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山的要求,讓劉賜歸沉默了下來。
如果是別的要求,哪怕是許青山在人才待遇上有很高的要求,劉賜歸都能毫不猶豫地答應。
甚至是有一些不適合放到明麵上來說的潛規則,他都能夠在私底下用自己的人脈關係來解決。
隻要許青山能夠助推這些事情落地就足夠了。
他作為鷺島市長的時間有限,隻要這些事情能夠在他在任期間完成就行。
華清和京大的研究院入駐,未來還有在鷺島建立分校區的可能性。
尚德拆分之後的半導體龍頭級生產線。
再加上許青山提議的超級廬城模式。
這三件事隻要許青山能夠辦成一件事,那劉賜歸就能夠在自己的政治履曆上留下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是那種能夠時不時就開內部會議被提起來的。
如果這三件事,許青山能夠做到兩件,劉賜歸能夠穩住局麵,那他很可能就能往核心的方向再走一走。
如果能做成三件,那毫無疑問,青雲之路就在他的眼前。
但是許青山此時提出來的這個提議,對於劉賜歸很猶豫。
因為這個決定他必須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如果許青山所執掌的這個投資集團能夠有所成就,那自然是皆大歡喜,而他劉賜歸自然也就會成為華夏最勇於開創先河的那一幫先進幹部。
可是如果許青山失敗了呢?
那劉賜歸就是第一責任人。
到時候他所需要麵對的問題,可不就是簡簡單單的不能進步,而是會麵臨著更加嚴峻的局麵。
“這讓我考慮一下吧?”
劉賜歸有些猶豫,哪怕是確實很想把鷺島建設好,但要讓他為此付出一切,他需要捫心自問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得到。
畢竟真的沒做好的話,除了來自組織的懲罰,他還需要承受來自於民間的輿論壓力,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會影響到鷺島乃至於整個閩南地區的成百上千萬人口。
壓力太大了。
一時間,劉賜歸額頭上冒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明明他此刻就站在陽台上迎麵吹著風,但僅僅思考了那麽一會兒,他就已經汗流浹背。
“那當然是需要讓您考慮一會兒,畢竟這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劉賜歸懂其中的道理。
許青山這個提議者自然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麽,他並不著急,他會給劉賜歸足夠的思考空間。
“廬城的話,他們投的那個京東方.”
劉賜歸猶猶豫豫地問出口。
他隻是了解廬城的決策,也知道廬城那邊現在發展得不錯,但是對於細枝末節的東西並不夠了解,更多的隻是通過內參還有各種組織內部宣傳表揚的渠道大致地了解了廬城模式。
“京東方現在應該差不多第一批新屏幕投產成功了,廬城很快就會收獲他們新模式的第一桶金。”
許青山輕笑著說道。
他其實差不多已經明白了劉市長的心理傾向,他隻是還需要一些實際案例來當強心劑。
“這樣啊。”
劉賜歸咬了咬牙。
“其實劉市長可以看一看廬城的gdp增速2007年的時候,廬城全市的gdp隻有1600多億,到了08年的時候就接近了2000億,09年2340億,今年有望突破3000億,而且這種增速在未來產業生態成型之後會增長得更快。”
“而我們鷺島07年的時候1,400億,08年的時候1,600億,09年的時候1,800億不到,這還是在我們擁有繁榮的旅遊業和國家政策扶持的基礎上達到的。”
“廬城的底子比我們差,發展得卻比我們快.”
許青山說到這裏的時候頓了頓。
他雖然什麽都沒有說,可卻似乎又什麽都說了。
劉賜歸越想越糾結,但是又不想錯失眼前這種機會,他隻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問道。
“青山啊,你看我們這個方案大概什麽時候?我的意思是,我可能需要幾天時間緩一緩想一想,我一時間真的沒法做出來決定。”
哪怕是貴為一市之長,劉賜歸也不得不用商量的語氣來和許青山協商。
“當然沒問題,您隻需要在3月前給我答複即可。”
許青山並沒有窮追猛打,給的時間也很寬裕。
“好,那我這邊盡快想好,到時候找你。”
掛了電話。
許青山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其實廬城模式並不是那麽好學習和模仿的。
因為廬城在投資產業上的成果,有不少城市都爭相效仿,因為再過幾年的時候,靠賣地賺錢的土地財政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局限性,招商引資在短期之內也很難看到明顯的效應。而廬城這種投資熱點公司股權的方法大大的開拓了華夏其他城市的思路。
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效仿的城市,但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
在華夏的政治製度裏,中央和地方是區分開來的,而地方的最基本的職責則是三保職責,也就是所謂的“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三保職責是維持地方城市安穩發展的核心基礎,但卻是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卻很少有明麵收益的項目。
所以很多城市在提到三保需要用錢的時候,地方政府就會抱怨東抱怨西,說沒錢、發不出工資、給不了績效,東扣西扣,但你要說現在想要來投資一個電動車新能源光伏鋰電池那幾十億上百億的錢又突然有了能撥出來了。
具體是因為什麽不好直說,但坐在位置上的人想要什麽,大家都明白。
就是因為這種別扭的操作,所以在學習廬城模式的時候,很多地方被坑慘了,但他們是被這種模式坑慘的,還是被自己坑慘的,那就見仁見智了。
就像後來的高合汽車,先是坑了江南鹽瀆,轉頭又坑了魯東琴島國資,琴島當地累計投資超過40億,最後這些錢都隻能打水漂;而創始人跑路的威馬騎車,從滬市坑走了50多億,又留給了綿州一堆分文不值的股份;羊城國資給了寶能汽車120億,作為地方國資在新能源汽車投資曆史上的裏程碑、最大的單筆投資,結果寶能寄了。
不過這麽多的城市裏,要說最慘的,還得是江南省的東皋。
東皋先後投資了陸地方舟、青年汽車、康迪等等,結果不是被騙投資,就是被騙補貼,最後一個律師拿著50萬美元買來的專利和知識產權,用一套不到100頁的ppt,27輛低端老頭樂,直接從東皋手裏騙走了66億,直接跑路出國。
更誇張的,就是青年汽車。
這玩意用ppt和不知道怎麽做出來的特效動畫,號稱自己的車,燒水就能走,能夠節省石油,就這麽個幾乎可以堪稱是智商檢驗器的東西,能夠在華夏十幾個城市騙到投資和補貼。
這種事情說出去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麽多人是不是都被洗腦了。
這究竟是搞汽車的還是搞傳銷的?
由此可見。
模式是模式,執行的人是執行的人。
許青山絕對不會把如此重要的投資集團交到別人的手裏,哪怕是他自己沒有時間直接管理,他也要安排到能聽自己的話的人手中,確保自己的實際控製權。
這樣才能夠去掉一些體製內腐朽的味道和規矩。
讓自己手裏的每一分錢都是實實在在地落地,真正地給地方和百姓帶來好處。
他真切地希望劉賜歸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春節剩下的時間裏。
劉賜歸並沒有打來電話,許青山也沒有多餘的工作需要做,他待在家裏,享受這種久違的假期。
隻是佟童和江浣溪每天都結伴在他麵前晃悠,在家裏的話又有些現實條件的限製,這讓他稍微有點不太舒服。
畢竟,飽暖思.
很難想象,目前已經被外界視為華夏數學界未來瑰寶的許大數學家,此時在家裏竟然不利用起寶貴的時間好好做研究,而是在那鹹魚擺爛。
“我們是幾號開學來著?”
許青山怏怏地躺在沙發上,問在一旁正在追《終極三國》的江浣溪道。
“2月21吧?”
江浣溪不是很確定地說道。
她眼睛一直盯著電視,看得很癡迷,順手把桌上的枇杷掰了掰皮,塞到許青山的嘴裏。
結果因為她根本就沒有看許青山,差點把枇杷塞到了許青山的鼻孔裏。
枇杷是雲漳特產,這是老許家的親戚送來的,當然,沒有許學軍的兄弟姐妹們。
這些老許家的親戚都是當時站在許青山這邊,後來到了鷺島去林季華負責的房地產公司裏幹活的親戚。
他們可都懂事,沒敢多來打擾,到了家裏拜訪放了東西聊兩句,來許青山這裏認個臉就走,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開玩笑。
許青山當初在祖祠那邊的表現,早就深入人心了。
誰都知道許青山有本事,誰也都知道許青山的脾氣。
“2月21啊?還行,也就還有一周多了。”
許青山看了眼時間,從沙發上坐起來,伸了個懶腰。
劉賜歸還沒有給他回電。
此時距離上次他給劉賜歸打電話,已經過去一周了。
雖然許青山說是3月前給他答複就行,可如果劉賜歸真等到2月要結束了才回複許青山,那到時候負責和鷺島對接的就是林季華了。
“叮鈴鈴”
許青山新換的複古型鈴聲響了起來,他隨手拿起來一看,就朝著院子裏走去。
說曹操曹操到。
劉賜歸真的回電話了。
“喂,劉市?”
“青山,我想好了,做!”
劉賜歸明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就算是此時他已經深思熟慮過後做的決定,卻在說話的時候聲音有些顫抖。
那個又顫抖又堅定的“做”字。
差點沒讓許青山笑出來。
雖然和劉市交流的次數並不算太多,可他卻在一刻覺得雙方的距離拉得很近。
不管人身處什麽樣的位置,在他遇到了能夠決定自己未來大走向的抉擇時,他也依舊隻是一個普通人。
偉人很少,偉人也很難誕生。
但能夠一直做出正確的選擇,創造出奇跡,從而影響整個時代,所以才是偉人。
“老劉,你可要想好了啊。”
許青山還想在調笑兩句,說道。
“現在廬城的模式起效並不算太快,gdp增速也就是鷺島的兩倍而已,而且人家也不是沒有虧過的,隻是成功的大家在看,失敗的大家看不到而已,要是咱們真虧了,我和你可都跑不了。”
許青山這話可就把劉賜歸的火氣給點起來了。
從一開始接觸到現在,一直以來都對許青山好聲好氣,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畢恭畢敬的劉賜歸,突然開始罵了起來。
“你特麽的這個時候跟老子說這個,老子都說搞了,搞!搞!搞!”
“許青山,也就是你,要是別人這時候老子早一巴掌扇他腦袋瓜上了!”
“不就是失敗了被罵一輩子嗎?不就是.算了,說那麽多幹嘛,反正老子沒在怕的,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不拚一把,不搏一下,不改變鷺島的發展方向,那我坐這個位置有什麽意思?”
劉賜歸這段時間應該也承受了不少壓力。
許青山聽著他在那裏叫喚,不僅沒有不高興,相反還笑了起來。
“你他麽的笑什麽笑?別告訴老子,老子失眠了那麽多天想好了那麽多套應急預案,想了那麽多後手和善後方案,你現在不敢做了?那我真就現在開著車去龍江找你,明天我們一起上新聞!”
“做做做!我哪有說不做,我是笑啊,老劉你終於沒有那麽假斯文了。”
許青山笑著說道。
“什麽假斯文,什麽老劉,你呼.”
劉賜歸在電話那頭長舒了一口氣,愣了一會,突然也笑了。
“你還真別說,這罵完你,我舒坦多了。”
“就這也叫罵啊?老劉你還是太年輕了。既然決定要做,那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在戰友麵前,最好就是真性情,演來演去的,多累啊。”
許青山三言兩語,劉賜歸的氣煙消雲散,兩人在電話裏笑得格外爽朗。
掛了電話,許青山臉上反而不見喜色。
他收斂了方才的笑意。
並非因為和老劉聊天是在演戲。
而是從決定幹這一票開始,真正的挑戰和壓力,才剛剛到來!
今天太忙了,累暈了,沒趕上,臨時補一下。
如果是別的要求,哪怕是許青山在人才待遇上有很高的要求,劉賜歸都能毫不猶豫地答應。
甚至是有一些不適合放到明麵上來說的潛規則,他都能夠在私底下用自己的人脈關係來解決。
隻要許青山能夠助推這些事情落地就足夠了。
他作為鷺島市長的時間有限,隻要這些事情能夠在他在任期間完成就行。
華清和京大的研究院入駐,未來還有在鷺島建立分校區的可能性。
尚德拆分之後的半導體龍頭級生產線。
再加上許青山提議的超級廬城模式。
這三件事隻要許青山能夠辦成一件事,那劉賜歸就能夠在自己的政治履曆上留下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是那種能夠時不時就開內部會議被提起來的。
如果這三件事,許青山能夠做到兩件,劉賜歸能夠穩住局麵,那他很可能就能往核心的方向再走一走。
如果能做成三件,那毫無疑問,青雲之路就在他的眼前。
但是許青山此時提出來的這個提議,對於劉賜歸很猶豫。
因為這個決定他必須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如果許青山所執掌的這個投資集團能夠有所成就,那自然是皆大歡喜,而他劉賜歸自然也就會成為華夏最勇於開創先河的那一幫先進幹部。
可是如果許青山失敗了呢?
那劉賜歸就是第一責任人。
到時候他所需要麵對的問題,可不就是簡簡單單的不能進步,而是會麵臨著更加嚴峻的局麵。
“這讓我考慮一下吧?”
劉賜歸有些猶豫,哪怕是確實很想把鷺島建設好,但要讓他為此付出一切,他需要捫心自問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得到。
畢竟真的沒做好的話,除了來自組織的懲罰,他還需要承受來自於民間的輿論壓力,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會影響到鷺島乃至於整個閩南地區的成百上千萬人口。
壓力太大了。
一時間,劉賜歸額頭上冒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明明他此刻就站在陽台上迎麵吹著風,但僅僅思考了那麽一會兒,他就已經汗流浹背。
“那當然是需要讓您考慮一會兒,畢竟這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劉賜歸懂其中的道理。
許青山這個提議者自然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麽,他並不著急,他會給劉賜歸足夠的思考空間。
“廬城的話,他們投的那個京東方.”
劉賜歸猶猶豫豫地問出口。
他隻是了解廬城的決策,也知道廬城那邊現在發展得不錯,但是對於細枝末節的東西並不夠了解,更多的隻是通過內參還有各種組織內部宣傳表揚的渠道大致地了解了廬城模式。
“京東方現在應該差不多第一批新屏幕投產成功了,廬城很快就會收獲他們新模式的第一桶金。”
許青山輕笑著說道。
他其實差不多已經明白了劉市長的心理傾向,他隻是還需要一些實際案例來當強心劑。
“這樣啊。”
劉賜歸咬了咬牙。
“其實劉市長可以看一看廬城的gdp增速2007年的時候,廬城全市的gdp隻有1600多億,到了08年的時候就接近了2000億,09年2340億,今年有望突破3000億,而且這種增速在未來產業生態成型之後會增長得更快。”
“而我們鷺島07年的時候1,400億,08年的時候1,600億,09年的時候1,800億不到,這還是在我們擁有繁榮的旅遊業和國家政策扶持的基礎上達到的。”
“廬城的底子比我們差,發展得卻比我們快.”
許青山說到這裏的時候頓了頓。
他雖然什麽都沒有說,可卻似乎又什麽都說了。
劉賜歸越想越糾結,但是又不想錯失眼前這種機會,他隻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問道。
“青山啊,你看我們這個方案大概什麽時候?我的意思是,我可能需要幾天時間緩一緩想一想,我一時間真的沒法做出來決定。”
哪怕是貴為一市之長,劉賜歸也不得不用商量的語氣來和許青山協商。
“當然沒問題,您隻需要在3月前給我答複即可。”
許青山並沒有窮追猛打,給的時間也很寬裕。
“好,那我這邊盡快想好,到時候找你。”
掛了電話。
許青山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其實廬城模式並不是那麽好學習和模仿的。
因為廬城在投資產業上的成果,有不少城市都爭相效仿,因為再過幾年的時候,靠賣地賺錢的土地財政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局限性,招商引資在短期之內也很難看到明顯的效應。而廬城這種投資熱點公司股權的方法大大的開拓了華夏其他城市的思路。
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效仿的城市,但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
在華夏的政治製度裏,中央和地方是區分開來的,而地方的最基本的職責則是三保職責,也就是所謂的“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三保職責是維持地方城市安穩發展的核心基礎,但卻是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卻很少有明麵收益的項目。
所以很多城市在提到三保需要用錢的時候,地方政府就會抱怨東抱怨西,說沒錢、發不出工資、給不了績效,東扣西扣,但你要說現在想要來投資一個電動車新能源光伏鋰電池那幾十億上百億的錢又突然有了能撥出來了。
具體是因為什麽不好直說,但坐在位置上的人想要什麽,大家都明白。
就是因為這種別扭的操作,所以在學習廬城模式的時候,很多地方被坑慘了,但他們是被這種模式坑慘的,還是被自己坑慘的,那就見仁見智了。
就像後來的高合汽車,先是坑了江南鹽瀆,轉頭又坑了魯東琴島國資,琴島當地累計投資超過40億,最後這些錢都隻能打水漂;而創始人跑路的威馬騎車,從滬市坑走了50多億,又留給了綿州一堆分文不值的股份;羊城國資給了寶能汽車120億,作為地方國資在新能源汽車投資曆史上的裏程碑、最大的單筆投資,結果寶能寄了。
不過這麽多的城市裏,要說最慘的,還得是江南省的東皋。
東皋先後投資了陸地方舟、青年汽車、康迪等等,結果不是被騙投資,就是被騙補貼,最後一個律師拿著50萬美元買來的專利和知識產權,用一套不到100頁的ppt,27輛低端老頭樂,直接從東皋手裏騙走了66億,直接跑路出國。
更誇張的,就是青年汽車。
這玩意用ppt和不知道怎麽做出來的特效動畫,號稱自己的車,燒水就能走,能夠節省石油,就這麽個幾乎可以堪稱是智商檢驗器的東西,能夠在華夏十幾個城市騙到投資和補貼。
這種事情說出去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這麽多人是不是都被洗腦了。
這究竟是搞汽車的還是搞傳銷的?
由此可見。
模式是模式,執行的人是執行的人。
許青山絕對不會把如此重要的投資集團交到別人的手裏,哪怕是他自己沒有時間直接管理,他也要安排到能聽自己的話的人手中,確保自己的實際控製權。
這樣才能夠去掉一些體製內腐朽的味道和規矩。
讓自己手裏的每一分錢都是實實在在地落地,真正地給地方和百姓帶來好處。
他真切地希望劉賜歸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春節剩下的時間裏。
劉賜歸並沒有打來電話,許青山也沒有多餘的工作需要做,他待在家裏,享受這種久違的假期。
隻是佟童和江浣溪每天都結伴在他麵前晃悠,在家裏的話又有些現實條件的限製,這讓他稍微有點不太舒服。
畢竟,飽暖思.
很難想象,目前已經被外界視為華夏數學界未來瑰寶的許大數學家,此時在家裏竟然不利用起寶貴的時間好好做研究,而是在那鹹魚擺爛。
“我們是幾號開學來著?”
許青山怏怏地躺在沙發上,問在一旁正在追《終極三國》的江浣溪道。
“2月21吧?”
江浣溪不是很確定地說道。
她眼睛一直盯著電視,看得很癡迷,順手把桌上的枇杷掰了掰皮,塞到許青山的嘴裏。
結果因為她根本就沒有看許青山,差點把枇杷塞到了許青山的鼻孔裏。
枇杷是雲漳特產,這是老許家的親戚送來的,當然,沒有許學軍的兄弟姐妹們。
這些老許家的親戚都是當時站在許青山這邊,後來到了鷺島去林季華負責的房地產公司裏幹活的親戚。
他們可都懂事,沒敢多來打擾,到了家裏拜訪放了東西聊兩句,來許青山這裏認個臉就走,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開玩笑。
許青山當初在祖祠那邊的表現,早就深入人心了。
誰都知道許青山有本事,誰也都知道許青山的脾氣。
“2月21啊?還行,也就還有一周多了。”
許青山看了眼時間,從沙發上坐起來,伸了個懶腰。
劉賜歸還沒有給他回電。
此時距離上次他給劉賜歸打電話,已經過去一周了。
雖然許青山說是3月前給他答複就行,可如果劉賜歸真等到2月要結束了才回複許青山,那到時候負責和鷺島對接的就是林季華了。
“叮鈴鈴”
許青山新換的複古型鈴聲響了起來,他隨手拿起來一看,就朝著院子裏走去。
說曹操曹操到。
劉賜歸真的回電話了。
“喂,劉市?”
“青山,我想好了,做!”
劉賜歸明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就算是此時他已經深思熟慮過後做的決定,卻在說話的時候聲音有些顫抖。
那個又顫抖又堅定的“做”字。
差點沒讓許青山笑出來。
雖然和劉市交流的次數並不算太多,可他卻在一刻覺得雙方的距離拉得很近。
不管人身處什麽樣的位置,在他遇到了能夠決定自己未來大走向的抉擇時,他也依舊隻是一個普通人。
偉人很少,偉人也很難誕生。
但能夠一直做出正確的選擇,創造出奇跡,從而影響整個時代,所以才是偉人。
“老劉,你可要想好了啊。”
許青山還想在調笑兩句,說道。
“現在廬城的模式起效並不算太快,gdp增速也就是鷺島的兩倍而已,而且人家也不是沒有虧過的,隻是成功的大家在看,失敗的大家看不到而已,要是咱們真虧了,我和你可都跑不了。”
許青山這話可就把劉賜歸的火氣給點起來了。
從一開始接觸到現在,一直以來都對許青山好聲好氣,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畢恭畢敬的劉賜歸,突然開始罵了起來。
“你特麽的這個時候跟老子說這個,老子都說搞了,搞!搞!搞!”
“許青山,也就是你,要是別人這時候老子早一巴掌扇他腦袋瓜上了!”
“不就是失敗了被罵一輩子嗎?不就是.算了,說那麽多幹嘛,反正老子沒在怕的,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不拚一把,不搏一下,不改變鷺島的發展方向,那我坐這個位置有什麽意思?”
劉賜歸這段時間應該也承受了不少壓力。
許青山聽著他在那裏叫喚,不僅沒有不高興,相反還笑了起來。
“你他麽的笑什麽笑?別告訴老子,老子失眠了那麽多天想好了那麽多套應急預案,想了那麽多後手和善後方案,你現在不敢做了?那我真就現在開著車去龍江找你,明天我們一起上新聞!”
“做做做!我哪有說不做,我是笑啊,老劉你終於沒有那麽假斯文了。”
許青山笑著說道。
“什麽假斯文,什麽老劉,你呼.”
劉賜歸在電話那頭長舒了一口氣,愣了一會,突然也笑了。
“你還真別說,這罵完你,我舒坦多了。”
“就這也叫罵啊?老劉你還是太年輕了。既然決定要做,那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在戰友麵前,最好就是真性情,演來演去的,多累啊。”
許青山三言兩語,劉賜歸的氣煙消雲散,兩人在電話裏笑得格外爽朗。
掛了電話,許青山臉上反而不見喜色。
他收斂了方才的笑意。
並非因為和老劉聊天是在演戲。
而是從決定幹這一票開始,真正的挑戰和壓力,才剛剛到來!
今天太忙了,累暈了,沒趕上,臨時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