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麵對其他人的時候謝雲煜不會表現出來,可他對裴清太在意了,哪怕想控製這種情緒不被裴清發現,最後還是被裴清看出來了。雖然不管謝雲煜是什麽樣的,裴清都喜歡,可這種性格很容易傷到謝雲煜自己,裴清一直試圖給謝雲煜一些自信,讓他明白他就是最好的。聽著裴清的解釋,謝雲煜一愣,他之前一直沒敢往這方麵想,可現在聽裴清一說,似乎還真是這樣的。第173章 盡管知道裴清這樣說或許是在寬慰自己,可這樣的寬慰也讓謝雲煜心頭的焦慮去了不少,臉上的笑容也越發地柔和。以至於等謝雲煜進入大理寺時,下屬一抬頭就看到上官渾身散發著幸福的氣息,突然有種被人往嘴裏塞了一大把蜜糖,甜到的錯覺。好在在謝雲煜送走裴清後,臉上的笑容就恢複了以往的和煦,也讓下屬莫名鬆了口氣。雖然剛才的謝雲煜可能更好相處,但是他們實在是不太能習慣。要說起裴清和謝雲煜的關係,可以說大理寺的人算是除裴家人以外最早知道的,因為裴清和謝雲煜在一起後壓根就不避人。不過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是沒有看出來,因為裴清和謝雲煜之前就很親密,現在隻是更親密一點,隻是情.人之間的親密還是不一樣,加之大理寺的官員總是會注意到各種細節,然後不自覺地分析,這一分析就把兩人的關係給看出來了。隻是發現歸發現,卻沒有人多說什麽,反而一些人猜到這點後恍然大悟,怪不得謝大人不肯成親,原來是和裴小公子在一起了。雖說這龍陽之好有些特殊,但是和他們也沒有關係,大理寺的人知道後驚訝了一陣,也就平靜下來,不過還是將消息瞞得死死的,不敢泄露出去。雖說謝雲煜看著沒有隱瞞的依偎,對方真要隱瞞他們也不可能看出來,可這事終歸是不好大剌剌說出來的,謝雲煜不隱瞞是他的事,可消息要是從他們這邊泄露出去,萬一有問題那就麻煩了。謝雲煜一開始不敢太大張旗鼓的,畢竟沒有得到裴家人的同意,所以沒說什麽,而等他得到裴家人的同意後,也不好為了這事特意說一句。而到現在,謝雲煜對他和裴清的感情有了信心,也不在乎其他人知不知道,反正裴清和他都不會受到其他人影響。況且謝雲煜也清楚外人會怎麽看待他和裴清的感情,哪怕知道他們在一起,肯定還是會覺得他們需要成親,不知道他和裴清關係的話反而會忽略這點。畢竟他這麽多年都沒有考慮成親的事,相熟的人也已經差不多放棄,可裴清還年輕,不提還好,一提起來,來試探親事的人怕是多得很,尤其是裴清如今又是國公,有這個爵位在更是吸引人了。進宮的路上,裴清掀開簾子朝外看去,發現路上似乎多了不少人,神情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樣,興奮中帶著絲絲的忐忑。如果隻是一個人這樣就罷了,很多人都是這個神情,這就讓裴清有些好奇,忍不住問了車夫一句:“今日是有什麽大事嗎?”“公子,您忘了,今日是科舉考試開始的日子。”車夫詫異回道。車夫這話一下子提醒了裴清,因著裴家人回來,皇帝那邊也沒有什麽事,就幹脆讓他好好在家陪陪家裏人,所以這些天裴清過得比較悠閑,今天是什麽日子自然也沒有記住。看著路上或是穿著舊衣袍的學子,或是衣著華貴的富家子弟,又或是年紀略大手腳粗糙的中年人,裴清安靜了下來,讓馬車在路邊停停,靜靜地看著他們朝著考試院走去。等這一批人走了,裴清才讓車夫繼續往前走。車夫見裴清對這些學子感興趣,也笑著說了一些關於學子的事,讓裴清聽得津津有味,倒不覺得路上無聊了。要說起來,京都來了這麽一批學子後確實熱鬧了不少,不說別的,能有自信來京都,並且在考試中通過考核的都是人才,對自己的才華也是非常的自信,因此一旦開始討論,就很容易吵起來。而這次科舉考試的科目又很多,考古文經典的科目雖然普通人了解不多,但是京都的百姓也都知道古文經典重要,都會認真地聽。尤其是學子雙方吵起來後,那個個都是引經據典,互相甩史料,大大豐富了圍觀群眾的知識麵。如果隻是這種吵鬧,會吸引一些百姓,但是更多的百姓聽一會兒就不願意聽了,畢竟經典離他們的生活太遠,哪怕知道這些知識重要,可也沒有辦法多抽時間聽聽。更何況這些知識在沒有基礎的時候聽也隻覺得枯燥,普通百姓記憶力也一般,聽著後麵可能就把前麵的給忘了,聽到後麵越聽迷糊。但是除了古文經典外,科舉考試的科目還有一些非常實用的科目,比如在普通百姓看來是考核工匠的工科,考驗算學的算術科,甚至還有農學科目,每一樣都非常的吸引老百姓。不過最開始是農學科和工科比較受百姓關注,而算術科不少人都覺得沒有必要了解太深,隻要能算點算術就夠了,結果算學學子看到其他學家備受百姓的關注,算學無人問津,硬是靠著和工科合作給爭取到了吸引力。不過最受歡迎的還是農家學子,本來一些農家學子家資不豐,隻能住在京郊朝廷修建的宿舍內,但是京都附近的農戶得知這些人都是來參加農學考試的,一個個的都招呼對方去他們村子裏看看,包吃包住,還給額外的銀錢做報酬。隻是還沒有等這些農家學子同意,農學研究院的人就來了,直接將這些農家學子全部打包帶走,不過就在附近農戶失望的時候,這些學子又帶著任務出來,到他們村子裏親自實踐研究了。“馬上就是科舉考試,他們不會覺得耽誤時間嗎?”裴清忍不住問。“公子,您忘了,就算他們通過考試,那最後最好的去處也是農學研究院,這能提前去還不好嗎?”車夫說道。裴清眨眨眼,意識到自己忽略了這點,要是別的學子,這確實有點耽誤功夫,可對農學來說,反而是個助力。“那其他學子有異議嗎?”裴清問。“聽說倒是有人提起過,不過大部分學子都是羨慕農家在京都有這麽個根基在。”車夫回道。最主要還是科舉分科,哪怕農家學子在實踐中得到了進步,但是並不會影響其他人,所以才沒有鬧出什麽事。第174章 季鵬以為自己參加過朝廷安排的考核,有了一些經驗後,再參加科舉考試就不會緊張,直到昨日睡下,季鵬都是這樣想的。然而等他真的踏上了前往科舉考試院的路時,卻發現他以為的不緊張隻是他的錯覺,真正的考場和模擬考場還是不一樣的,拿到考題時季鵬隻感覺頭腦一片空白。好在之前的模擬考試確實是起到了鍛煉作用,季鵬穩住心神後,腦子也清醒了一些,知道這場科舉考試有多重要,這才開始認真作答。而隨著作答逐漸深入,季鵬越發體會到了模擬考試的好處,若他是頭一遭遇到這樣的考試題目,哪怕之前自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怕也是會打個措手不及,而現在就輕鬆了一些。不過輕鬆歸輕鬆,季鵬也沒敢太放鬆,因為他覺得答題輕鬆,其他學子說不定也覺得輕鬆呢,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小心謹慎,萬一就因為放鬆疏忽了而落榜,那他不知道會多懊惱。考場內的不少學子的想法和季鵬相似,答起題來都謹慎無比,生怕疏忽導致落榜。其實這些學子都想岔了,這次的科舉看似隻有兩個結果,上榜或者落榜,可實際上隻要科舉成績達標,或者某一部分極為突出的話,也是會被朝廷征召的,隻是和上榜的學子相比待遇就要差些。上榜的學子或是進入官署實習,或是成為某個學科的研究人員,而這些成績達標的落榜學子則是助手,隻不過這樣他們就不能算官身,但是和落榜後什麽都沒有比,結果還是好了不少。而對朝廷來說,普通官吏多了算不上什麽好事,尤其是科舉確定了三年一次,這麽一輪輪地來,官吏就太多了。可看著裴清出成果這麽些年,不管是誰都不得不承認,能做研究的人還是稀缺的,要是能長期穩定地提供研究人員,這絕對是大好事。至於說研究人員給實職不太行,那還可以給虛職啊,虛職加上去就是多給點俸祿,地位也高些,倒是不會太過幹涉朝廷運轉。不過這件事學子們並不知道,朝廷也隻有寥寥幾人才知道這個消息,就是想通過這次科舉挑出人才來,也借著科舉的壓力逼一逼他們。三天的科舉考試幾乎是眨眼就過去了,負責閱卷的官員很快就開始幹活了。負責閱卷的官員都是朝廷精挑細選出來的,既要考察對方的品性,又還要對方精通閱卷的科目。裴清也在其中,不過他負責的不是某一科的閱卷,而是全部都可以看,甚至一些主觀意識比較強的題目還要他親自過目,原因很簡單,皇帝認為裴清在夢中見識的事物多了,一些他們不太能理解或者預見的內容,裴清或許可以看出其中的價值。就算這次沒有這樣的人,那讓裴清看看這些內容,說不定能觸發裴清的靈感呢。裴清本來不覺得自己任務重,畢竟有這麽多閱卷官在,他壓根沒有什麽壓力,可被皇帝這麽一說,裴清就生怕自己錯失人才。雖然一般的人才不至於在科舉考試中遺漏,但萬一有多跨出幾步的天才呢,天才的想法光怪陸離,奇異非凡,普通人看著怕是不太能理解,萬一就這麽遺漏了,那大盛的損失就大了。裴清很清楚,他這些年做出來的東西算是建立在大盛科學基礎上的,如果沒有那些工匠在,哪怕他有想法,恐怕也做不好,或者說成品的製作時間肯定是要拉長的。可也就這樣了,如果他想更進一步的發展,比如蒸汽機什麽的,靠他一個人是不行的,哪怕依靠現在的工匠強行堆科技樹,或許最後會出現一兩台的成品,但是絕對形成不了產業鏈,甚至對大盛也沒有什麽好處,隻能算是奇觀了。等到他去世,打造機器的工匠也去世,用不了多久這些機器就會成為稀罕的古董,根本起不到提高生產力的作用。來到大盛這麽久,裴清也將大盛視作自己的家鄉,自然希望大盛可以越來越好,如果他能將他記憶中的知識變現,不管是國家還是百姓都會越來越好,而這知識的變現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因為裴清的存在,一些閱卷官在看到自己不太能理解,不太能接受的答卷時也沒有直接罷黜,而是放到了裴清這邊,讓裴清再把把關。裴清雖然是來找人才,但也不覺得古代人的想法會奇特地讓他震驚,然後這答卷一看,裴清發現自己是低估了天下人,有些學子的腦洞甚至讓他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可再回憶下現代的記憶,又發現對方開腦洞的方向居然還挺對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把科研時間想得太少了。不過裴清覺得這很正常,說到底,大盛現如今時不時地出點成果,對方又不知道真正的科研是怎麽一回事,自然會覺得科研不用耗費太多時間,等對方真正開始做實驗才會明白吧。裴清在答卷上畫了一個金色的小星星,然後小心地把答卷放到一邊,這算是他對最高級人才的一個標注。而旁邊閱卷的官員注意到裴清的動作,閱卷也越發小心,剛才這份卷子他們都看過,都是不太能理解,可看裴清的動作,這個學子絕對不普通。在場的官員都是對裴清很是信服,盡管不甚了解,可接下來的閱卷中,哪怕看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內容,也小心判斷,或者拿給裴清看。第175章 被這份答卷驚到了,裴清接下來就更加慎重,畢竟覺得有人才是一回事,真發現人才了又是一回事。而這次科舉考試又是大盛頭一次考試,敢來能來的都是人才,沒有自知之明的少之又少,接下來倒是真讓裴清又找到了一些人才,隻不過適用的領域各不相同。而其他的閱卷官也都將試卷批閱完畢,正在統計具體的分數。到了這個時候,官員們發現這考試中能有具體的分數著實不錯,有些學子的答卷要是以他們之前的評判標準來判,那是不分伯仲,不好排出一個先後順序來,而現在隻要按照分數來排,若是分數一樣,還能有理有據的並列,不至於為了一個前後排名爭得不可開交。將科舉名次排好,終於可以拆卷登記名字了,在榜上的那些學子名字閱卷官們都牢記在心,尤其是一些被上官安排了任務的,更是將名字牢牢記住,畢竟這一批學子能上榜,才華都不差的,隻要好生調.教一番,那都是他們官署的得力幹將。他們官署這些年的任務量是越來越重,可人才卻不太好找,難得有這麽多對門的人才在,當然是要趕緊撈到自己鍋裏,不然被別人窺覬怎麽辦,畢竟有時候人才是通用的,對方在他們這裏能幹好,在別的地方也能幹好。除了這些上榜的學子名字,那些及格的學子也被閱卷官們記了下來,成績越好,記得就越牢,這些也算是後備力量了,或許質量不如上榜的學子,可數量多啊。況且其中一些學子雖然如今考得不算很好,可閱卷官看得出來,主要還是這些學子之前的求學條件不行,如今朝廷會讓他們好好學,以後未必不能超過那些上榜的學子。裴清其實一直在偷偷地關注其他閱卷官的動向,想看看他們對這些馬上要去他們官署實習的學子是什麽態度,萬一有排斥態度的,他還要多注意一下。這不是裴清多心,而是事實,如果裴清沒有搞出這麽多事來,沒有大大地增加大盛官員的工作量,科舉出現不光是讓世家大族不滿,還會讓一些官員心生排斥,覺得他們是來和他們搶官位的。而現在,官員們負擔重,壓力大,靠著以往的一些選官方式選出來的人才數量少,質量可能還不太行。以往朝廷給的工作量低,來些渾水摸魚的人其他官員也不覺得有什麽,可現在工作量高起來,自己忙得不行,就看不下去其他人悠閑了,有些不作為的官員甚至已經被弄走了一部分,當然也有一些是自己實在是吃不消主動走人的。可不幹事的人走了不代表幹事的人就多了,能做事的還是那些,哪怕有些進官署的人是有才華,可架不住工作量越來越多,所以這次看到這麽多人才能進入朝廷幫忙,不管後麵會是什麽想法,起碼此時此刻,閱卷官們都是高興的。科舉結束了,等待放榜的時間並不算長,可在參考的學子眼中,這段時間真是無比的漫長。不過一些學子考完就徹底放鬆了,選擇在京都四處遊玩,采購一些稀罕物,雖說這些東西在京都可能算不上多稀罕,可是在他們家那邊就比較少見了,畢竟一些商戶南來北往販賣的都是賺頭大的貨物,自然不太會將京都裏所有稀罕貨都賣出去。而這次這麽難得來一趟京都,不管最後能不能留下,先買些喜歡的送回去也不錯。其實這些學子之所以這麽放鬆,其實也是心裏隱隱覺得自己或許會落榜,隻能用一些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過還有一些學子雖然也覺得自己會落榜,卻選擇了待在學舍內,沒有四處走動,原因無他,一是不甘心就這麽走了,二是京都物價高,真要出去走走,身上帶的銀子都不夠花了,還不如安心在學舍住著,還能和同窗探討一二,提高自身的學識水平。這要是回家了,想找到學識水平和同窗一般的學子就難了,而現在提高得多了,說不定下次科舉就考上了呢。抱著這個想法,不少學子都互相探討起來,讓學舍內又重新熱鬧了不少,而其他覺得自己有把握的學子心緒也是漂浮不定的,看到他們討論也忍不住參與進來,畢竟不討論,他們也有點靜不下心來。再說有把握歸有把握,可萬一呢,而且其他人都表現出了好學上進的樣子,自己獨處一旁,還顯得有些孤傲不合群,這也就罷了,萬一沒有上榜,再回想此時的樣子,豈不尷尬。人都是會隨眾的,一個群體中有一群人做了同一件事,其他人自然也會被影響,一時間,來參加科舉的學子們間學習風氣濃鬱,讓一些想趁著這段時間和他們打好關係的人硬是找不到機會。京都的消息都靈通,不少人家都知道這些學子前途不可限量,若是能趁著他們放鬆的時候拉拉關係,雖不敢說一定能得到什麽好處,可起碼不會有什麽壞處,之前他們是不敢上門,怕萬一影響到對方的成績,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況且這時候這些學子放鬆下來也都更好接近了,可誰知道還沒等這些人使出富貴來迷惑這些學子的眼睛,學習的氣氛先將他們包裹起來。而這時候,再有些富貴人家上門邀約,哪怕有些人心動了,可頂多出去一趟,回來時看到其他學子的狀態,也都腦子一下清醒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