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貝是他的名,武仁是他的字。沒有四十也得有三十七八的樣子,哎……,你還別說,與朱兄倒差不多,就這個年紀。住在我六區赫家樓村,這個赫家樓村,北離運河有裏把路的樣子,南離新浦也是裏把路的樣子,當然了這新河早就斷流了,許多地方早就於平了,官府也不問。說白了,這就是個河套子。在它西邊裏把路是劉莊村,劉莊村村西頭一條南北路,北過萬年閘,通往縣城,南直來約摸四十裏就到我這兒了。”
說到這兒王三台在桌子敲了一下:“嗨,我說這些幹什麽,朱兄,你奔徐州不是正走過那兒嗎?”
朱木石笑了:“過了萬年閘,路西邊就是劉莊,我記得,我記得。我回去還得走那兒呢。”
王三台:“他爹孫葆英,早年間其實是住在運河北五區道莊的。他奶奶帶著他爹和他伯父是逃荒來到赫家樓的……”
朱木石:“也就是說,這是個沒有太大的根基的人。”
王三台:“朱兄說得好,要不我怎麽說他有點骨頭呢。沒有多大根基還能撐起一片天,這就不容易,比我王三台強。”
李燕高笑道:“這一句是實話,出了這個地,到了其它地方,別人可未必就理你,孫承貝可就不一樣。”
王三台:“好,我認!見笑,見笑!”
“這個人讀過私塾,十一二年呢,肚裏有點文墨。民國一十五年的時候,這萬年閘駐的可是東北奉軍。北伐軍在這一年攻打萬年閘,奉軍兵敗,這個孫承貝也真有膽子,他愣是從奉軍散兵手中奪了一支槍……”
李燕高:“這就叫能文能武。”
王三台:“你說的都對。也還真是能文能武。不過這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手裏有一支槍,可就成了禍事了。附近村子裏的大戶不幹了,帶著家丁來要槍。這孫承貝就是不給,說是防匪護村用的,憑什麽給你。拿著槍,子彈上了膛,與他們槍對槍,一步不讓……”
李燕高:“還不是看他門孤戶單,要是像王兄這樣的大戶,看哪個敢來要?還有一樣,這些人也是怕了?”
王三台:“怕什麽?”
李燕高:“怕什麽?還不是怕被打黑槍?!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的,以欺人為能的人,又豈能容忍身邊可能出現的威脅,這是怕了,是真怕!”
王三台:“說的也是。像這種索要或強買發生了多次。這孫承貝眼看著麻煩不斷,幹脆把槍送人了。他在五區道莊有個族侄,叫孫白聰,這個人民國九年考入山東省東昌府陸軍學校,在軍隊裏也有個小小官職,叫什麽軍需處長什麽的。他把這槍就送他了。再有人問他要,他就一句話,到運河北找孫白聰去要吧,這事才算完。”
李燕高點頭道:“這是個有軍隊背景的,這樣好,讓他們知道他也是個有牽扯的,不是什麽門孤戶單,任人欺負的。”
王三台:“就這一件小事,人人都認為他有骨頭,這就弄出了點名頭;再者又因為有了孫白聰這個背景,第二年,嶧縣國民革命政府任命他做了個聯莊會排長,噢……我想想,不對,他能做這個聯莊會排長,還得說是人家孫承鐸的背景,這個孫承鐸,有人叫他‘鐸公’,也有人叫他‘鐸王’,在這運河兩岸也是一個跺跺腳,地便顫三顫的主。後來還弄了個中將軍長當當,尤民那個中將是追贈的,這個‘鐸王’的中將稱號可是實打實國民政府現委任的……,嗨……,誰叫人家是弟兄們,誰叫孫承鐸那年就做了國民政府六區的區長呢。”
“他又勾聯了幾戶人家,搞了個‘抗告節省會’,專替小人物說話。本來這個‘抗告節省會’隻有十五六家,可好,後來讓他搞的外村的、外鄉的都朝裏擠。搞得大了,就在縣裏備了案,算是一個合法的,也改了名,叫‘信用合作社’……”
李燕高:“就像你說的,人家孫武仁還真算是個人物,能搞出點動靜,弄出些名堂,這個啊,就不枉了這一世……,怎麽你們王家的事怎麽就不提,淨揀這些小芝麻事……”
王三台急道:“你看你,別忙嘛。我王三台也不是遮醜的人,再說,有些事就是想遮也遮不住。”
李燕高看著他那急樣,反而笑了。張口欲言,想了想,還是停了。
王三台接著道:“澗頭集東六七裏路的傅莊有我一個本家,叫王峰庵。也是個有頭臉的人物,不管怎麽說,千把畝地還是有的,百十個佃戶,幾十枝槍護著院。”
“說他有頭臉,主要因為人家一直在大清朝做社長。大清朝光緒年間的嶧縣分為四個大鄉,東叫企彭,南叫坊廂,西叫蘭陵,北叫繒城,共三十一個社。坊郭社為首社(即城關由縣直轄)。企彭鄉領七個社:裏仁社、稅郭社、新河社、金河社(南洛)、王下社(蘭城店)、王上社(台兒莊)、後孟社。坊廂鄉領七個社:王譚社(土樓河)、坊下社(泥溝)、陰平社、古邵社、澗頭社、高上社(小山子)、高下社(黑山村)、馬頭社(崔家樓)。蘭陵鄉領八個社:曹馬社、南常社、香城社、於裏社(南於)、遵依社(武穴)、柳莊社、秦埠社(曹莊)、陡溝社。繒城鄉領七個社:山陰社、郭南社、郭北社、陳上社(鄒塢)、陳下社(中陳郝)、西南社(齊村)、西北社(西集)。這個王峰庵做的就是坊廂鄉七個社中高上社的社長……”
聽到此處,李燕高不由得麵上露出敬佩神色。心道這三十一個社竟然被他記的如此清晰,實在是不簡單。我滕縣我也隻記得按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分作七十二社,至於哪七十二個,我是絕然說不出來的,漫說七十二個,就是三十二個我也隻怕難能說得出來,而且要分得如此詳細,記的如此條理,更是難以辦到。這小子還真有些邪才,平日裏還真的小看他了。
李燕高在此心中敬佩不已,那邊朱木石又何嚐不是,也是暗自佩服。
那邊王三台勿自說個不停:“……,他不隻一直是高上社的社長,而且還是五個社的聯莊會團長。有了這個身份,說他是個有頭臉的怎麽也不算過分……”
“所謂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王古君,也謀了個官職,這是在民國一十九年,六區區長就是他。隻是有一樣,有一些事情做的有些過了。劉莊王雪峰、王良戲父子兩個在村子裏也是有頭臉的人物。王古君就和他父子攪混在一塊了。”
“偏巧劉莊東邊緊挨著的就是赫樓,有些事情孫承貝就看不下去。他和他的‘抗告節省會’就到處告我這幾個本家,說他們魚肉鄉裏,可那哪兒贏得了。幾次下來就灰心了。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也是本地的,叫褚子歡,這個褚子歡,對王家也是不滿哪。這兩個就擰巴到一塊了,四處搜羅王家的短處。”
“民國二十二年八月,孫承貝控告王峰庵‘匿槍、私吞煙土’,而且證據充足。不得已,王古君辭去了六區區長一職;二十三年,以‘詐財攬訟’之名控告王峰庵,最要命的是當堂對質的時候王峰庵被揭了個底朝天。法官當堂就宣布王峰庵必須退回贓款。自此他父子聲名敗壞,就算是毀在了孫承貝手裏了。”
“二十三年,劉莊王雪峰也栽了,也是栽在這個孫承貝手裏。王雪峰本是萬倉鄉鄉長,他還想讓他一個得力手下弄個副鄉長幹幹,當時弄了些手段。不成想又是孫承貝從中作梗,不但他的這個手下副鄉長沒幹成,他的這個正鄉長也給選掉了,反倒是孫承貝遂了心願,成了鄉長。嗨……,你說王家與這孫承貝……”
說到這裏王三台深深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李燕高說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你的這幾個本家被人家孫承貝在公堂之上敗得一塌糊塗,這還有何話可說,人家可是證據確鑿。就認了吧。也隻有你才能把些事記得清楚,說的明白,畢竟是也算得上是自己的家事。”
王三台:“你這樣說也行,別人誰操這個心,打聽這些破爛事。我打聽這些事,也算是為了防他吧,畢竟都是一個區的,有了這些章節在內,難免日後……,不說了罷。”
李燕高:“怕什麽?怕被他薅著小辮子?你也去薅他不就行了?”
王三台:“薅他的小辮子?算了吧,繞著走都還走不及,還去找那麻煩。”
李燕高聽到此處哈哈大笑:“這六區還真有你怵的人,難得,難得,難得啊。”
王三台翻了翻白眼:“有時候,你想不佩服人家都不行,他做的那些事,讓我去做,還真做不出來,那苦我也吃不了。”
李燕高笑道:“本就是兩條道上的人,做事自然不同。他為那些出苦力的人出頭,這一點你確實做不到。”
王三台:“也不全是這樣,這個人呀……,這個人,什麽事他都做。前年……,噢,不是,是大前年,還記得那場水嗎?”
李燕高聞聽,立時收起了笑容,肅然道:“怎麽不記得。這雨下的,瀝瀝落落的,下了好幾個月,上遊黃河從蘭考決口,水進了微山湖,由微山湖直接衝下來,就奔台兒莊來了,這其間八個閘有好幾處出現險情。偏生在這一段台兒莊的地勢又是最低的。可倒好,連本地雨加外地水,台兒莊被淹的不得了了。”
“有能力的、有眼頭的看形勢不妙早跑了,沒能力的、沒眼頭的要麽被淹死,要麽就被困在當地了。救援又跟不上,物資也進不去。餓死的不少,甚至出現……,出現……”
說到此處,李燕高喉頭有些梗噎,竟是說不下去。
王三台也低沉了聲音:“你想說什麽我知道。都是為了活命……。可是就是那些還活著的,有口氣的,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人用木棒給……。然後……”
沉默。
良久。
李燕高:“有人曾經計算過,從下雨開始,到地麵見幹皮,台兒莊,整整二百三十一天。”
王三台:“這就可以理解了……,這讓人心裏好受些……,為了活著,這人,有時候,無論什麽事都能幹得出來。”
“就在這次大洪災中,這個上任不到一年的萬倉鄉鄉長算是出了大力了,他這個鄉所在運河段上有幾處出現險情,他在第一現場,與他的那個弟弟孫承貴組織全鄉精壯人員,堵漏固堤,可出了不少力。這口碑又被他賺了個缽滿盆溢。這樣的人,我又如何與他抗衡?又如何找他麻煩?”
李燕高:“明白就好,這樣的人,你是惹不起的。”
王三台:“你不惹他他都想惹你了,還惹他?誰敢啊?誰惹他誰倒黴。那個張炮皇就吃過這個苦。”
李燕高:“張炮皇?”
王三台:“就是那個六區的聯莊會會長,他還兼著三義鄉鄉長的張炮皇。這也是個地多錢肥的主。他不知道孫承貝的厲害就去惹他。本來萬倉鄉是在運河南岸,三義鄉是在運河北岸,就隔一條運河的事。”
“這個張炮皇能幹什麽事,你說?他能跑到河南岸強派車輛,強征民夫。這下惹惱了孫承貝。他鼓搗了幾個人到縣裏去告,自己根本就沒出麵。縣裏一查屬實,責令這個張炮皇,一是要給予被征村民賠償;二要向孫承貝道歉——目中無人嘛。自那以後在孫承貝麵前哪還抬的起頭?”
“到了前年六月份,嶧縣各區都改成了鄉農學校,他孫承貝就成了六區鄉農學校校董。也就幾個月,下半年不是又改了麽,改成大鄉製。萬倉、草橋、太平、賀窯、花山,原來的五個鄉並成了一個鄉,如今叫花山鄉,他孫承貝又成了花山鄉鄉長……”
李燕高笑道:“鄉長還是鄉長,就是相當於升了。”
王三台:“那不是升了是咋的,原來管一個鄉,目前管的是五個鄉。前幾天我帶人上台兒莊,在花山子那片還見著他來,帶著一幫子人,在河南岸正協助國軍修築工事。”
朱木石:“這麽說,我這個外公不是有點骨頭的問題,而是那骨頭是相當的硬啊。”
那三個聞言都是一驚。
王三台:“你說什麽,你喊孫承貝什麽?”
說到這兒王三台在桌子敲了一下:“嗨,我說這些幹什麽,朱兄,你奔徐州不是正走過那兒嗎?”
朱木石笑了:“過了萬年閘,路西邊就是劉莊,我記得,我記得。我回去還得走那兒呢。”
王三台:“他爹孫葆英,早年間其實是住在運河北五區道莊的。他奶奶帶著他爹和他伯父是逃荒來到赫家樓的……”
朱木石:“也就是說,這是個沒有太大的根基的人。”
王三台:“朱兄說得好,要不我怎麽說他有點骨頭呢。沒有多大根基還能撐起一片天,這就不容易,比我王三台強。”
李燕高笑道:“這一句是實話,出了這個地,到了其它地方,別人可未必就理你,孫承貝可就不一樣。”
王三台:“好,我認!見笑,見笑!”
“這個人讀過私塾,十一二年呢,肚裏有點文墨。民國一十五年的時候,這萬年閘駐的可是東北奉軍。北伐軍在這一年攻打萬年閘,奉軍兵敗,這個孫承貝也真有膽子,他愣是從奉軍散兵手中奪了一支槍……”
李燕高:“這就叫能文能武。”
王三台:“你說的都對。也還真是能文能武。不過這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手裏有一支槍,可就成了禍事了。附近村子裏的大戶不幹了,帶著家丁來要槍。這孫承貝就是不給,說是防匪護村用的,憑什麽給你。拿著槍,子彈上了膛,與他們槍對槍,一步不讓……”
李燕高:“還不是看他門孤戶單,要是像王兄這樣的大戶,看哪個敢來要?還有一樣,這些人也是怕了?”
王三台:“怕什麽?”
李燕高:“怕什麽?還不是怕被打黑槍?!平時飛揚跋扈慣了的,以欺人為能的人,又豈能容忍身邊可能出現的威脅,這是怕了,是真怕!”
王三台:“說的也是。像這種索要或強買發生了多次。這孫承貝眼看著麻煩不斷,幹脆把槍送人了。他在五區道莊有個族侄,叫孫白聰,這個人民國九年考入山東省東昌府陸軍學校,在軍隊裏也有個小小官職,叫什麽軍需處長什麽的。他把這槍就送他了。再有人問他要,他就一句話,到運河北找孫白聰去要吧,這事才算完。”
李燕高點頭道:“這是個有軍隊背景的,這樣好,讓他們知道他也是個有牽扯的,不是什麽門孤戶單,任人欺負的。”
王三台:“就這一件小事,人人都認為他有骨頭,這就弄出了點名頭;再者又因為有了孫白聰這個背景,第二年,嶧縣國民革命政府任命他做了個聯莊會排長,噢……我想想,不對,他能做這個聯莊會排長,還得說是人家孫承鐸的背景,這個孫承鐸,有人叫他‘鐸公’,也有人叫他‘鐸王’,在這運河兩岸也是一個跺跺腳,地便顫三顫的主。後來還弄了個中將軍長當當,尤民那個中將是追贈的,這個‘鐸王’的中將稱號可是實打實國民政府現委任的……,嗨……,誰叫人家是弟兄們,誰叫孫承鐸那年就做了國民政府六區的區長呢。”
“他又勾聯了幾戶人家,搞了個‘抗告節省會’,專替小人物說話。本來這個‘抗告節省會’隻有十五六家,可好,後來讓他搞的外村的、外鄉的都朝裏擠。搞得大了,就在縣裏備了案,算是一個合法的,也改了名,叫‘信用合作社’……”
李燕高:“就像你說的,人家孫武仁還真算是個人物,能搞出點動靜,弄出些名堂,這個啊,就不枉了這一世……,怎麽你們王家的事怎麽就不提,淨揀這些小芝麻事……”
王三台急道:“你看你,別忙嘛。我王三台也不是遮醜的人,再說,有些事就是想遮也遮不住。”
李燕高看著他那急樣,反而笑了。張口欲言,想了想,還是停了。
王三台接著道:“澗頭集東六七裏路的傅莊有我一個本家,叫王峰庵。也是個有頭臉的人物,不管怎麽說,千把畝地還是有的,百十個佃戶,幾十枝槍護著院。”
“說他有頭臉,主要因為人家一直在大清朝做社長。大清朝光緒年間的嶧縣分為四個大鄉,東叫企彭,南叫坊廂,西叫蘭陵,北叫繒城,共三十一個社。坊郭社為首社(即城關由縣直轄)。企彭鄉領七個社:裏仁社、稅郭社、新河社、金河社(南洛)、王下社(蘭城店)、王上社(台兒莊)、後孟社。坊廂鄉領七個社:王譚社(土樓河)、坊下社(泥溝)、陰平社、古邵社、澗頭社、高上社(小山子)、高下社(黑山村)、馬頭社(崔家樓)。蘭陵鄉領八個社:曹馬社、南常社、香城社、於裏社(南於)、遵依社(武穴)、柳莊社、秦埠社(曹莊)、陡溝社。繒城鄉領七個社:山陰社、郭南社、郭北社、陳上社(鄒塢)、陳下社(中陳郝)、西南社(齊村)、西北社(西集)。這個王峰庵做的就是坊廂鄉七個社中高上社的社長……”
聽到此處,李燕高不由得麵上露出敬佩神色。心道這三十一個社竟然被他記的如此清晰,實在是不簡單。我滕縣我也隻記得按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分作七十二社,至於哪七十二個,我是絕然說不出來的,漫說七十二個,就是三十二個我也隻怕難能說得出來,而且要分得如此詳細,記的如此條理,更是難以辦到。這小子還真有些邪才,平日裏還真的小看他了。
李燕高在此心中敬佩不已,那邊朱木石又何嚐不是,也是暗自佩服。
那邊王三台勿自說個不停:“……,他不隻一直是高上社的社長,而且還是五個社的聯莊會團長。有了這個身份,說他是個有頭臉的怎麽也不算過分……”
“所謂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王古君,也謀了個官職,這是在民國一十九年,六區區長就是他。隻是有一樣,有一些事情做的有些過了。劉莊王雪峰、王良戲父子兩個在村子裏也是有頭臉的人物。王古君就和他父子攪混在一塊了。”
“偏巧劉莊東邊緊挨著的就是赫樓,有些事情孫承貝就看不下去。他和他的‘抗告節省會’就到處告我這幾個本家,說他們魚肉鄉裏,可那哪兒贏得了。幾次下來就灰心了。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也是本地的,叫褚子歡,這個褚子歡,對王家也是不滿哪。這兩個就擰巴到一塊了,四處搜羅王家的短處。”
“民國二十二年八月,孫承貝控告王峰庵‘匿槍、私吞煙土’,而且證據充足。不得已,王古君辭去了六區區長一職;二十三年,以‘詐財攬訟’之名控告王峰庵,最要命的是當堂對質的時候王峰庵被揭了個底朝天。法官當堂就宣布王峰庵必須退回贓款。自此他父子聲名敗壞,就算是毀在了孫承貝手裏了。”
“二十三年,劉莊王雪峰也栽了,也是栽在這個孫承貝手裏。王雪峰本是萬倉鄉鄉長,他還想讓他一個得力手下弄個副鄉長幹幹,當時弄了些手段。不成想又是孫承貝從中作梗,不但他的這個手下副鄉長沒幹成,他的這個正鄉長也給選掉了,反倒是孫承貝遂了心願,成了鄉長。嗨……,你說王家與這孫承貝……”
說到這裏王三台深深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李燕高說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你的這幾個本家被人家孫承貝在公堂之上敗得一塌糊塗,這還有何話可說,人家可是證據確鑿。就認了吧。也隻有你才能把些事記得清楚,說的明白,畢竟是也算得上是自己的家事。”
王三台:“你這樣說也行,別人誰操這個心,打聽這些破爛事。我打聽這些事,也算是為了防他吧,畢竟都是一個區的,有了這些章節在內,難免日後……,不說了罷。”
李燕高:“怕什麽?怕被他薅著小辮子?你也去薅他不就行了?”
王三台:“薅他的小辮子?算了吧,繞著走都還走不及,還去找那麻煩。”
李燕高聽到此處哈哈大笑:“這六區還真有你怵的人,難得,難得,難得啊。”
王三台翻了翻白眼:“有時候,你想不佩服人家都不行,他做的那些事,讓我去做,還真做不出來,那苦我也吃不了。”
李燕高笑道:“本就是兩條道上的人,做事自然不同。他為那些出苦力的人出頭,這一點你確實做不到。”
王三台:“也不全是這樣,這個人呀……,這個人,什麽事他都做。前年……,噢,不是,是大前年,還記得那場水嗎?”
李燕高聞聽,立時收起了笑容,肅然道:“怎麽不記得。這雨下的,瀝瀝落落的,下了好幾個月,上遊黃河從蘭考決口,水進了微山湖,由微山湖直接衝下來,就奔台兒莊來了,這其間八個閘有好幾處出現險情。偏生在這一段台兒莊的地勢又是最低的。可倒好,連本地雨加外地水,台兒莊被淹的不得了了。”
“有能力的、有眼頭的看形勢不妙早跑了,沒能力的、沒眼頭的要麽被淹死,要麽就被困在當地了。救援又跟不上,物資也進不去。餓死的不少,甚至出現……,出現……”
說到此處,李燕高喉頭有些梗噎,竟是說不下去。
王三台也低沉了聲音:“你想說什麽我知道。都是為了活命……。可是就是那些還活著的,有口氣的,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人用木棒給……。然後……”
沉默。
良久。
李燕高:“有人曾經計算過,從下雨開始,到地麵見幹皮,台兒莊,整整二百三十一天。”
王三台:“這就可以理解了……,這讓人心裏好受些……,為了活著,這人,有時候,無論什麽事都能幹得出來。”
“就在這次大洪災中,這個上任不到一年的萬倉鄉鄉長算是出了大力了,他這個鄉所在運河段上有幾處出現險情,他在第一現場,與他的那個弟弟孫承貴組織全鄉精壯人員,堵漏固堤,可出了不少力。這口碑又被他賺了個缽滿盆溢。這樣的人,我又如何與他抗衡?又如何找他麻煩?”
李燕高:“明白就好,這樣的人,你是惹不起的。”
王三台:“你不惹他他都想惹你了,還惹他?誰敢啊?誰惹他誰倒黴。那個張炮皇就吃過這個苦。”
李燕高:“張炮皇?”
王三台:“就是那個六區的聯莊會會長,他還兼著三義鄉鄉長的張炮皇。這也是個地多錢肥的主。他不知道孫承貝的厲害就去惹他。本來萬倉鄉是在運河南岸,三義鄉是在運河北岸,就隔一條運河的事。”
“這個張炮皇能幹什麽事,你說?他能跑到河南岸強派車輛,強征民夫。這下惹惱了孫承貝。他鼓搗了幾個人到縣裏去告,自己根本就沒出麵。縣裏一查屬實,責令這個張炮皇,一是要給予被征村民賠償;二要向孫承貝道歉——目中無人嘛。自那以後在孫承貝麵前哪還抬的起頭?”
“到了前年六月份,嶧縣各區都改成了鄉農學校,他孫承貝就成了六區鄉農學校校董。也就幾個月,下半年不是又改了麽,改成大鄉製。萬倉、草橋、太平、賀窯、花山,原來的五個鄉並成了一個鄉,如今叫花山鄉,他孫承貝又成了花山鄉鄉長……”
李燕高笑道:“鄉長還是鄉長,就是相當於升了。”
王三台:“那不是升了是咋的,原來管一個鄉,目前管的是五個鄉。前幾天我帶人上台兒莊,在花山子那片還見著他來,帶著一幫子人,在河南岸正協助國軍修築工事。”
朱木石:“這麽說,我這個外公不是有點骨頭的問題,而是那骨頭是相當的硬啊。”
那三個聞言都是一驚。
王三台:“你說什麽,你喊孫承貝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