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將他們接近了大營中,劉建赫問道:“楊大人,我們既然都打到了大理城附近了,為什麽不繼續乘勝進攻大理城,就算不攻打大理城,也該把大寨紮在大理城下才對,怎麽反而會退兵到這裏呢?”


    楊炎微微一笑,道:“劉大人,我們雖然打到了大理城附近,但那是隻是追擊敗軍時的孤軍深入,自然不能在大理城下久停。”


    趙陽道:“那麽楊大人應該把大軍帶到大理城下去接應才對,也不該退軍啊。”


    楊炎道:“如果把大軍紮在大理城下,則我們的戰線拉得太長,沿途的威楚府、雲南賧、南澗、開南、白崖賧都還在高建銘手中,一但不能迅攻下大理城,被敵人截斷糧道,我軍可就危險了。因此我才把人馬紮在禮社江邊,這些離善闡府較近,運糧方便,而且這裏是折衝要路,向北可攻大理城,向南可攻秀山郡,正是用兵之地。何況高建銘手中還有三百頭戰象,我用來對付戰象的武器還沒有運到大理,所以我才在這裏紮營,等著我的後隊到達大理。”


    韋長桂忍不住道:“但是楊大人,這樣一來無疑是給了高建銘喘息之機,他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重新集結人馬,甚至是向交趾求援,到了那時,也不好對付。”


    楊炎淡淡道:“我知道各位都想快一些收複大理城,但許多事情往往欲而不達。諸位請放心,在我看來攻取大理城隻是時機未到,一但時機到了,想取大理城是易如反掌,因此諸位不必著急,先在這裏駐紮,靜觀其變吧。”


    楊炎這麽一說,劉建赫、趙陽、韋長桂三人也都不好再說什麽,隻好告辭回東岸大營。劉建赫又叫人把牛羊美酒送過來,楊炎也不客氣,將這些東西照盤全收,分散給士兵分亨。


    就這樣一連過了十佘天,宋軍的後隊人馬終於帶著各種輜重到達大理,來到了禮社江的大菅中。宋軍的後隊是步軍司右軍,統製是王觀,一起帶來的不僅有各種器具,還有那十二頭大象。而且陳亮和魏昌也跟著一起來到了大理。


    原來臨安派遣了官員接管了瓊州之後,陳亮便去了廣州,本來是打算幫趙倩如對付海盜,但趙倩如見廣州這官員有嶽霖和趙汝愚,參議有賴文政和董原,人手是足夠了。而楊炎去了大理,身邊卻沒有一個得力的文書幫手,因此請陳亮辛苦一趟,去大理幫楊炎。陳亮自然欣然答應,正好這時靜江府的步軍司右軍也準備出,因此陳亮和他們一起到了大理。而魏昌帶來的不僅有他的兩隻老鷹,還有楊炎在臨安時就安排他製造的特殊武器。


    楊炎一見魏昌,立刻就問他道:“魏監丞,那東西做得怎麽樣了。”


    魏昌道:“大人放心吧,以經做好了五十八架,這一回全部運來了,隻是不知道大象都準備好沒有。”


    楊炎點點頭,馬上派人去找劉仁先,讓他把大理所有的大象都調到宋軍的大營來。因為這批大象是楊炎早在臨安時就以經頂好了的,大理君臣雖然不知道楊炎要這些大象來做什麽用,但對楊炎的要求可也不敢怠慢,早都準備好了,這時所有的大象都養在石城郡,因此劉仁先一接到楊炎的命令,立刻派人回去把大象都帶過來。


    這時陳亮取出一封書信,遞給楊炎,笑道:“駙馬大人,這是公主寫給大人的家書。”


    楊炎先是一怔,立刻接過了書信,打開一看,到沒有什麽大事,隻不過是一些平安保重一類的語言,不過妻子對自己的牽掛還是令楊炎感到十分溫馨。


    幾天以後,大象都以經送到了宋軍的大營,一共是四十六頭,加上宋軍帶來的十二頭,一共是五十八頭。大象到齊了之後,魏昌立刻開始了工作,不過一切事物都十分保密,不僅是大理軍,就連宋軍也有大半不知道這些大象是用來做什麽?


    這時探子來報,高建勳通過說服許諾,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終於說通了十餘個部落的領,願意出兵相助,共計湊齊了一萬五六千士兵,而高建銘這邊,把自己所占各地可以用的士兵全都調集起來,同時又征調了一些青壯的百姓參軍,這樣也66續續聚集了近兩萬士兵。現在大理城裏,高建銘的人馬以經過五萬之眾了。


    現在高建銘一邊重新整編這些新軍,一邊等待著交趾來人馬。不過有了這五萬多大軍,高建銘的底氣足了不少,雖然還是在大理城裏不敢出來,但時不時也派一二支小股軍隊過來探探宋軍的虛實。


    不過楊炎對這些小股試探的人馬並不在意,隻要他們不接近大營周圍五十裏的地方,也就跟本不去理他們。


    現在隨著宋軍兩度大勝交趾和高氏聯軍,許多原本保持中立的部族都紛紛站在了大理這一邊,甚至有不少部族都主動來了人馬助戰,又集聚了七八千人,段智興讓他們都到禮社江邊,去聽從楊炎的安排。楊炎把這些人馬全都安排在禮社江東岸駐紮,都交給劉建赫管理。而這些部族人馬一到禮社江邊,就一個個鬥誌昂然,紛紛叫嚷著要去進攻大理城,活捉高建銘,並且不斷質問劉建赫,為什麽還在這裏按兵不動。


    弄得劉建赫十分尷尬,因為自己是大理的鎮國大將軍,持掌兵權,總不能告訴這些族長,什麽時候進軍是冉楊炎說了算。隻好支支唔唔,一再推托。好在劉仁先一再解勸父親,說楊炎這樣按兵不動,一定是自有安排,不必多慮。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好好訓練一下新招募的人馬。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楊炎仍然按兵不動,絲毫也沒有出兵的意思。但劉建赫卻又沉不住氣了,因為連在石城郡的段智興也派人來詢問劉建赫,楊炎打算什麽時候出兵進攻大理城。接到了段智興的信,劉建赫可不敢再敷衍,於是又帶著劉仁先,還有麽些部的族長烏戈突和烏蠻部的族長阿會南一起過江,來到宋軍的大營找楊炎。


    其實現在禮社江東岸的大理軍連同各部來的人馬以經有一萬五六千人,但楊炎知道,大理軍除了最先劉仁先的那三千士兵以外,其他人不過都是臨時招募的烏合之眾,打仗時絕對不能指望他們,由其是各部人馬,本來就是牆頭草,那一方勢強就倒向那一方,弄不好還會成為累贅。因此才把他們全部安排在禮社江東岸,甩給劉建赫、劉仁先父子去管。


    不過見他們來了,楊炎還是很客氣的把他們接進自已的大營,一進大營,剛一坐下,劉建赫便問道:“楊大人,先前你說等宋軍的後隊人馬到了就可開始進攻大理城,現在後隊以經到了好幾天,請問楊將軍打算什麽時候去進攻大理城。”


    楊炎微微一笑道:“不忙,我說過等時機成熟,我自然會出軍的。”


    劉建赫尚未開口,麽些部的族長烏戈突和烏蠻部的族長阿會南就不耐煩了,麽些部和烏蠻部一直與高氏不和,也是大理各族中最早投靠到段氏這邊來的部族,因此無論是段智興還是劉建赫、甘華對他們都十分客氣,凡事總忍讓三分,也使這兩人頗為驕橫。加上他們也沒見過楊炎是如何大敗高建銘的,因此對楊炎的態度十分不滿。


    阿會南道:“楊大人,不知你說的時機成熟,是要到什麽時候,我們現在有大軍四五萬人,我看現在時機就以經成熟了,應該可以去進攻大理城了。”


    楊炎掃了他一眼,道:“如果阿會南族長認為時機真的以經成熟了,不妨自己領軍去攻打大理城,我決不阻攔。”


    阿會南頓時噎住了,他部下一共才兩千多人,那能去進攻大理城呢?不禁有些惱羞成怒,他的性子本來就十分急燥,頓時怒道:“我領人來是去打高建銘的,如果你們還這樣按兵不動,那麽我就領人馬回去好了。”


    楊炎淡淡道:“來去自由,阿會南族長請自便。”


    阿會南怔了一怔,氣得一甩袖子,轉身出了大帳。帳內的氣氛一下子十分尷尬,劉建赫和劉仁先父子也怔住了。到是麽些部的族長烏戈突頗為圓滑,道:“楊大人,聽說現在高建銘正在聚集人馬,據說以經聚了不大五六萬人,我們還這麽按兵不動,不是正好給了高建銘足夠的時間嗎?”


    楊炎點點頭,道:“烏戈突族長,高建銘在聚集人馬是不假,但兵貴精而不貴多,高建銘現在聚集的人馬大部份都是各地的差役,民兵、還有不少是征調的百姓,這樣的人馬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聚得越多越好,就算有五六十萬,也不足為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林森444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林森444並收藏宋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