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末,雖然熊國依然是超級大國,但與米國相比,也隻能算是“外強中幹”罷了。假如兩個超級大國彼此幹一場,趙無極相信,熊國的虛弱立即就會顯現出來。
事實上,善於分析的人士已經發現了熊國的這種虛弱,這就是著名的阿富汗戰爭,熊國打了差不多十年,並沒有征服這個小小的國家,而是不得不撤軍。
或許有人說,米國不也是這樣嗎?當年,米國在朝鮮,在安南與華夏較量時,不最後都撤軍了嗎?米國也虛弱得很啊!
如果有人這樣問趙無極,趙無極肯定是不屑於解釋的,因為這是“無理取鬧”。米國發動的戰爭與熊國發動的戰爭,是一樣的嗎?如果稍具頭腦,就會看出,雖然都是戰爭,好像都是超級大國被打敗了,但二者還是有不同的。
米國的撤軍或談判,是因為戰爭的代價太大,其代價超過了預期或者超過了收益,米國人不願意付出這種代價,因此而停戰;而熊國的戰爭向來是不惜代價的,至少,從“少數派”開始執政熊國起,熊國的戰爭就開始瘋狂起來,一點也不計代價。
這種瘋狂,在曆史上也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因為熊國的瘋狂有效地遏製了德國人的瘋狂,改變了二戰的結局。
而被這種瘋狂精神左右的戰爭,如果戰爭敗了,那就是真正的敗了,絕對是實力也不如人,精神更不如人的失敗。
米國發動的戰爭雖然也失敗了,你可以說米國人的精神頭不如勝利的一方,但你絕對不能由此得出結論,米國人的實力也不如勝利的一方。
譬如朝鮮戰爭,華夏是勝利的一方,華夏戰勝了米國。華夏總不能由此認為,華夏已經超過米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吧?
在動物界,熊看起來好像比較笨,但實際上是非常狡猾的,否則,看起來慢吞吞的,又是食肉動物的熊,豈不是要被餓死?
熊國,之所以被稱為熊國,一來因為其地盤廣大、厚重。二來即是他的狡猾、殘忍與貪婪。從一個麵積僅數千上萬平方公裏的小小的公國,僅僅經過幾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超級大國。
從曆史的角度看,熊國不僅僅侵占了貝加爾湖以東原屬於華夏的大片領土,對華夏之東北地區同樣有著強烈的領土要求,如果不是因為“少數派”取得熊國政權,從而導致整個西方與熊國為敵,熊國自顧不暇的話,熊國極有可能對華夏東北再次動武。
因此。在威脅華夏的國家裏,如果說米國是“利益至上”者,有利可圖就幹,而顛國、盧國等純屬搖旗呐喊。根本沒膽量“獨立出兵”,那麽,熊國的威脅卻更加實在一些。其原因自然是民族性格中潛藏著的“瘋狂”因子。
對於熊國可能的動武,華夏上層的憂慮之情非常嚴重。趙無極也認為熊國動武的可能性非常大!
隻是,趙無極考慮的有所不同,那就是如果華夏在“靖邊戰役”中。如能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打掉迦邏的軍隊,並趁機占領迦邏的大片領土,在熊國以及米國作出戰爭決定之前就結束此次戰役,那麽,熊國也好米國也好,對華夏動武的可能性就可能降到最低。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熊國和米國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的軍隊能否抵抗如此摧枯拉朽的進攻!如果找不到克製的方法,兩個超級大國最終也隻能以“雷聲大雨點小”而揠息旗鼓。
但是,如果華夏在“靖邊戰役”中,與迦邏方麵打成了膠著或對峙狀態,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又或者,華夏雖然在戰場上節節推進,但卻是以勢取勝,以人多取勝,那麽,熊國和米國就有可能介入這場邊境戰爭。
熊國,或許會以傳統的陸軍推進模式介入戰爭,但是,此時的米國,肯定已經做好了現代戰爭的準備,幾乎發生在曆史同期的海灣戰爭,就是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立體戰爭的經典之戰,也就是說,米國已經完成了戰爭與戰役思想的轉變。
基於上述考慮,看到華夏軍隊在鳶島陸軍的推動下,基本能夠跟上鳶島陸軍的步伐,讓趙無極懸著的心基本放了下來。
事實上,華夏的軍隊這些年來也有一些進步,一是因為十多年前爆發的安南戰爭,二是趙無極橫空出世後,在觀念與技術方麵帶給華夏軍隊的變化。如果列強還以十年以前的水平來衡量華夏軍隊的戰力,極有可能要栽一個大跟鬥。
……
當紅臉大漢關玉的指揮車駛入迦邏城市台拉登時,趙無極終於將目光從台拉登方向轉向了東線戰場,東線戰場發起攻擊的時間比西線戰場要晚8個小時。
本來,以“神創基地”的開山速度,東線戰場隻需要比西線戰場晚半個小時就可以了。但前指司令陸天放卻主張將時間放在西線突進8個小時之後,陸天放把這比喻為“熬鷹”,讓東線的官兵們更多地受到一些西線戰績的刺激,以便將這些家夥的戰意給提到最高。
趙無極對陸天放這種“想法”不置可否。因為要讓陸天放這種雖然相比之下比較新銳,但實際上也是傳統戰爭培養起來的將軍明白什麽是“現代戰爭”甚至“未來戰爭”,簡單的說教是不行的。
從指揮藝術的角度講,傳統戰爭講天時地利人和,講軍力對比講正義講士氣等,雖然未來戰爭也要講究這裏麵的一些東西,但非常明顯,有些東西確實是過時了。
未來戰爭,戰前講究的是“計算”,不但計算勝率多大,還要計算收益多大,憑這一點,米國的戰爭思想就一直帶有一點點未來特征。如果計算下來非常劃算,那麽,這場戰爭為何不打呢?
而當“計算”清楚後,就講究戰役發起的突然性,講戰場過程的突飛猛進,即便兩個國家勢均力敵,在戰場上依然會表現為快刀斬亂麻的情形,今天我突襲你一塊地盤和城市,明天你又突襲我一塊地盤和城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但雙方斷不至於在某條河某座城市前打成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對峙狀態。
未來戰爭,最大的特點,是雙方的士兵甚至指揮官並不見麵,隻是武器在天上飛來飛去,決勝的關鍵在於誰的導彈更多,飛得更遠,炸得更準,誰的部隊推進速度更快戰力更猛!
未來戰爭,一般而言,是來得快去得快,除非是星際戰爭,動不動可能打上幾年甚至幾十年,凡屬星球內的戰爭,一般就打個幾天已經很了不起了。
而被華夏稱為“靖邊戰役”的這場戰爭,趙無極的計劃也是打上十天半月就可以了。因為迦邏國的實力,根本就阻擋不了鳶島陸軍的攻擊,如果趙無極直接出動鳶島的太空戰鬥機,迦邏說不定在12小時內就會宣布投降。
這場戰爭時間的長短,不取決於迦邏的抵抗能力,也不取決於鳶島陸軍營的攻堅能力,而是取決於華夏陸軍集團的“接受能力”,是的,要打下迦邏的城市或據點,對於鳶島來說隻是消耗一些能源罷了,其速度完全可以達到鳥兒飛翔那麽快,可是,華夏陸軍的運動能力呢?何況,這是要經過高原的投送能力。
三十年前,華夏曾對迦邏進行過一場戰場,要說戰場上華夏軍隊的表現,那絕對是頂呱呱的,一直壓著迦邏軍隊打。可是,打著打著,問題就出來了,後方的物資給養無法運上來,前方的傷員無法轉移到後方……最後,隻得撤軍。
也因為如此,趙無極在與華夏的各類合作中,經常充當“穿山甲”的角色,沒辦法啊,不把這些地方的路給弄通順,什麽事情也做不了。
地球第三極,雖然幫華夏擋住了來自於西南方向的侵略,但同樣也遏製了華夏向西南方向的擴張。當然,在未來科技狀態下,這種阻擋什麽也算不上。
……
華夏馬年正月十一淩晨,雅魯藏布江某峽穀之內,突然傳來了陣陣機器的轟響聲。
這種堪稱地球奇景的峽穀,不要說聽到現代工業的機器轟響,平時就是連身著民族服裝的人也難得見到一個。
而隨著這陣轟響而至的,是一排排雪亮的燈光,華夏“靖邊戰役”東線突擊自此開始!
與西線不同的是,東線的攻擊力量更強大一些。西線華夏出動了一個機械化師作為突擊部隊,而東線則出動了兩個機械化師,同時,在這兩個機械化師的後麵,還有至少兩個師的陸軍部隊。
華夏不得不如此興師動眾!因為,在雅努布大峽穀之南地區,迦邏人已經聚集了25萬人的陸軍部隊,而且,其人數還在以每天1萬人的速度增長。
其實,即便如此,華夏要進入到雅魯布地區的軍事力量,與迦邏國相比也暫時居於劣勢。原因自然在於運兵速度。(未完待續。。)t
事實上,善於分析的人士已經發現了熊國的這種虛弱,這就是著名的阿富汗戰爭,熊國打了差不多十年,並沒有征服這個小小的國家,而是不得不撤軍。
或許有人說,米國不也是這樣嗎?當年,米國在朝鮮,在安南與華夏較量時,不最後都撤軍了嗎?米國也虛弱得很啊!
如果有人這樣問趙無極,趙無極肯定是不屑於解釋的,因為這是“無理取鬧”。米國發動的戰爭與熊國發動的戰爭,是一樣的嗎?如果稍具頭腦,就會看出,雖然都是戰爭,好像都是超級大國被打敗了,但二者還是有不同的。
米國的撤軍或談判,是因為戰爭的代價太大,其代價超過了預期或者超過了收益,米國人不願意付出這種代價,因此而停戰;而熊國的戰爭向來是不惜代價的,至少,從“少數派”開始執政熊國起,熊國的戰爭就開始瘋狂起來,一點也不計代價。
這種瘋狂,在曆史上也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因為熊國的瘋狂有效地遏製了德國人的瘋狂,改變了二戰的結局。
而被這種瘋狂精神左右的戰爭,如果戰爭敗了,那就是真正的敗了,絕對是實力也不如人,精神更不如人的失敗。
米國發動的戰爭雖然也失敗了,你可以說米國人的精神頭不如勝利的一方,但你絕對不能由此得出結論,米國人的實力也不如勝利的一方。
譬如朝鮮戰爭,華夏是勝利的一方,華夏戰勝了米國。華夏總不能由此認為,華夏已經超過米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吧?
在動物界,熊看起來好像比較笨,但實際上是非常狡猾的,否則,看起來慢吞吞的,又是食肉動物的熊,豈不是要被餓死?
熊國,之所以被稱為熊國,一來因為其地盤廣大、厚重。二來即是他的狡猾、殘忍與貪婪。從一個麵積僅數千上萬平方公裏的小小的公國,僅僅經過幾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超級大國。
從曆史的角度看,熊國不僅僅侵占了貝加爾湖以東原屬於華夏的大片領土,對華夏之東北地區同樣有著強烈的領土要求,如果不是因為“少數派”取得熊國政權,從而導致整個西方與熊國為敵,熊國自顧不暇的話,熊國極有可能對華夏東北再次動武。
因此。在威脅華夏的國家裏,如果說米國是“利益至上”者,有利可圖就幹,而顛國、盧國等純屬搖旗呐喊。根本沒膽量“獨立出兵”,那麽,熊國的威脅卻更加實在一些。其原因自然是民族性格中潛藏著的“瘋狂”因子。
對於熊國可能的動武,華夏上層的憂慮之情非常嚴重。趙無極也認為熊國動武的可能性非常大!
隻是,趙無極考慮的有所不同,那就是如果華夏在“靖邊戰役”中。如能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打掉迦邏的軍隊,並趁機占領迦邏的大片領土,在熊國以及米國作出戰爭決定之前就結束此次戰役,那麽,熊國也好米國也好,對華夏動武的可能性就可能降到最低。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熊國和米國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的軍隊能否抵抗如此摧枯拉朽的進攻!如果找不到克製的方法,兩個超級大國最終也隻能以“雷聲大雨點小”而揠息旗鼓。
但是,如果華夏在“靖邊戰役”中,與迦邏方麵打成了膠著或對峙狀態,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又或者,華夏雖然在戰場上節節推進,但卻是以勢取勝,以人多取勝,那麽,熊國和米國就有可能介入這場邊境戰爭。
熊國,或許會以傳統的陸軍推進模式介入戰爭,但是,此時的米國,肯定已經做好了現代戰爭的準備,幾乎發生在曆史同期的海灣戰爭,就是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立體戰爭的經典之戰,也就是說,米國已經完成了戰爭與戰役思想的轉變。
基於上述考慮,看到華夏軍隊在鳶島陸軍的推動下,基本能夠跟上鳶島陸軍的步伐,讓趙無極懸著的心基本放了下來。
事實上,華夏的軍隊這些年來也有一些進步,一是因為十多年前爆發的安南戰爭,二是趙無極橫空出世後,在觀念與技術方麵帶給華夏軍隊的變化。如果列強還以十年以前的水平來衡量華夏軍隊的戰力,極有可能要栽一個大跟鬥。
……
當紅臉大漢關玉的指揮車駛入迦邏城市台拉登時,趙無極終於將目光從台拉登方向轉向了東線戰場,東線戰場發起攻擊的時間比西線戰場要晚8個小時。
本來,以“神創基地”的開山速度,東線戰場隻需要比西線戰場晚半個小時就可以了。但前指司令陸天放卻主張將時間放在西線突進8個小時之後,陸天放把這比喻為“熬鷹”,讓東線的官兵們更多地受到一些西線戰績的刺激,以便將這些家夥的戰意給提到最高。
趙無極對陸天放這種“想法”不置可否。因為要讓陸天放這種雖然相比之下比較新銳,但實際上也是傳統戰爭培養起來的將軍明白什麽是“現代戰爭”甚至“未來戰爭”,簡單的說教是不行的。
從指揮藝術的角度講,傳統戰爭講天時地利人和,講軍力對比講正義講士氣等,雖然未來戰爭也要講究這裏麵的一些東西,但非常明顯,有些東西確實是過時了。
未來戰爭,戰前講究的是“計算”,不但計算勝率多大,還要計算收益多大,憑這一點,米國的戰爭思想就一直帶有一點點未來特征。如果計算下來非常劃算,那麽,這場戰爭為何不打呢?
而當“計算”清楚後,就講究戰役發起的突然性,講戰場過程的突飛猛進,即便兩個國家勢均力敵,在戰場上依然會表現為快刀斬亂麻的情形,今天我突襲你一塊地盤和城市,明天你又突襲我一塊地盤和城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但雙方斷不至於在某條河某座城市前打成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對峙狀態。
未來戰爭,最大的特點,是雙方的士兵甚至指揮官並不見麵,隻是武器在天上飛來飛去,決勝的關鍵在於誰的導彈更多,飛得更遠,炸得更準,誰的部隊推進速度更快戰力更猛!
未來戰爭,一般而言,是來得快去得快,除非是星際戰爭,動不動可能打上幾年甚至幾十年,凡屬星球內的戰爭,一般就打個幾天已經很了不起了。
而被華夏稱為“靖邊戰役”的這場戰爭,趙無極的計劃也是打上十天半月就可以了。因為迦邏國的實力,根本就阻擋不了鳶島陸軍的攻擊,如果趙無極直接出動鳶島的太空戰鬥機,迦邏說不定在12小時內就會宣布投降。
這場戰爭時間的長短,不取決於迦邏的抵抗能力,也不取決於鳶島陸軍營的攻堅能力,而是取決於華夏陸軍集團的“接受能力”,是的,要打下迦邏的城市或據點,對於鳶島來說隻是消耗一些能源罷了,其速度完全可以達到鳥兒飛翔那麽快,可是,華夏陸軍的運動能力呢?何況,這是要經過高原的投送能力。
三十年前,華夏曾對迦邏進行過一場戰場,要說戰場上華夏軍隊的表現,那絕對是頂呱呱的,一直壓著迦邏軍隊打。可是,打著打著,問題就出來了,後方的物資給養無法運上來,前方的傷員無法轉移到後方……最後,隻得撤軍。
也因為如此,趙無極在與華夏的各類合作中,經常充當“穿山甲”的角色,沒辦法啊,不把這些地方的路給弄通順,什麽事情也做不了。
地球第三極,雖然幫華夏擋住了來自於西南方向的侵略,但同樣也遏製了華夏向西南方向的擴張。當然,在未來科技狀態下,這種阻擋什麽也算不上。
……
華夏馬年正月十一淩晨,雅魯藏布江某峽穀之內,突然傳來了陣陣機器的轟響聲。
這種堪稱地球奇景的峽穀,不要說聽到現代工業的機器轟響,平時就是連身著民族服裝的人也難得見到一個。
而隨著這陣轟響而至的,是一排排雪亮的燈光,華夏“靖邊戰役”東線突擊自此開始!
與西線不同的是,東線的攻擊力量更強大一些。西線華夏出動了一個機械化師作為突擊部隊,而東線則出動了兩個機械化師,同時,在這兩個機械化師的後麵,還有至少兩個師的陸軍部隊。
華夏不得不如此興師動眾!因為,在雅努布大峽穀之南地區,迦邏人已經聚集了25萬人的陸軍部隊,而且,其人數還在以每天1萬人的速度增長。
其實,即便如此,華夏要進入到雅魯布地區的軍事力量,與迦邏國相比也暫時居於劣勢。原因自然在於運兵速度。(未完待續。。)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