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以後便稱皇帝吧
大秦:三歲聖孫,我教始皇打天下 作者:汾清三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嬰無奈地撓了撓頭,讓王綰和李斯想個尊號,結果卻在大父麵前互相攻擊了起來。
子嬰以前也是聽聞王翦說過,大秦內部官員派係頗為複雜,其中關係糾葛也是繁瑣。
當初,隻當是一則隨口之言,今日一見,恐怕矛盾還真是尖銳。
好在,武將派係那都是秦朝的遺老,像王翦蒙武等,都是老秦人了。
其他的大將也都是老秦人。
可文官方麵,就不一樣了,像李斯這等他國移民過來的‘新人’可不少。
這也就和本土的老秦人官員有了嫌隙,眼前王綰和李斯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李斯最後和趙高一起反叛,估摸也有這方麵原因。”子嬰無聲評價了一句。
可有大父在,子嬰自然不擔心這些個人有不臣之心。
當然,必要的時候,自己也要展示下王族的統治力,子嬰也不止一次在朝會上敲打了下群臣。
自己這個長孫,可也不是這般好相與的。
眼下,大父問了這個問題,子嬰思索著到底要怎麽回答。
良久後,他問道:“大父,這開天辟地以來,能算得上明德之君?”
見子嬰竟然問自己,嬴政倒有些意外,可細想之下,他卻搖頭道:“這淳於越啊,又教了你這些個道道?這些個儒生言辭鑿鑿,推崇的幾位明君,不正是三皇和五帝麽?”
儒家人士推崇三皇五帝,以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因發明鑽木取火,文字和嚐遍百草的功績,分別被稱為“天皇”、“地皇”和“人皇”,這本是儒家的道道,王綰卻是不知,一說要稱為“人皇”,李斯便立馬進行了糾正。
而五帝則是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這幾位,他們分別為華夏民族的發展,進行了貢獻。
這些個學說講法,嬴政身為秦王,自然也是知曉的。
誰不想和其他人比劃比劃?
見大父知曉,子嬰便問向李斯和王綰:“我大父若比三皇,功績如何?”
本以為沒事了的二人,一聽小公子這般說,也是猶豫了一番。
三皇功績顯著,推進了人類的發展,可若與大王比,還真差上一籌。
但,這等忤逆聖賢的話,能在這說?李斯頓時就猶豫了,可一旁的王綰,卻是直接道:“三皇不及吾王!”
李斯深吸一口氣,這王綰深究法家著作,卻不涉獵儒家,在儒學中,能被評為三皇的,這功績自然是舉世之功。
可轉念一想,大王征戰四方,結束了百年的戰亂時代,功績豈能比不了,於是李斯也補充道:
“三皇雖然功績斐然,可若於大王比,還相差甚遠。”
聽得台下兩人的回答,嬴政心中很是舒服,雖然不知道子嬰為什麽這般問,可還是靠在椅背上,等著子嬰接話。
子嬰聞言很是滿意,便又問道:“與那五帝相比,功績又如何?”
這一下,再沒有猶豫,兩人幾乎同時回答:“自然是大王功績更大。”
可子嬰卻不滿意,反問道:“怎麽個大法?細細說來。”
王綰頓時語塞,這儒家的道道,他可沒有細究,沒想到小公子這麽點大年紀,卻也這般霸道。
一想到大王在身邊,王綰縮了縮脖子,不敢吱聲,隻期待一旁的李斯可以回答上來。
李斯本想渾水摸魚,可小公子追著問,額頭細汗密布,微微抬頭一望,卻見小公子正盯著自己。
李斯心中一緊,忽然腦袋裏冒出個奇怪的想法,大王四歲的時候,也是這般威嚴?
可轉念一想,大王可是八歲回的秦國,那在八歲之前一直忍辱負重,其遭受的侮辱恐怕是小公子所沒能體會到的。
而大王能駕馭群臣,李斯倒不覺得奇怪,畢竟,大王可是一路苦過來的。
可小公子本生活無憂,為何也這般有王者之風?
眼下,他隻覺得自己就如小公子手上的螞蚱,任其蹂躪。
擦拭了下額角的冷汗,李斯鄭重道:“五帝之功績勝在仁德,可這等功績,時間久了也會有其他人完成。但,統一六國,結束昏暗的戰亂時代,這等仁德之舉?誰能相比?故,大王勝於五帝,實至名歸。”
言罷,李斯緩緩舒了口氣,餘光瞥了下小公子,不知道這個回答他滿不滿意。
子嬰對兩人的態度很滿意,自己的話問完了,便看向大父,道:
“大父,你覺得這尊號該如何取?”
嬴政聞言,笑道:“這‘泰皇’,寡人不喜歡。既然寡人功蓋三皇,德高五帝,那便叫皇帝好了。”
一聽尊號被定下來,王綰和李斯頓時鬆了口氣,連忙稱讚‘大王聖明。’
嬴政很是滿意,他料想子嬰心中已然想到這個尊號,卻故意讓自己說出來,這四歲的小孫子心思倒是越來越深沉了。
可這樣也好,隻有這般,才能統禦這萬裏江山。
又想了下,嬴政便道:“皇帝的尊號很不錯,當真前無古人,既然寡人是第一個皇帝,那寡人便稱‘秦始皇’,以始為首,願我大秦萬世昌榮。”
……
定下了尊號後,嬴政便又定於明日在章台宮,舉行皇帝的登基儀式,這事也讓王綰和李斯去準備。
踉踉蹌蹌出了書房後,王綰大口喘著氣,他望著李斯卻也覺得他也沒好到哪去。
在屋內,兩位王者的凝視,讓他倆倍感壓力,一想到日後子嬰登基,恐怕比大王更加威嚴。
邊走著,王綰好奇問:“五帝裏為何沒有大禹?按理說治水之功,豈不比仁德強?”
李斯沒想到王綰會這般問,歎了口氣,道:“這還不是儒家自己編纂的?大禹治水雖豐功偉績,可卻沒遵循禪讓舊製,反而讓兒子建了個夏朝,自然被儒生所唾棄。”
王綰聞言,卻是笑了,這樣的標準,才符合他認知的儒生。
待到子嬰等人都出了書房,嬴政背靠在椅子上小憩片刻。
不一會兒,蒙毅匆匆趕來,見了大王立刻稟報道:
“大王……那田建,死在了驛館內!”
嬴政一愣,冷聲道:“這等人都沒看好?如何辦的差事?”
蒙毅渾身一冷,立刻補充道:“人雖死了,可下毒之人,已被我們擒獲。”
子嬰以前也是聽聞王翦說過,大秦內部官員派係頗為複雜,其中關係糾葛也是繁瑣。
當初,隻當是一則隨口之言,今日一見,恐怕矛盾還真是尖銳。
好在,武將派係那都是秦朝的遺老,像王翦蒙武等,都是老秦人了。
其他的大將也都是老秦人。
可文官方麵,就不一樣了,像李斯這等他國移民過來的‘新人’可不少。
這也就和本土的老秦人官員有了嫌隙,眼前王綰和李斯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李斯最後和趙高一起反叛,估摸也有這方麵原因。”子嬰無聲評價了一句。
可有大父在,子嬰自然不擔心這些個人有不臣之心。
當然,必要的時候,自己也要展示下王族的統治力,子嬰也不止一次在朝會上敲打了下群臣。
自己這個長孫,可也不是這般好相與的。
眼下,大父問了這個問題,子嬰思索著到底要怎麽回答。
良久後,他問道:“大父,這開天辟地以來,能算得上明德之君?”
見子嬰竟然問自己,嬴政倒有些意外,可細想之下,他卻搖頭道:“這淳於越啊,又教了你這些個道道?這些個儒生言辭鑿鑿,推崇的幾位明君,不正是三皇和五帝麽?”
儒家人士推崇三皇五帝,以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因發明鑽木取火,文字和嚐遍百草的功績,分別被稱為“天皇”、“地皇”和“人皇”,這本是儒家的道道,王綰卻是不知,一說要稱為“人皇”,李斯便立馬進行了糾正。
而五帝則是黃帝、顓頊、帝嚳、堯帝、舜帝這幾位,他們分別為華夏民族的發展,進行了貢獻。
這些個學說講法,嬴政身為秦王,自然也是知曉的。
誰不想和其他人比劃比劃?
見大父知曉,子嬰便問向李斯和王綰:“我大父若比三皇,功績如何?”
本以為沒事了的二人,一聽小公子這般說,也是猶豫了一番。
三皇功績顯著,推進了人類的發展,可若與大王比,還真差上一籌。
但,這等忤逆聖賢的話,能在這說?李斯頓時就猶豫了,可一旁的王綰,卻是直接道:“三皇不及吾王!”
李斯深吸一口氣,這王綰深究法家著作,卻不涉獵儒家,在儒學中,能被評為三皇的,這功績自然是舉世之功。
可轉念一想,大王征戰四方,結束了百年的戰亂時代,功績豈能比不了,於是李斯也補充道:
“三皇雖然功績斐然,可若於大王比,還相差甚遠。”
聽得台下兩人的回答,嬴政心中很是舒服,雖然不知道子嬰為什麽這般問,可還是靠在椅背上,等著子嬰接話。
子嬰聞言很是滿意,便又問道:“與那五帝相比,功績又如何?”
這一下,再沒有猶豫,兩人幾乎同時回答:“自然是大王功績更大。”
可子嬰卻不滿意,反問道:“怎麽個大法?細細說來。”
王綰頓時語塞,這儒家的道道,他可沒有細究,沒想到小公子這麽點大年紀,卻也這般霸道。
一想到大王在身邊,王綰縮了縮脖子,不敢吱聲,隻期待一旁的李斯可以回答上來。
李斯本想渾水摸魚,可小公子追著問,額頭細汗密布,微微抬頭一望,卻見小公子正盯著自己。
李斯心中一緊,忽然腦袋裏冒出個奇怪的想法,大王四歲的時候,也是這般威嚴?
可轉念一想,大王可是八歲回的秦國,那在八歲之前一直忍辱負重,其遭受的侮辱恐怕是小公子所沒能體會到的。
而大王能駕馭群臣,李斯倒不覺得奇怪,畢竟,大王可是一路苦過來的。
可小公子本生活無憂,為何也這般有王者之風?
眼下,他隻覺得自己就如小公子手上的螞蚱,任其蹂躪。
擦拭了下額角的冷汗,李斯鄭重道:“五帝之功績勝在仁德,可這等功績,時間久了也會有其他人完成。但,統一六國,結束昏暗的戰亂時代,這等仁德之舉?誰能相比?故,大王勝於五帝,實至名歸。”
言罷,李斯緩緩舒了口氣,餘光瞥了下小公子,不知道這個回答他滿不滿意。
子嬰對兩人的態度很滿意,自己的話問完了,便看向大父,道:
“大父,你覺得這尊號該如何取?”
嬴政聞言,笑道:“這‘泰皇’,寡人不喜歡。既然寡人功蓋三皇,德高五帝,那便叫皇帝好了。”
一聽尊號被定下來,王綰和李斯頓時鬆了口氣,連忙稱讚‘大王聖明。’
嬴政很是滿意,他料想子嬰心中已然想到這個尊號,卻故意讓自己說出來,這四歲的小孫子心思倒是越來越深沉了。
可這樣也好,隻有這般,才能統禦這萬裏江山。
又想了下,嬴政便道:“皇帝的尊號很不錯,當真前無古人,既然寡人是第一個皇帝,那寡人便稱‘秦始皇’,以始為首,願我大秦萬世昌榮。”
……
定下了尊號後,嬴政便又定於明日在章台宮,舉行皇帝的登基儀式,這事也讓王綰和李斯去準備。
踉踉蹌蹌出了書房後,王綰大口喘著氣,他望著李斯卻也覺得他也沒好到哪去。
在屋內,兩位王者的凝視,讓他倆倍感壓力,一想到日後子嬰登基,恐怕比大王更加威嚴。
邊走著,王綰好奇問:“五帝裏為何沒有大禹?按理說治水之功,豈不比仁德強?”
李斯沒想到王綰會這般問,歎了口氣,道:“這還不是儒家自己編纂的?大禹治水雖豐功偉績,可卻沒遵循禪讓舊製,反而讓兒子建了個夏朝,自然被儒生所唾棄。”
王綰聞言,卻是笑了,這樣的標準,才符合他認知的儒生。
待到子嬰等人都出了書房,嬴政背靠在椅子上小憩片刻。
不一會兒,蒙毅匆匆趕來,見了大王立刻稟報道:
“大王……那田建,死在了驛館內!”
嬴政一愣,冷聲道:“這等人都沒看好?如何辦的差事?”
蒙毅渾身一冷,立刻補充道:“人雖死了,可下毒之人,已被我們擒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