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將來姬夏回到夏城後可能的懲罰顫顫發抖,可隨後又有一個聲音蠱惑著他們,將他們所有的理智都打亂。
“姬夏說,城邑就是國人,他是大家推選出來的。如今這樣,難道不是大家共同的意願嗎?就像規矩一樣,難道不都是大家商量出都同意的嗎?大家商量,從氏族時代就是最大的規矩,我們是在遵守最大的規矩啊。”
“況且是那些人先動手的,難道咱們氏族就要受他們的欺辱嗎?”
到底是誰先動的手,沒人知道。但有一點,之前是議事會的那些人先造勢說要將新夏城人的土地財產人身沒收的,很有一點既然不肯乖乖當奴隸自然不要怪我們把你們抓起來的意思。
這種話的煽動需要相應的配合,當那些新夏城人的土地耕牛之類的東西成為老夏城人的財產後,這些話便有了說服力,讓他們不斷尋找理由來證明自己行為的正確。
這種混亂放在兩個月前是不可想象的,自有司寇處理紛爭,宗族氏族是沒有任何權利的。
敢挑撥氏族矛盾以對抗司寇所代表的城邑規矩,是要處以重刑的,在流放過幾個人後那些試圖恢複氏族議政的人們老實了很久。
夏城比別的城邑走的更快,所以權利也就更為集中,國家代替了原始的氏族來將萬餘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基於真實的新的團體,但一旦權利真空就會出現極端的混亂。
有那麽一瞬間,木麻甚至幻想過姬夏最好真的不再回來,但僅僅就是那麽一瞬間,在他看來姬夏回來、接受大家的意見總是好的,大家還是信服一個真正的首領的。
氏族、城邑、大河諸部……哪些是想象的共同體?哪些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問題有時候也有人會想起,但很快就會被那種病態的、畸形的狂歡所摧毀思考後的空虛與不安。
如果一切不變,夏城依舊會運轉,隻是負責規矩執行的那些人換了些人而已,夏城仍在,正如百年之後這些人都死了後夏城依舊是夏城。
可是如果一切必變,一切和陳健為首領的時候一樣,那麽改變是為了什麽呢?那麽議事會眾密謀者權利的合理性又在哪裏呢?
於是最簡單的辦法出現了。
將已經有了些豐腴膏脂的夏城分掉,本來沒有矛盾卻要製造出矛盾,以彰顯政權交替的合法性——姬夏政府是全體夏城的,但議事會政權是屬於老夏城人的——這是有別於之前的城邑政府的,以此來確定新的統治階層核心。
簡單粗暴地將嚴密地城邑分成兩半,挑唆一半去欺淩另一半,這可以持續數年的時間。等到原本挑唆獲利的一半再發展擴大的時候,再將原本“正確的、真正的老夏城人”再分成兩半,又能維係很久的狂歡。
在沒有能力將整個城邑的餅擴大的前提下,把分餅的人減少,強行用氏族掩蓋他們所追求的利益是最簡單的辦法,並為自己的行為賦予了一種極強的正義性和合理性。
當氏族逐漸擴大、甚至於真的一個氏族的後代統治了整個世界後,血緣、族群已經不能區分誰該死誰不該死的時候,便可以用異端、異教、異國、異省、甜鹹、高矮等等等等可能想到的辦法來決定誰該死誰不該死,以此來讓充滿野心的人以優雅的姿態品嚐著盛宴。
一切問題的根源不過是經濟利益,披上各種好看的皮之後變了些味道,再用想讓人接受的道德來評判對錯。
因此在這種病態畸形的狂歡逐漸接近尾聲、大量的新國人淪為沒有土地耕牛的半奴隸之後,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眾人的麵前。
以往是有城邑首領和下屬官員分則分配,有規矩保證分配的公平的,現在什麽都沒有了,一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公平,總要找個人依靠,於是氏族出現了。
這是有血緣維係的至少不是想象的、看起來最符合也是在混亂中唯一能夠保證單獨一個弱小的人的利益的東西。
可夏城之前的基礎不是氏族。
於是木麻記憶中的六月份是極為混亂的。
先是好事。
大量的新夏城人被沒收了土地工具後無法生存,或許是擔心他們決死反抗所以沒有把他們當做奴隸,但他們難以生存,木麻等人合力建起的木器作坊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為便宜的雇工價格——隻需要一碗飯。
很多新夏城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將自己賣為奴隸以求活下去,但是買下這些人的大部分都是那些議事會成員和氏族親貴。
木麻在械鬥的時候熱血翻湧,可真要是買下那些之前一起勞作、平日總相見的新夏城人做奴隸,卻有些難以接受。夏城的道德觀中不勞而獲總是不好的,雖然和其餘城邑格格不入,但多年下來總是有些影響的。
禍福相依,好事之後緊接著便是壞事。
木麻忽然發覺自己這個裏司一瞬間失去了權威。
事情源於劫掠那些新夏城人的財產,一個新夏城人被剝奪了所有財產後,因為一頭牛兩個人爭執了起來。
原本有裏司存在,規矩完善的時候,這也沒機會爭執。
但現在一切歸私、分掉公產的口號之下,這頭牛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在兩個人爭吵的時候,兩個人所屬的氏族也參與進來,等到木麻知道後跑過去的時候,自己還挨了一棍子,因為他不是兩個氏族內的人。
土地歸私不變,沒收的土地、奴隸歸氏族分配,由氏族代替城邑政府的聲音不斷影響著夏城。
很多人驚慌地發現,原本的夏城不見了,新的夏城變得自己都不認得了。
很多人不認得的夏城,意味著那些密謀者第一步的成功。
在某間寬大的屋子中,之前爭牛的兩個氏族的親貴們正在一起喝酒。
“以往什麽事都有規矩,這是不好的。”
“什麽都有規矩,要我們何用?”
“是啊,族人怕的是規矩,而不是咱們。這是不對的。就像以前姬鬆做司寇的時候,族人們並不怕他,他也很和氣,但他仍有權威,因為大家懼怕他背後的規矩,還害怕執行規矩的姬夏手中的權利。”
“所以說,想讓姬夏回不來,就得讓規矩滾蛋,就得故意讓他們打架,又不準用之前的規矩去約束他們。等他們打的厲害了自然會知道,隻有氏族才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夏城這個族群的概念是假的,氏族是真的。”
“還要繼續亂一陣,亂到下麵的人彼此不信任,這樣咱們才能坐的安穩。想反抗?哈,整個夏城反抗咱們會害怕,幾個人的話……我的奴隸私兵就夠了。”
“記住,分東西的時候一定不能公平,要多給一些人、少給一些人,讓多給的站在咱們這邊,讓少給的嫉恨那些多得的。讓那些人知道,親近咱們便可以過得好、反對咱們就要生不如死。”
基於這種想法下的煽動,舊製度在沒有城邑這個高於一切的權利的保護下,不可避免地崩壞了。
沒有規矩,一切都是自由的無政府的,人們又回到了氏族時代憑首領、老人、親貴等評判一切的時代。
沒有組織,裏司製度崩壞,隻能依靠氏族。而氏族首領親貴們又擁有自己的私兵私奴,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權利的擁有者。
不得不說,暫時沒有外敵、瓜分了新夏城人的土地財產、以及之前積累下的大量物資,一時間讓老夏城人在短時間內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這是陳健不敢許諾也不敢承諾的,但議事會卻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做到了,因為他們瓜分了夏城積累了數年的財富在短時間內造成了病態的繁榮。
這種病態的狂歡在七月份的時候戛然而止。
幾名榆城來的使者靠近了夏城,沒有進城,隻是在城外宣揚了陳健當初立下的牌坊,聲明在冬天的時候會返回夏城,因為他不想阻礙夏城的正常秋收秋種,並聲明自己沒有背叛,而是帶著人去了東夷,為夏城帶回更多的財富。
使者喊完之後便即離開,這些人才知道原來姬夏帶了三千人去了城邑林立的東夷,三天後“姬夏三千人與東夷激戰、中箭身亡”的謠言應運而生,不知真假。
很顯然這是謠言,但卻讓很多人心中不安,很多夏城人自發地前往祭堂祈求祖先的庇護。
謠言是不可信的,隻是謠言的製造者們卻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榆城已經亂的不成樣子,既然陳健喊出了先去東夷後回夏城的口號,那麽前往東夷必然是九死一生,就算不是也必然元氣大傷。
冬天回來的話語不過是恐嚇,而拖到明年春夏的話,夏城已經再也變不回去了,就算回來又能怎麽樣呢?
也就是謠言四起的那些天,整個夏城的局麵忽然打開了,跨越千裏的事件讓夏城的密謀者長鬆了口氣。
在密謀者們看來,陳健是瘋了,以那麽點兵力出征東夷肯定會死,而且居然沒有先返回夏城,顯然是不準備管轄夏城了,甚至默許了夏榆分裂的形式,可能到時候隻需要共尊姬夏為首領,但夏城行夏政、榆城行榆政,互不影響。
這種錯覺不僅僅產於與密謀者的頭腦中,更影響到了附近的所有城邑,他們之前還在觀望,即便麵對如此優厚的、背棄夏城利益的條件都沒有接受,因為他們害怕。可現在那個讓他們害怕的可能已然不存在。
一時間所有的威脅都煙消雲散。
衛、娥兩城之前一直沒有表態,卻在這件事後迅速接待了議事會密謀者派去的使者們,曖昧地表示他們支持夏城國人的決定,但是接待使者的並非首領或是大祭司,隻是很隨意的一個城邑貴族。
一直緊閉城門宣布不參與夏城任何爭端的白馬也在謠言四起後打開了城門,派出了人前往夏城,聲稱陽關絕不會背棄夏城,但過些天還要例行前往草原劫掠和征收貢賦,所以在明年之前沒有時間返回夏城。
這種外交形勢明朗的狀況下,夏城的密謀者們控製了名義上將要分掉的鹽田銅礦等公產,並在興奮不已中想到了一個天才般的主意。
有什麽比鑄錢更賺錢的事呢?為什麽姬夏要控製鑄幣的數量呢?這簡直不可理喻。
於是幾家人所有的奴隸和大量的原本的公產奴隸都被送去了礦山和冶煉作坊,把所有庫存的銅,全都熔鑄成了錢幣,並發行了一種上麵寫著一百這個數字的大額銅幣。
他們發財了,擁有了整個夏城之前兩年貨幣總量還要多的錢。
按照之前的購買力可以購買整個夏榆外加吸血體係內城邑兩年的生產總和。
“姬夏說,城邑就是國人,他是大家推選出來的。如今這樣,難道不是大家共同的意願嗎?就像規矩一樣,難道不都是大家商量出都同意的嗎?大家商量,從氏族時代就是最大的規矩,我們是在遵守最大的規矩啊。”
“況且是那些人先動手的,難道咱們氏族就要受他們的欺辱嗎?”
到底是誰先動的手,沒人知道。但有一點,之前是議事會的那些人先造勢說要將新夏城人的土地財產人身沒收的,很有一點既然不肯乖乖當奴隸自然不要怪我們把你們抓起來的意思。
這種話的煽動需要相應的配合,當那些新夏城人的土地耕牛之類的東西成為老夏城人的財產後,這些話便有了說服力,讓他們不斷尋找理由來證明自己行為的正確。
這種混亂放在兩個月前是不可想象的,自有司寇處理紛爭,宗族氏族是沒有任何權利的。
敢挑撥氏族矛盾以對抗司寇所代表的城邑規矩,是要處以重刑的,在流放過幾個人後那些試圖恢複氏族議政的人們老實了很久。
夏城比別的城邑走的更快,所以權利也就更為集中,國家代替了原始的氏族來將萬餘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基於真實的新的團體,但一旦權利真空就會出現極端的混亂。
有那麽一瞬間,木麻甚至幻想過姬夏最好真的不再回來,但僅僅就是那麽一瞬間,在他看來姬夏回來、接受大家的意見總是好的,大家還是信服一個真正的首領的。
氏族、城邑、大河諸部……哪些是想象的共同體?哪些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問題有時候也有人會想起,但很快就會被那種病態的、畸形的狂歡所摧毀思考後的空虛與不安。
如果一切不變,夏城依舊會運轉,隻是負責規矩執行的那些人換了些人而已,夏城仍在,正如百年之後這些人都死了後夏城依舊是夏城。
可是如果一切必變,一切和陳健為首領的時候一樣,那麽改變是為了什麽呢?那麽議事會眾密謀者權利的合理性又在哪裏呢?
於是最簡單的辦法出現了。
將已經有了些豐腴膏脂的夏城分掉,本來沒有矛盾卻要製造出矛盾,以彰顯政權交替的合法性——姬夏政府是全體夏城的,但議事會政權是屬於老夏城人的——這是有別於之前的城邑政府的,以此來確定新的統治階層核心。
簡單粗暴地將嚴密地城邑分成兩半,挑唆一半去欺淩另一半,這可以持續數年的時間。等到原本挑唆獲利的一半再發展擴大的時候,再將原本“正確的、真正的老夏城人”再分成兩半,又能維係很久的狂歡。
在沒有能力將整個城邑的餅擴大的前提下,把分餅的人減少,強行用氏族掩蓋他們所追求的利益是最簡單的辦法,並為自己的行為賦予了一種極強的正義性和合理性。
當氏族逐漸擴大、甚至於真的一個氏族的後代統治了整個世界後,血緣、族群已經不能區分誰該死誰不該死的時候,便可以用異端、異教、異國、異省、甜鹹、高矮等等等等可能想到的辦法來決定誰該死誰不該死,以此來讓充滿野心的人以優雅的姿態品嚐著盛宴。
一切問題的根源不過是經濟利益,披上各種好看的皮之後變了些味道,再用想讓人接受的道德來評判對錯。
因此在這種病態畸形的狂歡逐漸接近尾聲、大量的新國人淪為沒有土地耕牛的半奴隸之後,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眾人的麵前。
以往是有城邑首領和下屬官員分則分配,有規矩保證分配的公平的,現在什麽都沒有了,一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公平,總要找個人依靠,於是氏族出現了。
這是有血緣維係的至少不是想象的、看起來最符合也是在混亂中唯一能夠保證單獨一個弱小的人的利益的東西。
可夏城之前的基礎不是氏族。
於是木麻記憶中的六月份是極為混亂的。
先是好事。
大量的新夏城人被沒收了土地工具後無法生存,或許是擔心他們決死反抗所以沒有把他們當做奴隸,但他們難以生存,木麻等人合力建起的木器作坊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為便宜的雇工價格——隻需要一碗飯。
很多新夏城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將自己賣為奴隸以求活下去,但是買下這些人的大部分都是那些議事會成員和氏族親貴。
木麻在械鬥的時候熱血翻湧,可真要是買下那些之前一起勞作、平日總相見的新夏城人做奴隸,卻有些難以接受。夏城的道德觀中不勞而獲總是不好的,雖然和其餘城邑格格不入,但多年下來總是有些影響的。
禍福相依,好事之後緊接著便是壞事。
木麻忽然發覺自己這個裏司一瞬間失去了權威。
事情源於劫掠那些新夏城人的財產,一個新夏城人被剝奪了所有財產後,因為一頭牛兩個人爭執了起來。
原本有裏司存在,規矩完善的時候,這也沒機會爭執。
但現在一切歸私、分掉公產的口號之下,這頭牛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在兩個人爭吵的時候,兩個人所屬的氏族也參與進來,等到木麻知道後跑過去的時候,自己還挨了一棍子,因為他不是兩個氏族內的人。
土地歸私不變,沒收的土地、奴隸歸氏族分配,由氏族代替城邑政府的聲音不斷影響著夏城。
很多人驚慌地發現,原本的夏城不見了,新的夏城變得自己都不認得了。
很多人不認得的夏城,意味著那些密謀者第一步的成功。
在某間寬大的屋子中,之前爭牛的兩個氏族的親貴們正在一起喝酒。
“以往什麽事都有規矩,這是不好的。”
“什麽都有規矩,要我們何用?”
“是啊,族人怕的是規矩,而不是咱們。這是不對的。就像以前姬鬆做司寇的時候,族人們並不怕他,他也很和氣,但他仍有權威,因為大家懼怕他背後的規矩,還害怕執行規矩的姬夏手中的權利。”
“所以說,想讓姬夏回不來,就得讓規矩滾蛋,就得故意讓他們打架,又不準用之前的規矩去約束他們。等他們打的厲害了自然會知道,隻有氏族才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夏城這個族群的概念是假的,氏族是真的。”
“還要繼續亂一陣,亂到下麵的人彼此不信任,這樣咱們才能坐的安穩。想反抗?哈,整個夏城反抗咱們會害怕,幾個人的話……我的奴隸私兵就夠了。”
“記住,分東西的時候一定不能公平,要多給一些人、少給一些人,讓多給的站在咱們這邊,讓少給的嫉恨那些多得的。讓那些人知道,親近咱們便可以過得好、反對咱們就要生不如死。”
基於這種想法下的煽動,舊製度在沒有城邑這個高於一切的權利的保護下,不可避免地崩壞了。
沒有規矩,一切都是自由的無政府的,人們又回到了氏族時代憑首領、老人、親貴等評判一切的時代。
沒有組織,裏司製度崩壞,隻能依靠氏族。而氏族首領親貴們又擁有自己的私兵私奴,無可避免地成為了權利的擁有者。
不得不說,暫時沒有外敵、瓜分了新夏城人的土地財產、以及之前積累下的大量物資,一時間讓老夏城人在短時間內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這是陳健不敢許諾也不敢承諾的,但議事會卻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做到了,因為他們瓜分了夏城積累了數年的財富在短時間內造成了病態的繁榮。
這種病態的狂歡在七月份的時候戛然而止。
幾名榆城來的使者靠近了夏城,沒有進城,隻是在城外宣揚了陳健當初立下的牌坊,聲明在冬天的時候會返回夏城,因為他不想阻礙夏城的正常秋收秋種,並聲明自己沒有背叛,而是帶著人去了東夷,為夏城帶回更多的財富。
使者喊完之後便即離開,這些人才知道原來姬夏帶了三千人去了城邑林立的東夷,三天後“姬夏三千人與東夷激戰、中箭身亡”的謠言應運而生,不知真假。
很顯然這是謠言,但卻讓很多人心中不安,很多夏城人自發地前往祭堂祈求祖先的庇護。
謠言是不可信的,隻是謠言的製造者們卻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榆城已經亂的不成樣子,既然陳健喊出了先去東夷後回夏城的口號,那麽前往東夷必然是九死一生,就算不是也必然元氣大傷。
冬天回來的話語不過是恐嚇,而拖到明年春夏的話,夏城已經再也變不回去了,就算回來又能怎麽樣呢?
也就是謠言四起的那些天,整個夏城的局麵忽然打開了,跨越千裏的事件讓夏城的密謀者長鬆了口氣。
在密謀者們看來,陳健是瘋了,以那麽點兵力出征東夷肯定會死,而且居然沒有先返回夏城,顯然是不準備管轄夏城了,甚至默許了夏榆分裂的形式,可能到時候隻需要共尊姬夏為首領,但夏城行夏政、榆城行榆政,互不影響。
這種錯覺不僅僅產於與密謀者的頭腦中,更影響到了附近的所有城邑,他們之前還在觀望,即便麵對如此優厚的、背棄夏城利益的條件都沒有接受,因為他們害怕。可現在那個讓他們害怕的可能已然不存在。
一時間所有的威脅都煙消雲散。
衛、娥兩城之前一直沒有表態,卻在這件事後迅速接待了議事會密謀者派去的使者們,曖昧地表示他們支持夏城國人的決定,但是接待使者的並非首領或是大祭司,隻是很隨意的一個城邑貴族。
一直緊閉城門宣布不參與夏城任何爭端的白馬也在謠言四起後打開了城門,派出了人前往夏城,聲稱陽關絕不會背棄夏城,但過些天還要例行前往草原劫掠和征收貢賦,所以在明年之前沒有時間返回夏城。
這種外交形勢明朗的狀況下,夏城的密謀者們控製了名義上將要分掉的鹽田銅礦等公產,並在興奮不已中想到了一個天才般的主意。
有什麽比鑄錢更賺錢的事呢?為什麽姬夏要控製鑄幣的數量呢?這簡直不可理喻。
於是幾家人所有的奴隸和大量的原本的公產奴隸都被送去了礦山和冶煉作坊,把所有庫存的銅,全都熔鑄成了錢幣,並發行了一種上麵寫著一百這個數字的大額銅幣。
他們發財了,擁有了整個夏城之前兩年貨幣總量還要多的錢。
按照之前的購買力可以購買整個夏榆外加吸血體係內城邑兩年的生產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