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雖然談的是曆史,但是,給人的感覺一點兒也不枯燥。因為,趙無極作為重生者,自然有很多後世的結論,對曆史的認知比這個時代的曆史專家還要“透徹”。而且,趙無極在用詞上也帶有很多後世的時尚詞匯,特別引人入勝。
上萬名學子,可以說聽得如癡如醉。
但是,事無絕對。華夏這些年來,確實滋生了一些異己分子,一些思想上的怪胎。趙無極在演講到半途時,他的演講台上,就堆滿了提問的紙條。而且,趙無極想都不用想,這些問題特別尖酸刻薄。
在演講的後半段,也有人高呼口號:“我們不需要說教,我們需要民/主和自/由!”當然,這些聲音,迅速被演講組織方給壓下去了。
對於大學生們以“紙片”的方式的提問,是趙無極所要求的,這是他了解這個時代的最好方式。因為,一個時代的信號,首先表現在青年的身上。
但是,這些學子們顯然不想讓趙無極輕鬆過關。
這些紙條上的問題,大約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問趙無極個人以及人生問題的;二類是問華夏何時才能趕上發達國家,這一類顯然是愛國焦慮症患者;三類是對社會上一些醜惡現象譬如官僚主義、貪汙腐化的質問,有沒有辦法解決?這類問題,屬於關心時政的現實主義者;四類則是直指所謂民/主、自/由,他們否定華夏傳統文化與傳統精神,對社會進行最徹底的改變,最好是全盤西/化……
在趙無極看來,這些人,畢竟隻是青年學生,比後世的“公知”可以說是差遠了。後世的“公知”,往往先把自己置於公眾的代言人地位上,從道德上講,就先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俺們是“為民請命”的人啊,難道,你還敢對付俺?
誠然,這些以“意見”為生的人,不乏真正熱愛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但是,也不能說他們真的就是赤膽忠心。
作為重生者的趙無極,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華夏需要不同的聲音甚至不同的力量,以滌蕩一些陳腐的觀念和習慣,但是,華夏絕對不需要那種動不動就要主張廢除方塊字、不喝咖啡就不與國際接軌的人。
問題:“趙無極先生,你怎麽看待京都大學,你高考時沒進入京都大學,是不是很失落?”顯然,這是一個對京都大學很有優越感的學生的問題。
“京都大學是華夏一流大學,她擁有優良的傳統,在國際上享有盛益。我當年沒考入京都大學,不是我的水平不行,而是京都大學招生太少了。如果我因此而失落,那豈不是12億華夏人都要失落?因此,既然華夏12億人不會失落,那麽,我也希望京都大學的童鞋們不要驕傲!”
問題:“聽說趙無極先生的武功出神入化,而您的諸多文藝造旨也是大師級的水準,請問:您是不是感覺到很驕傲?(請說真話!)”這是一個對趙無極了解頗深的問題。
“人的能力來源於對事物的認知。華夏有幾句古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以為,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窮盡天地和自然,因此,我真的不覺得驕傲。我的路還很長,我在探索世界的路上,不斷收獲快樂。”
問題:“現在社會上,貪官汙吏這麽多,有沒有辦法可治?”
“正與邪,貪與清,從來就是一對矛盾,也即事物的兩麵,當我們意識到貪是一個問題時,其實治理就已經開始。古語說亂世用重典,我覺得有道理,但我更主張,和平時期也應該用重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貪,可能導致亂。
對於貪官,我向來主張以經濟手段對付!他不是喜歡奢華的生活嗎?一旦查出貪,讓他的生活回歸到平民生活之下,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趙無極這個回答,引發了熱烈的掌聲!
但是,沒有人比趙無極更清楚,後世的華夏,其貪鄙之風達到了何等的程度,特別是無數的“裸官”,讓趙無極一度十分失望,妻子兒女都移民國外了,竟然還允許其在位置上高談這樣主義那樣理想,十足是華夏官場的最大諷刺。
假如是趙無極主政,子女當然可以出國學習,畢竟,華夏的教育水平相對還是比較差的;但是,一旦學成不歸國,官員就應自動下台。至少,子女是否在國內工作,應作為官員作用的硬性規定。
在後世,趙無極曾經聽到一個牢騷滿腹的教師說了一句:“我們老百姓,無國可去,隻有被愛國了。”這話,充滿著無奈。
問題:“華夏為什麽如此貧窮落後,真的是列強侵略造成的嗎?”
這個問題,還真在趙無極的意料之外,從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京都大學名不虛傳,確實是一個有思想的大學。
因此,這個問題,趙無極竟然出乎意料的思考了大約半分鍾,才羅列出了答案:“這個童鞋的問題問得好,很有深度。我向來以為,華夏的貧窮落後,與列強的侵略有關係,但這個關係需要梳理和定位;列強的侵略,沉重地的打擊了滿清封建統治,讓華夏能夠睜眼看世界,同時也促進了華夏工商業的發展,這是積極的一麵。
但是,我們不能由此忘記列強強加給我們的恥辱,更不能讚美這種侵略。列強的侵略行為,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非正義的,都是一種罪惡的強盜行徑!它對華夏的傷害,它對華夏的掠奪,不但是華夏民族的災難,更是我們的恥辱!
華夏貧窮落後的真正原因,在於滿清的閉關鎖國守舊,對工業文明的排斥。眾所周知,華夏在明末就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而且明朝統治者對工商業的政策比對農業寬鬆多了,其稅率才三十稅一甚至是不納銳。但是,滿清因為是馬背上的民族,其生產力與文化處於半奴隸製狀態,對於近代工業特別是火器,本能地恐懼和排斥。
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一個事實,明末,華夏的火器譬如火槍,與西方並沒有差距,甚至還略有優勢,但是,滿清在取得全國統治權後,將製槍作坊全部搗毀,將所有的火槍全部收繳入庫,同時繼續推行明朝中後期的海禁。
滿清此舉,客觀上有利於維護少數民族對多數民族的統治,但最大的惡果也由此產生,那就是華夏生產力從1644年開始,就處於停滯狀態。而顛國,也正是在這個年代,確立了一種嶄新的社會製度,此後的近三百年曆史,西方開始了蒸汽機時代、工業**,火車機車、機器、電器、汽車等劃時代的技術產品極大地提升了西方的生產水平,而華夏,依然在天朝大國的美夢裏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
趙無極無意煽動國內的民族仇/恨,但是,曆史事實也不容抹殺。華夏的曆史,兩次被少數族民統治,帶來了兩次曆史的大倒退,這不能不引起反思:為什麽億萬華夏人,會敵不過隻是相當於華夏人口百分之一的異族,進而要接受其統治?
這些曆史事實的本身,就說明華夏的文化出了問題。後世,有一種宣傳口號,說華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趙無極覺得這個口號真是說出了一個大實話,因為,華夏確實太溫順,對異族太友好了,即便他在最強盛的漢唐,也僅僅是打了幾場有限的“自衛還擊戰”而已。
君子動口不動手!華夏文化在獨尊儒術特別是朱明理學之後,僅有的血性已經被溫和的說教給稀釋和湮沒了。
問題:“有人說,一個華夏人是條龍,一個倭國人是一條蟲;而三個倭國人就是一條龍,三個華夏人就是一條蟲。趙無極先生,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這個問題,其實趙無極已經在“一個和尚挑水吃”那一段進行了講解,但是,趙無極決定再講一些,因為,這涉及到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以及華夏的現代化問題。
“我知道這是誰說的,這個觀點,我首先表示有限地讚同。因為,它確實說出了華夏人民族性格的某些弱點。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麽華夏人與倭國人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呢?”
趙無極在反問之後,給學子們留下了大約十秒鍾的思考時間,然後才接著說道:“其實,我們應該感謝台灣(唯一真實地名)那位柏先生對華夏人的評價,因為,這正是華夏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我前麵講過,一個民族的性格形成,與地理環境有極大的關係,華夏地處黃河與長江兩條大河兩岸,土地肥沃,有水利灌溉之便利,農耕文明造就了華夏人的勤勞的品性以及聰明才智,但是,傳統農耕文明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社會分工以及勞動者之間的協作與配合。
而倭國則不同,那個國家隻有幾個多山的小島,農業生產條件不好,再加上海嘯、台風、地震頻發,讓他們的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因此,他們必須要抱成團,才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下來。當然,倭國人早在一戰之前,就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成了列強之一,現代工業對民族性格的塑造功勞也很不小。”
“華夏正在推進的現代化,其核心就是工業化,就是要把華夏從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工業國,而華夏人也會從自由散漫缺少組織和服從的自然人狀態,進而變成懂得協作、配合的現代社會人!”rs
上萬名學子,可以說聽得如癡如醉。
但是,事無絕對。華夏這些年來,確實滋生了一些異己分子,一些思想上的怪胎。趙無極在演講到半途時,他的演講台上,就堆滿了提問的紙條。而且,趙無極想都不用想,這些問題特別尖酸刻薄。
在演講的後半段,也有人高呼口號:“我們不需要說教,我們需要民/主和自/由!”當然,這些聲音,迅速被演講組織方給壓下去了。
對於大學生們以“紙片”的方式的提問,是趙無極所要求的,這是他了解這個時代的最好方式。因為,一個時代的信號,首先表現在青年的身上。
但是,這些學子們顯然不想讓趙無極輕鬆過關。
這些紙條上的問題,大約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問趙無極個人以及人生問題的;二類是問華夏何時才能趕上發達國家,這一類顯然是愛國焦慮症患者;三類是對社會上一些醜惡現象譬如官僚主義、貪汙腐化的質問,有沒有辦法解決?這類問題,屬於關心時政的現實主義者;四類則是直指所謂民/主、自/由,他們否定華夏傳統文化與傳統精神,對社會進行最徹底的改變,最好是全盤西/化……
在趙無極看來,這些人,畢竟隻是青年學生,比後世的“公知”可以說是差遠了。後世的“公知”,往往先把自己置於公眾的代言人地位上,從道德上講,就先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俺們是“為民請命”的人啊,難道,你還敢對付俺?
誠然,這些以“意見”為生的人,不乏真正熱愛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但是,也不能說他們真的就是赤膽忠心。
作為重生者的趙無極,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見識。華夏需要不同的聲音甚至不同的力量,以滌蕩一些陳腐的觀念和習慣,但是,華夏絕對不需要那種動不動就要主張廢除方塊字、不喝咖啡就不與國際接軌的人。
問題:“趙無極先生,你怎麽看待京都大學,你高考時沒進入京都大學,是不是很失落?”顯然,這是一個對京都大學很有優越感的學生的問題。
“京都大學是華夏一流大學,她擁有優良的傳統,在國際上享有盛益。我當年沒考入京都大學,不是我的水平不行,而是京都大學招生太少了。如果我因此而失落,那豈不是12億華夏人都要失落?因此,既然華夏12億人不會失落,那麽,我也希望京都大學的童鞋們不要驕傲!”
問題:“聽說趙無極先生的武功出神入化,而您的諸多文藝造旨也是大師級的水準,請問:您是不是感覺到很驕傲?(請說真話!)”這是一個對趙無極了解頗深的問題。
“人的能力來源於對事物的認知。華夏有幾句古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以為,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窮盡天地和自然,因此,我真的不覺得驕傲。我的路還很長,我在探索世界的路上,不斷收獲快樂。”
問題:“現在社會上,貪官汙吏這麽多,有沒有辦法可治?”
“正與邪,貪與清,從來就是一對矛盾,也即事物的兩麵,當我們意識到貪是一個問題時,其實治理就已經開始。古語說亂世用重典,我覺得有道理,但我更主張,和平時期也應該用重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貪,可能導致亂。
對於貪官,我向來主張以經濟手段對付!他不是喜歡奢華的生活嗎?一旦查出貪,讓他的生活回歸到平民生活之下,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趙無極這個回答,引發了熱烈的掌聲!
但是,沒有人比趙無極更清楚,後世的華夏,其貪鄙之風達到了何等的程度,特別是無數的“裸官”,讓趙無極一度十分失望,妻子兒女都移民國外了,竟然還允許其在位置上高談這樣主義那樣理想,十足是華夏官場的最大諷刺。
假如是趙無極主政,子女當然可以出國學習,畢竟,華夏的教育水平相對還是比較差的;但是,一旦學成不歸國,官員就應自動下台。至少,子女是否在國內工作,應作為官員作用的硬性規定。
在後世,趙無極曾經聽到一個牢騷滿腹的教師說了一句:“我們老百姓,無國可去,隻有被愛國了。”這話,充滿著無奈。
問題:“華夏為什麽如此貧窮落後,真的是列強侵略造成的嗎?”
這個問題,還真在趙無極的意料之外,從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京都大學名不虛傳,確實是一個有思想的大學。
因此,這個問題,趙無極竟然出乎意料的思考了大約半分鍾,才羅列出了答案:“這個童鞋的問題問得好,很有深度。我向來以為,華夏的貧窮落後,與列強的侵略有關係,但這個關係需要梳理和定位;列強的侵略,沉重地的打擊了滿清封建統治,讓華夏能夠睜眼看世界,同時也促進了華夏工商業的發展,這是積極的一麵。
但是,我們不能由此忘記列強強加給我們的恥辱,更不能讚美這種侵略。列強的侵略行為,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非正義的,都是一種罪惡的強盜行徑!它對華夏的傷害,它對華夏的掠奪,不但是華夏民族的災難,更是我們的恥辱!
華夏貧窮落後的真正原因,在於滿清的閉關鎖國守舊,對工業文明的排斥。眾所周知,華夏在明末就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而且明朝統治者對工商業的政策比對農業寬鬆多了,其稅率才三十稅一甚至是不納銳。但是,滿清因為是馬背上的民族,其生產力與文化處於半奴隸製狀態,對於近代工業特別是火器,本能地恐懼和排斥。
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一個事實,明末,華夏的火器譬如火槍,與西方並沒有差距,甚至還略有優勢,但是,滿清在取得全國統治權後,將製槍作坊全部搗毀,將所有的火槍全部收繳入庫,同時繼續推行明朝中後期的海禁。
滿清此舉,客觀上有利於維護少數民族對多數民族的統治,但最大的惡果也由此產生,那就是華夏生產力從1644年開始,就處於停滯狀態。而顛國,也正是在這個年代,確立了一種嶄新的社會製度,此後的近三百年曆史,西方開始了蒸汽機時代、工業**,火車機車、機器、電器、汽車等劃時代的技術產品極大地提升了西方的生產水平,而華夏,依然在天朝大國的美夢裏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
趙無極無意煽動國內的民族仇/恨,但是,曆史事實也不容抹殺。華夏的曆史,兩次被少數族民統治,帶來了兩次曆史的大倒退,這不能不引起反思:為什麽億萬華夏人,會敵不過隻是相當於華夏人口百分之一的異族,進而要接受其統治?
這些曆史事實的本身,就說明華夏的文化出了問題。後世,有一種宣傳口號,說華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趙無極覺得這個口號真是說出了一個大實話,因為,華夏確實太溫順,對異族太友好了,即便他在最強盛的漢唐,也僅僅是打了幾場有限的“自衛還擊戰”而已。
君子動口不動手!華夏文化在獨尊儒術特別是朱明理學之後,僅有的血性已經被溫和的說教給稀釋和湮沒了。
問題:“有人說,一個華夏人是條龍,一個倭國人是一條蟲;而三個倭國人就是一條龍,三個華夏人就是一條蟲。趙無極先生,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這個問題,其實趙無極已經在“一個和尚挑水吃”那一段進行了講解,但是,趙無極決定再講一些,因為,這涉及到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以及華夏的現代化問題。
“我知道這是誰說的,這個觀點,我首先表示有限地讚同。因為,它確實說出了華夏人民族性格的某些弱點。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麽華夏人與倭國人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呢?”
趙無極在反問之後,給學子們留下了大約十秒鍾的思考時間,然後才接著說道:“其實,我們應該感謝台灣(唯一真實地名)那位柏先生對華夏人的評價,因為,這正是華夏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我前麵講過,一個民族的性格形成,與地理環境有極大的關係,華夏地處黃河與長江兩條大河兩岸,土地肥沃,有水利灌溉之便利,農耕文明造就了華夏人的勤勞的品性以及聰明才智,但是,傳統農耕文明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社會分工以及勞動者之間的協作與配合。
而倭國則不同,那個國家隻有幾個多山的小島,農業生產條件不好,再加上海嘯、台風、地震頻發,讓他們的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因此,他們必須要抱成團,才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下來。當然,倭國人早在一戰之前,就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成了列強之一,現代工業對民族性格的塑造功勞也很不小。”
“華夏正在推進的現代化,其核心就是工業化,就是要把華夏從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工業國,而華夏人也會從自由散漫缺少組織和服從的自然人狀態,進而變成懂得協作、配合的現代社會人!”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