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的工作和阿內的個性還算比較匹配。
一個與外界基本隔絕,安靜的工作環境,給了阿內足夠的自由空間。
隻有在這裏,他的思想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和發散。
尤其是在晚上,躺在倉庫小房間中的陳舊木床上,沐浴著滲過窗欞柔和的月光,他的內心如一潭靜水,全無往日的焦慮。
過往不堪和恥辱的一切,在他腦海中形成一股自由意誌,不禁流動:
從大學時代開始,他就命懸一線在快樂和痛苦的邊緣.
每一次約會,他都逃不過事先精心準備,憧憬愛情;事後如跌入萬丈深淵般失落的宿命。
美好的夢想一點一滴被現實扼殺。
什麽追求浪漫、發型、服裝、娛樂……年輕人的興趣追求,漸漸失去了意義。
他開始變得懶惰、消極,以至於現在即便是蓬頭垢麵、衣杉不整,他也覺得沒什麽不妥;即使一個月不出門,隻要有台電腦可以上網,他都覺得很滿足。
他的信心已嚴重被現實蠶食,導致他嚴重的不確定感和焦慮。
曾經,他以為隻要人長得不醜、脾氣好、懂得浪漫、照顧、製造快樂,沒理由會沒有愛情。
但現實是:愛情與這一切都無關,往往在雙方見麵的第一眼,就已經決定了。——那是無法更改的。
或許隻有一種解釋——有些人天生的樣子就與愛情無緣。
雖然絕大多數人都說:“外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
但是,內在是個更加抽象的東西。
有時候甚至可以極端到——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如果她不喜歡你,即使你做得再好,她也會覺得不好。
當然,這種欲加之罪,並非顯而易見的,而是潛意識的,甚至是連女孩自己都說不清楚的一種偏見。
於是,絕大多數的人又會說:“一定是你哪裏做得不夠好。”
當聽到這樣的言論時,阿內隻能試圖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但是,當改正到一定程度後,他隻能懷疑自己的人格或個性有問題;因為女孩都喜歡霸氣點、放得開、幽默的男孩。
這是一種極其痛苦的自我審視。
因為這簡直將他連根拔起。
他不知道為何自己在女孩麵前,要那麽拘束、緊張和認真。
他的內心深處似乎永遠在守護著某樣東西,不敢讓人觸碰。
盡管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說他太過木訥和內向,應該要放得開。
但是,當他試圖放開時,發現又走了另一個極端——放縱。
同樣也為人詬病。
最後的結論就是——他天生與愛情無緣。
說哪裏做得不好,隻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謊言罷了。
如果真正有愛,就應該無條件接受對方的一切。
偏見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
你善良溫和,別人會說他沒有男子氣概;稟性頑劣的男孩,別人會說他有氣魄。
事業方麵,他也遭遇了同樣的困惑,高不成低不就。這話經常是形容大學生眼高手低。
但在他身上完全相反。
他說本科學曆想做倉管,別人反而認為他沒有能力才會降低期望。
在工作中,他完全摒棄了尊嚴的底線。
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人,卻不得不強顏歡笑、左右逢源,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討好別人。
結果反而被人鄙視。
但是,他無法不這樣做。
在那家製度森嚴的工廠,他如果不去討好班長和隊長,一句話不對就可能引來拳腳相加。
他有一種極其隱秘的恥辱感——對於挨打,被人嘲笑的恥辱遠勝於身體的痛苦。
在那一刻,他的靈魂仿佛與某人合體。
自己被打,就等於那個人被打。
而那個人,就是他畢生拚死守護的人。
他的身心似乎已與她融合。
絕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他(她)身體的侵犯。
這是一種多麽久違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阿內在那一刻靈光一閃,終於明白他一直以來偽裝自己、竭力守護的到底是什麽。(未完待續。)
一個與外界基本隔絕,安靜的工作環境,給了阿內足夠的自由空間。
隻有在這裏,他的思想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和發散。
尤其是在晚上,躺在倉庫小房間中的陳舊木床上,沐浴著滲過窗欞柔和的月光,他的內心如一潭靜水,全無往日的焦慮。
過往不堪和恥辱的一切,在他腦海中形成一股自由意誌,不禁流動:
從大學時代開始,他就命懸一線在快樂和痛苦的邊緣.
每一次約會,他都逃不過事先精心準備,憧憬愛情;事後如跌入萬丈深淵般失落的宿命。
美好的夢想一點一滴被現實扼殺。
什麽追求浪漫、發型、服裝、娛樂……年輕人的興趣追求,漸漸失去了意義。
他開始變得懶惰、消極,以至於現在即便是蓬頭垢麵、衣杉不整,他也覺得沒什麽不妥;即使一個月不出門,隻要有台電腦可以上網,他都覺得很滿足。
他的信心已嚴重被現實蠶食,導致他嚴重的不確定感和焦慮。
曾經,他以為隻要人長得不醜、脾氣好、懂得浪漫、照顧、製造快樂,沒理由會沒有愛情。
但現實是:愛情與這一切都無關,往往在雙方見麵的第一眼,就已經決定了。——那是無法更改的。
或許隻有一種解釋——有些人天生的樣子就與愛情無緣。
雖然絕大多數人都說:“外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
但是,內在是個更加抽象的東西。
有時候甚至可以極端到——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如果她不喜歡你,即使你做得再好,她也會覺得不好。
當然,這種欲加之罪,並非顯而易見的,而是潛意識的,甚至是連女孩自己都說不清楚的一種偏見。
於是,絕大多數的人又會說:“一定是你哪裏做得不夠好。”
當聽到這樣的言論時,阿內隻能試圖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但是,當改正到一定程度後,他隻能懷疑自己的人格或個性有問題;因為女孩都喜歡霸氣點、放得開、幽默的男孩。
這是一種極其痛苦的自我審視。
因為這簡直將他連根拔起。
他不知道為何自己在女孩麵前,要那麽拘束、緊張和認真。
他的內心深處似乎永遠在守護著某樣東西,不敢讓人觸碰。
盡管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說他太過木訥和內向,應該要放得開。
但是,當他試圖放開時,發現又走了另一個極端——放縱。
同樣也為人詬病。
最後的結論就是——他天生與愛情無緣。
說哪裏做得不好,隻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謊言罷了。
如果真正有愛,就應該無條件接受對方的一切。
偏見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
你善良溫和,別人會說他沒有男子氣概;稟性頑劣的男孩,別人會說他有氣魄。
事業方麵,他也遭遇了同樣的困惑,高不成低不就。這話經常是形容大學生眼高手低。
但在他身上完全相反。
他說本科學曆想做倉管,別人反而認為他沒有能力才會降低期望。
在工作中,他完全摒棄了尊嚴的底線。
一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人,卻不得不強顏歡笑、左右逢源,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討好別人。
結果反而被人鄙視。
但是,他無法不這樣做。
在那家製度森嚴的工廠,他如果不去討好班長和隊長,一句話不對就可能引來拳腳相加。
他有一種極其隱秘的恥辱感——對於挨打,被人嘲笑的恥辱遠勝於身體的痛苦。
在那一刻,他的靈魂仿佛與某人合體。
自己被打,就等於那個人被打。
而那個人,就是他畢生拚死守護的人。
他的身心似乎已與她融合。
絕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他(她)身體的侵犯。
這是一種多麽久違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阿內在那一刻靈光一閃,終於明白他一直以來偽裝自己、竭力守護的到底是什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