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人李某的妻子王氏,一年秋天,帶著她幼小的兒子,到田間去看視,她家的田正好就在路邊,她看見在她家田頭的一棵樹下,有一個皮革口袋,知道那是過路人掉下的。
王氏過去提了一下,很沉重,知道裏麵有東西,也不打開來看。便摘了一張荷葉蓋住,坐在上麵,等待丟了的人回來尋找。
沒多一會兒,便見到一個人乘坐一匹馬趕回來,形色十分匆忙,見到了馬氏,從馬上下來,急急忙忙地問:“我剛才丟了一件東西,你有沒有看見?”
王氏道:“是什麽東西?”
那人道:“一個皮革口袋,裏麵有三百兩白銀。”
王氏道:“我沒有看見什麽銀子,隻說說那口袋的新舊樣式是怎麽樣的。”
那人便細細地說了出來,王氏知道真是他丟的,於是,站起來,把荷葉拿開,指著口袋對那人道:“看是不是這東西?”
那人走進打開一看,裏麵的東西分毫未動,剛到不勝驚異,道:“我本來該把這銀子分一半給你,可是家父誤傷人命,急需要這去打點,不能缺少,這可怎麽辦?”
王氏道:“你全拿去,我家雖然不富裕,然而不該拿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如浮雲一般,我們不會計較。”
那人心懷感激,溢於言表,便問道:“夫人姓什麽?”
王氏道:“丈夫姓李。”
那人又看了看她的孩子,道:“這小郎君是什麽人?”
王氏回答說是她的孩子,叫小寶。
那人道:“我叫劉達,世代居住在山西某府城的北門,要是他有什麽困難,就叫人去找我,必定會報答你的大恩。”
王氏道:“相隔千裏之遙,不要說來往不容易,就是有人去了,也未必會相信。”
劉達拿出一本圖書,上麵寫有他的名字,交給王氏,道:“可憑借這本書,作為信物。”說完,就又騎上馬走了。
後來,李家遭到了變故,李某也死去了,朝不謀夕,早晚的飯菜都成了問題,王氏不得已,對她的兒子小寶道:“你父親在的時候,有個至友叫劉達,居住在山西某處,你前去投靠她,必定會得到豐厚的幫助。”
小寶道:“向來沒見過麵,我前去,人家豈會相信?”
王氏道:“有信物在這裏,那拿著去拜謁,必定不會懷疑。”
小寶聽了母親的話,就拿著那本書去了,一路上如乞丐一樣一路乞討度,慢慢地往前走。
走了好幾天,來到一處莊子出,見到一戶大戶人家,門開張燈結彩,掛著紅紅的打燈籠,知道那家正要辦喜事,便到門前去乞討。
有一個人出來,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寶,說:“你多大了?”小寶道:“十七歲。”
那人道:“跟我來,我讓你吃個飽。”
小寶就跟著他進去了。那人拿給他吃的,他便吃起來。
吃完之後,那人說道:“有件事要麻煩你,不知道你肯不肯答應?”
小寶道:“什麽事?”
那人道:“我姓張,有一個兒子,從小和城北的劉家訂了親,就要去迎娶了,按照習俗新郎需要親自去迎親,可我的兒子長得不好,不好前去。煩請你代替他前去,等新娘過門之後,必定會好好酬謝你。”
小寶道:“可以答應,願意代勞。”
姓張的十分高興,拿出新衣來讓小寶換上,準備好了迎親隊伍,就前去了。
到了那裏,行過禮之後,接著新娘準備回去了,便有人來報告,說:河水漲了,水有幾尺深,人過不去了。
原來,來的路上有一道旱河,有幾裏寬,山洪突然爆發,阻止了行人的過往。
劉家的老翁道:“今晚正是良辰,豈能錯失,就在這裏完婚,也可以。”
去接新娘的人雖然不願意,但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到了夜裏,小寶麵對新娘,仍帶著帽子,穿著衣服,獨自坐著。一整夜不睡覺。第二夜,又是這樣。
新娘子道:“郎君有什麽心事嗎?”
小寶也不回答。
新娘子又問道:“難道是我姿色醜陋,不足以事奉郎君嗎?”
小寶道:“如娘子這般美貌,比起月宮的仙子也差不了多少。得到像你這麽一位妻子,還有什麽遺憾呢?唉,我實話告訴你吧,我和你不是夫婦。”
小寶說話的時候,正好窗外有人聽到了,急忙跑去告訴劉翁。
劉翁把女兒叫去詢問,並且把小寶也請去詢問:“剛才你說不是夫婦,為何說出這樣的話來?”
小寶回答說沒有說過,要是承認說過,事就敗露了。
劉翁道:“室內有人,窗外有耳,怎麽能說沒說過。”
小寶隱瞞不下去,便說出自己代替張家的公子來迎娶的緣故。
劉翁聽了他的話,道:“聽你的語音,好像不是這裏的人。”
小寶說自己是山東人。
劉翁道:“來這裏做什麽?”
小寶道:“來投靠先父生前的好友。”
劉翁道:“你父親的好友姓什麽?”
小寶道:“姓劉,和阿翁同姓。”
劉翁道:“你認得你父親的好友嗎?”
小寶道:“認不得。”
劉翁道:“既然認不得,你去投靠,人家也未必相信。”
小寶道:“我有信物做依據。”
劉翁道:“拿出來我看看。”
小寶便拿出來給他看。
劉翁一看,於是,喜形於色,道:“你是李夫人的兒子,小名叫小寶嗎?”
小寶回答:“正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劉翁高興地道:“這樣,你也不用到別處去了,劉達本來就在這裏。”
小寶道:“在哪裏?”
劉翁道:“就是我呀!”
於是,把自己當年丟失銀子的事告訴小寶,並說:“令母說投靠先父的朋友,隻不過不想誇讚她退還銀子的善舉罷了,真是女中聖人啊!我感念她的大恩,時刻記在心裏,一刻也沒忘記!今天,天假良緣,你既然已和我女兒成過親,就是我的女婿了。”又對女兒道:“李郎就是你的夫婿,你不是姓張的人家的。”
張家見自家的媳婦被他人占去了,告到官府。
縣官把劉翁叫去問話,道:“你既然已把女兒許配給了張家,為何又嫁給了李家?”
劉翁道:“張家叫人代替迎親,我當然得把女兒嫁給他,然而,我嫁女兒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張冠李戴之事。”
縣官問道:“你想把女兒嫁給了誰家?”
劉翁道:“小女已嫁給了李郎,已有十天了,哪裏有再嫁到別處的道理?”
縣官又問張家,有什麽意見,這錯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也怨不了人家,張家的人仍然想讓縣官把劉翁的女兒判給張家。
縣官道:“劉家的女兒,已不是完璧了,要是判給你家,那就兩失其美,對誰都不好,不如另外為你家的兒子娶一門,這樣妥當一些。”
張家老翁還是硬要懇求縣官把劉家女兒斷給他家。
縣官發起怒來,說:“嫁娶是什麽事,竟然讓人代替,這過錯全都在你。要是你還要糾纏,便判你個欺罔之罪。”張家才無話可說,這案子也就了解了。
過後,小寶把母親接到山西奉養,並在那裏安家。
王氏過去提了一下,很沉重,知道裏麵有東西,也不打開來看。便摘了一張荷葉蓋住,坐在上麵,等待丟了的人回來尋找。
沒多一會兒,便見到一個人乘坐一匹馬趕回來,形色十分匆忙,見到了馬氏,從馬上下來,急急忙忙地問:“我剛才丟了一件東西,你有沒有看見?”
王氏道:“是什麽東西?”
那人道:“一個皮革口袋,裏麵有三百兩白銀。”
王氏道:“我沒有看見什麽銀子,隻說說那口袋的新舊樣式是怎麽樣的。”
那人便細細地說了出來,王氏知道真是他丟的,於是,站起來,把荷葉拿開,指著口袋對那人道:“看是不是這東西?”
那人走進打開一看,裏麵的東西分毫未動,剛到不勝驚異,道:“我本來該把這銀子分一半給你,可是家父誤傷人命,急需要這去打點,不能缺少,這可怎麽辦?”
王氏道:“你全拿去,我家雖然不富裕,然而不該拿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如浮雲一般,我們不會計較。”
那人心懷感激,溢於言表,便問道:“夫人姓什麽?”
王氏道:“丈夫姓李。”
那人又看了看她的孩子,道:“這小郎君是什麽人?”
王氏回答說是她的孩子,叫小寶。
那人道:“我叫劉達,世代居住在山西某府城的北門,要是他有什麽困難,就叫人去找我,必定會報答你的大恩。”
王氏道:“相隔千裏之遙,不要說來往不容易,就是有人去了,也未必會相信。”
劉達拿出一本圖書,上麵寫有他的名字,交給王氏,道:“可憑借這本書,作為信物。”說完,就又騎上馬走了。
後來,李家遭到了變故,李某也死去了,朝不謀夕,早晚的飯菜都成了問題,王氏不得已,對她的兒子小寶道:“你父親在的時候,有個至友叫劉達,居住在山西某處,你前去投靠她,必定會得到豐厚的幫助。”
小寶道:“向來沒見過麵,我前去,人家豈會相信?”
王氏道:“有信物在這裏,那拿著去拜謁,必定不會懷疑。”
小寶聽了母親的話,就拿著那本書去了,一路上如乞丐一樣一路乞討度,慢慢地往前走。
走了好幾天,來到一處莊子出,見到一戶大戶人家,門開張燈結彩,掛著紅紅的打燈籠,知道那家正要辦喜事,便到門前去乞討。
有一個人出來,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寶,說:“你多大了?”小寶道:“十七歲。”
那人道:“跟我來,我讓你吃個飽。”
小寶就跟著他進去了。那人拿給他吃的,他便吃起來。
吃完之後,那人說道:“有件事要麻煩你,不知道你肯不肯答應?”
小寶道:“什麽事?”
那人道:“我姓張,有一個兒子,從小和城北的劉家訂了親,就要去迎娶了,按照習俗新郎需要親自去迎親,可我的兒子長得不好,不好前去。煩請你代替他前去,等新娘過門之後,必定會好好酬謝你。”
小寶道:“可以答應,願意代勞。”
姓張的十分高興,拿出新衣來讓小寶換上,準備好了迎親隊伍,就前去了。
到了那裏,行過禮之後,接著新娘準備回去了,便有人來報告,說:河水漲了,水有幾尺深,人過不去了。
原來,來的路上有一道旱河,有幾裏寬,山洪突然爆發,阻止了行人的過往。
劉家的老翁道:“今晚正是良辰,豈能錯失,就在這裏完婚,也可以。”
去接新娘的人雖然不願意,但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到了夜裏,小寶麵對新娘,仍帶著帽子,穿著衣服,獨自坐著。一整夜不睡覺。第二夜,又是這樣。
新娘子道:“郎君有什麽心事嗎?”
小寶也不回答。
新娘子又問道:“難道是我姿色醜陋,不足以事奉郎君嗎?”
小寶道:“如娘子這般美貌,比起月宮的仙子也差不了多少。得到像你這麽一位妻子,還有什麽遺憾呢?唉,我實話告訴你吧,我和你不是夫婦。”
小寶說話的時候,正好窗外有人聽到了,急忙跑去告訴劉翁。
劉翁把女兒叫去詢問,並且把小寶也請去詢問:“剛才你說不是夫婦,為何說出這樣的話來?”
小寶回答說沒有說過,要是承認說過,事就敗露了。
劉翁道:“室內有人,窗外有耳,怎麽能說沒說過。”
小寶隱瞞不下去,便說出自己代替張家的公子來迎娶的緣故。
劉翁聽了他的話,道:“聽你的語音,好像不是這裏的人。”
小寶說自己是山東人。
劉翁道:“來這裏做什麽?”
小寶道:“來投靠先父生前的好友。”
劉翁道:“你父親的好友姓什麽?”
小寶道:“姓劉,和阿翁同姓。”
劉翁道:“你認得你父親的好友嗎?”
小寶道:“認不得。”
劉翁道:“既然認不得,你去投靠,人家也未必相信。”
小寶道:“我有信物做依據。”
劉翁道:“拿出來我看看。”
小寶便拿出來給他看。
劉翁一看,於是,喜形於色,道:“你是李夫人的兒子,小名叫小寶嗎?”
小寶回答:“正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劉翁高興地道:“這樣,你也不用到別處去了,劉達本來就在這裏。”
小寶道:“在哪裏?”
劉翁道:“就是我呀!”
於是,把自己當年丟失銀子的事告訴小寶,並說:“令母說投靠先父的朋友,隻不過不想誇讚她退還銀子的善舉罷了,真是女中聖人啊!我感念她的大恩,時刻記在心裏,一刻也沒忘記!今天,天假良緣,你既然已和我女兒成過親,就是我的女婿了。”又對女兒道:“李郎就是你的夫婿,你不是姓張的人家的。”
張家見自家的媳婦被他人占去了,告到官府。
縣官把劉翁叫去問話,道:“你既然已把女兒許配給了張家,為何又嫁給了李家?”
劉翁道:“張家叫人代替迎親,我當然得把女兒嫁給他,然而,我嫁女兒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張冠李戴之事。”
縣官問道:“你想把女兒嫁給了誰家?”
劉翁道:“小女已嫁給了李郎,已有十天了,哪裏有再嫁到別處的道理?”
縣官又問張家,有什麽意見,這錯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也怨不了人家,張家的人仍然想讓縣官把劉翁的女兒判給張家。
縣官道:“劉家的女兒,已不是完璧了,要是判給你家,那就兩失其美,對誰都不好,不如另外為你家的兒子娶一門,這樣妥當一些。”
張家老翁還是硬要懇求縣官把劉家女兒斷給他家。
縣官發起怒來,說:“嫁娶是什麽事,竟然讓人代替,這過錯全都在你。要是你還要糾纏,便判你個欺罔之罪。”張家才無話可說,這案子也就了解了。
過後,小寶把母親接到山西奉養,並在那裏安家。