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石:“要說這倭鬼子當中也還真有識貨的,宋哲元將軍率領的西北軍於民國二十二年於喜峰口讓他們吃足了苦頭,由此知道了西北軍的大刀片的厲害。而張自忠將軍其實還真的也是西北軍的人,當年就跟著馮玉祥將軍;另外不隻張自忠將軍源於西北軍,就連龐炳勳將軍也是源於西北軍。”
王三台奇道:“有這等事,看來那倭鬼子還真的沒說錯。”
朱木石道:“沒說錯!要不我怎麽說人家識貨呢。這批倭鬼子當中看來確有當年在喜峰口長城吃過苦頭的。不過……龐、張兩位將軍雖都源於西北軍,但是二人卻有著刻骨仇恨。”
李燕高嗯了一聲,沒接話,卻麵露奇色。
王三台也是一般。
朱木石:“話說民國一十九年,蔣校長、山西的閻西山、西北的馮玉祥、廣西的李宗仁,曾經於中原地區開始了一場大戰。蔣校長手段何等高超,便暗中給了或者答應給龐炳勳將軍許多好處。龐炳勳將軍沒受得了這個誘惑,便投了蔣校長。其投名狀便是出其不意的攻擊了張自忠的師部,以致張自忠損失慘重,本來是親如兄弟的,卻突然反目,這反戈一擊,最是要命,以致張自忠將軍差點連命都丟了。這個仇,又如何不刻骨銘心?”
李燕高與王三台相互看了一眼,齊都點了點頭。
李燕高道:“此仇果然刻骨,此仇果然銘心。然,在大義麵前,張自忠能捐棄前嫌,以家國為重,實不失為中華熱血好男兒。”
朱木石讚道:“張自忠將軍果然是好男兒,有大義!這等胸襟就連龐炳勳將軍也是不曾料到的。張自忠將軍若懷一絲私心,隻需於時間上略加推延,其後果便不堪設想。”
王三台點頭道:“如此,龐炳勳將軍必懷感恩之心,自不待言。二人化幹戈為玉帛,或成莫逆之交。這等事,若說為一段佳話,絕非虛言。好!好男兒!有擔當!來,為其大義,來一杯!”
他三個以茶代酒,略舉茶碗以示心意。
李燕高道:“宋哲元、韓複榘、張自忠、龐炳勳,這可都是源於西北軍哪。看來咱們山東省與西北軍的淵源可真不算淺哪。”
朱木石與王三台聽了,都是一愣,對視了一眼。略一凝思,朱木石道:“嗯,果然淵源至深。”
朱木石低了一下頭,慢慢地說道:“為張自忠將軍引路,這算是他做的第二件事。如果說第三件……”
朱木石複抬起頭來:“第三件……第三件……”
王三台:“朱兄快人,為何如此婆婆媽媽?可有何不妥之處?”
朱木石斜了王三台一眼:“這第三件……李代縣長還組織民眾慰問了湯恩伯將軍,並參加了一個記者招待會。這第三件事本沒什麽,不過卻令李代縣長頗為滿。”
李燕高奇道:“湯恩伯將軍可是蔣委員長眼前的大紅人,他的第二十軍那是中央軍中的翹楚,故而見著湯將軍幾乎等同於見到蔣委員長,能見著湯將軍也算是李代縣長的福氣了,還輪得上他,一個代縣長表示不滿!那,不滿又在何處?”
朱木石道:“這一,李代縣長看到將軍與士兵不能共苦。他說他看到的國軍將領多有行軍時躺在擔架上的,李代縣長曾走到湯恩伯將軍手下的一位師長的擔架邊去歡迎,人家連擔架都懶得下……”
王三台淡淡地說道:“這有什麽好奇怪的,許是負了傷呢?也許是太過勞累吧!”
朱木石搖了搖頭:“不是,咱們的國軍將領有不少人吃不得苦,這是一個事實。就就拿湯將軍來說吧,行軍的時候讓兵士抬著,那是常有的事。上行下效嗎,他手下的師長等人把這一點也都學會了。這二,是將軍與士兵不能同甘……”
李燕高:“這又如何說起。”
朱木石:“行軍打仗,本是一份苦事,可在咱們國軍的上層人中,卻毫無苦處可言。李代縣長有幸參加了湯將軍的午餐,他原以為作戰行軍中生活一定很清苦,不料的是,什麽高級煙酒,罐頭食品,煎炒烹炸,非常豐富,應有盡有。可是士兵又自不同。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王三台道:“這個,也沒什麽,將軍若與兵士等同……”
王三台一語未盡,卻見李燕高怒道:“既不能同甘,又不能共苦,軍心何所附?怪不得南京失守!衛護首都的都是這樣的人吧。一個首都的保衛戰竟然比不上一個滕縣的保衛戰。看看四川軍人,看看王銘章師長。看看孫連仲、張自忠、龐炳勳這些西北將領。若有此等人在,必沒有南京之辱。堂堂我中華大國之首都,竟被倭人輕易突破,慘遭屠戮!幾十萬人哪!幾十萬哪!!”說著,又是一皮捶實實地打在桌上。
王三台被李燕高這一番話直羞得紅頭赤麵,轉頭他顧,一時無語。
朱木石長出了口氣:“寧為抗日死,不做亡國奴。國軍將領設若都有宋哲元將軍這等見地,這等精神,上海未必便會失守,南京便必無此等之恥。一句話,國軍之中央軍,即所謂黨國精英,缺乏的便是這樣一種精神。”
“以台兒莊之戰為例,台兒莊城寨一度三分之二為敵所奪。然,孫連仲將軍麾下池峰城師長所部與敵人展開逐屋爭奪。以手榴彈與敵對攻,戰後台兒莊街道之上手榴彈木柄碎片厚一寸有餘;以大刀與敵血戰,孫將軍行軍途經漢口,有一家工廠捐了五千餘把大刀給孫連仲將軍所部。”
“槍炮年代捐贈大刀似有些可笑,有些可悲,然而恰就是這些這些大刀在台兒莊發揮了巨大作用,將士屢用大刀破敵,大刀片與敵肉搏。尤為令人感動的是,戰鬥關鍵節點,八百勇士身負大刀於夜間翻城牆而出,直入敵陣,殺了倭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殺的敵人魂飛膽喪。李代縣長做的這第四件事……”
王三台奇道:“有這等事,看來那倭鬼子還真的沒說錯。”
朱木石道:“沒說錯!要不我怎麽說人家識貨呢。這批倭鬼子當中看來確有當年在喜峰口長城吃過苦頭的。不過……龐、張兩位將軍雖都源於西北軍,但是二人卻有著刻骨仇恨。”
李燕高嗯了一聲,沒接話,卻麵露奇色。
王三台也是一般。
朱木石:“話說民國一十九年,蔣校長、山西的閻西山、西北的馮玉祥、廣西的李宗仁,曾經於中原地區開始了一場大戰。蔣校長手段何等高超,便暗中給了或者答應給龐炳勳將軍許多好處。龐炳勳將軍沒受得了這個誘惑,便投了蔣校長。其投名狀便是出其不意的攻擊了張自忠的師部,以致張自忠損失慘重,本來是親如兄弟的,卻突然反目,這反戈一擊,最是要命,以致張自忠將軍差點連命都丟了。這個仇,又如何不刻骨銘心?”
李燕高與王三台相互看了一眼,齊都點了點頭。
李燕高道:“此仇果然刻骨,此仇果然銘心。然,在大義麵前,張自忠能捐棄前嫌,以家國為重,實不失為中華熱血好男兒。”
朱木石讚道:“張自忠將軍果然是好男兒,有大義!這等胸襟就連龐炳勳將軍也是不曾料到的。張自忠將軍若懷一絲私心,隻需於時間上略加推延,其後果便不堪設想。”
王三台點頭道:“如此,龐炳勳將軍必懷感恩之心,自不待言。二人化幹戈為玉帛,或成莫逆之交。這等事,若說為一段佳話,絕非虛言。好!好男兒!有擔當!來,為其大義,來一杯!”
他三個以茶代酒,略舉茶碗以示心意。
李燕高道:“宋哲元、韓複榘、張自忠、龐炳勳,這可都是源於西北軍哪。看來咱們山東省與西北軍的淵源可真不算淺哪。”
朱木石與王三台聽了,都是一愣,對視了一眼。略一凝思,朱木石道:“嗯,果然淵源至深。”
朱木石低了一下頭,慢慢地說道:“為張自忠將軍引路,這算是他做的第二件事。如果說第三件……”
朱木石複抬起頭來:“第三件……第三件……”
王三台:“朱兄快人,為何如此婆婆媽媽?可有何不妥之處?”
朱木石斜了王三台一眼:“這第三件……李代縣長還組織民眾慰問了湯恩伯將軍,並參加了一個記者招待會。這第三件事本沒什麽,不過卻令李代縣長頗為滿。”
李燕高奇道:“湯恩伯將軍可是蔣委員長眼前的大紅人,他的第二十軍那是中央軍中的翹楚,故而見著湯將軍幾乎等同於見到蔣委員長,能見著湯將軍也算是李代縣長的福氣了,還輪得上他,一個代縣長表示不滿!那,不滿又在何處?”
朱木石道:“這一,李代縣長看到將軍與士兵不能共苦。他說他看到的國軍將領多有行軍時躺在擔架上的,李代縣長曾走到湯恩伯將軍手下的一位師長的擔架邊去歡迎,人家連擔架都懶得下……”
王三台淡淡地說道:“這有什麽好奇怪的,許是負了傷呢?也許是太過勞累吧!”
朱木石搖了搖頭:“不是,咱們的國軍將領有不少人吃不得苦,這是一個事實。就就拿湯將軍來說吧,行軍的時候讓兵士抬著,那是常有的事。上行下效嗎,他手下的師長等人把這一點也都學會了。這二,是將軍與士兵不能同甘……”
李燕高:“這又如何說起。”
朱木石:“行軍打仗,本是一份苦事,可在咱們國軍的上層人中,卻毫無苦處可言。李代縣長有幸參加了湯將軍的午餐,他原以為作戰行軍中生活一定很清苦,不料的是,什麽高級煙酒,罐頭食品,煎炒烹炸,非常豐富,應有盡有。可是士兵又自不同。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王三台道:“這個,也沒什麽,將軍若與兵士等同……”
王三台一語未盡,卻見李燕高怒道:“既不能同甘,又不能共苦,軍心何所附?怪不得南京失守!衛護首都的都是這樣的人吧。一個首都的保衛戰竟然比不上一個滕縣的保衛戰。看看四川軍人,看看王銘章師長。看看孫連仲、張自忠、龐炳勳這些西北將領。若有此等人在,必沒有南京之辱。堂堂我中華大國之首都,竟被倭人輕易突破,慘遭屠戮!幾十萬人哪!幾十萬哪!!”說著,又是一皮捶實實地打在桌上。
王三台被李燕高這一番話直羞得紅頭赤麵,轉頭他顧,一時無語。
朱木石長出了口氣:“寧為抗日死,不做亡國奴。國軍將領設若都有宋哲元將軍這等見地,這等精神,上海未必便會失守,南京便必無此等之恥。一句話,國軍之中央軍,即所謂黨國精英,缺乏的便是這樣一種精神。”
“以台兒莊之戰為例,台兒莊城寨一度三分之二為敵所奪。然,孫連仲將軍麾下池峰城師長所部與敵人展開逐屋爭奪。以手榴彈與敵對攻,戰後台兒莊街道之上手榴彈木柄碎片厚一寸有餘;以大刀與敵血戰,孫將軍行軍途經漢口,有一家工廠捐了五千餘把大刀給孫連仲將軍所部。”
“槍炮年代捐贈大刀似有些可笑,有些可悲,然而恰就是這些這些大刀在台兒莊發揮了巨大作用,將士屢用大刀破敵,大刀片與敵肉搏。尤為令人感動的是,戰鬥關鍵節點,八百勇士身負大刀於夜間翻城牆而出,直入敵陣,殺了倭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殺的敵人魂飛膽喪。李代縣長做的這第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