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還要從燕國說起,公元前315年,燕國爆發子之之亂,相國子之與燕太子平爭奪王權,兩方內戰,燕國大亂。史載:“燕人恫怨,百姓離意”。齊宣王見到如此天賜良機,便想要趁他病要他命,將燕國納入自家版圖。恰逢此時,秦國正在攻打韓國,韓國戰敗,趙、魏、楚都準備救援韓國。】
【趁著秦國吸引了列國的目光,齊宣王立刻派兵進攻燕國,燕國百姓痛恨本國的統治者,對齊軍表示歡迎,“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軍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國的都城,燕王噲、相國子之都被齊軍殺死。因為攻擊過於順利,齊宣王認為這是上天的旨意,燕國壽數已盡。】
齊宣王:“哈哈哈,此乃寡人尊天意而行,燕人如何能擋。”
【齊軍在占領燕國後軍紀敗壞,掠奪民財,毀其宗廟,遷其重器,致使燕人叛亂。其他諸侯也無法容忍一個大國被滅,今日是燕國,明日焉知不是自家。他們的互相攻擊還在今日奪一城,明日得一地的進程中,齊國卻已經快進到了統一天下。】
【接下來就是對齊國的考驗,若是他能夠擋住六國聯軍,不斷蠶食周圍列國,他可能會成為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締造者。】
【當然,結果我們都是知道的,齊國失敗了。】
齊宣王:……
【趙武靈王準備聯合楚魏“伐齊存燕”,派大臣樂池護送燕公子職由韓入燕。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齊軍不得不撤退。公子職正式即位為王,是為燕昭王。】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新繼位的燕昭王一刻也不曾忘記亡國之痛。】
【燕昭王拜郭隗為師,高築黃金台,“千金買馬骨”,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風傳天下,各國才士爭先恐後的奔赴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國來,樂毅從魏國來、蘇代從雒邑來……可謂人才濟濟。】
李賀:“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白:“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燕昭王在樂毅的輔佐下,兢兢業業奮鬥了二十八年,勵精圖治,革除弊政,燕國國力蒸蒸日上,燕國上下同仇敵愾。】
燕昭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而此時的齊國自恃大國地位,不可一世,與秦爭霸,四處樹敵。】
【公元前301年,齊、韓、魏謀劃攻楚,但他怕秦又如同此前一樣派兵救楚,便派遣使臣欺騙楚懷王說齊國欲與楚國合縱伐秦,楚懷王答應了。然而這時,齊、魏、韓卻突然出爾反爾,一起攻打楚國。秦國早已知道楚國先前想要伐秦,自然不會施以援手。此戰,三國聯軍在泚水旁的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國將領唐昧。但在這次大捷中得利的卻是韓、魏、秦,齊國不但未得寸土,反倒損耗了國力。】
評論區
“玩政治的心都髒。”
“楚懷王的人生可以編一部被詐騙血淚史。”
楚懷王:……
他說的那麽情真意切,寡人如何知道居然是詐騙,都怪寡人太善良了。
【公元前298,齊將匡章率齊、魏、韓聯軍圍困秦國,攻破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燕國趁齊國空虛之機偷襲,結果,齊軍班師回國,大破燕國。齊湣王欲借此機會滅燕,燕國派出間諜蘇秦欺騙齊湣王,勸齊國攻打宋國。】
評論區
“這是最早的間諜吧。”
“蘇秦和張儀不是同時代的嗎?”
“據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在各國活動的時候,張儀已經死了。《史記》裏麵記載的蘇秦身配六國相印,可能也是假的,當時合縱的統帥是犀首公孫衍,而蘇秦合縱是在秦昭襄王時期。”
司馬遷:“誰有《戰國縱橫家書》,高價求購!”
蘇秦則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到自己的經曆居然會引起爭議,要不,還是多寫一些東西,等我死後就將其發表出去。
“當然,這隻是一種說法,還沒有更多的史料證明《戰國縱橫家書》的真實性。”
“等將來開發先秦的墓穴可能才能得到答案。”
秦始皇:後世居然公然掘墓,用裏麵的文獻研究曆史,朕的陵墓還安好嗎!
漢武帝也在擔心自己的茂陵,他一心二用幽幽的對司馬談道:“若有需要朕可命全國收集先秦古籍。”
《史記》雖是司馬遷私下寫的,但也是本朝的文治成果,漢武帝不介意蹭一蹭《史記》的名氣。
【騙取了齊湣王的信任後,蘇秦一度被任命為齊、趙、燕三國的相邦,但他卻利用這一身份,挑撥齊、趙關係,而蘇秦的籌碼正是富裕強盛的宋國。不僅如此,蘇秦為了使齊國徹底孤立,還鼓動齊湣王攻打昔日的盟國。】
【公元前295年,燕派兵助齊攻宋,但由於列國的阻撓,齊國隻占據了數座城池。】
評論區
“這一波,蘇秦空手套白狼。”
【東西兩帝事件後,齊、楚、三晉合縱攻秦。但是在對付秦國的同時,齊、趙、魏也在激烈地爭奪宋國。後來,秦昭襄王取消帝號,各國失去了共同的敵人,矛盾公開化。齊國和趙、魏為了奪取宋國的控製權而公然大戰。】
宋康王:“有沒有人問問寡人的意見。”
清末:“列強在你家國土上大戰,與你有何關係。”
宋康王:“寡人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裏,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有其地,誰敢伐我!”
齊湣王:“我敢!”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吞並宋國,齊國也徹底失去了楚國、三晉等的支持。】
評論區
“眾叛親離。”
“大國被滅對諸侯國還是挺刺激的。”
“宋康王對外四處出擊,對內殘暴統治,被稱為桀宋,滅國不冤。”
【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趙、韓五國聯軍大舉進攻齊國。齊湣王命伐宋的功臣觸子為將。觸子想要用濟水天險和聯軍對峙,然後等待聯軍出現破綻再予以打擊。但是齊湣王卻等不及。在他看來,我大齊乃第一強國,有實力對抗五國聯軍,說不定還能趁機再滅一國。】
【他逼迫觸子立刻出戰,觸子不敢違抗命令,又不想戰敗被殺,便逃亡了。】
【五國聯軍趁勢打敗齊軍,齊軍潰散退卻。燕國大將樂毅攻入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湣王出逃,在各國輾轉,但他依舊放不下自己大國國君的架子,傲慢無禮,被各國嫌棄。】
【楚頃襄王為分占齊地,便以救齊為名,派楚國將領淖齒率兵入齊。齊湣王幻想借助楚軍力量抵抗燕軍,便委任淖齒為相邦。不久,淖齒就殺掉了齊湣王,奪回了以前被齊國占領的淮北之地,與燕國一起瓜分了齊國。】
評論區
“眾所周知,五國聯軍有六個國家。”
“楚國是最佳第六人。”
“楚國一直在被秦國坑,居然也學會了坑別人。”
【一直到公元前279年,齊國將領田單打敗燕軍,收複失地七十餘城,齊國終於複國,但在此之後,齊國元氣大傷,再也不曾對外出兵,原本齊秦對峙的局麵瓦解,秦國一家獨大。】
評論區
“可惜了,燕昭王死後,燕惠王與樂毅有矛盾,田單施展離間計,派人遊說燕惠王。說,樂毅勢如破竹攻下了那麽多城池,現在齊國隻剩下兩個城池,樂毅卻攻不下來,這是樂毅在養寇自重,想要挾燕王,在齊國稱王自立。”
“燕惠王本來就不喜歡樂毅,當即便召樂毅回國,派騎劫接替樂毅,樂毅擔心自己回國會死在燕王手裏,便逃到了趙國。”
“騎劫被田單幾個計謀打敗,齊國成功複國。”
評論區的文字讓燕昭王心頭火起,拿起手邊的竹簡便砸向太子樂資,“蠢貨,燕國三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太子為自己爭辯,“憑樂毅之才,拿下兩城易如反掌,為何獨獨留下那兩城,兒臣不解。”
樂毅:“此乃未來之事,臣也不知。但臣可以推測,單靠武力能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統治。所以臣對兩城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必然要在已攻占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爭取民心之舉,隻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燕昭王恨鐵不成鋼的盯著太子,“聽明白了嗎!”
太子樂資無話可說。
【即便是秦始皇滅六國之時,齊國也不曾參與,全程都在做啦啦隊——秦國的啦啦隊。每當秦國滅一國,齊國便送上賀禮,在這樣的躺平狀態中,齊國成為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
評論區
“齊國被打怕了吧。”
“也怪不得齊國,畢竟六國都跟他有仇,秦國在滅六國的時候,齊國沒有出手相助,已經很克製了。”
齊王建:“沒錯,六國打生打死與寡人何幹。”
【趁著秦國吸引了列國的目光,齊宣王立刻派兵進攻燕國,燕國百姓痛恨本國的統治者,對齊軍表示歡迎,“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軍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國的都城,燕王噲、相國子之都被齊軍殺死。因為攻擊過於順利,齊宣王認為這是上天的旨意,燕國壽數已盡。】
齊宣王:“哈哈哈,此乃寡人尊天意而行,燕人如何能擋。”
【齊軍在占領燕國後軍紀敗壞,掠奪民財,毀其宗廟,遷其重器,致使燕人叛亂。其他諸侯也無法容忍一個大國被滅,今日是燕國,明日焉知不是自家。他們的互相攻擊還在今日奪一城,明日得一地的進程中,齊國卻已經快進到了統一天下。】
【接下來就是對齊國的考驗,若是他能夠擋住六國聯軍,不斷蠶食周圍列國,他可能會成為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締造者。】
【當然,結果我們都是知道的,齊國失敗了。】
齊宣王:……
【趙武靈王準備聯合楚魏“伐齊存燕”,派大臣樂池護送燕公子職由韓入燕。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齊軍不得不撤退。公子職正式即位為王,是為燕昭王。】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新繼位的燕昭王一刻也不曾忘記亡國之痛。】
【燕昭王拜郭隗為師,高築黃金台,“千金買馬骨”,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風傳天下,各國才士爭先恐後的奔赴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國來,樂毅從魏國來、蘇代從雒邑來……可謂人才濟濟。】
李賀:“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白:“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燕昭王在樂毅的輔佐下,兢兢業業奮鬥了二十八年,勵精圖治,革除弊政,燕國國力蒸蒸日上,燕國上下同仇敵愾。】
燕昭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而此時的齊國自恃大國地位,不可一世,與秦爭霸,四處樹敵。】
【公元前301年,齊、韓、魏謀劃攻楚,但他怕秦又如同此前一樣派兵救楚,便派遣使臣欺騙楚懷王說齊國欲與楚國合縱伐秦,楚懷王答應了。然而這時,齊、魏、韓卻突然出爾反爾,一起攻打楚國。秦國早已知道楚國先前想要伐秦,自然不會施以援手。此戰,三國聯軍在泚水旁的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國將領唐昧。但在這次大捷中得利的卻是韓、魏、秦,齊國不但未得寸土,反倒損耗了國力。】
評論區
“玩政治的心都髒。”
“楚懷王的人生可以編一部被詐騙血淚史。”
楚懷王:……
他說的那麽情真意切,寡人如何知道居然是詐騙,都怪寡人太善良了。
【公元前298,齊將匡章率齊、魏、韓聯軍圍困秦國,攻破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燕國趁齊國空虛之機偷襲,結果,齊軍班師回國,大破燕國。齊湣王欲借此機會滅燕,燕國派出間諜蘇秦欺騙齊湣王,勸齊國攻打宋國。】
評論區
“這是最早的間諜吧。”
“蘇秦和張儀不是同時代的嗎?”
“據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在各國活動的時候,張儀已經死了。《史記》裏麵記載的蘇秦身配六國相印,可能也是假的,當時合縱的統帥是犀首公孫衍,而蘇秦合縱是在秦昭襄王時期。”
司馬遷:“誰有《戰國縱橫家書》,高價求購!”
蘇秦則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到自己的經曆居然會引起爭議,要不,還是多寫一些東西,等我死後就將其發表出去。
“當然,這隻是一種說法,還沒有更多的史料證明《戰國縱橫家書》的真實性。”
“等將來開發先秦的墓穴可能才能得到答案。”
秦始皇:後世居然公然掘墓,用裏麵的文獻研究曆史,朕的陵墓還安好嗎!
漢武帝也在擔心自己的茂陵,他一心二用幽幽的對司馬談道:“若有需要朕可命全國收集先秦古籍。”
《史記》雖是司馬遷私下寫的,但也是本朝的文治成果,漢武帝不介意蹭一蹭《史記》的名氣。
【騙取了齊湣王的信任後,蘇秦一度被任命為齊、趙、燕三國的相邦,但他卻利用這一身份,挑撥齊、趙關係,而蘇秦的籌碼正是富裕強盛的宋國。不僅如此,蘇秦為了使齊國徹底孤立,還鼓動齊湣王攻打昔日的盟國。】
【公元前295年,燕派兵助齊攻宋,但由於列國的阻撓,齊國隻占據了數座城池。】
評論區
“這一波,蘇秦空手套白狼。”
【東西兩帝事件後,齊、楚、三晉合縱攻秦。但是在對付秦國的同時,齊、趙、魏也在激烈地爭奪宋國。後來,秦昭襄王取消帝號,各國失去了共同的敵人,矛盾公開化。齊國和趙、魏為了奪取宋國的控製權而公然大戰。】
宋康王:“有沒有人問問寡人的意見。”
清末:“列強在你家國土上大戰,與你有何關係。”
宋康王:“寡人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裏,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有其地,誰敢伐我!”
齊湣王:“我敢!”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吞並宋國,齊國也徹底失去了楚國、三晉等的支持。】
評論區
“眾叛親離。”
“大國被滅對諸侯國還是挺刺激的。”
“宋康王對外四處出擊,對內殘暴統治,被稱為桀宋,滅國不冤。”
【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趙、韓五國聯軍大舉進攻齊國。齊湣王命伐宋的功臣觸子為將。觸子想要用濟水天險和聯軍對峙,然後等待聯軍出現破綻再予以打擊。但是齊湣王卻等不及。在他看來,我大齊乃第一強國,有實力對抗五國聯軍,說不定還能趁機再滅一國。】
【他逼迫觸子立刻出戰,觸子不敢違抗命令,又不想戰敗被殺,便逃亡了。】
【五國聯軍趁勢打敗齊軍,齊軍潰散退卻。燕國大將樂毅攻入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湣王出逃,在各國輾轉,但他依舊放不下自己大國國君的架子,傲慢無禮,被各國嫌棄。】
【楚頃襄王為分占齊地,便以救齊為名,派楚國將領淖齒率兵入齊。齊湣王幻想借助楚軍力量抵抗燕軍,便委任淖齒為相邦。不久,淖齒就殺掉了齊湣王,奪回了以前被齊國占領的淮北之地,與燕國一起瓜分了齊國。】
評論區
“眾所周知,五國聯軍有六個國家。”
“楚國是最佳第六人。”
“楚國一直在被秦國坑,居然也學會了坑別人。”
【一直到公元前279年,齊國將領田單打敗燕軍,收複失地七十餘城,齊國終於複國,但在此之後,齊國元氣大傷,再也不曾對外出兵,原本齊秦對峙的局麵瓦解,秦國一家獨大。】
評論區
“可惜了,燕昭王死後,燕惠王與樂毅有矛盾,田單施展離間計,派人遊說燕惠王。說,樂毅勢如破竹攻下了那麽多城池,現在齊國隻剩下兩個城池,樂毅卻攻不下來,這是樂毅在養寇自重,想要挾燕王,在齊國稱王自立。”
“燕惠王本來就不喜歡樂毅,當即便召樂毅回國,派騎劫接替樂毅,樂毅擔心自己回國會死在燕王手裏,便逃到了趙國。”
“騎劫被田單幾個計謀打敗,齊國成功複國。”
評論區的文字讓燕昭王心頭火起,拿起手邊的竹簡便砸向太子樂資,“蠢貨,燕國三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太子為自己爭辯,“憑樂毅之才,拿下兩城易如反掌,為何獨獨留下那兩城,兒臣不解。”
樂毅:“此乃未來之事,臣也不知。但臣可以推測,單靠武力能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統治。所以臣對兩城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必然要在已攻占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爭取民心之舉,隻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燕昭王恨鐵不成鋼的盯著太子,“聽明白了嗎!”
太子樂資無話可說。
【即便是秦始皇滅六國之時,齊國也不曾參與,全程都在做啦啦隊——秦國的啦啦隊。每當秦國滅一國,齊國便送上賀禮,在這樣的躺平狀態中,齊國成為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
評論區
“齊國被打怕了吧。”
“也怪不得齊國,畢竟六國都跟他有仇,秦國在滅六國的時候,齊國沒有出手相助,已經很克製了。”
齊王建:“沒錯,六國打生打死與寡人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