是能看出點端倪。
“槿汐,給我拿紙筆來。”
守在床邊的槿汐已經睡眼朦朧:“娘娘,夜深了,您明日還得到禦前伺候,還是早點歇著吧。”
甄嬛腦中有無數思緒,急需將它們理清楚:“不能等,再說,現在最是安靜。”
槿汐低聲罵了祺嬪一句,轉身取出紙筆將燈挑亮後默默看著甄嬛在寫寫畫畫。
兩日後,甄嬛趁著夜色前往了永和宮。
不巧,她的行蹤被一直關注著她的曹琴默知曉得一清二楚。
甄嬛在永和宮待了快一個時辰,曹琴默的人就在永壽宮外悄悄蹲守著。
等甄嬛走後,忍冬再也壓不住心中的好奇:
“娘娘,莞妃娘娘說燈下黑的故事,是指養心殿嗎?”
安陵容莞爾一笑:
“如果是養心殿,那我們就真的是眼盲心瞎了,忍冬,我們都忘了一個地方。”
看著安陵容明顯知道答案,還要自己猜的表情,忍冬一下子明悟,驚喜叫道:“翊坤宮!”
安陵容笑著點頭:“對,就是翊坤宮,皇上對敦肅皇貴妃有愧疚之情,她生前所住的宮殿,依然有舊時的人在細心照看。”
忍冬也回想著:“奴婢記得,當時因著皇貴妃之事,皇上發落了翊坤宮的宮人,可偏偏小冬子運氣極好,非但沒有罪責,還因通報有功被留在了翊坤宮,得了個清閑差事。”
說著,忍冬不禁拍手:“現在想來,真是好巧。”
安陵容也佩服老太監的用心良苦,皇貴妃為人護短,她宮裏的人,她動得,別人萬萬不能欺負,這樣一來宮裏有什麽變故,都牽扯不到小冬子。
不過究竟是不是,還得找機會驗證。
謎題揭開,主仆二人都鬆了一口氣,不過忍冬更覺驚奇的是甄嬛為何會知曉她們在找人?
像是知道忍冬疑惑一般,安陵容開口為她解惑:
“莞妃的聰慧敏銳不輸男子,就像她所說,她仔細回想了這麽多年宮中發生的所有事情,背後好像還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攪和,加上冷宮突然暴斃的太監及突發的大火,一切都像是在掩蓋什麽,所以她才找上本宮。”
忍冬想到甄嬛提出的合作:“娘娘,莞妃娘娘難不成想以此作為結盟條件嗎?”
安陵容的笑容裏突然多了點其他東西:
“不是,莞妃想提醒的是,她能想到,看到的,咱們坐在龍椅上的皇上也能看到,她隻是告訴本宮,她雖然不得寵,但論對皇上心意的揣測,還是能看準一二的,這才是她拋出的誠意。”
一提到皇上,忍冬很是畏懼:“娘娘,皇上知曉了,以後會不會降罪娘娘呢?”
想到帝王之心,安陵容苦笑:“本宮身在局中,隻能跟著走,隻是執棋之人太多,棋子就會不受掌控。”
說著歎一口氣將話題轉開:“不說這些了,忍冬,這幾日你依然盯著雜役們,做出仍在找人的假象,皇後自大,越是這樣小冬子才能保住命。”
看清了前路後,忍冬擦拳磨掌:“那娘娘打算何時動手?”
安陵容隻回答她一個字:“等。”
冬至前,當年名動京城的八佛爺將會暴斃在宗人府,皇上到時還會有一波清查,那時就是對皇後發難的最好時機。
片刻後又對忍冬補充道:“還有讓大虎找人將人趕緊送回來,以備不時之需。”
說得是章彌的孫子,忍冬會意,又仔細問了該注意的事項後,開始著手準備。
啟祥宮裏,曹琴默久久未眠,思緒在不斷的翻騰。
兩個聲音在她腦中不停的吵架,一個說,當年要是沒有安陵容提點,她也不能靠著溫宜得到聖寵,且安陵容對溫宜真心不錯,能教的都教了,她該知足才行。
一個又說,人是會變的,當年的皇貴妃何嚐不是真心提拔她,才讓她有了女兒,你看事情總在隨著局勢變,皇貴妃已成了一捧黃土,而甄嬛又卷土重來,萬一甄嬛說動安陵容幫忙,又重新獲得皇上寵愛,那她就得麵對一個強大的敵人,以後的生活就得提心吊膽。
另一個反駁,不管是何種情誼最忌反複無常,人與人相交貴在真誠,不可靠胡亂猜疑消磨了彼此情分。
另一個毫不相讓,你一片坦誠,可這一年多來,文妃付你大不如前,她後來居上卻能居妃位,難不成你甘心永遠跟在她後麵,再說你隻對付甄嬛,與文妃何幹?
最終,曹琴默被最後一個理由說服,是啊,她又不起害安陵容的心思,等除了甄嬛後,有溫宜在,再跟她修複關係也來得及。
隻是,這次不能再親身上陣,得跟以前利用祺嬪一樣,學著借刀殺人。
在驅利的性格使然下,曹琴默連跟安陵容單獨談談的想法都沒有,就獨自做好了決定。
十月底,皇上的病終於和緩了點,後宮都在盼著能得一份寵愛。
不過,皇上卻將精力放在了皇子身上,越發上心督促起幾位阿哥的學業來,甚至還與他們談起了政事,也要求各皇子能夠各抒己見。
對政事的處理見解,三阿哥如坐針氈每次都是牽強附會,四阿哥樂在其中很是能從中順和皇上心意,五阿哥上躥下跳半點不掩飾他隻想玩樂的心思,而懵懂的六阿哥每次都隻有抱著糕點打瞌睡的份。
各人表現皇上從不點評,反而每次與阿哥們談政後,都各有賞賜。
皇上的用心群臣一時猜不透,倒是不敢有任何建言。
但後宮就不一樣了,太後老辣,一下子就明白,皇上這是在用眾位阿哥的平庸,襯托四阿哥的過人之處,借著教習的機會,一點點傳授四阿哥帝王心術,對著前來商討主意的皇後,太後隻說了兩字:
“蟄伏”
皇後沒參透其中的意思,著急道:“皇額娘,皇上的心思昭然若揭,若真讓三阿哥蟄伏,就四阿哥現在的勢頭,哪裏還輪得到他?”
太後其實也焦急,但她也怕皇上此舉還有其他安排,萬一皇後衝動行事,反而害了所有人,因此隻能耐著性子勸說:
“先帝當年是如何器重允礽的,過後的允禩又是如何被滿朝推舉的,這些你都經曆過,可最後卻是皇帝登基,皇後,一時的起伏算不得什麽,且看最後的結果。”
“皇帝對三阿哥的氣還沒消,以其多做多錯,不如避開四阿哥的鋒芒,沉下心來謀事。”
“現在讓三阿哥多體恤兄弟,多孝順皇帝才是正理。”
皇後不服爭辯:
“皇額娘,現在與當年局勢完全不同,皇上也不是先帝,他做事從不遮掩,臣妾擔心他早有屬意之人,還不如從根上再冒一次險。”
看著皇後眼裏不遮掩的凶光,太後嚴厲嗬斥:
“愚蠢,萬一皇帝將四阿哥當靶子,你前腳動手,後腳就落入他手中,到時候哀家闔族都跟著陷入險地,成大事都得靜得下心,皇後千萬不可妄動。”
看著太後嚴正的麵孔,皇後不情不願的答應了下來。
而延慶殿內,又是另一番景象。
當初端妃抬旗升位份後,內務府幾次提議給熹貴妃重新擇宮殿,均被熹貴妃以不喜鋪張浪費為由拒絕了,一時在宮裏稱讚無數。
四阿哥今日下學後,照例來延慶殿請安,熹貴妃也對他言傳身教:
“皇上最喜孝悌,你時刻記住兄友弟恭,另外,皇上勵精圖治,與國家選才上最不拘一格,你需懷有同樣見解膽識,才能讓皇上更為看重你。”
四阿哥恭謹回道:“兒臣謹記皇額娘教誨,還有一事,兒臣想跟額娘請示。”
熹貴妃刻意放緩聲音:“你我母子,不必如此生疏,你直說就可。”
四阿哥已經習慣了宮中的一切,唯一不適應的是,認了母親後,內外有別想再見安陵容就難了,因此隻能求熹貴妃:
“兒臣久不見文娘娘,想請額娘做主,請文娘娘到延慶殿一敘,好讓兒臣當麵謝過多年照拂之情。”
熹貴妃嘴角一抽,她是坐享摘桃子的人,對當年種樹之人,心中很是矛盾,既感激她在當初冒險相助四阿哥,又擔心時間久了,四阿哥情感上更為依賴安陵容,將她這個名義上的母親擺在一邊。
不過,這是四阿哥第一次求她,熹貴妃也不好拂了他的意,隻能答應下來。
時間一晃,來到了十一月中旬,曹琴默終於找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