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祖大壽的憂慮,葉昌明不由笑著寬慰道:


    “將軍勿要憂慮,我救民軍有著新式火炮槍械,更是人人掌握神通,區區數萬清軍,不過反掌可滅.”


    “哦!”


    祖大壽強笑著點了點頭,他怎麽感覺有些不靠譜呢?


    雖然說,救民軍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幾乎近戰大明,也曾經打敗過清軍,強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他總覺得五千軍士有些少了。


    他的內心深處,甚至都已經在想,他投降救民軍,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了。


    不過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時候,他卻也隻能等到明日,看看最終的戰鬥結果再說了。


    第二日,祖大壽站在城牆之上,看著城下的數萬清軍,不禁憂心忡忡的看向遠方,既盼著援軍快點到來,又擔心援軍到來之後的大敗,一時間心中紛亂不已。


    時間匆匆而過,很快便就來到了午時三刻,大概就是十一點四十五分。


    “來了?什麽來了?”


    可是,祖大壽放眼眺望,卻並沒有發現什麽軍隊的影子。


    “這是.火炮!”


    “早聽說我救民軍火器甲天下,卻未曾想竟是如此犀利。


    一時之間,祖大壽不禁感覺訕訕,實在是剛才太過震驚,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下一瞬間,他便看到天空飛來一片黑點,向著城外的清軍大營落去。


    祖大壽聞言,不禁略顯驚訝的看向城外。


    聽著城下傳來的聲聲巨響,看著那混亂成一片的清軍大營,祖大壽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沒錯,這就是火炮!”


    “來了!”


    然而,讓其震驚的還在後麵呢。


    估算了一下火炮響起的聲音,以及炮彈最初傳來的方向,這怕不得有二十裏地往上了吧?


    如今的火炮,能夠打出數裏遠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打到二十裏,那是想也不曾想過的。


    “大汗.”


    “我們要不要配合援軍,出城夾擊清軍.”


    在近距離爆炸之下,恐怕就是擁有渾厚的真氣,身著寶甲,也是難以抵禦.”


    皇太極咬牙,卻還是迅速的下達命令。


    “這這這”


    略微頓了頓,祖大壽這才是再次感慨著說道:


    祖大壽先是一愣,隨即便是反應過來,葉昌明這是說的援軍來了。


    火炮他自然不會沒見過。


    “撤!”


    但是,能夠打這麽遠的火炮,那他確確實實是沒見過的。


    “.”


    “轟轟轟”


    站在其身旁的葉昌明,突然間說了一句。


    感受到葉昌明的目光,祖大壽也是猛的反應過來,他們現在出城,那不是去夾擊清軍,那根本就是去送死去了。


    葉昌明傲然的點了點頭。


    就在其疑惑的時候,遠方突然傳來一陣轟隆隆的巨響。


    在沒有想到辦法,有效對付救民軍火炮以及槍械的時候,他們在麵對救民軍的時候,也就隻有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一途。


    你確定你現在要出城夾擊清軍?


    “呃,嗬嗬,玩笑,玩笑,就是太過震驚了而已”


    遠處的皇太極,以及剛逃回不久的多爾袞等人,看著大營突然產生的爆炸,瞬間便就回憶起了,與救民軍作戰之時的場景。


    “轟轟轟”


    遠隔數十裏的距離,卻依舊可以輕鬆命中。


    “不好,這是救民軍殺來了!”


    隻見那無數的炮彈落下之後,立即便就轟然爆炸,一團團的火光升起,無數的彈片衝擊波炸開,將無數清軍掀翻炸死。


    過了好半晌,方才稍稍回神的祖大壽,看著城下混亂一片的清軍大營,不禁便是脫口而出。


    祖大壽遲疑著說道。


    葉昌明聞言,看了看城外炮火連天的清軍大營,不禁怪異的轉頭看向祖大壽。


    而且還是被友軍的火炮炸死的。


    祖大壽張了張嘴,隻感覺喉嚨幹澀,有些說不出話。


    威力更是難以想象。


    “那是,天王曾經說過,在我救民軍的槍炮之下,那能征善戰的蒙古騎兵,也是可以變得能歌善舞的”


    “能征善戰.能歌善舞”


    祖大壽口中呢喃,看著城外幾乎被犁了一遍的清軍大營,不禁便是臉色一陣變幻,最終卻還是釋然的苦笑著點頭。


    “嗬嗬,確實如此!”


    有了如此強大的火槍火炮之後,騎兵的作用,就要大大的降低了,其更大的作用,大概也就體現在遠距離的奔襲與轉移上了。


    至於戰鬥


    看看眼前就知道了,都還沒有看到敵人的影子呢,就已經被消滅殆盡了。


    而就在兩人交談的這段時間,城下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那震耳欲聾的轟鳴之聲,也終於是漸漸停止,轉而響起了另外一種聲音。


    “啪啪啪”


    伴隨著清脆的槍聲,一批批僥幸存活清軍倒下,一群身穿灰衣的救援軍突然出現。


    看著城下一邊倒的殺戮,祖大壽再次忍不住幹澀的咽了咽口水,心中一個念頭浮現而出。


    “天下定矣!”


    甚至,這遼東大片地區,也將很快被收複。


    等到下午時分,祖大壽派兵協助救援軍打掃戰場,迎接救民軍進城的時候,心中依舊是有些恍惚。


    錦州之圍,就這樣被解了。


    在解了錦州之圍以後,五千救民軍迅速的分散開來,再次收複了大淩河堡,義州衛、大清堡等地。


    重新站在大淩河堡,祖大壽不禁滿麵複雜之色。


    想當初,他就是在此處失陷降清的。


    如今,卻是在救民軍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這裏。


    不過,救民軍的收複行動,也就到此為止了。


    實在是救民軍這次擴張太快,一下子覆滅大明,吞並了太多地方,人手嚴重不足。


    能夠分出兩萬進入關外,已經是考慮到關外情況特殊了。


    但是隨著接管的地方越來越多,救民軍的數量漸漸分散,已經不足以支持繼續擴張了。


    總不能,到時候就用幾十個人守城吧?


    他們雖然要比普通人強出許多。


    但是,卻也沒有達到無視人數差距的地步。


    如果數萬清軍攻城,幾十個人無論如何也是沒法抵擋的。


    所以,哪怕王朝也想快點收複遼東,但是卻也不得不暫停進攻。


    另一邊,在徹底占領整頓了京城之後,眾人又一次的紛紛上書王朝,請求王朝建國稱帝。


    這一次,眾人並未進行私下串聯,而是按照自己心意上書。


    這一回,王朝並沒有拒絕。


    一時之間,武昌、王智淵等人皆是不由的大喜過望,開始商討建國事宜。


    隻是,眾人在商討年號與國號的時候,卻總是感到有些不盡如人意。


    前前後後一個多月的時間,也都並沒有確定下來。


    最終,眾人還是將問題擺到了王朝麵前。


    看著麵前眾人列出的年號,王朝同樣也是忍不住的犯了選擇困難症。


    對於國號的確定,不僅是對一個名稱的選擇,更是對國家身份的界定,文化傳承的延續,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


    這一決策,將深刻影響國家形象,以及在這個世界的定位,所以眾人方才是討論來討論去,一直都是猶豫不決。


    擺放在王朝眼前的眾多備選名稱中,諸如“乾”、“坤”、“華”、“夏”等詞匯,都有被眾人拿出來討論過。


    而這每個詞匯,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曆史象征。


    例如,“乾”暗示剛毅與力量,代表著國家的堅定為民之意和強大實力;


    “坤”象征柔韌性與包容性,體現了國家的開放態度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華”代表中華文化的繁榮,彰顯了華夏源遠流長的曆史;


    “夏”則是對古代文明的致敬,表達了國家對曆史的尊重和對先輩的敬仰等等。


    這些國號的提出,不隻是眾人爭論紛紛,就是王朝也都是有些猶豫不定,不知道應該選擇哪個更好。


    在紀年體係方麵,年號的製定,同樣承載著對新時代的展望和民眾的願景。


    “聖皇”這一稱謂在眾人的討論中,被頻繁提及,大都中意於此稱號。


    它不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也寄托了人們對於和平、繁榮與福祉的追求。


    它同樣也體現了,廣大百姓對於王朝的崇敬和信任,也表達了對於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


    最終,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王朝這才招來眾人。


    東暖閣,在眾人見禮之後,王朝直接開口說道:


    “諸位,國號之事,關係重大。


    我們覺得我們既要傳承先人的智慧,也要開創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


    我華夏自古以來便是天朝上國,此乃天意,也是民心所向。


    如今,我在經過思索之後,欲直接以‘天朝’為名,以彰顯我華夏之偉大。


    你們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眾人心中皆是一驚。


    他們沒有想到王朝會提出如此大膽的想法。


    天朝?這也可以成為國號的嗎?


    不過想想,這似乎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


    誰規定國號,就必須是以秦漢唐明為準了?


    再說了,如今天王臨朝,神通顯世,救民軍治下,幾無饑餓百姓,這是往日夢中,也不曾有過的盛世景象。


    這與那傳說中的仙界,也沒有多少差別了吧?


    更不用說,凡被王朝冊封者,都能夠調動一地國運,擁有遠超想象的神通,這與那傳說中的仙官仙吏,又有什麽區別嗎?


    並且,聽說天王還在編纂法術課程。


    那在以後,是不是人人都可學習法術了?


    那是不是代表著,整個國家的所有百姓,都將掌握神通術法?都是神仙中人?


    這麽一想的話,以天為名,還真的是恰如其分呢。


    越是思索,他們越是能夠品味其中深意。


    是啊,以如今救民軍,以及王朝所展現出來的力量,為何不能以天朝為名?


    “天王聖明!”


    武昌踏步而出,神色激動的躬身一拜。


    其餘眾人見此,也是不由得起身下拜,口中大聲高呼。


    “天王聖明!”


    “諸位請起.”


    王朝笑著讓眾人起身之後,便就繼續說道:


    “至於年號,我覺得也不用特意取什麽年號.”


    “這”


    王朝話語未落,武昌便就有些坐不住了,立即便要起身反駁。


    然而,他還沒有站起身呢,王朝已經揮手製止,繼續說道:


    “我覺得吧,我們完全可以摒棄傳統的,天幹地支輔以皇帝年號的紀年方式。


    直接就從老祖宗那裏算起。


    黃帝乃三皇五帝之交,是我華夏之始祖,我們完全可以用黃帝紀年嘛,時間從那裏而起。


    也更能彰顯我華夏之悠久曆史與燦爛文化”


    眾人聽著王朝的講述,紛紛陷入沉思之中,這確實有著幾分道理。


    以黃帝曆紀年,這樣做不僅能夠彰顯華夏的偉大與輝煌,還能激發百姓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自豪感。


    當然了,一些推算不準,不夠方便的地方,也是可以參考西曆進行改進的。


    再又經過大半天的討論之後,眾人終於是決定,新國號就選用“天朝”了,旨在凸顯天朝的偉大地位。


    同時決定棄用傳統的年號紀年,轉而采納以黃帝命名的曆法,即黃帝曆。


    此舉意在彰顯中華民族深厚的曆史底蘊和文化積澱,增強華夏百姓的民族自豪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以天賦聚權柄,鑄天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得一星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得一星火並收藏我以天賦聚權柄,鑄天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