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太太在客人走了之後,她回屋坐在窗邊。
她確實是孟探花的原配韓氏,改嫁後把戶籍姓氏都改了。
去年兒子成親她沒來京城,不是她怕嘉榮郡主,是不想給兒子帶來麻煩。
她是韓家的嫡長女,從小穿著男裝跟著父親學做生意。
商人的地位不高,但是商人比一些平民的生活優越一些。她身邊有丫鬟伺候,每年換季都有新衣服,首飾也是不重樣。
十五六歲情竇初開時對兒子的父親動了心。
那會他家裏一貧如洗,可是她不在意,她有銀子,她會賺銀子。
看到兒子的父親大冬天穿著薄薄的棉襖凍得發抖卻挺直了腰板在她的繡樓後麵來回地走,她心裏發誓非他不嫁。
父親也願意有個讀書人做女婿,在他找了媒人來提親時,同意這門親事。
丈夫中舉後去京城參加鄉試,她抱著兒子送出好遠,丈夫說,如高中,必不相忘。
誰知道後麵,她盼來了丈夫高中探花的消息,隨之而來的是一份休書。
她聽婆婆給小姑子說,丈夫被一王府的郡主看上,要快快把她休了,一家人好去京城享福。
她一滴眼淚都沒掉,是自己眼瞎,遇人不淑。
之後她給婆婆說,她走可以,但必須把兒子帶走,不然她韓家傾家蕩產也得去京城打官司。
婆婆嚇壞了立馬同意。
她抱著兒子回了娘家,父親歎氣,什麽話也沒說,把所有的鋪子關了。
韓家所有人去了嶺南,在那裏有親戚幫忙一切從頭開始,她又換上男裝跟著父親做生意,對外都說她是父親的兒子。
在那認識一位生意來往的商人,祖籍在杭州府,父母雙亡,來到嶺南府好多年,不知什麽原因沒有成親。
那人一開始把她當柔弱的男子,相處久了知道她是女子向她提親。她說沒打算再走一步,隻想把兒子好好養大。
那人沒有多說什麽,還和往常一樣,一年因為生意的來往會見上幾次。
之後父親給她說,那人向父親提親,父親說那個人是廖太妃的娘家族人,成親後他會把她兒子當做親生的帶回去。
她明白父親說這話的意思,如果嫁給他她們母子有個著落,娘家也不會躲著。
她因為自己的婚事連累娘家離鄉背井,愧疚,所以她嫁了,帶著兒子跟著那人回到杭州府。
丈夫回去後對親戚說他是在外麵娶妻生子,妻子梁氏是他母親的遠親,廖家人都以為她兒子是廖家血脈。
她和丈夫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但丈夫並沒有因此而忽略不是他親生的長子。
如今他們夫妻倆就如外麵看的一樣,和睦恩愛。
對嘉榮郡主,被休的時候不曾記恨於她,無非是和她一樣被男人的外表、學識和溫情迷惑了的比她還傻的女子。
一個高門女下嫁,又有那樣的婆家,男人哄你一輩子是福氣,就怕男人沒這個耐心。
她自己有眼無珠選擇了道貌岸然者,哪怕不是郡主出現,換個官家小姐,她還是被休的下場。
除非兒子的父親止步於秀才,要靠她養活一家人。如果出現一個家境比她好的,或許同樣被休。
之後她在杭州府生活,夫妻恩愛更加不會想以前的那些事。
隻有兒子在讀書上麵有天賦,她心情複雜,想讓兒子學經商。
丈夫說,孩子會讀書又喜歡讀書,咱們當爹娘的供他讀書。
丈夫說我兒子和我一樣不會做背信棄義的事。
她落淚了,握著丈夫的手點頭。
她以前很少落淚,前夫總會握著他的手含情脈脈說,辛苦你了,這個家有你我放心。
她那會心裏甜蜜,再累再辛苦也覺得值得。
現在的丈夫從來不會說那些話,總會把所有事情安排好,給她遮風擋雨,從來不讓她辛苦。
長子從小讀書找先生全是丈夫忙前忙後。
有一年長子過年因為學業沒有回來,丈夫都沒有給她說,年前連夜去了州府學堂,給長子送去她做的新衣服新鞋和長子愛吃的食物。
回來後她心疼地給丈夫端熱水泡腳,說了謝謝。
丈夫卻握著她的手說,我是父親,我應該做的。
她改嫁的時候長子已經知事,知道不是他的親生父親,可從來沒有問過,二人之間就像親父子。
長子小小年紀中了秀才,很多人上門提親,長子和她說,如果二十五歲之前他沒有中進士,那麽他就成親。
她又哭了,長子握著她的手說,兒子長大了,以後有兒子護著爹娘。
不曾想兒子還沒進京參加會試,袁將軍帶女兒回杭州府看上了兒子。
兒子和袁將軍談了之後同意親事。
她以為兒子是因為要保護他們一家才同意親事。
兒子說袁將軍的女兒很好,他很喜歡。
她給兒子說,不管你現在為了什麽,但是你選擇了,一輩子不要辜負妻子,否則娘永遠不原諒你。
兒子說他不會,他這輩子不會做他最恨的事情。
她又哭了。
兒子從小到大從沒問過他父親的事,她知道兒子知道,那件事情還是給兒子心裏留下傷痕。
兒子高中探花,廖家族人歡天喜地,丈夫拉著她的手在院中散步,說以後我們夫妻該過我們的日子,小兒子有他大哥的模板照著走,我們少操點心。
丈夫對長子的操心用心比對小兒子要多,她知道丈夫是為了讓她放心,他當初做的承諾一直都在。
所以她壓根不會去想嘉榮郡主如何,前夫如何。
來到京城不由得不去想,她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兒子是孟探花的,當初改姓氏就是預防萬一。
她從來沒有去打聽過嘉榮郡主和前夫過得如何,他們過得如何也和她無關。
後麵知道這些嘉榮郡主的事,是去年冬天衛五姑太太去了杭州府,說新認識一個姐姐是襄王府和離的次媳,然後把襄王府前前後後的八卦說了。
還說她差一點有眼無珠看上一個不是男人的男人,難怪他姐姐嘉榮郡主做了搶別人男人的事情,說王府家風不正。
說她當麵懟了郡主一句,看到嘉榮郡主惱羞成怒的臉,她心裏很痛快。
那種無恥女人就得當麵罵她,讓她知道廉恥兩個字怎麽寫。
她確實是孟探花的原配韓氏,改嫁後把戶籍姓氏都改了。
去年兒子成親她沒來京城,不是她怕嘉榮郡主,是不想給兒子帶來麻煩。
她是韓家的嫡長女,從小穿著男裝跟著父親學做生意。
商人的地位不高,但是商人比一些平民的生活優越一些。她身邊有丫鬟伺候,每年換季都有新衣服,首飾也是不重樣。
十五六歲情竇初開時對兒子的父親動了心。
那會他家裏一貧如洗,可是她不在意,她有銀子,她會賺銀子。
看到兒子的父親大冬天穿著薄薄的棉襖凍得發抖卻挺直了腰板在她的繡樓後麵來回地走,她心裏發誓非他不嫁。
父親也願意有個讀書人做女婿,在他找了媒人來提親時,同意這門親事。
丈夫中舉後去京城參加鄉試,她抱著兒子送出好遠,丈夫說,如高中,必不相忘。
誰知道後麵,她盼來了丈夫高中探花的消息,隨之而來的是一份休書。
她聽婆婆給小姑子說,丈夫被一王府的郡主看上,要快快把她休了,一家人好去京城享福。
她一滴眼淚都沒掉,是自己眼瞎,遇人不淑。
之後她給婆婆說,她走可以,但必須把兒子帶走,不然她韓家傾家蕩產也得去京城打官司。
婆婆嚇壞了立馬同意。
她抱著兒子回了娘家,父親歎氣,什麽話也沒說,把所有的鋪子關了。
韓家所有人去了嶺南,在那裏有親戚幫忙一切從頭開始,她又換上男裝跟著父親做生意,對外都說她是父親的兒子。
在那認識一位生意來往的商人,祖籍在杭州府,父母雙亡,來到嶺南府好多年,不知什麽原因沒有成親。
那人一開始把她當柔弱的男子,相處久了知道她是女子向她提親。她說沒打算再走一步,隻想把兒子好好養大。
那人沒有多說什麽,還和往常一樣,一年因為生意的來往會見上幾次。
之後父親給她說,那人向父親提親,父親說那個人是廖太妃的娘家族人,成親後他會把她兒子當做親生的帶回去。
她明白父親說這話的意思,如果嫁給他她們母子有個著落,娘家也不會躲著。
她因為自己的婚事連累娘家離鄉背井,愧疚,所以她嫁了,帶著兒子跟著那人回到杭州府。
丈夫回去後對親戚說他是在外麵娶妻生子,妻子梁氏是他母親的遠親,廖家人都以為她兒子是廖家血脈。
她和丈夫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但丈夫並沒有因此而忽略不是他親生的長子。
如今他們夫妻倆就如外麵看的一樣,和睦恩愛。
對嘉榮郡主,被休的時候不曾記恨於她,無非是和她一樣被男人的外表、學識和溫情迷惑了的比她還傻的女子。
一個高門女下嫁,又有那樣的婆家,男人哄你一輩子是福氣,就怕男人沒這個耐心。
她自己有眼無珠選擇了道貌岸然者,哪怕不是郡主出現,換個官家小姐,她還是被休的下場。
除非兒子的父親止步於秀才,要靠她養活一家人。如果出現一個家境比她好的,或許同樣被休。
之後她在杭州府生活,夫妻恩愛更加不會想以前的那些事。
隻有兒子在讀書上麵有天賦,她心情複雜,想讓兒子學經商。
丈夫說,孩子會讀書又喜歡讀書,咱們當爹娘的供他讀書。
丈夫說我兒子和我一樣不會做背信棄義的事。
她落淚了,握著丈夫的手點頭。
她以前很少落淚,前夫總會握著他的手含情脈脈說,辛苦你了,這個家有你我放心。
她那會心裏甜蜜,再累再辛苦也覺得值得。
現在的丈夫從來不會說那些話,總會把所有事情安排好,給她遮風擋雨,從來不讓她辛苦。
長子從小讀書找先生全是丈夫忙前忙後。
有一年長子過年因為學業沒有回來,丈夫都沒有給她說,年前連夜去了州府學堂,給長子送去她做的新衣服新鞋和長子愛吃的食物。
回來後她心疼地給丈夫端熱水泡腳,說了謝謝。
丈夫卻握著她的手說,我是父親,我應該做的。
她改嫁的時候長子已經知事,知道不是他的親生父親,可從來沒有問過,二人之間就像親父子。
長子小小年紀中了秀才,很多人上門提親,長子和她說,如果二十五歲之前他沒有中進士,那麽他就成親。
她又哭了,長子握著她的手說,兒子長大了,以後有兒子護著爹娘。
不曾想兒子還沒進京參加會試,袁將軍帶女兒回杭州府看上了兒子。
兒子和袁將軍談了之後同意親事。
她以為兒子是因為要保護他們一家才同意親事。
兒子說袁將軍的女兒很好,他很喜歡。
她給兒子說,不管你現在為了什麽,但是你選擇了,一輩子不要辜負妻子,否則娘永遠不原諒你。
兒子說他不會,他這輩子不會做他最恨的事情。
她又哭了。
兒子從小到大從沒問過他父親的事,她知道兒子知道,那件事情還是給兒子心裏留下傷痕。
兒子高中探花,廖家族人歡天喜地,丈夫拉著她的手在院中散步,說以後我們夫妻該過我們的日子,小兒子有他大哥的模板照著走,我們少操點心。
丈夫對長子的操心用心比對小兒子要多,她知道丈夫是為了讓她放心,他當初做的承諾一直都在。
所以她壓根不會去想嘉榮郡主如何,前夫如何。
來到京城不由得不去想,她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兒子是孟探花的,當初改姓氏就是預防萬一。
她從來沒有去打聽過嘉榮郡主和前夫過得如何,他們過得如何也和她無關。
後麵知道這些嘉榮郡主的事,是去年冬天衛五姑太太去了杭州府,說新認識一個姐姐是襄王府和離的次媳,然後把襄王府前前後後的八卦說了。
還說她差一點有眼無珠看上一個不是男人的男人,難怪他姐姐嘉榮郡主做了搶別人男人的事情,說王府家風不正。
說她當麵懟了郡主一句,看到嘉榮郡主惱羞成怒的臉,她心裏很痛快。
那種無恥女人就得當麵罵她,讓她知道廉恥兩個字怎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