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黟進入到飯店,隨意地選了個靠窗戶的空桌,將後背的竹筐放到地上。店小二看到有客人來,拿著抹布過來擦桌子,笑臉相迎地問道:“幾位客官要吃點什麽?”
“來一份豆豉鴨,還有一份炒菜,一份米飯。”許黟說道,目光看向坐到他對麵的一家三口。
躲雨的地方正好開著一家賣豆豉鴨的飯店,這是宋朝時期廣南東路就有名的吃食,因有名,鹽亭縣也開了幾家。
許黟沒嚐過,正好可以試試。
那一家三口雖然穿著樸素,身上的棉布衣裳卻沒有補丁,見許黟都點飯菜了,自然是要一起吃的。
孩子父親說道:“我們要兩份豆豉鴨,兩份米板。”
“好嘞,客官們稍等。”店小二眼睛眯了眯,笑道,“可要為客官們上茶?我們這有散茶,罐茶,還有今年的春茶。價格分別是散茶兩文一盅,罐茶是十文一盅,春茶是二十文一盅。”
春茶價高,鹽亭縣下屬的幾個鎮上有茶山,茶山上摘下來的春茶幾乎被各大茶館和大酒樓承包了。
這家飯店的春茶不知是真是假,許黟喝不出茶多好,便沒有讓店小二上茶。
他不要茶,那孩子的父親卻是讓店小二上來三盅罐茶。
茶水很快端上來,孩子的父親親手接過那盅茶,送到許黟的麵前,他羞愧說道:“讓許小郎見笑了,實屬是手頭不便,讓小郎君喝這樣的薄茶。”
許黟麵上沒有多大的表現,心裏對這孩子的父親多出一絲欣賞。能舍得花錢請大夫給孩子看病調養身體,還記得他這個萍水相逢的過路人,都說明這個父親有多疼愛他的孩子。
於是,緘默了一秒,許黟微笑地說道:“在下叫許黟,官人直呼我的名字就好。今日再看令郎臉色,瞧著大好幾分,看來是對症下藥有療效了。”
那日過後,許黟本已經把遇到這一家三口的事放一邊了。
在這個有諸多醫館的鹽亭縣,他開的藥方不算多另類,隻從隻言片語裏得知,這家人原來看的那個大夫,水平不太可。而他對症下藥,隻兩副藥下去,就能看出效果來,但想要立馬好,還是不行的。
“楊某不敢直呼小郎君的名字。”孩子父親輕歎,“要不是小郎君診斷出我兒確切的病情,如今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麽辦。”
對他家來說,遇到許黟是他們的幸事,這也是為何他們連續兩天去依祿山等人了。
可惜沒等到人,反而在南街這邊遇到許黟。
這一問,他們才知道許黟就住在南街的石井巷,而他家前年剛搬來南街的平路巷,隔著三條巷子。
孩子父親問道:“還沒問許小郎怎麽在雨中奔跑,是有什麽急事嗎?”
“沒什麽,就是小黃還在家裏。”許黟一愣,笑了笑說道,“但既然遇到你們了,還是要坐下來聊聊。”
許黟看向有些靦腆,依靠在母親旁邊坐著的懵懂孩童,柔聲地讓他先伸出左手。
脈診最佳時間在清晨空腹的時候,不運動不吃飯,對脈象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因而,許黟這次脈診仔細不少,左手對應心、肝、腎,他沉默診完,讓小孩伸出右手,右手對應的五髒六腑是肺、脾、命門。
觀小孩的脈象,脈沉而快,寸關尺三部均呈現出脈虛無力的脈象,這是主虛症,從而判斷小孩體虛,氣血不足。不過與上次對比,還是有了改善,沒有出現脈搏跳動減弱、脈細弱等症狀[注1]。
許黟心中當即有數,問道:“楊官人可帶了紙筆?”
“帶了。”孩子父親立即應道。
上次的經曆,讓他後來出門都把家中的紙筆帶上,便是防著需要用到。
許黟接過紙筆,一邊執筆書寫,一邊說道:“上次的藥湯再喝兩日就可以停掉,換成當歸四逆湯,有補血活血,溫經散寒的功效。”
藥方需對症對人,他沒有直接照搬《傷寒論》中的當歸四逆湯,而是將裏麵的兩種藥物稍減,又加入另一味藥物,再把大人的藥用量換算成小兒的。
楊家娘子接過許黟的方子,眼角沁出淚花:“多謝許小郎為我兒再度診脈開方。我與郎君子嗣薄,這麽多年就生了榮哥兒這孩子,這幾年裏為了榮哥兒,郎君的俸祿和我的嫁妝都花費不少,我們都搬到南街來住了,就是不想放棄。”
“都是舉手之勞。”許黟連忙說道,“楊娘子不必心傷,再喝一旬左右就可以把藥停了。是藥三分毒,後續還是以藥膳來調理身體更好。”
楊家娘子聽罷,立即問:“可否請許小郎再給榮哥兒寫幾個藥膳方子?”
許黟思索了一會兒,寫下兩個養身的方子。
一個是淮山黨參鵪鶉湯,其中的鵪鶉可以換成母雞、鴿子等。另一個是黑芝麻粥,隻需要粳米、黑芝麻和鹽,適合體虛便秘者。小孩經常便結難排,喝些養生粥能補益肝腎,通利大小腸。
這時,店小二把他們點的飯菜端上桌。
這家飯店賣的豆豉鴨,是將鴨肉切成片津在濃重的豆豉汁裏麵,上麵點綴著數顆豆豉,帶著醬色的鴨皮看起來油亮亮的,令人非常有食欲。
許黟正好餓了,他夾起一塊鴨肉吃進嘴裏,這鴨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他味蕾敏銳,可以嚐出裏麵加的是糯米酒,口感醇厚甜美,去腥還提鮮。
一頓飯結束,他們再度聊起小孩的病情。
藥膳雖好,同樣不能天天吃,這楊家人有前車之鑒,他擔心自己不說明白,這藥膳拿回去後,就會每日出現在小孩的飲食裏。
於是,他又把沒寫完的方子,繼續添上幾行字,讓他們斟酌著喝。
“以後要是有需要,可以到石井巷來尋我,每天的酉時前後我都在家中。”許黟道。
楊父感激地起身行禮:“多謝許小郎了。”
許黟看著他們一家三口,不疾不徐地說道:“這都是我作為郎中的本分之內。”
他作為醫生,做不到完全旁觀。學醫本就是為了治病,既然看到了,他就將自己的所學貫切落實,而不是掛一個“醫學世家”的名頭,連看病治病都不會。
當然,看診的診金得拿。
許黟這裏不是公立慈善醫院的“安濟坊”,他需要吃飯,自然就要收錢。不過自古中醫治病,會針對不同的病人收取不同的診金費。
“窮人治病,富人拿錢。”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注2],許黟是知道的。
他象征性地收取了楊家五文錢的診金,可謂是意思一下。
……
離開飯館前,許黟讓店小二打包一份豆豉鴨和兩份米飯。豆豉鴨味道不錯,可以帶給小黃吃。
出了門,外麵雨水停了。
街道恢複素日裏的人來人往,挑著貨擔吆喝的貨郎們這會都來穿街走巷地賣貨。
許黟攔住一個貨郎,在他那裏買了燈油、針線和巴掌大的小陶罐。
轉身又去鐵匠鋪裏,買一把用來砍藥切藥的砍刀。
鐵價貴,買完這把刀,許黟身上全部的銀錢都花光了。
從小到大他就沒這麽缺錢過,這種身無分文的感受,讓他非常不習慣!
可梅雨季節,隨時隨地都會下雨,明後兩天該是沒法上山采藥,看來這兩天他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許黟:“……”
要不,他再想個掙錢的法子?
除了挖草藥賣錢,和給人看病治病,還有什麽是來錢比較快,又是他會的?
許黟那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的臉龐上,溫潤的眉峰微微蹙起,思來想去,好似他能掙錢的途徑真的不多。
其中,就有原身之前掙生活費的方法,那便是給書肆抄書賺取傭金。抄一本普通的書籍,能得到一百五十文,以目前他的書寫速度,最快也要兩天。
兩天掙一百五十文?
不行。對他來講太低了!
果然啊,當大夫也是要花錢的。
“來一份豆豉鴨,還有一份炒菜,一份米飯。”許黟說道,目光看向坐到他對麵的一家三口。
躲雨的地方正好開著一家賣豆豉鴨的飯店,這是宋朝時期廣南東路就有名的吃食,因有名,鹽亭縣也開了幾家。
許黟沒嚐過,正好可以試試。
那一家三口雖然穿著樸素,身上的棉布衣裳卻沒有補丁,見許黟都點飯菜了,自然是要一起吃的。
孩子父親說道:“我們要兩份豆豉鴨,兩份米板。”
“好嘞,客官們稍等。”店小二眼睛眯了眯,笑道,“可要為客官們上茶?我們這有散茶,罐茶,還有今年的春茶。價格分別是散茶兩文一盅,罐茶是十文一盅,春茶是二十文一盅。”
春茶價高,鹽亭縣下屬的幾個鎮上有茶山,茶山上摘下來的春茶幾乎被各大茶館和大酒樓承包了。
這家飯店的春茶不知是真是假,許黟喝不出茶多好,便沒有讓店小二上茶。
他不要茶,那孩子的父親卻是讓店小二上來三盅罐茶。
茶水很快端上來,孩子的父親親手接過那盅茶,送到許黟的麵前,他羞愧說道:“讓許小郎見笑了,實屬是手頭不便,讓小郎君喝這樣的薄茶。”
許黟麵上沒有多大的表現,心裏對這孩子的父親多出一絲欣賞。能舍得花錢請大夫給孩子看病調養身體,還記得他這個萍水相逢的過路人,都說明這個父親有多疼愛他的孩子。
於是,緘默了一秒,許黟微笑地說道:“在下叫許黟,官人直呼我的名字就好。今日再看令郎臉色,瞧著大好幾分,看來是對症下藥有療效了。”
那日過後,許黟本已經把遇到這一家三口的事放一邊了。
在這個有諸多醫館的鹽亭縣,他開的藥方不算多另類,隻從隻言片語裏得知,這家人原來看的那個大夫,水平不太可。而他對症下藥,隻兩副藥下去,就能看出效果來,但想要立馬好,還是不行的。
“楊某不敢直呼小郎君的名字。”孩子父親輕歎,“要不是小郎君診斷出我兒確切的病情,如今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麽辦。”
對他家來說,遇到許黟是他們的幸事,這也是為何他們連續兩天去依祿山等人了。
可惜沒等到人,反而在南街這邊遇到許黟。
這一問,他們才知道許黟就住在南街的石井巷,而他家前年剛搬來南街的平路巷,隔著三條巷子。
孩子父親問道:“還沒問許小郎怎麽在雨中奔跑,是有什麽急事嗎?”
“沒什麽,就是小黃還在家裏。”許黟一愣,笑了笑說道,“但既然遇到你們了,還是要坐下來聊聊。”
許黟看向有些靦腆,依靠在母親旁邊坐著的懵懂孩童,柔聲地讓他先伸出左手。
脈診最佳時間在清晨空腹的時候,不運動不吃飯,對脈象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因而,許黟這次脈診仔細不少,左手對應心、肝、腎,他沉默診完,讓小孩伸出右手,右手對應的五髒六腑是肺、脾、命門。
觀小孩的脈象,脈沉而快,寸關尺三部均呈現出脈虛無力的脈象,這是主虛症,從而判斷小孩體虛,氣血不足。不過與上次對比,還是有了改善,沒有出現脈搏跳動減弱、脈細弱等症狀[注1]。
許黟心中當即有數,問道:“楊官人可帶了紙筆?”
“帶了。”孩子父親立即應道。
上次的經曆,讓他後來出門都把家中的紙筆帶上,便是防著需要用到。
許黟接過紙筆,一邊執筆書寫,一邊說道:“上次的藥湯再喝兩日就可以停掉,換成當歸四逆湯,有補血活血,溫經散寒的功效。”
藥方需對症對人,他沒有直接照搬《傷寒論》中的當歸四逆湯,而是將裏麵的兩種藥物稍減,又加入另一味藥物,再把大人的藥用量換算成小兒的。
楊家娘子接過許黟的方子,眼角沁出淚花:“多謝許小郎為我兒再度診脈開方。我與郎君子嗣薄,這麽多年就生了榮哥兒這孩子,這幾年裏為了榮哥兒,郎君的俸祿和我的嫁妝都花費不少,我們都搬到南街來住了,就是不想放棄。”
“都是舉手之勞。”許黟連忙說道,“楊娘子不必心傷,再喝一旬左右就可以把藥停了。是藥三分毒,後續還是以藥膳來調理身體更好。”
楊家娘子聽罷,立即問:“可否請許小郎再給榮哥兒寫幾個藥膳方子?”
許黟思索了一會兒,寫下兩個養身的方子。
一個是淮山黨參鵪鶉湯,其中的鵪鶉可以換成母雞、鴿子等。另一個是黑芝麻粥,隻需要粳米、黑芝麻和鹽,適合體虛便秘者。小孩經常便結難排,喝些養生粥能補益肝腎,通利大小腸。
這時,店小二把他們點的飯菜端上桌。
這家飯店賣的豆豉鴨,是將鴨肉切成片津在濃重的豆豉汁裏麵,上麵點綴著數顆豆豉,帶著醬色的鴨皮看起來油亮亮的,令人非常有食欲。
許黟正好餓了,他夾起一塊鴨肉吃進嘴裏,這鴨肉肉質鮮嫩,肥而不膩。他味蕾敏銳,可以嚐出裏麵加的是糯米酒,口感醇厚甜美,去腥還提鮮。
一頓飯結束,他們再度聊起小孩的病情。
藥膳雖好,同樣不能天天吃,這楊家人有前車之鑒,他擔心自己不說明白,這藥膳拿回去後,就會每日出現在小孩的飲食裏。
於是,他又把沒寫完的方子,繼續添上幾行字,讓他們斟酌著喝。
“以後要是有需要,可以到石井巷來尋我,每天的酉時前後我都在家中。”許黟道。
楊父感激地起身行禮:“多謝許小郎了。”
許黟看著他們一家三口,不疾不徐地說道:“這都是我作為郎中的本分之內。”
他作為醫生,做不到完全旁觀。學醫本就是為了治病,既然看到了,他就將自己的所學貫切落實,而不是掛一個“醫學世家”的名頭,連看病治病都不會。
當然,看診的診金得拿。
許黟這裏不是公立慈善醫院的“安濟坊”,他需要吃飯,自然就要收錢。不過自古中醫治病,會針對不同的病人收取不同的診金費。
“窮人治病,富人拿錢。”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注2],許黟是知道的。
他象征性地收取了楊家五文錢的診金,可謂是意思一下。
……
離開飯館前,許黟讓店小二打包一份豆豉鴨和兩份米飯。豆豉鴨味道不錯,可以帶給小黃吃。
出了門,外麵雨水停了。
街道恢複素日裏的人來人往,挑著貨擔吆喝的貨郎們這會都來穿街走巷地賣貨。
許黟攔住一個貨郎,在他那裏買了燈油、針線和巴掌大的小陶罐。
轉身又去鐵匠鋪裏,買一把用來砍藥切藥的砍刀。
鐵價貴,買完這把刀,許黟身上全部的銀錢都花光了。
從小到大他就沒這麽缺錢過,這種身無分文的感受,讓他非常不習慣!
可梅雨季節,隨時隨地都會下雨,明後兩天該是沒法上山采藥,看來這兩天他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許黟:“……”
要不,他再想個掙錢的法子?
除了挖草藥賣錢,和給人看病治病,還有什麽是來錢比較快,又是他會的?
許黟那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的臉龐上,溫潤的眉峰微微蹙起,思來想去,好似他能掙錢的途徑真的不多。
其中,就有原身之前掙生活費的方法,那便是給書肆抄書賺取傭金。抄一本普通的書籍,能得到一百五十文,以目前他的書寫速度,最快也要兩天。
兩天掙一百五十文?
不行。對他來講太低了!
果然啊,當大夫也是要花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