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內有一句老話,剪輯師是三度創作。劇本是第一度,拍攝是第二度,剪輯是第三度。高明的剪輯師操刀,一部平庸的片子可能煥發出新的活力,一部沉悶的文藝片可能會變得懸念迭出。
有的時候根據需要剪輯能夠顛覆一部影片,甚至能把影片改為另一個類型片,比如隻要素材足夠多,可以把一部青春片剪成驚悚片。
影片大剪輯概是這個流程,排序、粗剪、初剪、精剪。
張然對著燈光,將素材迅速拉了一遍,把需要的鏡頭選了出來,然後將電影膠片按照故事的發展進行排序。
排序其實就是選擇故事的敘述方式,用最好的方式敘述故事。剪輯師跟文字編輯一樣,隻不是拿鏡頭當單詞使,重新遣詞造句。比如兩個人在餐廳對話的戲,可以先給全景,把人物所處的環境告訴觀眾,然後給特寫鏡頭,進行對話;也可以先給特寫鏡頭,交待人物,告訴觀眾是誰和誰在對話,然後再給全景,交待環境。剪輯師將相同的鏡頭用不同的方式組合成片段,每種剪輯方式都能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甚至講述不同的故事。
現在張然剪輯的是一部三分鍾的短片,他不打算在剪輯的順序上耍什麽花活,直接按照正常的邏輯順序走。
確定鏡頭的順序之後,就是粗剪。張然拿起第一個鏡頭的膠片仔細查看,這一次他看得非常仔細,一個畫麵一個畫麵的看,以便找到最好的剪輯點。
所謂剪輯點就是在什麽時候進行鏡頭的切換。選擇剪輯點是剪輯最重要的一步,剪接點選擇恰當,可以使全片人物動作連續,鏡頭轉換自然流暢,內容符合生活的邏輯和觀眾的視覺欣賞習慣。剪接點選擇不當,可能會使片中人物動作別扭,或表意重複,或節奏拖遝,甚至使畫麵內容違背生活的邏輯,讓觀眾感到費解。
張然平常選剪輯點主要看演員在哪裏眨眼,找到演員眨眼的位置。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瞼是腦和嘴的同步性之窗。如果演員足夠優秀,那麽他們眨眼時說明人物的心緒在改變,這樣可以決定應該在什麽地方進行剪切。
這種方法源自於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他是南加大的老師,是《英國病人》、《現代啟示錄》、《教父3》的剪輯師,曾經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他將自己的剪輯法寫成了一本書叫《眨眼之間》,這本書是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
不過張然現在是直接看膠片選剪輯點,膠片的畫麵隻有35毫米,不可能看清楚人物是否在眨眼睛,因此他采用了另一個選擇辦法,看人物的動作,找到人物動作開始和結束那一幀,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剪輯點。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推鏡頭,首先出現的畫麵是辦公室的場景,是全景鏡頭,然後鏡頭斜著向前推,男主角出現在鏡頭裏,畫麵就變成了中景鏡頭;鏡頭繼續向前推,變成近景鏡頭,最後當男主角在鏡頭中心時,就成了特寫鏡頭。
這個鏡頭先是對著辦公室拍了大致一秒鍾,然後向前推,選擇剪輯點比較容易,張然就以鏡頭向前推的一瞬作為開始的剪輯點。
鏡頭結束的時候,主角處在鏡頭的中心,做了一個深呼吸的動作,因此張然就以主角深呼吸結束的那一幀作為這個鏡頭結束的剪輯點。
確定好這個鏡頭的剪輯點,張然用筆作了一下標注,然後放在剪輯台上,哢嚓兩下,將膠片的頭和尾巴剪掉了。
“盲剪!”喬什-特蘭克捂住嘴,發出一聲尖叫,眼睛裏全是不可思議。
“羅賓竟然會盲剪,怎麽可能?”尼爾簡直嚇傻了。這是盲剪啊,這個技術在好萊塢都是頂尖的,靠這技術在好萊塢可以拿幾十萬的年薪,用得著回中國嗎?
“真的是盲剪!他真的掌握了這種技術,不可思議!”林詣彬幾乎快說不出話來。
不隻是他們,就連台上的三位評委都非常吃驚:“難以置信,我竟然看到盲剪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竟然掌握了盲剪!”
“真的是盲剪,這真是個神奇的下午!”
“張才二十多歲,竟然掌握盲剪了,真不可思議!”
孫利聽到不少人在驚呼盲剪,就問黃壘:“什麽是盲剪?”
黃壘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搖了搖頭:“我也不清楚。”
這倒不黃壘無知,主要是剪輯在國內長期不受業界重視,很多人把剪輯當成一項簡單的技術活,甚至當成傳遞導演意圖的傀儡。北電導演係要到了2005年才開設剪輯專業,在這之前國內眾多的影視院校就沒有一個剪輯專業。
國內電影獎項眼花繚亂,也一直沒有剪輯獎項,缺乏對剪輯師的認可和激勵。因此,有人認為國產電影整體水準上不去,跟剪輯師長期不被重視有很大關係。
白雲飛對電影的技術手段不是很了解,聽到周圍的人驚呼盲剪,問道:“盲剪是什麽,很厲害嗎?”
“打cs的時候你應該玩過狙擊吧?”
“當然玩過!”
“這就跟cs的盲狙是一個道理,直接看膠片,然後進行剪輯,當然就難度而言,比盲狙難多了。電影膠片隻有35毫米,畫麵非常小,很容易判斷失誤。南加大的老師沃爾特-默奇是盲剪高手,也是南加大的驕傲。現在咱們學校剛畢業的學生都有人掌握盲剪了,看他們還有什麽可得意的!”黃明哈哈大笑起來。
當年科波拉拍完《現代啟示錄》,把拍好的素材交到剪輯師沃爾特-默奇手裏,請他進行剪輯。《現代啟示錄》的膠片有125萬英尺,也就是38.1萬米,時間長達230個小時。這個長度絕對讓剪輯師崩潰,光是把所有的鏡頭放一遍都要大半個月,要剪成2小時25分的電影,按正常速度起碼要*個月,但沃爾特-默奇在五個月內完成了剪輯,而且完成得極其出色。
事後有人問沃爾特-默奇是怎麽做到的,他說出了一個詞——盲剪!從那之後,盲剪就成了剪輯師的榮譽,代表著頂級水準。
當初張然在《眨眼之間》上看到關於盲剪的記載後,覺得有意思,就找了很多老電影的膠片來練手。練到現在,練了四五年算是初窺門徑,雖然比起沃爾特-默奇這位真正的剪輯奇才來說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用來剪短片還是綽綽有餘。
舞台另一邊的賈森也嚇了一跳,盲剪,這家夥竟然會盲剪!
不過他畢竟是沃爾特-默奇的學生,對盲剪非常了解,馬上冷靜下來。他知道盲剪是一項極牛的技術,自己做不到,但這場比賽卻未必會輸,盲剪不看播放的畫麵,隻看膠片的畫麵,完全是靠剪輯師的感覺,靠感覺就很容易出錯。
其實盲剪並不代表作剪輯水準就一定高,就像漂移玩得好,不一定是頂級賽車手。隻不過掌握盲剪得都是頂級剪輯師,大家自然就認為會盲剪的都是頂級剪輯師。
但張然是個例外,他在《眨眼之間》上看到關於盲剪的記載後,覺得有意思,就專門練這個。練到現在,練了四五年算是初窺門徑。要說他的真實剪輯水準和頂級剪輯師還有相當距離。
賈森吸了一口氣,平息因為盲剪帶來的情緒波動,全神貫注,更加細致的進行剪輯。張然會盲剪,拚速度是絕對拚不過的,他把贏的希望放在了後兩項上。
張然剪輯的短片場景比較簡單,沒有大場麵,也沒有複雜的動作,剪輯點選擇相對容易,他很快就將所有鏡頭剪好。
這時,張然重新審視整部短片,覺得有不少鏡頭可以去掉,其實在排序的時候他就有這種感覺,隻是現在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不過如果去掉這些鏡頭,短片的長度就不夠,要是按他的想法來剪,剪出的片子大概就2分鍾多一點。
剪輯大賽的第二局是比準確性,剪出來的片子最接近三分鍾的獲勝,按張然的想法來剪肯定會輸,至於第三局會是什麽結果,也很難預料。
沉吟了幾秒鍾,張然下定決心,按自己的想法來,既然進行剪輯就應該剪出自己心中的最佳效果來,不能被比賽禁錮了思維。於是,他把覺得可以省略的鏡頭挑出來,扔在了一邊。
剪輯很快進入精剪環節,這一個環節不再關注整部影片,而是剪輯細節,加強並鞏固初剪確定的節奏和結構。這個時候剪輯就完全是以幀來算了,張然不敢托大,用看片機將剪輯的鏡頭檢查了一遍。絕大部分鏡頭的幀都卡得很準,不需要修改,隻有幾個鏡頭需要進行刪減。
等所有鏡頭剪完,張然將膠片卡在接片機上,刷上膠水,然後啟動機器,將膠片壓合在一起。當所有的鏡頭連接在一起,電影的剪輯算是完成了。
張然沒有在放映機上播放自己剪輯的影片,查看效果如何,他信心十足的站起來,快速走到舞台中央,按下了自己的紅色蜂鳴器。
嘟——
計時器停在了19分23秒!
這個速度太驚人了,賈森-雷特曼的八場比賽差不多都是用二十五六分才能完成剪輯,張然的剪輯速度快了六七分鍾。就剪輯速度而言,兩人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現場觀眾被震住了,整個羅伊斯禮堂陷入一片沉寂。
(感謝“愛小說的讀者、、睡覺的懶貓、奧爾封林、木馬流牛、小瑤兒的萌果果”打賞。求收藏,求推薦!)
有的時候根據需要剪輯能夠顛覆一部影片,甚至能把影片改為另一個類型片,比如隻要素材足夠多,可以把一部青春片剪成驚悚片。
影片大剪輯概是這個流程,排序、粗剪、初剪、精剪。
張然對著燈光,將素材迅速拉了一遍,把需要的鏡頭選了出來,然後將電影膠片按照故事的發展進行排序。
排序其實就是選擇故事的敘述方式,用最好的方式敘述故事。剪輯師跟文字編輯一樣,隻不是拿鏡頭當單詞使,重新遣詞造句。比如兩個人在餐廳對話的戲,可以先給全景,把人物所處的環境告訴觀眾,然後給特寫鏡頭,進行對話;也可以先給特寫鏡頭,交待人物,告訴觀眾是誰和誰在對話,然後再給全景,交待環境。剪輯師將相同的鏡頭用不同的方式組合成片段,每種剪輯方式都能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甚至講述不同的故事。
現在張然剪輯的是一部三分鍾的短片,他不打算在剪輯的順序上耍什麽花活,直接按照正常的邏輯順序走。
確定鏡頭的順序之後,就是粗剪。張然拿起第一個鏡頭的膠片仔細查看,這一次他看得非常仔細,一個畫麵一個畫麵的看,以便找到最好的剪輯點。
所謂剪輯點就是在什麽時候進行鏡頭的切換。選擇剪輯點是剪輯最重要的一步,剪接點選擇恰當,可以使全片人物動作連續,鏡頭轉換自然流暢,內容符合生活的邏輯和觀眾的視覺欣賞習慣。剪接點選擇不當,可能會使片中人物動作別扭,或表意重複,或節奏拖遝,甚至使畫麵內容違背生活的邏輯,讓觀眾感到費解。
張然平常選剪輯點主要看演員在哪裏眨眼,找到演員眨眼的位置。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瞼是腦和嘴的同步性之窗。如果演員足夠優秀,那麽他們眨眼時說明人物的心緒在改變,這樣可以決定應該在什麽地方進行剪切。
這種方法源自於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他是南加大的老師,是《英國病人》、《現代啟示錄》、《教父3》的剪輯師,曾經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他將自己的剪輯法寫成了一本書叫《眨眼之間》,這本書是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
不過張然現在是直接看膠片選剪輯點,膠片的畫麵隻有35毫米,不可能看清楚人物是否在眨眼睛,因此他采用了另一個選擇辦法,看人物的動作,找到人物動作開始和結束那一幀,以此來選擇合適的剪輯點。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推鏡頭,首先出現的畫麵是辦公室的場景,是全景鏡頭,然後鏡頭斜著向前推,男主角出現在鏡頭裏,畫麵就變成了中景鏡頭;鏡頭繼續向前推,變成近景鏡頭,最後當男主角在鏡頭中心時,就成了特寫鏡頭。
這個鏡頭先是對著辦公室拍了大致一秒鍾,然後向前推,選擇剪輯點比較容易,張然就以鏡頭向前推的一瞬作為開始的剪輯點。
鏡頭結束的時候,主角處在鏡頭的中心,做了一個深呼吸的動作,因此張然就以主角深呼吸結束的那一幀作為這個鏡頭結束的剪輯點。
確定好這個鏡頭的剪輯點,張然用筆作了一下標注,然後放在剪輯台上,哢嚓兩下,將膠片的頭和尾巴剪掉了。
“盲剪!”喬什-特蘭克捂住嘴,發出一聲尖叫,眼睛裏全是不可思議。
“羅賓竟然會盲剪,怎麽可能?”尼爾簡直嚇傻了。這是盲剪啊,這個技術在好萊塢都是頂尖的,靠這技術在好萊塢可以拿幾十萬的年薪,用得著回中國嗎?
“真的是盲剪!他真的掌握了這種技術,不可思議!”林詣彬幾乎快說不出話來。
不隻是他們,就連台上的三位評委都非常吃驚:“難以置信,我竟然看到盲剪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竟然掌握了盲剪!”
“真的是盲剪,這真是個神奇的下午!”
“張才二十多歲,竟然掌握盲剪了,真不可思議!”
孫利聽到不少人在驚呼盲剪,就問黃壘:“什麽是盲剪?”
黃壘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搖了搖頭:“我也不清楚。”
這倒不黃壘無知,主要是剪輯在國內長期不受業界重視,很多人把剪輯當成一項簡單的技術活,甚至當成傳遞導演意圖的傀儡。北電導演係要到了2005年才開設剪輯專業,在這之前國內眾多的影視院校就沒有一個剪輯專業。
國內電影獎項眼花繚亂,也一直沒有剪輯獎項,缺乏對剪輯師的認可和激勵。因此,有人認為國產電影整體水準上不去,跟剪輯師長期不被重視有很大關係。
白雲飛對電影的技術手段不是很了解,聽到周圍的人驚呼盲剪,問道:“盲剪是什麽,很厲害嗎?”
“打cs的時候你應該玩過狙擊吧?”
“當然玩過!”
“這就跟cs的盲狙是一個道理,直接看膠片,然後進行剪輯,當然就難度而言,比盲狙難多了。電影膠片隻有35毫米,畫麵非常小,很容易判斷失誤。南加大的老師沃爾特-默奇是盲剪高手,也是南加大的驕傲。現在咱們學校剛畢業的學生都有人掌握盲剪了,看他們還有什麽可得意的!”黃明哈哈大笑起來。
當年科波拉拍完《現代啟示錄》,把拍好的素材交到剪輯師沃爾特-默奇手裏,請他進行剪輯。《現代啟示錄》的膠片有125萬英尺,也就是38.1萬米,時間長達230個小時。這個長度絕對讓剪輯師崩潰,光是把所有的鏡頭放一遍都要大半個月,要剪成2小時25分的電影,按正常速度起碼要*個月,但沃爾特-默奇在五個月內完成了剪輯,而且完成得極其出色。
事後有人問沃爾特-默奇是怎麽做到的,他說出了一個詞——盲剪!從那之後,盲剪就成了剪輯師的榮譽,代表著頂級水準。
當初張然在《眨眼之間》上看到關於盲剪的記載後,覺得有意思,就找了很多老電影的膠片來練手。練到現在,練了四五年算是初窺門徑,雖然比起沃爾特-默奇這位真正的剪輯奇才來說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用來剪短片還是綽綽有餘。
舞台另一邊的賈森也嚇了一跳,盲剪,這家夥竟然會盲剪!
不過他畢竟是沃爾特-默奇的學生,對盲剪非常了解,馬上冷靜下來。他知道盲剪是一項極牛的技術,自己做不到,但這場比賽卻未必會輸,盲剪不看播放的畫麵,隻看膠片的畫麵,完全是靠剪輯師的感覺,靠感覺就很容易出錯。
其實盲剪並不代表作剪輯水準就一定高,就像漂移玩得好,不一定是頂級賽車手。隻不過掌握盲剪得都是頂級剪輯師,大家自然就認為會盲剪的都是頂級剪輯師。
但張然是個例外,他在《眨眼之間》上看到關於盲剪的記載後,覺得有意思,就專門練這個。練到現在,練了四五年算是初窺門徑。要說他的真實剪輯水準和頂級剪輯師還有相當距離。
賈森吸了一口氣,平息因為盲剪帶來的情緒波動,全神貫注,更加細致的進行剪輯。張然會盲剪,拚速度是絕對拚不過的,他把贏的希望放在了後兩項上。
張然剪輯的短片場景比較簡單,沒有大場麵,也沒有複雜的動作,剪輯點選擇相對容易,他很快就將所有鏡頭剪好。
這時,張然重新審視整部短片,覺得有不少鏡頭可以去掉,其實在排序的時候他就有這種感覺,隻是現在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不過如果去掉這些鏡頭,短片的長度就不夠,要是按他的想法來剪,剪出的片子大概就2分鍾多一點。
剪輯大賽的第二局是比準確性,剪出來的片子最接近三分鍾的獲勝,按張然的想法來剪肯定會輸,至於第三局會是什麽結果,也很難預料。
沉吟了幾秒鍾,張然下定決心,按自己的想法來,既然進行剪輯就應該剪出自己心中的最佳效果來,不能被比賽禁錮了思維。於是,他把覺得可以省略的鏡頭挑出來,扔在了一邊。
剪輯很快進入精剪環節,這一個環節不再關注整部影片,而是剪輯細節,加強並鞏固初剪確定的節奏和結構。這個時候剪輯就完全是以幀來算了,張然不敢托大,用看片機將剪輯的鏡頭檢查了一遍。絕大部分鏡頭的幀都卡得很準,不需要修改,隻有幾個鏡頭需要進行刪減。
等所有鏡頭剪完,張然將膠片卡在接片機上,刷上膠水,然後啟動機器,將膠片壓合在一起。當所有的鏡頭連接在一起,電影的剪輯算是完成了。
張然沒有在放映機上播放自己剪輯的影片,查看效果如何,他信心十足的站起來,快速走到舞台中央,按下了自己的紅色蜂鳴器。
嘟——
計時器停在了19分23秒!
這個速度太驚人了,賈森-雷特曼的八場比賽差不多都是用二十五六分才能完成剪輯,張然的剪輯速度快了六七分鍾。就剪輯速度而言,兩人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現場觀眾被震住了,整個羅伊斯禮堂陷入一片沉寂。
(感謝“愛小說的讀者、、睡覺的懶貓、奧爾封林、木馬流牛、小瑤兒的萌果果”打賞。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