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殿。


    玉太後正對著一幫禦醫大發雷霆:


    “都幹什麽吃的?用了三劑藥竟然還沒去腫?”


    禦醫們跪在地上戰戰兢兢,院正硬著頭皮回道:


    “太後娘娘,主子年歲太小,臣等不敢用猛藥啊!”


    “那你們倒是換個溫和又有效的方子啊!還跪在這裏作甚?三天,哀家最多給你們三天時間!”


    “臣,領命!”


    禦醫們叩首,匆匆離去。


    不多時。


    太監總管躬身低頭進了大殿:


    “稟娘娘,奴才剛得了確信,有三百多個小太監和幾十個小宮女雙頰腫脹、高熱,多半......多半也染上了瘟病。”


    聽到這裏,玉太後花容失色,大喊著:


    “扔出去,統統給哀家扔出去!讓禦醫們把宮裏所有伺候的人都檢查一遍,但凡有點疫病跡象的,都不要留......”


    “一個都不留?”


    種藥材的皇莊管事聽到指令後,愕然。


    他看著那一車車被送來昏迷不醒的小太監和小宮女,心不斷的下沉。


    嚐試著為這些苦命的孩子們爭取:“隻是染了疫病,多給灌上幾劑清熱解毒的湯藥,說不定還能治好呢!”


    額頭上纏著砂布的太監總管,不耐煩道:


    “他們都該死,就是他們從宮外把疫病帶回去傳給了小主子。太後娘娘如今的心思都在小主子身上,等她緩過來......”


    太後娘娘那暴虐的脾氣,就連皇莊的管事都沒少耳聞。


    太監總管又道:“給他們一個痛快,總比被折磨致死強。”


    是啊!


    這些半大孩子都是夜裏中了迷煙,被抬出來的。


    睡著了,大約就感覺不到痛的吧?


    他們的小命,無足重輕。


    皇宮裏那位小主子,哪怕還不足一歲,卻有整個邶國最好的醫療資源。


    藥材那都是全國上貢最好的。


    太醫院院正領銜醫療組,他和幾個兒科禦醫在小皇帝確診後就再沒了休息時間。


    一個時辰,得問一次診。


    湯藥都不假手於宮人。


    如此精心嗬護,三天過後,小皇帝的病情一點都沒有控製住。


    口腔內隱隱有了化膿的跡象。


    最差的一種情況發生了。


    院正跪在地上請示太後:“如果不加大湯藥的劑量,唯恐,唯恐......”


    玉太後雙眼紅腫,她捂著胸口,呼哧呼哧大喘氣,從牙齒縫裏擠出幾個字:“唯恐怎樣?”


    “怕是熬不過三天了!”


    “......加大劑量就能治好?”


    “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好半晌,太後娘娘艱難的吐出了兩個字:“準了......”


    幾個兒科禦醫在計量上辯論了許久,終於定下了最後的方子。


    太醫院院正親自抓藥,親自煎......


    一碗溫乎乎的湯藥被灌進了小皇帝的嘴裏。


    半個時辰後。


    陷入昏厥狀況的他,終於發出了低低的嗚咽聲。


    接著就被疼醒了!


    聽到孩子的聲音,玉太後在殿外焦急的問:“如何?”


    院正擦著額頭的汗,出來回話:


    “娘娘,見效了!”


    “好!很好!你們要是把皇帝給治好了,哀家重重有賞!”


    院正可不敢貪功,他小心的斟酌著措辭:


    “像這要劑量的湯藥一般適用六歲以上的大孩子,但小主子要是吃完這一個療程,怕是今後的脾胃會十分虛弱,十歲之前,都得小心養著。”


    脾胃虛弱?


    那也比沒了小命的好!


    玉太後揮手:


    “宮裏禦膳房養著那麽多個廚子,難道還做不出適合主子吃的膳食來?”


    院正:您要這麽說的話,那咱就心裏有底了呀。


    小主子的命是命。


    禦醫的命也是命。


    接下來的兩天兩夜。


    在給小皇帝連著服用了猛藥後,其口腔內最令人憂心的化膿現象終於得到了緩解。


    紅腫硬邦邦的雙頰也有了軟化的跡象。


    對症了!


    真的對症了!


    禦醫們還在忙活,他們要把診斷和用藥劑量和方子的變化記錄下來。


    在小皇帝沒有徹底痊愈之前,是出不了宮的。


    他們出不去。


    宮外的百姓們快抓瞎了。


    就這麽短短的十日內,有數百起未成丁的孩子病了。


    患者家屬們帶著孩子跑遍了商都還在開業的醫館,大夫們竟都給不出一個有快速見效的好藥方!


    治了。


    沒好!


    病情還有加重的現象。


    患者家屬和親戚們出門幫著打聽:


    “請問那個兒科聖手黃禦醫哪兒去了?他家傳了五代的醫館怎麽說關門就關門啦?”


    “不對啊!十來天前都還開著的!我家小孩高熱、全身疼痛、吃不下飯,就上他們家開了一劑小柴胡湯,很有效果的。”


    “這回孩子們得的可不是風寒,人家回春堂的大夫說,這是蛤蟆瘟,春冬兩季最容易傳染的。”


    “嗚嗚嗚......竟然是蛤蟆瘟?那我家兩娃還能被治好嗎?”


    能治不能治的,普通醫館大夫都是照著清熱解毒的方子來開的。


    商都離西北太遠了,消息傳遞不及時。


    但第二波移民在靠近臨洮府的時候,也出現了孩童染上蛤蟆瘟的情況。


    就在家屬們束手無策的時候,對麵的金州關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說是找到了一種能治療蛤蟆瘟的特效藥。


    該藥就長在關西九衛的火焰山上!


    這些移民和頭一波逃難的移民不一樣,人家都是帶著家產上路的。


    有人就帶上重金去知府府上求藥了。


    知府大人雙手一攤:


    “第一批藥全都送去了邊城,下一批估計還要十來天才能送到金州關!”


    “大人,那個什麽神仙掌是真的有療效嗎?”


    “真的有效!在你們前頭就有難民跑去了關西,他們就有人得了蛤蟆瘟,還是一位將軍幼時在商都求醫,得知了這個藥方。”


    “好!真好!我家孩子有救了!但是大人,孩子的病等不了十天呀。”


    “那你們現在就讓人騎上快馬,抱著孩子往關西去吧。路上,遇到送藥的關軍你們就買上一些,應該不會賣高價的。”


    “謝謝大人指點......”


    當即就有不少患者家屬聽了勸。


    馬車的速度跑不快,隻能讓家裏粗壯的奴仆帶上病重的孩子,一路往關西的方向狂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豬肉西施她,幹活比殺豬還絲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十六樓看風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十六樓看風景並收藏豬肉西施她,幹活比殺豬還絲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