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明清一些古籍記載,乾隆年間,揚州有個才子叫柳敬亭,雖不敢誇其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他也熟讀經史子集。其祖父柳若謙是當地富戶,家資殷實,平素樂善好施,被當地人尊稱為“柳老太爺”。
柳敬亭19歲這年,進京趕考。途中曾入宿方文寺。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聽到窗外有陣陣簫聲,便走出了房間。月光下,他隱約看見一青年書生盤膝而坐,白衫雪巾,手撫玉簫,恍若仙人。柳敬亭見這青年書生簫藝出類拔萃,聽到妙處,不禁高聲讚道:“好簫,好簫!真如仙樂,敢問兄台名諱?”青年書生停下來,朗聲答道:“在下秦起雲,乃江浙舉子,今赴京趕考,途經此地,一時興起,胡亂吹上一曲,兄台如不見笑,就請過來一敘。”柳敬亭走過去,也盤膝坐下,與秦起雲談論起詩詞音律來。兩人越談越投緣,便結伴上路,一同赴京。
考試這天,柳敬亭被分在天字九號房。考卷拿到手,他粗略一看,覺得不算太難,縱筆寫去,奇文妙語紛呈,不覺平添了幾分得意。可到最後一題時,柳敬亭犯了難。原來這道題是考對聯,上聯是“炭黑火紅灰似雪”。這上聯是翰林院一位老翰林幾年前偶得的,整個朝野無人能對出下聯。柳敬亭苦思不得,一陣倦意襲來,便伏在桌上睡著了。
夢中,有人拍了拍柳敬亭的肩膀。他睜眼一看,麵前站著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見他醒了,老者順手拿起他的答卷,看了一下說道: “年輕人,你這文章可有諸多不妥之處啊!”柳敬亭見老者仙風道骨,心想老者必定是飽學之士,忙請老者指教。老者一一指出他答卷中的不當之處,並提出修改意見。柳敬亭大服,忙問老者名諱。老者答:“老夫叫浪依離。”柳敬亭道:“百家姓中似無姓浪的。”老者微微一笑,說:“且不問這個,那最後一聯可曾對出?”柳敬亭說還未對出。老者提示道:“你家中可有田地?秋種何物?”柳敬亭聞聽此言,立即一拍桌子,興奮地說:“學生明白了。”柳敬亭從夢中醒來,身邊空無一人,原來是黃粱一夢。他顧不得多想,提起筆對道:麥黃麩赤麵如霜。
三天後,主考官晉見乾隆,奉上三張考卷請乾隆定奪,其中秦起雲才學最高,柳敬亭對出了那副奇聯。乾隆仔細閱覽考卷後,意欲將秦起雲點為狀元,柳敬亭點為榜眼。心念至此,他拿起禦筆,越過柳敬亭試卷,目及卷上對聯,心中微微一動,暗道:這對聯可真是鬼斧神工啊!就在這一念之間,一滴朱砂正巧落在柳敬亭三個字上麵。乾隆不由苦笑道:“天意,文章不及秦起雲,造化難比柳敬亭啊!這狀元可是天定啊!”
喜訊傳到揚州,柳家張燈結彩。柳敬亭將夢中之事講給家人,柳若謙慨然道:“是祖上積德,蔭及子孫啊!”秋去春來,轉眼一年過去,又到了農忙時節。柳若謙來到自家農田,當他看到地中間一座無碑墳墓時,心中微微一歎。
原來這墳中埋著一位寒儒,他一生貧困潦倒,死後無處安葬,其家人慕柳若謙樂善好施之名,夜裏將屍體下葬於此地。柳若謙知道後並未責怪他們,反而拿出銀兩,讓他們謀生去了。此後每到農忙春耕之時,柳若謙總要犁地人靠兩邊犁,唯恐傷及墳墓。當下人又問道: “老太爺,今年……”柳若謙想也沒想,仍像往年一樣隨口答道:“讓一犁吧。”話剛出口,他猛然醒悟,所謂“浪依離”者,竟然是“讓一犁”!柳若謙忙命人備了香燭紙馬,親自焚香叩拜,又遣人製一石碑立於墳前,上書“恩公讓一犁之墓”。
柳敬亭19歲這年,進京趕考。途中曾入宿方文寺。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聽到窗外有陣陣簫聲,便走出了房間。月光下,他隱約看見一青年書生盤膝而坐,白衫雪巾,手撫玉簫,恍若仙人。柳敬亭見這青年書生簫藝出類拔萃,聽到妙處,不禁高聲讚道:“好簫,好簫!真如仙樂,敢問兄台名諱?”青年書生停下來,朗聲答道:“在下秦起雲,乃江浙舉子,今赴京趕考,途經此地,一時興起,胡亂吹上一曲,兄台如不見笑,就請過來一敘。”柳敬亭走過去,也盤膝坐下,與秦起雲談論起詩詞音律來。兩人越談越投緣,便結伴上路,一同赴京。
考試這天,柳敬亭被分在天字九號房。考卷拿到手,他粗略一看,覺得不算太難,縱筆寫去,奇文妙語紛呈,不覺平添了幾分得意。可到最後一題時,柳敬亭犯了難。原來這道題是考對聯,上聯是“炭黑火紅灰似雪”。這上聯是翰林院一位老翰林幾年前偶得的,整個朝野無人能對出下聯。柳敬亭苦思不得,一陣倦意襲來,便伏在桌上睡著了。
夢中,有人拍了拍柳敬亭的肩膀。他睜眼一看,麵前站著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見他醒了,老者順手拿起他的答卷,看了一下說道: “年輕人,你這文章可有諸多不妥之處啊!”柳敬亭見老者仙風道骨,心想老者必定是飽學之士,忙請老者指教。老者一一指出他答卷中的不當之處,並提出修改意見。柳敬亭大服,忙問老者名諱。老者答:“老夫叫浪依離。”柳敬亭道:“百家姓中似無姓浪的。”老者微微一笑,說:“且不問這個,那最後一聯可曾對出?”柳敬亭說還未對出。老者提示道:“你家中可有田地?秋種何物?”柳敬亭聞聽此言,立即一拍桌子,興奮地說:“學生明白了。”柳敬亭從夢中醒來,身邊空無一人,原來是黃粱一夢。他顧不得多想,提起筆對道:麥黃麩赤麵如霜。
三天後,主考官晉見乾隆,奉上三張考卷請乾隆定奪,其中秦起雲才學最高,柳敬亭對出了那副奇聯。乾隆仔細閱覽考卷後,意欲將秦起雲點為狀元,柳敬亭點為榜眼。心念至此,他拿起禦筆,越過柳敬亭試卷,目及卷上對聯,心中微微一動,暗道:這對聯可真是鬼斧神工啊!就在這一念之間,一滴朱砂正巧落在柳敬亭三個字上麵。乾隆不由苦笑道:“天意,文章不及秦起雲,造化難比柳敬亭啊!這狀元可是天定啊!”
喜訊傳到揚州,柳家張燈結彩。柳敬亭將夢中之事講給家人,柳若謙慨然道:“是祖上積德,蔭及子孫啊!”秋去春來,轉眼一年過去,又到了農忙時節。柳若謙來到自家農田,當他看到地中間一座無碑墳墓時,心中微微一歎。
原來這墳中埋著一位寒儒,他一生貧困潦倒,死後無處安葬,其家人慕柳若謙樂善好施之名,夜裏將屍體下葬於此地。柳若謙知道後並未責怪他們,反而拿出銀兩,讓他們謀生去了。此後每到農忙春耕之時,柳若謙總要犁地人靠兩邊犁,唯恐傷及墳墓。當下人又問道: “老太爺,今年……”柳若謙想也沒想,仍像往年一樣隨口答道:“讓一犁吧。”話剛出口,他猛然醒悟,所謂“浪依離”者,竟然是“讓一犁”!柳若謙忙命人備了香燭紙馬,親自焚香叩拜,又遣人製一石碑立於墳前,上書“恩公讓一犁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