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陸懷謹有些遲疑:他真不認識。
“陸大師,你好你好……”這人率先上前,笑眯眯地跟陸懷謹握了握手
旁邊的黎主任給他們互相介紹了一下:“這是宋曄,宋大師。”
陸懷謹頓時就明白過來,【聽雨】就是宋曄做的。
“是的,當時【聽雨】破損以後,我都挺著急的……”
這雖然是宋曄第二次參加展會,但卻是他第一次有機會做主展品。
機會難得啊。
也是他運氣好,正好就做出了一件符合需求質量又還算上乘的作品。
錯過這一次,下一次還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呢。
關鍵是,後邊多少人虎視眈眈的,他這破損品,不說主展品了,恐怕會直接被撤換,那損失可就大了。
因此,宋曄對陸懷謹充滿了感激:“而且,陸大師你修改過後,【聽雨】更完美了。”
他之前盡想著有雨滴,水麵有漣漪了。
卻沒想過,那麽小的池子,又放個大假山,確實感覺挺壓抑。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
“我一看,我就……哇,這構思好精妙。”宋曄兩眼放光,興奮地道:“當時我都說,這太棒了。”
荷葉形圓,荷花微垂,像是在風中輕輕搖擺。
更別說那隻蜻蜓了,簡直是點睛之筆。
“當時我看了,這隻蜻蜓的翅膀……”
因為是同行,宋曄和陸懷謹一聊起來,頓時就有些沒完沒了,收不住的架勢。
趙立書微微笑著,並不打斷他們。
像宋曄這樣的同行,他希望陸懷謹能多認得些才好。
因為宋曄經常到處跑,見識麵更廣一點兒,多和陸懷謹聊一聊,對他是有好處的。
比如說,宋曄就說起了那張琴:“我之前倒是和一位漆藝大師喝過茶,他做過好些這種漆藝……我手機裏有,我翻給你看看。”
看他們兩人聊得挺高興,趙立書和黎主任便悄悄出去了。
太久沒有接觸到外麵的人和事情,陸懷謹和宋曄簡直一見如故,聊得很是起勁。
聊著聊著,聊到了這次展會的木雕。
說起陸懷謹的【纏枝蓮如意】,宋曄是最感興趣的。
“其實這個就是運用的鏤雕工藝……”陸懷謹給他講解著。
但是宋曄覺得不過癮,挑了塊木料:“要不,我們試試?我總覺得,用浮雕技藝就已經能做到這個效果了。”
陸懷謹笑了起來,揚了揚眉:“可以啊,那我用鏤雕,你用浮雕?”
“可以啊,那就先說好啊,你雕那一半,我雕這一半。”宋曄笑了起來,指著對麵這堆東西:“要直播嗎?”
吳燦成瘋狂點著頭,興奮地:“要要要!”
就連趙立書他們出去了,他都硬著頭皮在這邊聽天書,為的可不就是這一刻!
陸懷謹笑了,嗯了一聲:“開吧……方便嗎?不會照到我們的臉的,隻會照著這個台麵。”
“嗯,可以啊!哈哈,我還沒有弄過這個呢,還挺好奇的。”
兩人約定好之後,又琢磨著雕琢什麽。
“高山流水吧?”陸懷謹沉吟著,抬眸微微一笑:“我們這也算是難得一知音了。”
宋曄挑了柄刻刀來,眼睛一亮:“好!就【高山流水】!”
這是一塊很大的木料,整體像是一整座山。
兩人都側坐著,一人占一半。
吳燦成利索地調整著角度,把兩人的手都框進了鏡頭裏。
他們兩個都沒有急著下刀,而是先仔仔細細地將整塊木料都摸索了一遍。
最後,他們沉吟片刻,愉快地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裏的笑意。
幾乎是同時下刀,運刀如飛!
陸懷謹下刀是非常輕鬆的,雖然挑的這塊木料屬硬木,但對於陸懷謹來說,這毫不吃力。
兩人下刀之前,都是已經構思好了的,所以整體做起來並不費勁。
陸懷謹是從上往下,先是雕琢出一片層層疊疊的木塊,也不進行精細的雕琢,便徑直往下繼續處理。
而吳燦成則是從下往上,左右分割出來,頗為陡峭,像是懸崖絕壁。
他們這一奇怪的行徑,立刻抓住了眾人的眼球。
【不是吧,這是在幹啥啊】
【有點兒看不明白,是兩個人做同一件木雕嗎?】
【不太確定,我再看看。】
【唉,這種沒意思,主播什麽時候繼續做纏枝蓮那樣的作品啊?】
【就是,闕值被拉高以後,看這些都沒意思了。】
吳燦成都懶得解釋,他美滋滋地道:“嗐!就看著唄,我反正是不擔心的,不管成品是什麽,光是這畫麵都挺養眼了不是?”
試想一下,一件作品,兩個人雕琢。
如果兩人風格相同,那肯定很有意思的。
做出來難分伯仲不說,還非常和諧。
到時還可以讓親近的人來猜猜,哪一麵是誰做的。
如果兩人做出來完全不一樣,那就更有意思了。
前後完全不一致,但又確實是一個整體,還是同一個主題!
想想,還真挺帶勁!
外間聊完天的趙立書和黎主任進來,聽吳燦成解釋之後,也頓時就來了興致。
隻是沒成想,陸懷謹和宋曄這一開始,就直接做到了晚飯過後。
是木料選的太大的緣故,也是作品精細度太高了的緣故。
因為兩人頭一回合作,都太想展現最佳的狀態,生怕拖了對方後腿。
所以整件作品,被他們雕琢得格外細致。
明明之前也沒有細說,兩人負責的是哪一層,也沒有具體說過自己想做什麽。
可是陸懷謹這邊,就非常精細地雕琢了層層疊疊的竹枝,以及在竹下彈琴的俞伯牙。
他端坐著,雙手撫著琴,衣袂飄飄,外間似乎是下著雨,因為竹葉微微往下垂。
湊近了一看,還能看到葉上細細的雨滴。
整簇竹子非常雅致,細節清晰可辨。
而陸懷謹看著的,卻是另一麵。
宋曄雕琢的,正是鍾子期。
他似乎也是來躲雨的,他微微靠著身後的山石,唇角微微帶著笑意。
眼前的雨,好像是一種最雅的媒介,給他們帶來了這場邂逅,這場緣分。
他朝側邊微微傾身,好像正在側耳傾聽著那悠美的琴聲。
“陸大師,你好你好……”這人率先上前,笑眯眯地跟陸懷謹握了握手
旁邊的黎主任給他們互相介紹了一下:“這是宋曄,宋大師。”
陸懷謹頓時就明白過來,【聽雨】就是宋曄做的。
“是的,當時【聽雨】破損以後,我都挺著急的……”
這雖然是宋曄第二次參加展會,但卻是他第一次有機會做主展品。
機會難得啊。
也是他運氣好,正好就做出了一件符合需求質量又還算上乘的作品。
錯過這一次,下一次還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呢。
關鍵是,後邊多少人虎視眈眈的,他這破損品,不說主展品了,恐怕會直接被撤換,那損失可就大了。
因此,宋曄對陸懷謹充滿了感激:“而且,陸大師你修改過後,【聽雨】更完美了。”
他之前盡想著有雨滴,水麵有漣漪了。
卻沒想過,那麽小的池子,又放個大假山,確實感覺挺壓抑。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
“我一看,我就……哇,這構思好精妙。”宋曄兩眼放光,興奮地道:“當時我都說,這太棒了。”
荷葉形圓,荷花微垂,像是在風中輕輕搖擺。
更別說那隻蜻蜓了,簡直是點睛之筆。
“當時我看了,這隻蜻蜓的翅膀……”
因為是同行,宋曄和陸懷謹一聊起來,頓時就有些沒完沒了,收不住的架勢。
趙立書微微笑著,並不打斷他們。
像宋曄這樣的同行,他希望陸懷謹能多認得些才好。
因為宋曄經常到處跑,見識麵更廣一點兒,多和陸懷謹聊一聊,對他是有好處的。
比如說,宋曄就說起了那張琴:“我之前倒是和一位漆藝大師喝過茶,他做過好些這種漆藝……我手機裏有,我翻給你看看。”
看他們兩人聊得挺高興,趙立書和黎主任便悄悄出去了。
太久沒有接觸到外麵的人和事情,陸懷謹和宋曄簡直一見如故,聊得很是起勁。
聊著聊著,聊到了這次展會的木雕。
說起陸懷謹的【纏枝蓮如意】,宋曄是最感興趣的。
“其實這個就是運用的鏤雕工藝……”陸懷謹給他講解著。
但是宋曄覺得不過癮,挑了塊木料:“要不,我們試試?我總覺得,用浮雕技藝就已經能做到這個效果了。”
陸懷謹笑了起來,揚了揚眉:“可以啊,那我用鏤雕,你用浮雕?”
“可以啊,那就先說好啊,你雕那一半,我雕這一半。”宋曄笑了起來,指著對麵這堆東西:“要直播嗎?”
吳燦成瘋狂點著頭,興奮地:“要要要!”
就連趙立書他們出去了,他都硬著頭皮在這邊聽天書,為的可不就是這一刻!
陸懷謹笑了,嗯了一聲:“開吧……方便嗎?不會照到我們的臉的,隻會照著這個台麵。”
“嗯,可以啊!哈哈,我還沒有弄過這個呢,還挺好奇的。”
兩人約定好之後,又琢磨著雕琢什麽。
“高山流水吧?”陸懷謹沉吟著,抬眸微微一笑:“我們這也算是難得一知音了。”
宋曄挑了柄刻刀來,眼睛一亮:“好!就【高山流水】!”
這是一塊很大的木料,整體像是一整座山。
兩人都側坐著,一人占一半。
吳燦成利索地調整著角度,把兩人的手都框進了鏡頭裏。
他們兩個都沒有急著下刀,而是先仔仔細細地將整塊木料都摸索了一遍。
最後,他們沉吟片刻,愉快地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裏的笑意。
幾乎是同時下刀,運刀如飛!
陸懷謹下刀是非常輕鬆的,雖然挑的這塊木料屬硬木,但對於陸懷謹來說,這毫不吃力。
兩人下刀之前,都是已經構思好了的,所以整體做起來並不費勁。
陸懷謹是從上往下,先是雕琢出一片層層疊疊的木塊,也不進行精細的雕琢,便徑直往下繼續處理。
而吳燦成則是從下往上,左右分割出來,頗為陡峭,像是懸崖絕壁。
他們這一奇怪的行徑,立刻抓住了眾人的眼球。
【不是吧,這是在幹啥啊】
【有點兒看不明白,是兩個人做同一件木雕嗎?】
【不太確定,我再看看。】
【唉,這種沒意思,主播什麽時候繼續做纏枝蓮那樣的作品啊?】
【就是,闕值被拉高以後,看這些都沒意思了。】
吳燦成都懶得解釋,他美滋滋地道:“嗐!就看著唄,我反正是不擔心的,不管成品是什麽,光是這畫麵都挺養眼了不是?”
試想一下,一件作品,兩個人雕琢。
如果兩人風格相同,那肯定很有意思的。
做出來難分伯仲不說,還非常和諧。
到時還可以讓親近的人來猜猜,哪一麵是誰做的。
如果兩人做出來完全不一樣,那就更有意思了。
前後完全不一致,但又確實是一個整體,還是同一個主題!
想想,還真挺帶勁!
外間聊完天的趙立書和黎主任進來,聽吳燦成解釋之後,也頓時就來了興致。
隻是沒成想,陸懷謹和宋曄這一開始,就直接做到了晚飯過後。
是木料選的太大的緣故,也是作品精細度太高了的緣故。
因為兩人頭一回合作,都太想展現最佳的狀態,生怕拖了對方後腿。
所以整件作品,被他們雕琢得格外細致。
明明之前也沒有細說,兩人負責的是哪一層,也沒有具體說過自己想做什麽。
可是陸懷謹這邊,就非常精細地雕琢了層層疊疊的竹枝,以及在竹下彈琴的俞伯牙。
他端坐著,雙手撫著琴,衣袂飄飄,外間似乎是下著雨,因為竹葉微微往下垂。
湊近了一看,還能看到葉上細細的雨滴。
整簇竹子非常雅致,細節清晰可辨。
而陸懷謹看著的,卻是另一麵。
宋曄雕琢的,正是鍾子期。
他似乎也是來躲雨的,他微微靠著身後的山石,唇角微微帶著笑意。
眼前的雨,好像是一種最雅的媒介,給他們帶來了這場邂逅,這場緣分。
他朝側邊微微傾身,好像正在側耳傾聽著那悠美的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