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下最適合做朋友的人”1
遠處的田野上,一隊武士緊緊跟上了田氏的車隊。
這隊武士是騎兵,他們的騎兵矛上挑著一塊長長的三角形旗幟,那旗幟沒有任何羽毛牛尾裝飾,隻是在雙麵繡著一個大大的“趙”字。
這個“趙”字說明了一切。
叔向目送著這隊武士追上田氏車隊,並一路尾隨田氏車隊沒入地平線下,他微微點點頭,沒有回答剛才武士的問話,沒頭沒腦的發了句感慨:“趙氏若不昌盛,天理難容啊。”
趙氏武士追上田氏商隊,他們不是想打劫,而是履行“封建義務”。
所謂的“封建義務”就是保護,趙氏是晉國貴族中第一個把“庇護製”推廣到過往商隊的封建領主,而且他還這一準則被寫入封臣守則當中,讓屬下封臣必須遵守。
當然,這也是職業兵誕生後一個順理成章的產物——在封建製下,過往的商隊經過領主領地,都要向領主交納一定的保護費。而領主手下的武士要拿薪水長期服役的話,領主的負擔很沉重,於是,趙武想出一個妥協辦法,規定領主可以收取過往商隊的保護費,而各地領主旗下的武士,就以護送商隊來抵償對領主承擔的服役任務。
這話有點繞嘴,簡單的說,就是:過去領主所屬的武士是無償為領主服務的,他們或許承擔站崗值勤的任務,或者幫領主忙忙農活,修繕、保衛城堡,但現在他們是職業兵了,那麽就職業負責保護過往商隊。而後,領主從收取的保護費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職業武士服役的薪水。
如此一來,皆大歡喜。進入趙氏的商隊沿途受到武士的保護,雖然因此領主收取的費用高了點,但對他們來說通往趙氏的商路更安全了。
要知道,這時代危害商人的不光是土匪,還有各種猛獸,在春秋時代,道路兩邊最常見的動物是老虎與麋鹿,也有少量大象、披毛犀。
趙氏武士們的護送任務是各負其責的,一位領主收取保護費後,負責把商隊從自己的居城護送到到下一位領主的居城,而後,武士們可以返回,接著等待下一個護送任務。至於商隊的行程,將由後續的領主接手保護……就這樣,趙氏依據領地庇護責任,像接力賽一樣沿途保護著商隊前進,領主們既增加了收入,也讓手下武士經常處於戰備狀態。
叔向的感慨就是這意思——霸主國晉國用舉國之力組建職業兵製。但至今為止,武衛軍勉強湊齊了三個“標準師”,而與此同時,趙武借助推行庇護製,使趙氏圈養了三個“整編師”的常備武力。
“標準師”與“整編師”之間,士兵數目相差三倍。
趙氏輕輕鬆鬆,儲藏起與國家武力相同數量的軍事編製,但實際士兵數目相當於國家武裝的三倍,這份令人恐懼的力量讓範匄也不得不顧忌。故此,趙武雖然沒有回到國內,範匄做事的時候,卻不敢輕易觸碰三家聯盟的底線。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進,趙氏必然越來越強大,最終會成為一頭令人恐怖的巨獸。
叔向有了明悟,他把這一幕悄悄埋在心裏……
數日後,各地相繼開始春耕,趙氏勳田製也開始推行——所謂“勳田”,是根據《周禮》關於“土田附庸”的禮製進行的,所有被趙氏確定為世襲武士的人,都獲得一畝勳田。這一畝勳田雖然數量少,但卻是身份的象征,擁有這一畝勳田的人,有權力佩戴寶劍,而佩戴寶劍,在春秋則屬於貴族標誌——在春秋人眼中,寶劍等同於中世紀貴族手中的拐杖,同樣是權力的象征,所以前者被稱為“權杖”、後者被稱為“儀劍”。
這柄勳田寶劍也是趙氏武士的權杖。
依據周禮,唯有貴族可以把寶劍佩戴在身上以象征身份,而輔兵,或者不是武士出身的國人,他們可以手持武器參加戰鬥,但無權把寶劍“佩戴”在身上。戰時國家會舉行授劍儀式,在戰場上他們隻能把武器拿在手上,不能佩戴。而戰後則需要交換武器。
趙氏推廣勳田製,讓社會階層的等級更加分明,而社會階層等級分明,則意味著普通百姓的奮鬥欲望更加旺盛——在這次勳田風潮中,齊策獲得了五畝勳田,因為無法同時佩戴五柄寶劍,趙武允許他在自己的寶劍上鑲上五顆星星,顯示持劍者擁有五畝勳田的身份。
這樣一來,趙氏武士的榮譽感便極度膨脹,大家彼此在路上見麵,身份高低不用猜測,看看對方有沒有佩劍,看看對方佩劍上的星星,就能分辨出對方的身份。身份低的人,不免產生欲求不滿情緒,並渴望在今後的征戰中,獲取更大的功勳。
除了齊策獲得五畝勳田外,師偃、師修後裔各自獲得三畝勳田。故世的程罌,公孫杵臼後裔獲得了四畝勳田,而趙氏中層武士,大多數隻獲得兩畝勳田,比如林虎、衛敏、英觸等人。潘黨特殊,他靜悄悄的擁有了與師偃、師修後裔同等待遇。
勳田製推行後,趙武繼續往封建製邁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國都內範匄還忙著搜刮自己的屬國。
在這段時間,湧入晉國的財富實在太多了,新田城彌漫著一股講究奢侈的氣氛,晉平公也私下裏琢磨著整修自己的宮殿。他跟趙成商量:“聽說你父親擅長築城,張老曾稱讚你父親建造的房屋‘美倫美央’,現在我晉國富足了,可寡人的宮殿顯得很寒酸,你能不能悄悄跟你父親說一下,寡人想重新修造一座宮殿,讓你父親幫忙設計一下。”
趙成張嘴想說什麽,他身邊一位同齡伴讀輕輕拽了拽趙成的袖子,趙成立刻改變了他原來的意圖,轉而說:“君上既然想整修宮殿,那麽我跟父親說一聲,一定讓君上感覺滿意。”
此時,齊國執政已經順利從莒國撤軍——跟真實的曆史稍有不同的是,崔杼這次沒有允許莒國繼續存在,他俘虜了莒國國君之後,帶領大軍回到國內。齊莊公熱情的親自來到崔杼府上,祝賀崔杼輝煌的勝利,席上,崔杼的夫人棠薑獻舞,齊國國君醉眼迷離,頻頻用目光示意棠薑的兄長、崔杼的管家東郭偃……
在齊莊公泡二奶的時候,趙武已進入九原,祭奠晉國的曆任元帥,他先祭祀了趙氏先祖,而後從韓厥開始,荀罌、荀偃一個不落,挨個祭祀一番。
這個季節不是舉行公祭的時間,此時範匄正忙著在新田城招待各國君主,各國君主是來新田“聽成”的,範匄在宴會上宣布了各國明年應繳納的征稅份額,並順便宣布了明年的工作安排。
範匄比較囂張,此時,晉國的家族兼並已經愈演愈烈,各家族麵對範匄的威勢,已經噓若寒蟬,因此,在九原墓地上,除了趙武和他的屬臣外,沒有人同來祭奠。
古代的所謂掃墓,除了焚香敬獻祭品外,還要修剪墳墓上的野草,整理墳墓兩邊栽培的樹木,趙氏武士忙著幫趙武做這些瑣事,趙武自己則從一個個墓碑麵前走過,仿佛檢閱這些士兵,也仿佛接受先輩的囑托。
許久,趙武問身邊的叔向:“這麽多晉國的大臣,前任元帥躺在這裏,假如這些人死而複生,現在站在我麵前,你覺得誰最適合當作朋友交往?”
叔向沉思了一下,立刻回答:“韓伯最適合,韓伯性格溫和,待人寬厚,為了庇護自己的友人,甚至不惜跟國君對抗,這樣的人最適合當作朋友。”
趙武輕輕搖頭:“我說的是,如果這裏所有的人都站在我麵前,你隻能選擇一個人做朋友,你還會選擇韓伯(韓厥)嗎?”
叔向昂然回答:“當然是韓伯,我不考慮其他人。”
趙武走到一座碑文麵前站住,輕聲歎息:“其實韓伯作為長者,非常愛護後輩,但韓伯也有缺點,因為韓伯雖然待人熱心,但他從不善於反抗,不善於堅持。韓伯總想著與世無爭,總想著你不爭奪,上天會幫助你的……與這樣的人交往,雖然如沐春風,但你卻別指望得到他的幫助。
我說這話,似乎涼薄了一點……然而……”
趙武的話音低沉下來,過了一會兒,他低沉的說:“當初趙氏下宮之亂,韓厥是反對的,事後他保護了趙氏遺孤,使得趙氏有一天能夠重新站起來,他支持了趙氏遺孤重新回到卿大夫的行列,這才有了趙氏的今天。然而……”
趙武談論趙氏,仿佛在說一個外人,叔向雖然有點驚詫,但他屏住呼吸,繼續傾聽趙武的話。
趙武低沉的說:“然而,如果韓厥當初明確阻止,也許欒書不敢輕易發動‘下宮之亂’,也許趙氏的災禍會更輕微一點。
如果我僅僅為趙氏這麽說,也許刻薄了一點,但厲公被弑的時候,韓厥明明表示了反對,可是他隻是言語上的反對,從不站出來明確阻止。
我可以猜得到韓伯當時的想法,在強大的欒書與三郤聯軍麵前,出麵阻止下宮之亂,那是螳臂擋車,韓氏將因此陷入危機。為了不讓韓氏因此受害,韓厥從言詞上進行反對,禮也;而他行動上沒有明確阻止,自保其身也——他終究還是以自己的家族為重,雖然他知道什麽是正義,卻從不肯為了正義犧牲一個銅板的家族利益。這就是韓伯。”
遠處的田野上,一隊武士緊緊跟上了田氏的車隊。
這隊武士是騎兵,他們的騎兵矛上挑著一塊長長的三角形旗幟,那旗幟沒有任何羽毛牛尾裝飾,隻是在雙麵繡著一個大大的“趙”字。
這個“趙”字說明了一切。
叔向目送著這隊武士追上田氏車隊,並一路尾隨田氏車隊沒入地平線下,他微微點點頭,沒有回答剛才武士的問話,沒頭沒腦的發了句感慨:“趙氏若不昌盛,天理難容啊。”
趙氏武士追上田氏商隊,他們不是想打劫,而是履行“封建義務”。
所謂的“封建義務”就是保護,趙氏是晉國貴族中第一個把“庇護製”推廣到過往商隊的封建領主,而且他還這一準則被寫入封臣守則當中,讓屬下封臣必須遵守。
當然,這也是職業兵誕生後一個順理成章的產物——在封建製下,過往的商隊經過領主領地,都要向領主交納一定的保護費。而領主手下的武士要拿薪水長期服役的話,領主的負擔很沉重,於是,趙武想出一個妥協辦法,規定領主可以收取過往商隊的保護費,而各地領主旗下的武士,就以護送商隊來抵償對領主承擔的服役任務。
這話有點繞嘴,簡單的說,就是:過去領主所屬的武士是無償為領主服務的,他們或許承擔站崗值勤的任務,或者幫領主忙忙農活,修繕、保衛城堡,但現在他們是職業兵了,那麽就職業負責保護過往商隊。而後,領主從收取的保護費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職業武士服役的薪水。
如此一來,皆大歡喜。進入趙氏的商隊沿途受到武士的保護,雖然因此領主收取的費用高了點,但對他們來說通往趙氏的商路更安全了。
要知道,這時代危害商人的不光是土匪,還有各種猛獸,在春秋時代,道路兩邊最常見的動物是老虎與麋鹿,也有少量大象、披毛犀。
趙氏武士們的護送任務是各負其責的,一位領主收取保護費後,負責把商隊從自己的居城護送到到下一位領主的居城,而後,武士們可以返回,接著等待下一個護送任務。至於商隊的行程,將由後續的領主接手保護……就這樣,趙氏依據領地庇護責任,像接力賽一樣沿途保護著商隊前進,領主們既增加了收入,也讓手下武士經常處於戰備狀態。
叔向的感慨就是這意思——霸主國晉國用舉國之力組建職業兵製。但至今為止,武衛軍勉強湊齊了三個“標準師”,而與此同時,趙武借助推行庇護製,使趙氏圈養了三個“整編師”的常備武力。
“標準師”與“整編師”之間,士兵數目相差三倍。
趙氏輕輕鬆鬆,儲藏起與國家武力相同數量的軍事編製,但實際士兵數目相當於國家武裝的三倍,這份令人恐懼的力量讓範匄也不得不顧忌。故此,趙武雖然沒有回到國內,範匄做事的時候,卻不敢輕易觸碰三家聯盟的底線。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進,趙氏必然越來越強大,最終會成為一頭令人恐怖的巨獸。
叔向有了明悟,他把這一幕悄悄埋在心裏……
數日後,各地相繼開始春耕,趙氏勳田製也開始推行——所謂“勳田”,是根據《周禮》關於“土田附庸”的禮製進行的,所有被趙氏確定為世襲武士的人,都獲得一畝勳田。這一畝勳田雖然數量少,但卻是身份的象征,擁有這一畝勳田的人,有權力佩戴寶劍,而佩戴寶劍,在春秋則屬於貴族標誌——在春秋人眼中,寶劍等同於中世紀貴族手中的拐杖,同樣是權力的象征,所以前者被稱為“權杖”、後者被稱為“儀劍”。
這柄勳田寶劍也是趙氏武士的權杖。
依據周禮,唯有貴族可以把寶劍佩戴在身上以象征身份,而輔兵,或者不是武士出身的國人,他們可以手持武器參加戰鬥,但無權把寶劍“佩戴”在身上。戰時國家會舉行授劍儀式,在戰場上他們隻能把武器拿在手上,不能佩戴。而戰後則需要交換武器。
趙氏推廣勳田製,讓社會階層的等級更加分明,而社會階層等級分明,則意味著普通百姓的奮鬥欲望更加旺盛——在這次勳田風潮中,齊策獲得了五畝勳田,因為無法同時佩戴五柄寶劍,趙武允許他在自己的寶劍上鑲上五顆星星,顯示持劍者擁有五畝勳田的身份。
這樣一來,趙氏武士的榮譽感便極度膨脹,大家彼此在路上見麵,身份高低不用猜測,看看對方有沒有佩劍,看看對方佩劍上的星星,就能分辨出對方的身份。身份低的人,不免產生欲求不滿情緒,並渴望在今後的征戰中,獲取更大的功勳。
除了齊策獲得五畝勳田外,師偃、師修後裔各自獲得三畝勳田。故世的程罌,公孫杵臼後裔獲得了四畝勳田,而趙氏中層武士,大多數隻獲得兩畝勳田,比如林虎、衛敏、英觸等人。潘黨特殊,他靜悄悄的擁有了與師偃、師修後裔同等待遇。
勳田製推行後,趙武繼續往封建製邁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國都內範匄還忙著搜刮自己的屬國。
在這段時間,湧入晉國的財富實在太多了,新田城彌漫著一股講究奢侈的氣氛,晉平公也私下裏琢磨著整修自己的宮殿。他跟趙成商量:“聽說你父親擅長築城,張老曾稱讚你父親建造的房屋‘美倫美央’,現在我晉國富足了,可寡人的宮殿顯得很寒酸,你能不能悄悄跟你父親說一下,寡人想重新修造一座宮殿,讓你父親幫忙設計一下。”
趙成張嘴想說什麽,他身邊一位同齡伴讀輕輕拽了拽趙成的袖子,趙成立刻改變了他原來的意圖,轉而說:“君上既然想整修宮殿,那麽我跟父親說一聲,一定讓君上感覺滿意。”
此時,齊國執政已經順利從莒國撤軍——跟真實的曆史稍有不同的是,崔杼這次沒有允許莒國繼續存在,他俘虜了莒國國君之後,帶領大軍回到國內。齊莊公熱情的親自來到崔杼府上,祝賀崔杼輝煌的勝利,席上,崔杼的夫人棠薑獻舞,齊國國君醉眼迷離,頻頻用目光示意棠薑的兄長、崔杼的管家東郭偃……
在齊莊公泡二奶的時候,趙武已進入九原,祭奠晉國的曆任元帥,他先祭祀了趙氏先祖,而後從韓厥開始,荀罌、荀偃一個不落,挨個祭祀一番。
這個季節不是舉行公祭的時間,此時範匄正忙著在新田城招待各國君主,各國君主是來新田“聽成”的,範匄在宴會上宣布了各國明年應繳納的征稅份額,並順便宣布了明年的工作安排。
範匄比較囂張,此時,晉國的家族兼並已經愈演愈烈,各家族麵對範匄的威勢,已經噓若寒蟬,因此,在九原墓地上,除了趙武和他的屬臣外,沒有人同來祭奠。
古代的所謂掃墓,除了焚香敬獻祭品外,還要修剪墳墓上的野草,整理墳墓兩邊栽培的樹木,趙氏武士忙著幫趙武做這些瑣事,趙武自己則從一個個墓碑麵前走過,仿佛檢閱這些士兵,也仿佛接受先輩的囑托。
許久,趙武問身邊的叔向:“這麽多晉國的大臣,前任元帥躺在這裏,假如這些人死而複生,現在站在我麵前,你覺得誰最適合當作朋友交往?”
叔向沉思了一下,立刻回答:“韓伯最適合,韓伯性格溫和,待人寬厚,為了庇護自己的友人,甚至不惜跟國君對抗,這樣的人最適合當作朋友。”
趙武輕輕搖頭:“我說的是,如果這裏所有的人都站在我麵前,你隻能選擇一個人做朋友,你還會選擇韓伯(韓厥)嗎?”
叔向昂然回答:“當然是韓伯,我不考慮其他人。”
趙武走到一座碑文麵前站住,輕聲歎息:“其實韓伯作為長者,非常愛護後輩,但韓伯也有缺點,因為韓伯雖然待人熱心,但他從不善於反抗,不善於堅持。韓伯總想著與世無爭,總想著你不爭奪,上天會幫助你的……與這樣的人交往,雖然如沐春風,但你卻別指望得到他的幫助。
我說這話,似乎涼薄了一點……然而……”
趙武的話音低沉下來,過了一會兒,他低沉的說:“當初趙氏下宮之亂,韓厥是反對的,事後他保護了趙氏遺孤,使得趙氏有一天能夠重新站起來,他支持了趙氏遺孤重新回到卿大夫的行列,這才有了趙氏的今天。然而……”
趙武談論趙氏,仿佛在說一個外人,叔向雖然有點驚詫,但他屏住呼吸,繼續傾聽趙武的話。
趙武低沉的說:“然而,如果韓厥當初明確阻止,也許欒書不敢輕易發動‘下宮之亂’,也許趙氏的災禍會更輕微一點。
如果我僅僅為趙氏這麽說,也許刻薄了一點,但厲公被弑的時候,韓厥明明表示了反對,可是他隻是言語上的反對,從不站出來明確阻止。
我可以猜得到韓伯當時的想法,在強大的欒書與三郤聯軍麵前,出麵阻止下宮之亂,那是螳臂擋車,韓氏將因此陷入危機。為了不讓韓氏因此受害,韓厥從言詞上進行反對,禮也;而他行動上沒有明確阻止,自保其身也——他終究還是以自己的家族為重,雖然他知道什麽是正義,卻從不肯為了正義犧牲一個銅板的家族利益。這就是韓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