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沒有給肥仔這個小家夥看到,那個讓人心理極度不適的場麵。


    軍屬們的無聲抗議和在關樓前停屍的行為,終於迫使這個關口的最高長官露麵了。


    眾人擠在驛站的窗口。


    就看著那個千夫長麵上的表情,從一開始的溫言細語勸慰,再到逐漸失去了表情管理。


    估計最後還是下了血本,才勉強安撫住了這些鬧事的軍屬們。


    這些人同意將親人的屍體抬回去,擇日就下葬。


    照理,這事兒與流放隊伍沒什麽相幹。


    誰知道,人家千夫長很快就將放出去的血,轉嫁到了他們這些送上門的韭菜身上。


    去谘詢通關手續的毛姓頭目回來之後,苦著臉:


    “說如今是流民鬧事的非常時期,各個關口接了上封的命令都不能放人出關!


    我們這類屬於特事特辦,他們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因此包括我們在內的每個人,都要上交二兩銀子的保證金。”


    “每人二兩銀子的保證金?!還他娘的是不是人......”


    黃姓頭目破防了!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他們幹的可是公差!


    豈有此理,滑天下之大稽!


    他強忍著吐血的心情,再讓人打聽了隔壁糧店裏的售賣價格後,心態更崩了。


    陳年的五穀雜糧,都比洪災之前的新糧貴了五倍!


    據店主說,這個價格還有上漲的空間,他們糧店的存量已經不多了。


    借來的公款,肉眼可見的縮水了一半。


    這還沒有撐到他們離開中州布政司呢!


    押解官差們都交保證金了!


    流放犯們還有什麽資格不給?


    在各家掏錢的時候,左馳瑕很是自豪。


    之前在甜水縣的千戶所公署裏,他靠自己的教人編製的手藝就掙了五兩銀子。


    現在,他都能為他和娘的小家做貢獻了。


    佘氏再次對甘明蘭夫妻表示了感謝。


    畢竟,整個左氏族人中再沒比她們母子二人還窮的。


    要不是兒子拜了個好師傅,這回她又要借錢背債了。


    又在小鎮上停留了兩天。


    佘氏等人借了驛站的大鍋灶,終於準備好了進古道的幹糧。


    說是幹糧,其實就是買了一堆陳年的五穀雜糧炒熟後,用石磨碾碎成粉狀。


    成品就和黑芝麻糊的顏色差不多。


    吃的時候,隻需要加點熱水和少量的鹽,攪合攪合。


    知道古道艱險難行。


    兩個頭目給流放隊伍定的飯量是:


    青壯年一天四兩粉。


    老人和十歲以內的孩子隻得二兩。


    官差們也不負責運糧。


    雜糧粉磨好後就在驛站裏,直接過稱。


    照著每戶的人口比例和數量,一次性給分了十五日的糧。


    並一再聲明,口糧一經出手,他們概不負責。


    甘明蘭顛了顛手上拎著的,全家四口人加一塊兒才十八斤雜糧粉。


    要是想放開肚子吃,估計一個禮拜都能給它炫光咯。


    不過,沒關係!


    她有作弊神器。


    神木空間裏被她催生的大麥,都不下萬斤。


    這還是她隔三差五才催生一次的成果。


    主要是這個用木係異能催生出來的大麥,它磨出來的麵粉雪白雪白的。


    比邶國市場上售賣的那種沒有精篩過的麵粉,白的就不在一個維度上。


    打眼得很。


    甘明蘭已經在木屋廚房裏,炒了好一百多斤熟麵粉。


    炒熟的麵粉微微泛黃,還帶了點焦香味兒。


    她打算,以後就把這些熟麵粉摻和在那些雜糧粉中,給家裏人補充點營養。


    最好讓這可憐巴巴的十八斤雜糧粉,吃出八十八斤的飽腹感來!


    終於出發了。


    一行人排著隊,穿過了關樓門口。


    甘明蘭很好奇,也很想知道,這個函穀關與她前世的是不是一回事。


    邶國聽上去就和架空的一樣。


    那邶國之前的曆史呢?


    和種花家的上下五千年,可有重疊的地方?


    可能是他們這些韭菜交的保證金,緩解了千夫長的眼下的困境,竟然還派了一個兵卒來為他們領路。


    小兵卒一張小圓臉很是喜慶,他邊走邊給大家介紹著,內外古城舊址。


    隻可惜,用黃土夯起的古城早已風化,隻留下一些牆體。


    又走了幾百米遠,就遇到了一條河。


    “過了澗河,河道左邊就是函關古道了!雖然這條古道早已經廢棄,之前也偶有百姓從此關道去東京的,全長約有四百裏路。”


    一聽這條路還有人走,眾人心下大定。


    四百裏,真心不算遠!


    關於這條古道,圓臉兵卒顯然知道的不少。


    看到大家用崇拜的目光看著他,越發得意的給大夥兒賣弄起他的學識起來。


    “其實,函關古道一共有三段!你們今日走的是漢函穀關。


    最早的一段是先秦時期所建。那時的函穀關,北部是濁河絕壁,南部是秦嶺森林。


    隻有中間的黃土塬上,有一個非常狹窄的裂縫可以通行。又因這條裂縫深險如函,故稱函穀關。


    因其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六國多次組成聯軍攻伐先秦,但都被擋在了函穀關外。


    到了西漢大一統期間,函穀關成為了東西分界線,關內是關中,關外則是關中以東的地區。


    那時,人人皆以做關中人為榮。


    當時的樓船將軍楊仆戰功赫赫,其故裏安新縣恰好就在關中以東。


    楊將軍上書武帝,希望安新之地也成為關中,帝允。


    於是楊將軍就自己花銀子,將秦函穀關東移至三百裏外的南河府安新縣境內。


    楊將軍也變成了名正言順的關中人。


    三國時期,秦函穀關因濁河泛濫被淹沒。


    曹操在討伐漢中張魯時,命令許褚在秦函穀關東北方十裏之左修建魏函穀關,用於大軍運送糧食物資等用。


    但因其道路狹窄不易行走,魏函穀關很快就被後人棄之不用了。


    到了盛唐,濁河水位下降,露出了一條平坦通路。


    盛唐百姓自不必再需要經過漢函穀關,前往關中了。


    之後,雄居三秦、三晉、中州三個布政司交界要衝之地的潼關,逐漸被人發現。


    因它比過去的漢函穀關更加險峻,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故而徹底取代了漢函穀關的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豬肉西施她,幹活比殺豬還絲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十六樓看風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十六樓看風景並收藏豬肉西施她,幹活比殺豬還絲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