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當年我在冶煉司做炮,打鐵,那時候可是個累的活,王上天天跟著,每天忙出一頭汗。”
李大家的後輩子嗣們頓時覺得有些神奇,驚道:“三爺爺,那時候你總能見到王上嗎?”
“能啊,當然能。那是三十七年,我們之前正忙著做大炮的模子,王上去了粟城。回來三個月後第一次鑄炮,結果就失敗了……”
“三個月?為什麽要那麽久?為什麽失敗了呢?”
李三回憶了一番,歎息道:“哪裏有那麽容易呢?要先建造一個高台,方便熔煉的銅汁可以灌進模子中;還要在高台上建個爐子,用生鐵變熟鐵的那種爐子,中間有牆隔開,一邊生火一邊是已經冶煉過的銅和錫,再次融化才能灌進去。”
“王上說煤、炭裏麵都有些雜質,直接和銅在一起熔煉不幹淨,會很脆,所以隻能用那種爐子,這又花了些時間。爐子倒是不難,當初冶煉司的第一批冶鐵爐配套的就有那種爐子,無非就是火從上方走,用牆隔開銅料和煤、炭之類,靠熱氣去化銅。”
“結果三個月後第一次灌注,大家心都涼了。作為炮芯的泥棒,冷卻後和銅炮粘合在一起了,都燒成磚了,怎麽摳也摳不出來,弄出來個沒有炮膛的銅疙瘩。”
“隻好重新熔煉,想辦法改進,又是兩個多月,做模子太麻煩了。”
“這一次做完後,芯模能取出來了,可是裏麵一點都不光滑。拿著細長的鐵棍,一端燒紅了,借著燒紅的鐵光看看裏麵,很多砂眼,根本不行,又得重新改。”
“就一直這麽折騰到三十八年,總算是弄出來一個燒紅的鐵棒伸進去看不到砂眼的炮膛,可這還不行,眼睛看起來裏麵是光滑的,但是實際上一點都不平。”
“裏麵裝了火藥,試了一次,沒炸,王上當時就很高興,說沒炸就能湊合用。”
“之後又要弄出鐵的或是硬銅的旋刀,小心地一點點地往裏麵旋。一個大車輪樣式的東西,車軸的地方是一根鐵杆,鐵杆一端裝著旋刀,轉動大車輪,帶動細鐵杆,那車輪轉一圈旋刀也轉一圈,可是車輪多粗,旋刀多細啊?所以可以切的動銅。”
“每天不能旋的多了,要一點點地用濕的羊毛氈子覆在銅炮的外麵,隨時要換,裏麵一旋就熱,熱了就得停下。”
“旋了好久,總算旋完了,還要鑽火門,要不然怎麽點裏麵的火藥?鑽火門也不容易啊,必須要鑽到炮膛的最裏麵。稍微靠前了,一點火藥,那火門後麵的火藥一炸,炮就歪了。”
“用油一點點地加在火門上,也不能著急,別的城邑可以用木頭鑽玉,我們當然能用鐵或是青銅鑽炮,可就是慢啊。”
“我們這邊弄炮的時候,木工司那邊也忙著弄炮架子,王上那時候每天的上午都在冶煉司和木工司這兩邊來回。”
“那時候整個榆城都圍著這兩個作坊轉,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優先這兩個作坊的。除了留下了一部分造鐵農具的,冶煉司的人基本都圍在這邊觀看,每個老手都要帶三五個人一起幹。”
“我記得從三十六年開始做模子,一直到三十八年九月份吧,第一門小炮才算是弄好。有多大?你想想三斤的鐵丸子才多大?那小炮就是打那種三斤的小鐵丸子的,又能有多粗了?”
“當時裝了火藥,炮架也弄好了,後麵挖了土堆撐住,用的點火繩剩下的人都跑到遠處。對準的是一百五十步外的一堵牆,轟的一聲那牆就被轟塌了!當時我們可都叫了起來,想想吧,這要是打在人的身上那是什麽樣?後來又試了試,那三斤的鐵丸子能打三四百步遠,大約能在一百五十步遠的地方打穿三四個人。”
“當時大家可都樂的瘋了。要知道東夷人的弓箭很好,當時夏國人又不善射,都想著要是弄出一百個這小炮,那還怕什麽?”
“結果王上一瓢冷水就澆到我們頭上了,說是這一門炮造了二十次,隻有一門可以用的,用了兩年多時間,夏國七萬人撐著、其餘城邑的銅、錫、人、糧食之類的養著,這才弄出來。別說一百門,十門都造不起。”
“我們當時都奇了怪了,心說這要是不造這麽多,怎麽非得讓大部分的冶煉司的老手都來學這個?王上說不去造那麽多和不能造那麽多不一樣。”
“因此從那之後,那些造炮的隻留下的一部分。除了要造這種三斤的炮,還要造一批更小的、能打一斤左右鐵丸子、兩三個人扛著就能跑的小炮。”
“看過了之後,王上便選了一部分人專門負責鑄炮,但是沒有選我。”
“那時候煤已經能夠跟燒炭一樣燒出焦了,原本的冶鐵爐子還是用炭,但是生鐵變熟鐵的爐子就要用焦了。之前生鐵炒熟鐵的爐子根本不行,溫度不夠,攪合攪合鐵就硬了,拿出來後還是一堆的雜質,還需要一點點地砸出去。”
“換了焦,按說這回熱度夠了,但是那爐子的牆壁被燒化了!那些磚根本承不住煤焦的熱度,這沒辦法,王上又找的月玫回到了月邑,幫著在那邊建起了燒更好、光滑的陶的爐子,又建了一個專門燒粘土磚的作坊,這來來回回又是大半年。”
“等這一切都弄完了,已經是三十九年的夏天了。你們的四爺爺那時候都被選中練習操炮去了,我們還在那繼續挖土壘爐子。”
“換了燒好的黏土磚,這邊是煤焦的火,中間是牆,火和煙從上麵走,隔著牆加熱那些生鐵。”
“生鐵的下麵是些鐵礦渣鋪著,等那些生鐵融化後,拿著鐵棍子在能燙死人的地方攪拌,一天鹽水要喝三五罐,熱的喘不動氣。”
“說來也怪,那些原本融化的生鐵攪合一陣,就黏糊糊的像是粥一樣了,越發攪合不動了。熱度還是那些,但是就是不能再化成水了。”
“把這些鐵拿出來,那就簡單多了,去了下麵的渣滓,就是熟鐵了。可以砸,而且怎麽砸也砸不斷。”
“當時就分了兩批人,一批人用小塊的熟鐵砸甲片,我們則是用這些熟鐵砸槍管。有水錘能砸甲片,甲做起來就快得多,可我們這群卷槍管的卻隻能靠手來一點點地敲。”
“那時候也不知道是砸槍管啊,但是讓砸就砸唄。”
“我手下兩個人,一個鐵砧子,鐵砧子上麵有個凹下去半圓的槽,一把大鐵錘、一個帶風箱的小鐵爐、一把夾鐵的鉗子、一人一塊一尺長的鐵板、一根一步長的圓的鐵棍。”
“就這點東西,先把熟鐵打成鐵板,放在風箱爐裏燒紅,趁著熱在鐵砧子上砸彎,把鐵棍伸進去,繼續砸,什麽時候砸的那鐵板圍著鐵棍圍成一圈,就算是完事了。”
“我從三十九年十月份領取了第一塊熟鐵,砸到四十年六月,整個冶煉司第一個砸出來一尺長的圓管。八個月啊!砸了八個月,放在現在的鐵匠看來,隻怕非要笑話我們太慢,可當時王上那是好好獎勵了我一番。”
“我們這槍管特別厚,這麽說吧,比現在要厚半圈,因為怕炸啊。另外還有一批人也打了一些一尺長的,裏麵的鐵棍一樣粗,隻不過他們的一邊是粗出來一些,兩根鐵管燒紅了,粗的那一小截套上我們的,再用力砸在一起,變成一根兩尺多長的。”
“我們隻負責打槍管,另外有人負責鑽槍管,有人負責做木托,有人碾火藥,有人熬鉛丸,有人鑽火門,有人搓火繩,有人做絲錐,各有各的事。誰做的就要在你做的東西上刻下你的號牌……要不然你們的四爺爺也不會知道那隻炸了他眼睛的槍管是我做的了。”
“我算了算,就當時的情況,不算火藥、木托、引火盒之類的東西,單單是槍管的打和鑽,六個人忙半年或許能弄出來一支。也就是三個人一年什麽也不用幹,專門打和鑽弄出一支槍管。而且這三個人裏肯定還要有一個冶煉司的老手。”
“這哪裏是件武器啊,分明是拿錢堆出來的。當時當家都不理解,有那麽多錢,那麽多鐵、那麽多糧食,其實可以養更多的士兵,哪怕這些人都去打甲片,那也是一人一件鐵甲。要是一人一件鐵甲,誰能打得過?要火槍做什麽呢?”
李四郎唉了一聲,把話接過去道:“何止是你們,我們這些第一批摸到火槍的也是怨氣滿滿。”
“一柄弓最多兩三斤,一支長戈又有幾斤?你們可知道當時那一支笨重的火槍多沉?十斤!”
“沉還算好說,最難的就是往裏麵裝填、引火。拿槍後麵後火門,火門外麵有個小引火盒,引火盒裏麵倒上火藥,火繩點燃了裏麵的細火藥,再燃到火門裏麵點燃裏麵打出去鉛丸的火藥。”
“大家身上背著十斤的槍、腰上懸著一柄青銅劍、八罐火藥、一盤火繩、鉛丸、一人一把木叉子以便把火槍架在上麵開槍。”
“下雨不能用,刮大風不能用,晚上不能用……”
“排隊的時候,人和人之間隔的老遠,稍微靠近可能就是我的火繩點了你身上背著的火藥,呼的一下就燒起來了。也就我是操炮的,隻需要知道這東西怎麽用就行,摸這東西的機會很少,要不然我可受不了。”
孩子們奇怪地問道:“那你怎麽會被槍炸傷呢?”
“四十一年,火槍作為草河盛會較量技藝的一部分,我想去試試,反正大家都是一樣以前都沒碰過,然後槍就炸了……”
李大家的後輩子嗣們頓時覺得有些神奇,驚道:“三爺爺,那時候你總能見到王上嗎?”
“能啊,當然能。那是三十七年,我們之前正忙著做大炮的模子,王上去了粟城。回來三個月後第一次鑄炮,結果就失敗了……”
“三個月?為什麽要那麽久?為什麽失敗了呢?”
李三回憶了一番,歎息道:“哪裏有那麽容易呢?要先建造一個高台,方便熔煉的銅汁可以灌進模子中;還要在高台上建個爐子,用生鐵變熟鐵的那種爐子,中間有牆隔開,一邊生火一邊是已經冶煉過的銅和錫,再次融化才能灌進去。”
“王上說煤、炭裏麵都有些雜質,直接和銅在一起熔煉不幹淨,會很脆,所以隻能用那種爐子,這又花了些時間。爐子倒是不難,當初冶煉司的第一批冶鐵爐配套的就有那種爐子,無非就是火從上方走,用牆隔開銅料和煤、炭之類,靠熱氣去化銅。”
“結果三個月後第一次灌注,大家心都涼了。作為炮芯的泥棒,冷卻後和銅炮粘合在一起了,都燒成磚了,怎麽摳也摳不出來,弄出來個沒有炮膛的銅疙瘩。”
“隻好重新熔煉,想辦法改進,又是兩個多月,做模子太麻煩了。”
“這一次做完後,芯模能取出來了,可是裏麵一點都不光滑。拿著細長的鐵棍,一端燒紅了,借著燒紅的鐵光看看裏麵,很多砂眼,根本不行,又得重新改。”
“就一直這麽折騰到三十八年,總算是弄出來一個燒紅的鐵棒伸進去看不到砂眼的炮膛,可這還不行,眼睛看起來裏麵是光滑的,但是實際上一點都不平。”
“裏麵裝了火藥,試了一次,沒炸,王上當時就很高興,說沒炸就能湊合用。”
“之後又要弄出鐵的或是硬銅的旋刀,小心地一點點地往裏麵旋。一個大車輪樣式的東西,車軸的地方是一根鐵杆,鐵杆一端裝著旋刀,轉動大車輪,帶動細鐵杆,那車輪轉一圈旋刀也轉一圈,可是車輪多粗,旋刀多細啊?所以可以切的動銅。”
“每天不能旋的多了,要一點點地用濕的羊毛氈子覆在銅炮的外麵,隨時要換,裏麵一旋就熱,熱了就得停下。”
“旋了好久,總算旋完了,還要鑽火門,要不然怎麽點裏麵的火藥?鑽火門也不容易啊,必須要鑽到炮膛的最裏麵。稍微靠前了,一點火藥,那火門後麵的火藥一炸,炮就歪了。”
“用油一點點地加在火門上,也不能著急,別的城邑可以用木頭鑽玉,我們當然能用鐵或是青銅鑽炮,可就是慢啊。”
“我們這邊弄炮的時候,木工司那邊也忙著弄炮架子,王上那時候每天的上午都在冶煉司和木工司這兩邊來回。”
“那時候整個榆城都圍著這兩個作坊轉,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優先這兩個作坊的。除了留下了一部分造鐵農具的,冶煉司的人基本都圍在這邊觀看,每個老手都要帶三五個人一起幹。”
“我記得從三十六年開始做模子,一直到三十八年九月份吧,第一門小炮才算是弄好。有多大?你想想三斤的鐵丸子才多大?那小炮就是打那種三斤的小鐵丸子的,又能有多粗了?”
“當時裝了火藥,炮架也弄好了,後麵挖了土堆撐住,用的點火繩剩下的人都跑到遠處。對準的是一百五十步外的一堵牆,轟的一聲那牆就被轟塌了!當時我們可都叫了起來,想想吧,這要是打在人的身上那是什麽樣?後來又試了試,那三斤的鐵丸子能打三四百步遠,大約能在一百五十步遠的地方打穿三四個人。”
“當時大家可都樂的瘋了。要知道東夷人的弓箭很好,當時夏國人又不善射,都想著要是弄出一百個這小炮,那還怕什麽?”
“結果王上一瓢冷水就澆到我們頭上了,說是這一門炮造了二十次,隻有一門可以用的,用了兩年多時間,夏國七萬人撐著、其餘城邑的銅、錫、人、糧食之類的養著,這才弄出來。別說一百門,十門都造不起。”
“我們當時都奇了怪了,心說這要是不造這麽多,怎麽非得讓大部分的冶煉司的老手都來學這個?王上說不去造那麽多和不能造那麽多不一樣。”
“因此從那之後,那些造炮的隻留下的一部分。除了要造這種三斤的炮,還要造一批更小的、能打一斤左右鐵丸子、兩三個人扛著就能跑的小炮。”
“看過了之後,王上便選了一部分人專門負責鑄炮,但是沒有選我。”
“那時候煤已經能夠跟燒炭一樣燒出焦了,原本的冶鐵爐子還是用炭,但是生鐵變熟鐵的爐子就要用焦了。之前生鐵炒熟鐵的爐子根本不行,溫度不夠,攪合攪合鐵就硬了,拿出來後還是一堆的雜質,還需要一點點地砸出去。”
“換了焦,按說這回熱度夠了,但是那爐子的牆壁被燒化了!那些磚根本承不住煤焦的熱度,這沒辦法,王上又找的月玫回到了月邑,幫著在那邊建起了燒更好、光滑的陶的爐子,又建了一個專門燒粘土磚的作坊,這來來回回又是大半年。”
“等這一切都弄完了,已經是三十九年的夏天了。你們的四爺爺那時候都被選中練習操炮去了,我們還在那繼續挖土壘爐子。”
“換了燒好的黏土磚,這邊是煤焦的火,中間是牆,火和煙從上麵走,隔著牆加熱那些生鐵。”
“生鐵的下麵是些鐵礦渣鋪著,等那些生鐵融化後,拿著鐵棍子在能燙死人的地方攪拌,一天鹽水要喝三五罐,熱的喘不動氣。”
“說來也怪,那些原本融化的生鐵攪合一陣,就黏糊糊的像是粥一樣了,越發攪合不動了。熱度還是那些,但是就是不能再化成水了。”
“把這些鐵拿出來,那就簡單多了,去了下麵的渣滓,就是熟鐵了。可以砸,而且怎麽砸也砸不斷。”
“當時就分了兩批人,一批人用小塊的熟鐵砸甲片,我們則是用這些熟鐵砸槍管。有水錘能砸甲片,甲做起來就快得多,可我們這群卷槍管的卻隻能靠手來一點點地敲。”
“那時候也不知道是砸槍管啊,但是讓砸就砸唄。”
“我手下兩個人,一個鐵砧子,鐵砧子上麵有個凹下去半圓的槽,一把大鐵錘、一個帶風箱的小鐵爐、一把夾鐵的鉗子、一人一塊一尺長的鐵板、一根一步長的圓的鐵棍。”
“就這點東西,先把熟鐵打成鐵板,放在風箱爐裏燒紅,趁著熱在鐵砧子上砸彎,把鐵棍伸進去,繼續砸,什麽時候砸的那鐵板圍著鐵棍圍成一圈,就算是完事了。”
“我從三十九年十月份領取了第一塊熟鐵,砸到四十年六月,整個冶煉司第一個砸出來一尺長的圓管。八個月啊!砸了八個月,放在現在的鐵匠看來,隻怕非要笑話我們太慢,可當時王上那是好好獎勵了我一番。”
“我們這槍管特別厚,這麽說吧,比現在要厚半圈,因為怕炸啊。另外還有一批人也打了一些一尺長的,裏麵的鐵棍一樣粗,隻不過他們的一邊是粗出來一些,兩根鐵管燒紅了,粗的那一小截套上我們的,再用力砸在一起,變成一根兩尺多長的。”
“我們隻負責打槍管,另外有人負責鑽槍管,有人負責做木托,有人碾火藥,有人熬鉛丸,有人鑽火門,有人搓火繩,有人做絲錐,各有各的事。誰做的就要在你做的東西上刻下你的號牌……要不然你們的四爺爺也不會知道那隻炸了他眼睛的槍管是我做的了。”
“我算了算,就當時的情況,不算火藥、木托、引火盒之類的東西,單單是槍管的打和鑽,六個人忙半年或許能弄出來一支。也就是三個人一年什麽也不用幹,專門打和鑽弄出一支槍管。而且這三個人裏肯定還要有一個冶煉司的老手。”
“這哪裏是件武器啊,分明是拿錢堆出來的。當時當家都不理解,有那麽多錢,那麽多鐵、那麽多糧食,其實可以養更多的士兵,哪怕這些人都去打甲片,那也是一人一件鐵甲。要是一人一件鐵甲,誰能打得過?要火槍做什麽呢?”
李四郎唉了一聲,把話接過去道:“何止是你們,我們這些第一批摸到火槍的也是怨氣滿滿。”
“一柄弓最多兩三斤,一支長戈又有幾斤?你們可知道當時那一支笨重的火槍多沉?十斤!”
“沉還算好說,最難的就是往裏麵裝填、引火。拿槍後麵後火門,火門外麵有個小引火盒,引火盒裏麵倒上火藥,火繩點燃了裏麵的細火藥,再燃到火門裏麵點燃裏麵打出去鉛丸的火藥。”
“大家身上背著十斤的槍、腰上懸著一柄青銅劍、八罐火藥、一盤火繩、鉛丸、一人一把木叉子以便把火槍架在上麵開槍。”
“下雨不能用,刮大風不能用,晚上不能用……”
“排隊的時候,人和人之間隔的老遠,稍微靠近可能就是我的火繩點了你身上背著的火藥,呼的一下就燒起來了。也就我是操炮的,隻需要知道這東西怎麽用就行,摸這東西的機會很少,要不然我可受不了。”
孩子們奇怪地問道:“那你怎麽會被槍炸傷呢?”
“四十一年,火槍作為草河盛會較量技藝的一部分,我想去試試,反正大家都是一樣以前都沒碰過,然後槍就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