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的季節,校園車站失去了往日的熙熙攘攘。
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十個人穿梭於車上車下。
這些人大多是低年級沒有回家度暑假的學生。
又或者是打暑假工的學生。
甚至竟還有幾個和小內一樣,正要離校的畢業生。
小內背著一個裝滿衣服的陳舊書包,卻感覺背著千斤重擔。
這個象征著啟程或離別的車站,有他向往的記憶,更有他傷感的記憶。
他曾多次乘車往返於市區與學校之間,暈頭轉向地穿梭於各大人才市場。
就在他與阿偉留守寢室的那段時間。
那時候,他就像一隻尾巴著了火的飛鳥,驚慌失措的亂飛。
隻為找到一份與他專業匹配的工作。
但是,一直到他那隻裝滿簡曆的塑料袋斷掉,依然沒有一家企業聘用他。
情形幾乎跟追求愛情一樣,他總是以為禮貌謙和是做人的第一要素,可用在愛情與工作上卻偏偏行不通。
用人單位似乎更偏好於強勢和外向的人群。
就像女孩更喜歡邪邪壞壞的男生。
他也曾在這個車站心如鹿撞般接送過心儀的女孩,盡管那個女孩無動於衷。
除了阿偉,其他同學最常跟小內說的就是:“這麽多人都不認同你,你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是哪錯了。”
這對於一個經常犯錯、不思悔改的人,或許是最好的建議。
但對於小內來說卻是行不通的。因為他的內心本已是極度自卑,再要反省自己,幾乎就是要將自己全盤否定了。
他隻能堅守最後的一絲信念——自己並非一無是處。
但現實卻偏偏證反了他的信念。
就像他現在不得不懷著無盡的遺憾離開這個學校。
他不是第一次體會離校的惆悵。
每次都會以對未來學校的好奇而淡化。
而這種好奇,毫不避諱,又與對女生的幻想是分不開的。
但這一次卻是根本性的,帶著破碎的幻想而永遠離校。
愛情、學業、事業。
幾乎是滿盤皆輸。
他是如何也想不到會以這種結局而離校。
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便愛情和工作都無著落,也是十分正常的。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人生的曆程才剛剛開始。
但是,對於小內來說,他的人生似乎卻看不到未來。
因為他從未想像過畢業後的生活。
腦海中充斥的隻有校園與家的概念。
所以,當到了該找工作的時候,他才會如此焦頭爛額。
這一次,當他再次來到車站時。
再也不是為了愛情和工作。
不會再有緊張與焦慮,而隻有無盡的落寞與孤寂。
他甚至都感覺自己已無力踏上回家的歸程。
幾乎是癱坐在座位上,任由汽車載著他飛馳在公路上。
回家的路程是痛苦的。
小內幾乎一直處於恍惚的狀態,上車、下車、轉車、下車……
終於見到了久違的家鄉。
青磚紅瓦的樓房坐落在青山綠水中,那便是小內的家。
兩旁的水田中,已有一些農戶在田間勞作。
那些都是小內熟悉的鄉親鄰裏。
後山綠油油的草坡上,放牛者正悠閑地牽著牛遊走。
這一幅鄉村山水圖已無法激發小內的怡情。
他甚至一直是低著頭前行的。
“呃~~那不是小內嗎?”
一個清銳的高聲打破了他失魂落魄的狀態。
小內抬頭一看,原來是正在田間勞作的一位大嬸。
“四嬸。”小內有氣無力地應道。
“喲!大學生回來了。你媽燉了隻雞在家等你呢。”
又是一個洪亮的聲音在田間響起。
“三叔。”小內苦笑一聲道。
他似乎已再沒有力氣說出更多的話。
隻能象征性地打了個招呼,埋頭往家踱去。
踏進家門的那一刻,一種熟悉的味道迎麵而來。
但這更喚起了小內的傷感。
因為他實在無法承受這種落差。
或者說無力承受家的溫存。
直到現在他似乎才明白:家的溫暖是有條件的。
一事無成的他是根本不配享受這種溫暖的。
盡管爸爸媽媽從未這樣說過。
但他們為他讀書操心到頭發花白已是最好的證明。
“爸,媽,我回來了。”小內低聲喊道。
“小內回來了。”從裏屋走出一位樸實的中年女子,中等身材,略微混濁的雙眼,微卷的頭發,偏蠟黃的麵色。
但這一切都無法掩蓋她曾經的青春與美麗。
小內莫名地湧起一種罪惡感。
他幾乎不敢正視她的眼睛。
就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小孩,低聲道:“媽。”
“來,快把行李放了吧。”
媽媽接過小內的背包,生怕他累壞。
“爸爸呢?”小內問題。
“他呀~一天到晚隻知道在外麵玩。我去叫他回來。”
媽媽略帶急促且欣喜的呼喊,終於把爸爸叫了回來。
“小內回來了。”爸爸剛進門的第一句,就略帶欣喜道。
平時裏沉默內向的爸爸,看到小內回家,混濁的眼神竟隱隱發亮。
他的身材很削瘦,但從他一陣風似的走進來,就可以看出兒子回家對他來說是一件高興的事。
一切都沒有變。
爸爸和媽媽依舊是那麽溫和善良、樸實無華。
並沒有因為他的悻悻而歸而不悅。
反倒是一種久違的欣喜。
“還不快去弄飯,小內肯定很餓了。”媽媽佯怒著對爸爸說。
“哦。好!”爸爸利索地應聲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小內,你的行李呢?”媽媽驚訝地問道。
她似乎這才記起小內隻背了一個包回來。
“哦,我發給郵政了,過幾天就會收到。”小內應聲道。
“能收到嗎?不會丟了吧。”媽媽略帶擔心地問道。
就像她以前囑咐小內要看管好錢物時那般細心。
“不會的,你放心吧。我回來就是等收郵件的。”
“小內,你瘦了,回家好好補補,媽媽給你燉了雞。”媽媽關愛道。
“哦。”小內應道。
他轉過身去,不想讓媽媽看到他噙在眼眶中的淚水。
他沒想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未來隻字不提。
也許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媽媽似乎在冥冥中知道兒子在外麵受了傷,故而沒有提及他的傷心處。(未完待續。)
隻有稀稀落落的幾十個人穿梭於車上車下。
這些人大多是低年級沒有回家度暑假的學生。
又或者是打暑假工的學生。
甚至竟還有幾個和小內一樣,正要離校的畢業生。
小內背著一個裝滿衣服的陳舊書包,卻感覺背著千斤重擔。
這個象征著啟程或離別的車站,有他向往的記憶,更有他傷感的記憶。
他曾多次乘車往返於市區與學校之間,暈頭轉向地穿梭於各大人才市場。
就在他與阿偉留守寢室的那段時間。
那時候,他就像一隻尾巴著了火的飛鳥,驚慌失措的亂飛。
隻為找到一份與他專業匹配的工作。
但是,一直到他那隻裝滿簡曆的塑料袋斷掉,依然沒有一家企業聘用他。
情形幾乎跟追求愛情一樣,他總是以為禮貌謙和是做人的第一要素,可用在愛情與工作上卻偏偏行不通。
用人單位似乎更偏好於強勢和外向的人群。
就像女孩更喜歡邪邪壞壞的男生。
他也曾在這個車站心如鹿撞般接送過心儀的女孩,盡管那個女孩無動於衷。
除了阿偉,其他同學最常跟小內說的就是:“這麽多人都不認同你,你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是哪錯了。”
這對於一個經常犯錯、不思悔改的人,或許是最好的建議。
但對於小內來說卻是行不通的。因為他的內心本已是極度自卑,再要反省自己,幾乎就是要將自己全盤否定了。
他隻能堅守最後的一絲信念——自己並非一無是處。
但現實卻偏偏證反了他的信念。
就像他現在不得不懷著無盡的遺憾離開這個學校。
他不是第一次體會離校的惆悵。
每次都會以對未來學校的好奇而淡化。
而這種好奇,毫不避諱,又與對女生的幻想是分不開的。
但這一次卻是根本性的,帶著破碎的幻想而永遠離校。
愛情、學業、事業。
幾乎是滿盤皆輸。
他是如何也想不到會以這種結局而離校。
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便愛情和工作都無著落,也是十分正常的。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人生的曆程才剛剛開始。
但是,對於小內來說,他的人生似乎卻看不到未來。
因為他從未想像過畢業後的生活。
腦海中充斥的隻有校園與家的概念。
所以,當到了該找工作的時候,他才會如此焦頭爛額。
這一次,當他再次來到車站時。
再也不是為了愛情和工作。
不會再有緊張與焦慮,而隻有無盡的落寞與孤寂。
他甚至都感覺自己已無力踏上回家的歸程。
幾乎是癱坐在座位上,任由汽車載著他飛馳在公路上。
回家的路程是痛苦的。
小內幾乎一直處於恍惚的狀態,上車、下車、轉車、下車……
終於見到了久違的家鄉。
青磚紅瓦的樓房坐落在青山綠水中,那便是小內的家。
兩旁的水田中,已有一些農戶在田間勞作。
那些都是小內熟悉的鄉親鄰裏。
後山綠油油的草坡上,放牛者正悠閑地牽著牛遊走。
這一幅鄉村山水圖已無法激發小內的怡情。
他甚至一直是低著頭前行的。
“呃~~那不是小內嗎?”
一個清銳的高聲打破了他失魂落魄的狀態。
小內抬頭一看,原來是正在田間勞作的一位大嬸。
“四嬸。”小內有氣無力地應道。
“喲!大學生回來了。你媽燉了隻雞在家等你呢。”
又是一個洪亮的聲音在田間響起。
“三叔。”小內苦笑一聲道。
他似乎已再沒有力氣說出更多的話。
隻能象征性地打了個招呼,埋頭往家踱去。
踏進家門的那一刻,一種熟悉的味道迎麵而來。
但這更喚起了小內的傷感。
因為他實在無法承受這種落差。
或者說無力承受家的溫存。
直到現在他似乎才明白:家的溫暖是有條件的。
一事無成的他是根本不配享受這種溫暖的。
盡管爸爸媽媽從未這樣說過。
但他們為他讀書操心到頭發花白已是最好的證明。
“爸,媽,我回來了。”小內低聲喊道。
“小內回來了。”從裏屋走出一位樸實的中年女子,中等身材,略微混濁的雙眼,微卷的頭發,偏蠟黃的麵色。
但這一切都無法掩蓋她曾經的青春與美麗。
小內莫名地湧起一種罪惡感。
他幾乎不敢正視她的眼睛。
就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小孩,低聲道:“媽。”
“來,快把行李放了吧。”
媽媽接過小內的背包,生怕他累壞。
“爸爸呢?”小內問題。
“他呀~一天到晚隻知道在外麵玩。我去叫他回來。”
媽媽略帶急促且欣喜的呼喊,終於把爸爸叫了回來。
“小內回來了。”爸爸剛進門的第一句,就略帶欣喜道。
平時裏沉默內向的爸爸,看到小內回家,混濁的眼神竟隱隱發亮。
他的身材很削瘦,但從他一陣風似的走進來,就可以看出兒子回家對他來說是一件高興的事。
一切都沒有變。
爸爸和媽媽依舊是那麽溫和善良、樸實無華。
並沒有因為他的悻悻而歸而不悅。
反倒是一種久違的欣喜。
“還不快去弄飯,小內肯定很餓了。”媽媽佯怒著對爸爸說。
“哦。好!”爸爸利索地應聲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小內,你的行李呢?”媽媽驚訝地問道。
她似乎這才記起小內隻背了一個包回來。
“哦,我發給郵政了,過幾天就會收到。”小內應聲道。
“能收到嗎?不會丟了吧。”媽媽略帶擔心地問道。
就像她以前囑咐小內要看管好錢物時那般細心。
“不會的,你放心吧。我回來就是等收郵件的。”
“小內,你瘦了,回家好好補補,媽媽給你燉了雞。”媽媽關愛道。
“哦。”小內應道。
他轉過身去,不想讓媽媽看到他噙在眼眶中的淚水。
他沒想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未來隻字不提。
也許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媽媽似乎在冥冥中知道兒子在外麵受了傷,故而沒有提及他的傷心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