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陳健能夠遵守規矩,不將夏城的特殊政策向外宣傳,各個氏族首領還是願意接受這樣一個親族的。
大祭司的地位極高,看起來這是不可能拒絕的一件事,既然拿出了這個作為代價,彼此妥協已是必然。
粟嶽也清楚這是在抱薪救火,但夏城剛剛大勝歸來,夏城的騎手各個城邑流竄傳播消息振奮人心,這時候反目難以服眾,再說也未必能夠一鼓作氣擊破榆城,打不破變為長期抗衡,內部盟約就會分崩離析。
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所以國人擁有政治權利,這是小國寡民情況下的必然政治格局。首領不可能擁有無限的權威,更不可能用少數人作為暴力工具去統治震壓絕大多數的國人,逼著國人此時和夏城開戰就是自尋死路。
無可奈何之日,粟嶽和各個城邑首領派出的密使提前去迎接了陳健,秘密而短暫的協商後,密使們醉醺醺地離開,很是滿意陳健的態度也很滿意裝在他們口袋裏的叮當作響的銅幣。
於是各個首領之間的討論也變了口徑。
從“瘋狗已北渡大河,正朝粟城挺進”變為“大河諸部的英雄、拯救親族的姬夏不日將抵擋萬眾振奮的粟城以祭祖先”。
這種微妙的變化體現在諸多方麵,各個城邑的親貴雲集粟城,準備了各色禮物。族人們宰殺牛羊,用草紮製各種祭祀的物品,挑選犧牲,製備醴酒醪糟。
隻不過他們要迎接的那支隊伍的速度明顯變慢了,還在距離粟城百裏的地方休息了三天。
此時已是十月末,近兩萬人的隊伍每耽擱一天都是巨大的支出,可有時候這種耽擱卻是值得的。
這裏已經是榆城運輸司的商隊能夠覆蓋的範圍了,城中一切安好,也都知道了大獲全勝的消息。
提前讓他們準備的房屋、衣物、食物嚴格配給的話也是完全可以撐過這個冬天的。
停留的三天裏,源源不斷地新軍裝、皮甲、戰車和馬匹從榆城附近運送過來。一路上評定的軍功也都核實完畢,配發的獎章、宣傳、鼓勵用的絲帛、布花等等也都早已置辦,不過這些要回到榆城之後再行獎勵。
之所以停留是為了演練一下即將到來的入城儀式,那些流言需要有強大的武力支撐。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武力威懾可以給夏城幾年的喘息時間,也能把別的城邑拖入改革軍備的深淵。
跟隨陳健獲勝歸來的那些城邑的親貴子女不會想到這麽多,他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盼望著能夠在自己父母的眼中展示自己立下的戰功。
十月二十四,夏城的大軍靠近粟城的時候,以粟嶽為首的各個城邑首領和氏族親貴騎馬乘車至城外十裏相迎,跟隨前來的還有粟城和附近村落的數千人。
秋草正高,萬物蒼涼,騎馬往來的使者早已告知了大軍的動向,數千人望眼欲穿,終於看到了一道仿佛天地交接樣的黑影。
鼓聲笛聲隱隱傳來,許多人伸長了脖子觀看。
陳健在隊伍的最前端,本想著湊出四匹白馬拉自己的戰車,然而留守的司貨姬想盡辦法也沒找到,白馬倒是有但是雄壯的卻不多,無奈之下隻好用了四匹棗紅馬代替。
隻是四匹同色的棗紅馬拉著綴滿青銅的木輪戰車,在這個時代依舊氣派十足,看得那些氏族親貴們目注神馳,心下盤算著自己是否能夠買這樣的一套戰車。
重戰車之後是兩輛輕便的戰車,上麵有軍鼓,兩名健壯悍勇之士擊鼓前進。
與鼓聲相應而和的是千五百人的戈矛兵方陣,身著黑色的軍裝,頭戴麻布包巾,最前麵的一排身上穿著皮子做的甲,一同踏動的聲音讓大地都跟著震蕩起來。
此時陳健已經距離眾人不過三百步,排成陣列齊步向前的方陣如同一麵牆,讓那些首領們震驚不已。他們早就聽聞夏城軍陣嚴整,可親眼看到後的震撼完全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沒有一個人說話,沒有一個人交談,隻有和鼓聲頻率相同的腳步,仿佛心髒也隨著鼓聲在躍動。
有心人暗暗數著,從這些人整隊前進到現在,已經向前走了六十步,然而中途沒有一次停下整隊,隊形依舊齊整。
略微的參差被整齊的黑色軍裝所掩蓋,那種攝人心魄的氣勢壓過了一切。
粟嶽看了身邊的幾個首領,半是感歎半是嫉妒地說道:“夏城軍陣如此,怨不得能縱橫千裏,往來東夷如入自家後庭。”
身邊的幾個再看看自己騎乘的馬或是輕小的戰車,無奈地跟在了粟嶽的後麵準備前去迎接。
就在這時,鼓聲忽然間變得急促,千餘戈矛兵將戈矛重重地朝地上一頓,停下了腳步右腳重重地踏在原地,齊聲喝道:“萬勝!”
宛如驚雷,勝似虎嘯,更讓許多人毛骨悚然,幾個正準備前去迎接的首領差點沒有控住自己的馬匹,被這一聲呼嘯震得心中慌亂,老一些的從懷裏摸出了從夏城高價買來的小藥丸含在了嘴裏,這才讓那慌亂的悸動平複。
戈矛手雖然停下來,可是鼓聲並沒有停住,相反越發地急促,戈矛手們將矛杆不斷地撞擊著大地,應和著越發急促的鼓聲。
連續應和了十聲之後,整齊的戈矛方陣忽然間向左右齊轉,從中分開露出了一道二三十步寬的縫隙後,再次轉向,將長矛平端,正對著前方那些準備迎接陳健的氏族首領。
這一次簡單的轉向再一次讓氏族首領們震驚不已,城邑林立百國千邦的奴隸製多元時代,戰爭頻繁,每個首領都不是廢物,他們清楚這種方陣轉向的可怕也清楚其中蘊含的強大力量。
隊列、轉向,絕不是花架子,隻不過夏城戈矛兵的這一次是,這是不久前苦訓三天仔細排練出來的,夏城的戈矛兵還沒有隨時可以轉向的軍事素養。如果真有這樣的素養底子和紀律性,以縱隊穿插後轉向橫隊攻擊、敵人然後時迅速分列轉向、以縱隊攻擊隊形行軍等等,單是這幾點便可以讓方陣兵的機動性和戰鬥力提升許多。
首領們並不知道這是花架子,因而再看向不遠處陳健的時候麵色便有些難看,尤其是靠近榆城而又與粟城暗盟的幾個城邑更是如此。
可他們的震驚還遠未結束,當戈矛兵的軍陣中間分出通路後,戰車三輛一排,在急促的鼓聲中隆隆向前。戈矛兵的兩側,輕壯的手持標槍的騎手從遠處繞了出來,呼嘯著在戈矛陣之前轉了個大圈。
並排而出的戰車快速地在陣前排成一列,首領們這才注意到車中站著的人竟是自己的子嗣,他們穿著夏城人一樣的黑衣服,身披著厚重的綴著銅釘的皮甲,腰懸短劍,手持長戟,胸前掛著夏城軍中代表著榮耀的黃銅勳章,在太陽下熠熠發光,刺痛了做父母的雙眼。
一年半前這些人前往榆城的時候,還隻是他們眼中的孩子,那時候有著父母對子女的不舍。而如今他們再次出現的時候,脫去了孩子的稚氣,多出了幾分勇武。
戰車身後跟隨的是他們派去榆城訓練的脫產士兵,手持短劍,擎著一麵他們聽說沒卻沒見過的名為龍的旗幟,在秋風中獵獵作響。
旗幟飛揚中,十幾個壯漢抬著一些沾滿白灰的麻袋,咕咚咚地將裏麵用石灰和鹽醃製過的東夷頭顱傾倒在陣前,熟練地壘成了彰展武力功勳的小京觀。
這些頭顱嚇不倒他們的父母,相反他們的父母們看著那些頭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沒有什麽比看到自己的子嗣建功立業更讓父母欣慰的事了。
在這一刻,僅僅這一刻,他們不再是氏族的首領貴族,而是一個個孩子的父母。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氏族親貴的子嗣,隻有少部分是城邑首領的子嗣,來自不同的城邑,有著不同的父母,但此時卻同袍同車,共同站立在那麵名為龍的旗幟之下。
戰車的最左邊是附近一座城邑氏族親貴的子嗣,他麵前堆積的頭顱也最多,頭上包裹的絲帛也與眾不同,看得出這是這群孩子們中立功最多的那個。
他從戰車上跳下,走到了迎接陳健的父母和粟嶽的身邊,拜服於地,頓首道:“先生常說親族一體,大河諸部為重、部族次之,家族更居其後,孩兒深以為有理。聽到親族被虜獲為奴,孩兒夜不能寐晌不能食,知道軍情如火,不等城邑首領的命令便私自出征。”
“此次出征,孩兒與同族殺敵二十,俘奴三百。跟隨先生破城三座,辟東夷土地,得封地八裏。”
“然而不等首領之令已是罪過,孩兒願將奴隸百人歸於氏族、百人歸於城邑。以東夷八裏封地歸於華粟諸族,但求恕罪。”
他開了個頭,前麵一排氏族親貴的子嗣紛紛拜服,說著類似的話。有的殺敵十幾,有的俘奴數十,也有的封地三五十裏。
那些城邑的首領或是氏族的親貴看著已經變得壯實的孩子和他們身上經過戰陣後的成熟,哪裏還肯責罰,又怎麽敢在這時候責罰。
況且孩子們殺敵數十俘奴數百的功勳,即便是他們自己很多人都不曾擁有,更別說分出去操練的士兵極少,若是以往這樣少的士兵能夠取得這樣的榮耀已經可以變為歌謠傳頌,很有可能便是下一任首領的人選。
這哪裏是在請罪?分明是在表功。可這功勞表的卻不讓人厭煩,因為他們隻是在用孩子的方式告訴父母自己長大了,立下功勳了,可以創建功業了。
粟嶽看了一眼那些拜服在地的孩子們,悄悄看了一眼陳健,笑道:“你們哪裏有罪過呢?親族一體,你們應體內流淌的祖先血脈的召喚,又怎麽是罪過呢?”
“東夷的土地在那裏,沒有你們的廝殺又怎麽會成為祖先的土地呢?況且你們俘獲的奴隸便是你們的,你們的先生都不和你們搶,我們做父母的難道還不如先生親昵嗎?也罷,那些奴隸盡歸你們個人,封地亦屬氏族,今後你們也算是自食一邑的大人了。”
“這是大勝,沒有失敗,何來罪責?都起來吧,你們能夠相應血脈中祖先的召喚,就算失敗也是勇氣與榮耀,更何況你們殺敵俘奴的功勳?”
他大笑著扶起了那些拜服在地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陳健,看著更近處飄揚的龍旗,長歎一聲,才明白過來有時候祭司不需要隻問鬼神萬靈才能讓眾人信服。
這龍旗什麽都不是,一年前還不存在,更比不過山神河鬼天地萬物任一之靈,如今卻可以讓眾人歸心屹立旗下。
畫出龍旗的這個人總說祖先在夢中指引他,所以他不會占卜、不用問天,依舊可以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和驚喜。
即便沒人相信祖先如此眷顧他,卻也無法指摘他在說謊。勝利,即為指引的現實具像。可就算是那些會占卜通靈的,誰又能將虛幻的東西展現給別人看呢?人們看到的隻是祖先與神靈在現實的具像,而他一直擁有,從未遺失。
粟嶽想,大河諸部將迎來一個不能占卜、遑論通靈的大祭司。這真是一件古怪的事。
大祭司的地位極高,看起來這是不可能拒絕的一件事,既然拿出了這個作為代價,彼此妥協已是必然。
粟嶽也清楚這是在抱薪救火,但夏城剛剛大勝歸來,夏城的騎手各個城邑流竄傳播消息振奮人心,這時候反目難以服眾,再說也未必能夠一鼓作氣擊破榆城,打不破變為長期抗衡,內部盟約就會分崩離析。
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所以國人擁有政治權利,這是小國寡民情況下的必然政治格局。首領不可能擁有無限的權威,更不可能用少數人作為暴力工具去統治震壓絕大多數的國人,逼著國人此時和夏城開戰就是自尋死路。
無可奈何之日,粟嶽和各個城邑首領派出的密使提前去迎接了陳健,秘密而短暫的協商後,密使們醉醺醺地離開,很是滿意陳健的態度也很滿意裝在他們口袋裏的叮當作響的銅幣。
於是各個首領之間的討論也變了口徑。
從“瘋狗已北渡大河,正朝粟城挺進”變為“大河諸部的英雄、拯救親族的姬夏不日將抵擋萬眾振奮的粟城以祭祖先”。
這種微妙的變化體現在諸多方麵,各個城邑的親貴雲集粟城,準備了各色禮物。族人們宰殺牛羊,用草紮製各種祭祀的物品,挑選犧牲,製備醴酒醪糟。
隻不過他們要迎接的那支隊伍的速度明顯變慢了,還在距離粟城百裏的地方休息了三天。
此時已是十月末,近兩萬人的隊伍每耽擱一天都是巨大的支出,可有時候這種耽擱卻是值得的。
這裏已經是榆城運輸司的商隊能夠覆蓋的範圍了,城中一切安好,也都知道了大獲全勝的消息。
提前讓他們準備的房屋、衣物、食物嚴格配給的話也是完全可以撐過這個冬天的。
停留的三天裏,源源不斷地新軍裝、皮甲、戰車和馬匹從榆城附近運送過來。一路上評定的軍功也都核實完畢,配發的獎章、宣傳、鼓勵用的絲帛、布花等等也都早已置辦,不過這些要回到榆城之後再行獎勵。
之所以停留是為了演練一下即將到來的入城儀式,那些流言需要有強大的武力支撐。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武力威懾可以給夏城幾年的喘息時間,也能把別的城邑拖入改革軍備的深淵。
跟隨陳健獲勝歸來的那些城邑的親貴子女不會想到這麽多,他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盼望著能夠在自己父母的眼中展示自己立下的戰功。
十月二十四,夏城的大軍靠近粟城的時候,以粟嶽為首的各個城邑首領和氏族親貴騎馬乘車至城外十裏相迎,跟隨前來的還有粟城和附近村落的數千人。
秋草正高,萬物蒼涼,騎馬往來的使者早已告知了大軍的動向,數千人望眼欲穿,終於看到了一道仿佛天地交接樣的黑影。
鼓聲笛聲隱隱傳來,許多人伸長了脖子觀看。
陳健在隊伍的最前端,本想著湊出四匹白馬拉自己的戰車,然而留守的司貨姬想盡辦法也沒找到,白馬倒是有但是雄壯的卻不多,無奈之下隻好用了四匹棗紅馬代替。
隻是四匹同色的棗紅馬拉著綴滿青銅的木輪戰車,在這個時代依舊氣派十足,看得那些氏族親貴們目注神馳,心下盤算著自己是否能夠買這樣的一套戰車。
重戰車之後是兩輛輕便的戰車,上麵有軍鼓,兩名健壯悍勇之士擊鼓前進。
與鼓聲相應而和的是千五百人的戈矛兵方陣,身著黑色的軍裝,頭戴麻布包巾,最前麵的一排身上穿著皮子做的甲,一同踏動的聲音讓大地都跟著震蕩起來。
此時陳健已經距離眾人不過三百步,排成陣列齊步向前的方陣如同一麵牆,讓那些首領們震驚不已。他們早就聽聞夏城軍陣嚴整,可親眼看到後的震撼完全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沒有一個人說話,沒有一個人交談,隻有和鼓聲頻率相同的腳步,仿佛心髒也隨著鼓聲在躍動。
有心人暗暗數著,從這些人整隊前進到現在,已經向前走了六十步,然而中途沒有一次停下整隊,隊形依舊齊整。
略微的參差被整齊的黑色軍裝所掩蓋,那種攝人心魄的氣勢壓過了一切。
粟嶽看了身邊的幾個首領,半是感歎半是嫉妒地說道:“夏城軍陣如此,怨不得能縱橫千裏,往來東夷如入自家後庭。”
身邊的幾個再看看自己騎乘的馬或是輕小的戰車,無奈地跟在了粟嶽的後麵準備前去迎接。
就在這時,鼓聲忽然間變得急促,千餘戈矛兵將戈矛重重地朝地上一頓,停下了腳步右腳重重地踏在原地,齊聲喝道:“萬勝!”
宛如驚雷,勝似虎嘯,更讓許多人毛骨悚然,幾個正準備前去迎接的首領差點沒有控住自己的馬匹,被這一聲呼嘯震得心中慌亂,老一些的從懷裏摸出了從夏城高價買來的小藥丸含在了嘴裏,這才讓那慌亂的悸動平複。
戈矛手雖然停下來,可是鼓聲並沒有停住,相反越發地急促,戈矛手們將矛杆不斷地撞擊著大地,應和著越發急促的鼓聲。
連續應和了十聲之後,整齊的戈矛方陣忽然間向左右齊轉,從中分開露出了一道二三十步寬的縫隙後,再次轉向,將長矛平端,正對著前方那些準備迎接陳健的氏族首領。
這一次簡單的轉向再一次讓氏族首領們震驚不已,城邑林立百國千邦的奴隸製多元時代,戰爭頻繁,每個首領都不是廢物,他們清楚這種方陣轉向的可怕也清楚其中蘊含的強大力量。
隊列、轉向,絕不是花架子,隻不過夏城戈矛兵的這一次是,這是不久前苦訓三天仔細排練出來的,夏城的戈矛兵還沒有隨時可以轉向的軍事素養。如果真有這樣的素養底子和紀律性,以縱隊穿插後轉向橫隊攻擊、敵人然後時迅速分列轉向、以縱隊攻擊隊形行軍等等,單是這幾點便可以讓方陣兵的機動性和戰鬥力提升許多。
首領們並不知道這是花架子,因而再看向不遠處陳健的時候麵色便有些難看,尤其是靠近榆城而又與粟城暗盟的幾個城邑更是如此。
可他們的震驚還遠未結束,當戈矛兵的軍陣中間分出通路後,戰車三輛一排,在急促的鼓聲中隆隆向前。戈矛兵的兩側,輕壯的手持標槍的騎手從遠處繞了出來,呼嘯著在戈矛陣之前轉了個大圈。
並排而出的戰車快速地在陣前排成一列,首領們這才注意到車中站著的人竟是自己的子嗣,他們穿著夏城人一樣的黑衣服,身披著厚重的綴著銅釘的皮甲,腰懸短劍,手持長戟,胸前掛著夏城軍中代表著榮耀的黃銅勳章,在太陽下熠熠發光,刺痛了做父母的雙眼。
一年半前這些人前往榆城的時候,還隻是他們眼中的孩子,那時候有著父母對子女的不舍。而如今他們再次出現的時候,脫去了孩子的稚氣,多出了幾分勇武。
戰車身後跟隨的是他們派去榆城訓練的脫產士兵,手持短劍,擎著一麵他們聽說沒卻沒見過的名為龍的旗幟,在秋風中獵獵作響。
旗幟飛揚中,十幾個壯漢抬著一些沾滿白灰的麻袋,咕咚咚地將裏麵用石灰和鹽醃製過的東夷頭顱傾倒在陣前,熟練地壘成了彰展武力功勳的小京觀。
這些頭顱嚇不倒他們的父母,相反他們的父母們看著那些頭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沒有什麽比看到自己的子嗣建功立業更讓父母欣慰的事了。
在這一刻,僅僅這一刻,他們不再是氏族的首領貴族,而是一個個孩子的父母。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氏族親貴的子嗣,隻有少部分是城邑首領的子嗣,來自不同的城邑,有著不同的父母,但此時卻同袍同車,共同站立在那麵名為龍的旗幟之下。
戰車的最左邊是附近一座城邑氏族親貴的子嗣,他麵前堆積的頭顱也最多,頭上包裹的絲帛也與眾不同,看得出這是這群孩子們中立功最多的那個。
他從戰車上跳下,走到了迎接陳健的父母和粟嶽的身邊,拜服於地,頓首道:“先生常說親族一體,大河諸部為重、部族次之,家族更居其後,孩兒深以為有理。聽到親族被虜獲為奴,孩兒夜不能寐晌不能食,知道軍情如火,不等城邑首領的命令便私自出征。”
“此次出征,孩兒與同族殺敵二十,俘奴三百。跟隨先生破城三座,辟東夷土地,得封地八裏。”
“然而不等首領之令已是罪過,孩兒願將奴隸百人歸於氏族、百人歸於城邑。以東夷八裏封地歸於華粟諸族,但求恕罪。”
他開了個頭,前麵一排氏族親貴的子嗣紛紛拜服,說著類似的話。有的殺敵十幾,有的俘奴數十,也有的封地三五十裏。
那些城邑的首領或是氏族的親貴看著已經變得壯實的孩子和他們身上經過戰陣後的成熟,哪裏還肯責罰,又怎麽敢在這時候責罰。
況且孩子們殺敵數十俘奴數百的功勳,即便是他們自己很多人都不曾擁有,更別說分出去操練的士兵極少,若是以往這樣少的士兵能夠取得這樣的榮耀已經可以變為歌謠傳頌,很有可能便是下一任首領的人選。
這哪裏是在請罪?分明是在表功。可這功勞表的卻不讓人厭煩,因為他們隻是在用孩子的方式告訴父母自己長大了,立下功勳了,可以創建功業了。
粟嶽看了一眼那些拜服在地的孩子們,悄悄看了一眼陳健,笑道:“你們哪裏有罪過呢?親族一體,你們應體內流淌的祖先血脈的召喚,又怎麽是罪過呢?”
“東夷的土地在那裏,沒有你們的廝殺又怎麽會成為祖先的土地呢?況且你們俘獲的奴隸便是你們的,你們的先生都不和你們搶,我們做父母的難道還不如先生親昵嗎?也罷,那些奴隸盡歸你們個人,封地亦屬氏族,今後你們也算是自食一邑的大人了。”
“這是大勝,沒有失敗,何來罪責?都起來吧,你們能夠相應血脈中祖先的召喚,就算失敗也是勇氣與榮耀,更何況你們殺敵俘奴的功勳?”
他大笑著扶起了那些拜服在地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陳健,看著更近處飄揚的龍旗,長歎一聲,才明白過來有時候祭司不需要隻問鬼神萬靈才能讓眾人信服。
這龍旗什麽都不是,一年前還不存在,更比不過山神河鬼天地萬物任一之靈,如今卻可以讓眾人歸心屹立旗下。
畫出龍旗的這個人總說祖先在夢中指引他,所以他不會占卜、不用問天,依舊可以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和驚喜。
即便沒人相信祖先如此眷顧他,卻也無法指摘他在說謊。勝利,即為指引的現實具像。可就算是那些會占卜通靈的,誰又能將虛幻的東西展現給別人看呢?人們看到的隻是祖先與神靈在現實的具像,而他一直擁有,從未遺失。
粟嶽想,大河諸部將迎來一個不能占卜、遑論通靈的大祭司。這真是一件古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