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城控製文化侵略的辦法一說,娥鉞與衛河便表示了讚同,他們想的或許不是那麽深遠,但他們知道二十年前曾有人這樣做過並且成功了。
那些西戎北狄的小聚落在聯合起來之前,是難以對抗三城同盟的。在那些聚落的周圍安插進去一根楔子,挑撥矛盾、幫助弱小、消弱強族,會讓那些聚落疲於奔命。
陳健指著簡陋的絲帛圖道:“具體如何築城,在何處築城,咱們再商量,我也會派出去人查看那裏的地形。築城之後,那些弱小的部族咱們就幫助他們種植、那些強大的部族咱們就經常和他們開戰,並將俘獲的奴隸分一部分給那些出兵的小聚落,時間一久,便再也沒有能夠糾結數千人大軍的部族了。”
“那些在咱們三城周圍二百裏之內的部落,咱們要征收他們的糧食;二百裏到四百裏內的部落,要征收他們製作羽箭的木頭、石頭、製作車輪的原木等。這四百裏之內的部族,都必須學習咱們的語言。四百裏之外,就不能夠有效的控製了,要征收他們毛皮、特產,或是用鹽、陶、木器等與他們交換,在建立的兩座城中建立坊市。”
如何管理,如何征收,這也是陳健深思熟慮過的。
管理人才不夠,就算吞並暫時也無法有效控製,吞並的收益太小。陳健的計劃是很長遠的,那些在學堂中尚在學習加減乘除的夏城孩童,便是將來擴張的基礎,而這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等他們長大。
以現在的運輸條件,征收糧食作為賦稅的範圍隻能在二百裏之內,或許沿河的話還能再擴大一段距離。但再遠一些的話,征收一斤糧食可能就要消耗一斤糧食在路上,所得的並不多還容易引起此起彼伏的反抗。
二百裏之外的聚落征收一些不沉重但很需要人手打磨的箭杆等,這樣運輸也能方便一些。
四百裏之外,也就是嚇唬嚇唬,或者用手工業交易進行控製。以三城如今的實力,遠征四百裏外的仗,一年最多打一次,再多就算得上是窮兵黷武民怨沸騰了。
這種朝貢的辦法也很方便殺雞儆猴,一旦有聚落不繳納貢賦就有了一個極好的借口,在這個需要立牌坊的時代還是很有用的。三城聯合,糾結一群仆從軍殺過去,那些仆從的聚落方國很樂於瓜分奴隸,也給那些仆從聚落上一節不遵守規矩的後果是怎麽樣的課。
陳健也不是很懂這裏麵的細節,前世的****用了千年的時間才摸索出了完善的體係,他一個人縱然知道一點,卻也不可能想的麵麵俱到。
衛河與娥鉞兩人也提出了一些意見,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衛河和娥鉞從陳健這些話中聽出了很多陰謀,他們不是很希望城邑裏的其餘人也知道這些,也就沒有提議和城中的長老會、議事會等商量。
陳健又道:“既然咱們三城盟誓不動戈矛,三城之間一城有事另外兩城都要出兵幫忙,我看咱們還需要修一條能夠讓車馬通行的路,這是咱們三年之內最重要的一件事,甚至比在蠻夷聚落附近築城都重要。夏城到河陰城是有路的,河陰城向南也有一條三十裏長的路。有了路,士兵一天能夠通行五十裏並且不會太過疲憊。離開了那三十裏路後,士兵每天也就走三十裏路,而且疲憊不堪,牛馬難以跟上,糧食運輸全要靠人背牛馱。”
娥鉞是親身經曆過那一段有路的行軍,很清楚這一條看似簡單的車轍能夠帶來多大的便利。衛河知道陳健不會隨便亂說,能夠將修路這件事放在首位,便能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
陳健沒說車同軌路同轍的話,雖然娥、衛兩城也有了那種簡單的原木車輪,但是並不結實也不實用,比之夏城帶車轍輪轂的車輪要差很遠。
夏城一直壟斷著車輪的技術,那麽要修的這條路的寬度和車轍墊土的距離必然會遵照夏城定出的標準,這就是技術優勢的體現。
陳健拿出筆又畫了一下路的走向,三城並非是三角形的三個角點,而是以夏城為中心作為中轉站的一道交叉。
理由是這樣可以省很多的人力,但內在的原因是為了有效控製衛娥兩城,夏城作為道路的交叉點,娥城與衛城之間的任何聯係都需要經過夏城。
三城同盟看似是平等的兄弟盟友,但實際上還是以夏城為中心的一股新興勢力,這一點陳健絕不會退步,也不可能廢了這麽大的功夫隻獲得一個平等的話語權,所以從修路、築城這些事上,一定要以夏城為主導。
衛河沒覺得這其中有什麽問題,娥鉞看了一陣絲帛,奇道:“姬夏,娥城與夏城的路怎麽和草河在一起?你是準備沿著草河修一條路?”
說完後,他有很有些失意地說道:“可惜草河不論如何都是從西流到東,從不會倒流。若是一旬向東流、一旬之後再向西,這樣來回往複,這條路卻是可以省的修了。”
陳健微笑道:“這也不難。這條路本就不是沿著草河修的,而是根本就是草河本身。”
娥鉞皺眉道:“草河冬天封凍,到時候可以通行人馬,寬闊平坦,的確比路要好。可是夏天融化,隻能從夏城運輸到娥城,卻不能從娥城運輸到夏城。”
冰凍的草河一馬平川平坦無比,走車走爬犁的確要比現在最好的車轍路要強。
然而人並不能操控春夏秋冬四季輪轉,娥鉞在說完這句話後忽然想到剛才陳健說了一句“這也不難”,雖然他很清楚人不能操控四季,可想到陳健弄出的種種古怪,心中驀然一動。
“難道姬夏有辦法讓草河結冰?或是讓草河一旬向東一旬向西?”
若是別人說了這番話,娥鉞與衛河最大可能的表現便是怒斥一聲胡說,可是陳健如此說了,有了操控雷電的傳說,竟讓他們有了一絲信任。
陳健苦笑道:“我哪有這樣的本事?娥鉞首領可見過夏城的風車?”
“見過,可以推動石磨,省了十幾個奴隸,隻是這和草河有什麽關係?”
“草河冬天結冰可以走車馬,夏天雖然不結冰,但風卻從東吹向西。夏城既然能讓風吹動風車,自然也會有辦法讓風吹動舟船。”
娥鉞笑道:“既然是姬夏說的,我是相信的。那這樣,咱們暫時隻需要修一條從衛城到夏城的路,隻能通行車馬的話,我看用不了三年就能修起來。三城之間互相連接,出兵也很方便。娥城可以派出三百奴隸去修這條路,就按照夏城收獲麥豆時候那樣雇傭就好。”
“雇傭?”
衛河有些奇怪這個詞語,陳健笑著解釋了一番,衛河點頭道:“這個辦法很好,衛城經曆戰亂正缺人手,娥城一時間也沒有太多活,無非就是粟米,衛城還是有的。”
陳健見兩人並沒有反對,心中暗喜。看似很和平公正地解決了三城之間的交流道路問題,但他還是留有私心的。夏城……在娥城的上遊,真到了兵戎相見的時候,夏城的軍隊旦夕間就可以順流到娥城,但娥城的士兵卻需要逆流而上長途行軍。
陳健挖了兩個坑把衛城和娥城埋了進去,衛、娥兩人並不自知,心中還對陳健感激不已。
因為陳健很公正地表示那些強迫上貢的部族聚落的貢品,三城平分;新修的兩座城邑,由三城共同選出人去管理,為期三年,三年後輪換。每個新修城邑需要管轄方圓二三百裏的範圍,有三城做為支柱,他們可以在那裏為所欲為,但作為武裝殖民地,必須要三城的支持,他們也沒有獨立發展的資格。
每座計劃修建的殖民城邑駐紮三百人,三城每城出一百人,兩年輪換。
陳健的意思是讓這三百人成為攪屎棍,但平時盡量立牌坊公正地對待附近的部族聚落,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可以直接出兵鎮壓,爭取用三五年的時間讓那些聚落做到:但凡有事就找城邑去評判、但凡想要什麽手工業就去找城邑交換、但凡想要擺脫茹毛飲血的生活就去學三城的語言文字。
衛、娥兩人對此毫無異議,如今夏城勢大,便將第一次三年任期的人選交由了陳健定奪,三年之後再換兩城的人。
陳健也很貼心地表示兩城都可以選出一人跟著前去作為副手,學習一番,以便三年後接替。
殖民城邑的初期肯定是入不敷出的,陳健也算了一下需要的支出,算上路上的損耗開銷不小。
不過隨後陳健又給他們吃了一粒定心丸:隻要能夠站住腳,三年之後就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五年左右就可以賺回前兩年投入的人口糧食,至於長久的利益更是不可限量,單單是一個將城邑的真正統治範圍從三十裏擴展到三百裏,對任何一個首領而言都明白其中的力量。
列數字擺事實講道理是陳健的風格,也是最容易讓人相信的風格,分贓的事情商量完之後,三個首領都眉開眼笑,隻要三城之間暫時不互相提防保持這種詭異平衡,三四年後每年都可以從那些聚落裏剝削大量的糧食、毛皮、箭杆等,這樣自己統治的三四十裏之內的基本盤的盤剝就會少許多,可以暫時緩解國人野民、有姓無姓之間的矛盾。
將內部矛盾和內部盤剝轉移到外部,讓原本被盤剝的人也能喝口湯,這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獲取支持的方式。
分贓之後,衛河與娥鉞對視一眼,兩人同時說道:“姬夏,這次擊敗西戎人,夏城的新軍立下大功,斬殺西戎首領、中心突破了西戎陣線,以一千八的兵力擊敗西戎四千餘人,姬夏的指揮與訓練才是最大的功勞。”
高帽一帶,陳健內心頗為警覺,幹笑兩聲,那兩人又道:“如今三城已經成了兄弟親族,不知道姬夏是否可以將三城士兵都練成新軍那樣的勇士?木炮、陶雷之類的辦法,能否教會我們?戰車、貼弓的技術能否讓我們也學會?”
兩人之前一直對陳健讓步,就是為了等到這一刻,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他們很淳樸的道德觀,根本沒有想過萬一陳健就是死皮賴臉不同意怎麽辦。
陳健咂摸了一陣,點頭道:“也不是不可以,但新軍的戰法和部族打仗是不同的,需要苦練,又不能平日種田戰時為兵……”
娥鉞急道:“這個我聽說了,夏城的新軍是不種田的,娥城雖然並不富庶,但可以支撐百人不種植,公產也能拿得出這百人的吃用。”
“衛城也是一樣。”
陳健眼珠一轉道:“戰車、陶雷、木炮這些都需要苦練,不是誰都能說清楚的。既然三城是兄弟親族,這些辦法當然是可以教給你們。這樣吧,每城出百人,在夏城苦練三年,三年後學會了用木炮、陶雷、戰車後,夏城便可以將這些東西換給你們。我可以對先祖盟誓,隻要你們都不違背盟約,我一定會將這些東西和你們交換。如今就算我換給你們,那些族人也未必會用。”
兩人也知道陳健說的沒錯,如今就算給了他們這些東西,也並不會用,不要說木炮陶雷,便是能夠駕車衝鋒的兩城都未必能夠找出一人。
娥鉞心中早有計較,這兵肯定是要陳健管的,自己選出的那百人必然是自己的親族,絕不可能背叛自己族人的那一部分年輕人,再讓娥黽統領,在娥城常駐三年,想來數九也知道輕重,不會哭鬧。
衛河的想法與娥鉞近似,但他想的更為深遠,知道了新軍的可怕,他很清楚三年後這將是自己掌握的強大力量,有了這些人的支持,他可以不用再顧慮衛姓親族的反對,否則自己和衛淵的變革永遠都不可能實現。
因此衛河定下的人選是一部分忠於自己的親族,以及一部分無姓的城民,等到三年後這些人回來自己便可以放開手腳了。
陳健為了讓兩人確信,還當場說出了三年後戰車、陶雷、木炮等的交換辦法,多少粟米交換都定了下來。
他並不擔心技術外泄,因為這三樣的核心是火藥和幾何學,就像前世的那些印第安人一樣,用了三年時間學會了開槍、保養,但三十年後仍然不會自己配置火藥。
三年的時間,足夠陳健做足夠的思想工作,他不會違背盟誓,但世界是變化的,三年後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最好的盟約,永遠都是結盟的三方都覺得自己賺到了,夏、衛、娥三城的盟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締結的,主要的事情商定清楚,剩下的就各憑本事,誰能在盟約的範圍之內取得最大的利益誰就是真正的勝利者。
在三個人確定了盟約的主要條款後,陳健提議道:“盟誓需要在眾人的麵前,讓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盟誓,讓每個人都知道背叛的後果,這樣才行。如今夏、娥兩城的人並不多,還有一部分士兵先回了城邑,衛城也有許多事要處理。”
“半年前我曾邀請兩城的勇士前往夏城較量技藝,如今正好大勝,俘獲眾多斬首千餘,正是可以祭祀祖先告訴他們我們獲勝的事,而祖先是喜歡看到部族勇士的勇武的,不妨就將祭祀放在夏城,讓勇士較量技藝也成為祭祀的一部分,也方便三城之間的勇士熟悉彼此,將來伍中作戰可以互相扶持。到時候我會在夏城備好美酒、吃食、歌曲、戲劇等待兩城的勇士。”
衛河深吸一口氣道:“姬夏說的極好,半年前我也答應了……可是如今衛城不穩,我恐怕難以離開。”
陳健大笑道:“如今三城同盟,與我盟誓的是衛河首領而非別人。倘若有人想要作亂,夏、娥聯軍既能打得過數千西戎人,難道還打不過這些作亂的人嗎?隻要衛河首領遵守盟誓,衛城,無人敢亂!”
這番話擲地有聲,依仗的便是之前的大勝和兩城雄壯的軍隊,陳健話裏有話,兩位首領自然聽得明白。
或許,將來的盟約中可以再加上一條:保證三城首領都是三人的直係親屬或是自己定好的人選,否則兩城有權幹涉……
陳健對此沒有太大興趣,但是衛河與娥鉞卻對此興趣滿滿,他們聽出了弦外之音,心中歡喜不已。
既然陳健這樣說,衛河知道隻要將這番話說出去,三年之內,那些心存不軌的族人都會蟄伏起來,誰也不想將來被夏城人綁在木炮上享受比牛馬分屍更可怕的刑法。
得到了這樣的保證,兩個人也都約定到時候一定會帶著部族最好的勇士、最美的酒、最好的祭品前往夏城,在那一天共同祭祀。
算了下日子,陳健將這一天定在了七月十五。
“我們派出去的使者已經出發去通知那幾個懼怕西戎人的城邑,七月十五之前他們的使者也會到來。到時候除了勇士競技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強壯,也要舞動戈矛排列軍陣,讓他們心服,他們到時候會認錯納貢的。”
“我也會派出使者前往離得較近的一些聚落,讓他們的首領也來參加。”
“七月十五,三城將共同祭祀,在眾人前盟誓,讓祖先和天地聽到,讓那些使者和聚落的首領看到。”(未完待續。)
那些西戎北狄的小聚落在聯合起來之前,是難以對抗三城同盟的。在那些聚落的周圍安插進去一根楔子,挑撥矛盾、幫助弱小、消弱強族,會讓那些聚落疲於奔命。
陳健指著簡陋的絲帛圖道:“具體如何築城,在何處築城,咱們再商量,我也會派出去人查看那裏的地形。築城之後,那些弱小的部族咱們就幫助他們種植、那些強大的部族咱們就經常和他們開戰,並將俘獲的奴隸分一部分給那些出兵的小聚落,時間一久,便再也沒有能夠糾結數千人大軍的部族了。”
“那些在咱們三城周圍二百裏之內的部落,咱們要征收他們的糧食;二百裏到四百裏內的部落,要征收他們製作羽箭的木頭、石頭、製作車輪的原木等。這四百裏之內的部族,都必須學習咱們的語言。四百裏之外,就不能夠有效的控製了,要征收他們毛皮、特產,或是用鹽、陶、木器等與他們交換,在建立的兩座城中建立坊市。”
如何管理,如何征收,這也是陳健深思熟慮過的。
管理人才不夠,就算吞並暫時也無法有效控製,吞並的收益太小。陳健的計劃是很長遠的,那些在學堂中尚在學習加減乘除的夏城孩童,便是將來擴張的基礎,而這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等他們長大。
以現在的運輸條件,征收糧食作為賦稅的範圍隻能在二百裏之內,或許沿河的話還能再擴大一段距離。但再遠一些的話,征收一斤糧食可能就要消耗一斤糧食在路上,所得的並不多還容易引起此起彼伏的反抗。
二百裏之外的聚落征收一些不沉重但很需要人手打磨的箭杆等,這樣運輸也能方便一些。
四百裏之外,也就是嚇唬嚇唬,或者用手工業交易進行控製。以三城如今的實力,遠征四百裏外的仗,一年最多打一次,再多就算得上是窮兵黷武民怨沸騰了。
這種朝貢的辦法也很方便殺雞儆猴,一旦有聚落不繳納貢賦就有了一個極好的借口,在這個需要立牌坊的時代還是很有用的。三城聯合,糾結一群仆從軍殺過去,那些仆從的聚落方國很樂於瓜分奴隸,也給那些仆從聚落上一節不遵守規矩的後果是怎麽樣的課。
陳健也不是很懂這裏麵的細節,前世的****用了千年的時間才摸索出了完善的體係,他一個人縱然知道一點,卻也不可能想的麵麵俱到。
衛河與娥鉞兩人也提出了一些意見,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衛河和娥鉞從陳健這些話中聽出了很多陰謀,他們不是很希望城邑裏的其餘人也知道這些,也就沒有提議和城中的長老會、議事會等商量。
陳健又道:“既然咱們三城盟誓不動戈矛,三城之間一城有事另外兩城都要出兵幫忙,我看咱們還需要修一條能夠讓車馬通行的路,這是咱們三年之內最重要的一件事,甚至比在蠻夷聚落附近築城都重要。夏城到河陰城是有路的,河陰城向南也有一條三十裏長的路。有了路,士兵一天能夠通行五十裏並且不會太過疲憊。離開了那三十裏路後,士兵每天也就走三十裏路,而且疲憊不堪,牛馬難以跟上,糧食運輸全要靠人背牛馱。”
娥鉞是親身經曆過那一段有路的行軍,很清楚這一條看似簡單的車轍能夠帶來多大的便利。衛河知道陳健不會隨便亂說,能夠將修路這件事放在首位,便能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
陳健沒說車同軌路同轍的話,雖然娥、衛兩城也有了那種簡單的原木車輪,但是並不結實也不實用,比之夏城帶車轍輪轂的車輪要差很遠。
夏城一直壟斷著車輪的技術,那麽要修的這條路的寬度和車轍墊土的距離必然會遵照夏城定出的標準,這就是技術優勢的體現。
陳健拿出筆又畫了一下路的走向,三城並非是三角形的三個角點,而是以夏城為中心作為中轉站的一道交叉。
理由是這樣可以省很多的人力,但內在的原因是為了有效控製衛娥兩城,夏城作為道路的交叉點,娥城與衛城之間的任何聯係都需要經過夏城。
三城同盟看似是平等的兄弟盟友,但實際上還是以夏城為中心的一股新興勢力,這一點陳健絕不會退步,也不可能廢了這麽大的功夫隻獲得一個平等的話語權,所以從修路、築城這些事上,一定要以夏城為主導。
衛河沒覺得這其中有什麽問題,娥鉞看了一陣絲帛,奇道:“姬夏,娥城與夏城的路怎麽和草河在一起?你是準備沿著草河修一條路?”
說完後,他有很有些失意地說道:“可惜草河不論如何都是從西流到東,從不會倒流。若是一旬向東流、一旬之後再向西,這樣來回往複,這條路卻是可以省的修了。”
陳健微笑道:“這也不難。這條路本就不是沿著草河修的,而是根本就是草河本身。”
娥鉞皺眉道:“草河冬天封凍,到時候可以通行人馬,寬闊平坦,的確比路要好。可是夏天融化,隻能從夏城運輸到娥城,卻不能從娥城運輸到夏城。”
冰凍的草河一馬平川平坦無比,走車走爬犁的確要比現在最好的車轍路要強。
然而人並不能操控春夏秋冬四季輪轉,娥鉞在說完這句話後忽然想到剛才陳健說了一句“這也不難”,雖然他很清楚人不能操控四季,可想到陳健弄出的種種古怪,心中驀然一動。
“難道姬夏有辦法讓草河結冰?或是讓草河一旬向東一旬向西?”
若是別人說了這番話,娥鉞與衛河最大可能的表現便是怒斥一聲胡說,可是陳健如此說了,有了操控雷電的傳說,竟讓他們有了一絲信任。
陳健苦笑道:“我哪有這樣的本事?娥鉞首領可見過夏城的風車?”
“見過,可以推動石磨,省了十幾個奴隸,隻是這和草河有什麽關係?”
“草河冬天結冰可以走車馬,夏天雖然不結冰,但風卻從東吹向西。夏城既然能讓風吹動風車,自然也會有辦法讓風吹動舟船。”
娥鉞笑道:“既然是姬夏說的,我是相信的。那這樣,咱們暫時隻需要修一條從衛城到夏城的路,隻能通行車馬的話,我看用不了三年就能修起來。三城之間互相連接,出兵也很方便。娥城可以派出三百奴隸去修這條路,就按照夏城收獲麥豆時候那樣雇傭就好。”
“雇傭?”
衛河有些奇怪這個詞語,陳健笑著解釋了一番,衛河點頭道:“這個辦法很好,衛城經曆戰亂正缺人手,娥城一時間也沒有太多活,無非就是粟米,衛城還是有的。”
陳健見兩人並沒有反對,心中暗喜。看似很和平公正地解決了三城之間的交流道路問題,但他還是留有私心的。夏城……在娥城的上遊,真到了兵戎相見的時候,夏城的軍隊旦夕間就可以順流到娥城,但娥城的士兵卻需要逆流而上長途行軍。
陳健挖了兩個坑把衛城和娥城埋了進去,衛、娥兩人並不自知,心中還對陳健感激不已。
因為陳健很公正地表示那些強迫上貢的部族聚落的貢品,三城平分;新修的兩座城邑,由三城共同選出人去管理,為期三年,三年後輪換。每個新修城邑需要管轄方圓二三百裏的範圍,有三城做為支柱,他們可以在那裏為所欲為,但作為武裝殖民地,必須要三城的支持,他們也沒有獨立發展的資格。
每座計劃修建的殖民城邑駐紮三百人,三城每城出一百人,兩年輪換。
陳健的意思是讓這三百人成為攪屎棍,但平時盡量立牌坊公正地對待附近的部族聚落,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可以直接出兵鎮壓,爭取用三五年的時間讓那些聚落做到:但凡有事就找城邑去評判、但凡想要什麽手工業就去找城邑交換、但凡想要擺脫茹毛飲血的生活就去學三城的語言文字。
衛、娥兩人對此毫無異議,如今夏城勢大,便將第一次三年任期的人選交由了陳健定奪,三年之後再換兩城的人。
陳健也很貼心地表示兩城都可以選出一人跟著前去作為副手,學習一番,以便三年後接替。
殖民城邑的初期肯定是入不敷出的,陳健也算了一下需要的支出,算上路上的損耗開銷不小。
不過隨後陳健又給他們吃了一粒定心丸:隻要能夠站住腳,三年之後就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五年左右就可以賺回前兩年投入的人口糧食,至於長久的利益更是不可限量,單單是一個將城邑的真正統治範圍從三十裏擴展到三百裏,對任何一個首領而言都明白其中的力量。
列數字擺事實講道理是陳健的風格,也是最容易讓人相信的風格,分贓的事情商量完之後,三個首領都眉開眼笑,隻要三城之間暫時不互相提防保持這種詭異平衡,三四年後每年都可以從那些聚落裏剝削大量的糧食、毛皮、箭杆等,這樣自己統治的三四十裏之內的基本盤的盤剝就會少許多,可以暫時緩解國人野民、有姓無姓之間的矛盾。
將內部矛盾和內部盤剝轉移到外部,讓原本被盤剝的人也能喝口湯,這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獲取支持的方式。
分贓之後,衛河與娥鉞對視一眼,兩人同時說道:“姬夏,這次擊敗西戎人,夏城的新軍立下大功,斬殺西戎首領、中心突破了西戎陣線,以一千八的兵力擊敗西戎四千餘人,姬夏的指揮與訓練才是最大的功勞。”
高帽一帶,陳健內心頗為警覺,幹笑兩聲,那兩人又道:“如今三城已經成了兄弟親族,不知道姬夏是否可以將三城士兵都練成新軍那樣的勇士?木炮、陶雷之類的辦法,能否教會我們?戰車、貼弓的技術能否讓我們也學會?”
兩人之前一直對陳健讓步,就是為了等到這一刻,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他們很淳樸的道德觀,根本沒有想過萬一陳健就是死皮賴臉不同意怎麽辦。
陳健咂摸了一陣,點頭道:“也不是不可以,但新軍的戰法和部族打仗是不同的,需要苦練,又不能平日種田戰時為兵……”
娥鉞急道:“這個我聽說了,夏城的新軍是不種田的,娥城雖然並不富庶,但可以支撐百人不種植,公產也能拿得出這百人的吃用。”
“衛城也是一樣。”
陳健眼珠一轉道:“戰車、陶雷、木炮這些都需要苦練,不是誰都能說清楚的。既然三城是兄弟親族,這些辦法當然是可以教給你們。這樣吧,每城出百人,在夏城苦練三年,三年後學會了用木炮、陶雷、戰車後,夏城便可以將這些東西換給你們。我可以對先祖盟誓,隻要你們都不違背盟約,我一定會將這些東西和你們交換。如今就算我換給你們,那些族人也未必會用。”
兩人也知道陳健說的沒錯,如今就算給了他們這些東西,也並不會用,不要說木炮陶雷,便是能夠駕車衝鋒的兩城都未必能夠找出一人。
娥鉞心中早有計較,這兵肯定是要陳健管的,自己選出的那百人必然是自己的親族,絕不可能背叛自己族人的那一部分年輕人,再讓娥黽統領,在娥城常駐三年,想來數九也知道輕重,不會哭鬧。
衛河的想法與娥鉞近似,但他想的更為深遠,知道了新軍的可怕,他很清楚三年後這將是自己掌握的強大力量,有了這些人的支持,他可以不用再顧慮衛姓親族的反對,否則自己和衛淵的變革永遠都不可能實現。
因此衛河定下的人選是一部分忠於自己的親族,以及一部分無姓的城民,等到三年後這些人回來自己便可以放開手腳了。
陳健為了讓兩人確信,還當場說出了三年後戰車、陶雷、木炮等的交換辦法,多少粟米交換都定了下來。
他並不擔心技術外泄,因為這三樣的核心是火藥和幾何學,就像前世的那些印第安人一樣,用了三年時間學會了開槍、保養,但三十年後仍然不會自己配置火藥。
三年的時間,足夠陳健做足夠的思想工作,他不會違背盟誓,但世界是變化的,三年後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最好的盟約,永遠都是結盟的三方都覺得自己賺到了,夏、衛、娥三城的盟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締結的,主要的事情商定清楚,剩下的就各憑本事,誰能在盟約的範圍之內取得最大的利益誰就是真正的勝利者。
在三個人確定了盟約的主要條款後,陳健提議道:“盟誓需要在眾人的麵前,讓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盟誓,讓每個人都知道背叛的後果,這樣才行。如今夏、娥兩城的人並不多,還有一部分士兵先回了城邑,衛城也有許多事要處理。”
“半年前我曾邀請兩城的勇士前往夏城較量技藝,如今正好大勝,俘獲眾多斬首千餘,正是可以祭祀祖先告訴他們我們獲勝的事,而祖先是喜歡看到部族勇士的勇武的,不妨就將祭祀放在夏城,讓勇士較量技藝也成為祭祀的一部分,也方便三城之間的勇士熟悉彼此,將來伍中作戰可以互相扶持。到時候我會在夏城備好美酒、吃食、歌曲、戲劇等待兩城的勇士。”
衛河深吸一口氣道:“姬夏說的極好,半年前我也答應了……可是如今衛城不穩,我恐怕難以離開。”
陳健大笑道:“如今三城同盟,與我盟誓的是衛河首領而非別人。倘若有人想要作亂,夏、娥聯軍既能打得過數千西戎人,難道還打不過這些作亂的人嗎?隻要衛河首領遵守盟誓,衛城,無人敢亂!”
這番話擲地有聲,依仗的便是之前的大勝和兩城雄壯的軍隊,陳健話裏有話,兩位首領自然聽得明白。
或許,將來的盟約中可以再加上一條:保證三城首領都是三人的直係親屬或是自己定好的人選,否則兩城有權幹涉……
陳健對此沒有太大興趣,但是衛河與娥鉞卻對此興趣滿滿,他們聽出了弦外之音,心中歡喜不已。
既然陳健這樣說,衛河知道隻要將這番話說出去,三年之內,那些心存不軌的族人都會蟄伏起來,誰也不想將來被夏城人綁在木炮上享受比牛馬分屍更可怕的刑法。
得到了這樣的保證,兩個人也都約定到時候一定會帶著部族最好的勇士、最美的酒、最好的祭品前往夏城,在那一天共同祭祀。
算了下日子,陳健將這一天定在了七月十五。
“我們派出去的使者已經出發去通知那幾個懼怕西戎人的城邑,七月十五之前他們的使者也會到來。到時候除了勇士競技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強壯,也要舞動戈矛排列軍陣,讓他們心服,他們到時候會認錯納貢的。”
“我也會派出使者前往離得較近的一些聚落,讓他們的首領也來參加。”
“七月十五,三城將共同祭祀,在眾人前盟誓,讓祖先和天地聽到,讓那些使者和聚落的首領看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